美国一位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最殷切的需求是被肯定。”只有从肯定入手开始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亲和力,孩子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有问题的”孩子到心理学家那里去寻求帮助。刚开始,孩子一言不发,无论心理学家怎么询问、启发,他也不开口,这使得心理学家一时之间无从着手。后来心理学家在与他父亲的交谈中找到了医治的线索。孩子会如此表现,都是因为他的父亲总是坚持说:“这个孩子一点儿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指望、无可救药了!”
于是,心理学家开始默默地观察孩子,并发现他极具雕刻的天赋。他家里的家具全被他刻过,到处都是刀痕,他的父亲常常因此惩罚他,而心理学家却不断地鼓励他:“孩子,你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最会雕刻的一个。”
从此以后,他们接触得频繁起来,随着了解的加深,心理学家又慢慢地找出其他事项来承认他。有一天,这个孩子竟然不用大人吩咐,主动去打扫房间了。心理学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想让老师您高兴。”
为什么那孩子对与他非亲非故的心理学家敞开了心扉,甚至还想做一些事来讨好这位心理学家,而对有着血缘之亲的父亲却拒绝交流呢?从父亲那方面来看,否定孩子会让他的气场变得非常具有压迫力,而孩子面对这种压迫力只能采取封闭、压抑的保护性姿态。孩子渴望得到肯定,这种渴望其实也就是一种同频信息——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当心理学家肯定了孩子的优点时,其实也就通过气场共振,与孩子瞬间拉近了心理距离。
其实,“从肯定开始诱导”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谁都可以掌握,关键是你要通过一些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开始。肯定和否定,有时候其目的是一样的,但效果却截然相反。从肯定开始沟通,就像打开一扇门,双方的气场越来越接近;而从否定开始,你可能就要碰壁了。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因此,面对孩子天真幼稚的行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定,应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的创造力:“你真行!我小时候可不如你。”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对他的鼓励更应多于批评,孩子的进步就会越来越快,也会把家长当作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如果为人父母,只知道一味地责备,甚至恶狠狠地训斥,那么必定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在你的训斥声中丧失殆尽,同时毁掉的还有你与孩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