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当“皇帝”,你的命令好“难听”(1 / 1)

卡耐基认为,拼命地指挥他人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从内心来讲,每个人都喜欢指挥他人而不是听命于他人,但出于工作的安排,听命于他人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有些人的命令很难让人听下去,更别说从内心接受了。一般来说,当我们命令他人时,最好多一些疑问句而非祈使句,要让对方感到你既是在征求他的意见,同时也是在安排他去

做某事,并且要求一定要完成。

著名的资深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在写《欧文·扬传》的时候,曾和一位与欧文·扬共事三年的先生谈话。这位先生宣称,他从未听过欧文·扬指使别人——他只是建议,不是命令。譬如,欧文·扬不会说“别这么做,别那么做”或“去干这个,干那个”,他只会说“你可以考虑这样”或“你觉得那样有用吗”。他常常在口授一封信之后说:“你觉得这样如何?”在接过助手写的信之后,他会说:“也许这样写比较好。”他不教助手做什么,而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在错误中学习。

这种办法容易让一个人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又能保持个人的自尊心。给他人一种自重感,这样他就会与你保持合作,而不是反对。

南非约翰内斯堡有一位小工厂的总经理,名为伊安·麦当劳。他的工厂专门制造精密仪器。有人愿意向他订购一大批货物,但要麦当劳先生保证能如期交货。由于工厂进度早已安排好,能否在短时间内赶出一大批货,连麦当劳也不敢确定。

麦当劳没有催促工人赶工,他只是召集了所有员工,把事情详细说明了一番,便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这批订货?”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一下时间或个人分配的工作,以加快生产进度?”

“有没有人想出其他办法,看我们工厂是不是可以赶出这批订货?”

员工们纷纷提出意见,并且坚持接下订单。他们用“我们可以做到”的态度去处理问题,结果他们接下了订单,而且如期赶出了这批订货。

谁都讨厌被人命令、受人指使,即使是你的孩子也是如此。“杰克,别整天只顾着玩,快去复习功课!”虽然他嘴上说“知道了”,却总是磨磨蹭蹭地不行动。你在餐厅里对服务员说:“喂,拿杯咖啡来。”他可能会答“好的”,却迟迟不送咖啡上来。

嘴里答应了却不去行动的人,必有他的某种原因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人都讨厌被人指使,尤其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他们总是在潜意识里会对命令和指使反抗。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事情,若经别人催促,即使口中答应了,也会在某种地方残留着反抗,成为行动的障碍物。所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记住这一要诀:用提问或者建议的方式代替直接命令。

作为父母,应该除掉多余的担心,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式,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个孩子的世界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对生活的环境,孩子们已经逐渐形成自身的一套处事方式,家长不要过于强求孩子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如果父母使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