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信息战(1 / 1)

与敌交战时,不仅要使用对策,还要选择最恰当的对策。此时,决策的依据——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比如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里,一提到战争,往往有一种角色必不可少——“探子”或“探马”。他们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己方打探信息,并制造虚假信息迷惑对手,这也是博弈论的重要内容。

虽说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完全封闭的消息,但是努力掌握可靠的消息才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要时刻谨记,消息是对战交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筹码。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而把敌人蒙在鼓里,使其因缺乏信息而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观察失误,判断失当,进而选取谋略错误;我方则趁机将敌人一步步引入失败的深渊,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谋略。齐国孙膑在与魏国庞涓对抗的马陵之战中所采取的“减灶示弱”就是这一谋略的典范。

战国中期,位于中原地区的魏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对邻国用兵。公元前342年,魏惠王以韩国没有参加当年的逢泽之会(公元前344年,魏惠王所召集的一次诸侯会盟,他试图以此确立魏国在列国中的统治地位,但遭到了韩国等国的抵制)为由,派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率兵大举进攻比自己弱小的兄弟之邦——韩国,企图一举灭韩。韩国自然不是魏国的对手,在魏军的强大攻势下,弱小的韩国岌岌可危。韩国异常恐慌,危急之中遣使奉书连夜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早就想待机攻打魏国,所以接到韩国的求救信后,便召集大臣商议此事。宰相邹忌充当了反对派,认为韩魏相煎,是齐国之幸,可以隔岸观火,以不出兵相救为宜;大将田忌则认为,魏韩相斗,韩败魏胜乃必然结果,魏国势力就会因此而大增,齐国将会成为他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因此,绝不能袖手旁观,理应发兵相救。齐威王征求军师孙膑的意见,孙膑谈了自己的看法:

魏国自恃国力强盛,在攻打了赵之后又起兵攻打韩,由此可以看出它是不会放弃攻打齐的。如果坐视不管,那么韩必败于魏,这样只能使魏国更加强大,对齐国的威胁也就更大,因而弃韩不救是不明智的。但是,若过早地出兵相救,就等于是我国和魏国交战,韩国则坐享其成了,主客颠倒,如此对齐国也是十分危险而且不利的,而应“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首先许韩必救,促使韩国竭力抗魏以自卫,等到魏韩两军厮杀到实力消耗殆尽的时候,再发兵直驱魏都大梁,这样就可迂回地拯救危亡中的韩国。

齐威王听了孙膑的分析之后,非常高兴,许韩国使者说:“齐救兵旦暮将至。”韩国在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后大喜,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进犯的魏军。然而毕竟弱不胜强,结果仍然是五战皆败,不得不再次向齐告急。当然,魏军在激烈的战斗中遭受一定的伤亡也是必然的,齐威王抓住魏、韩皆疲的最佳时机,任命田忌为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兵数万、兵车数百乘攻魏救韩。田忌率大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南),由定陶进入魏国境内,矛头直指与魏都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

魏惠王眼见攻韩胜利在望,齐军却又从中作梗,杀气腾腾地直奔大梁而来,鉴于12年前桂陵之战的惨痛教训,他再也不敢让魏军在韩恋战,决定放过韩国,急忙下令调回魏军主力指向齐军。魏惠王待攻韩的魏军撤回后,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雄师10万企图与齐军进行一次殊死决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我力量悬殊,只能智取而不可力敌。于是,他决定因势利导,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弱点,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敌冒进,再图取胜。他采取的计策是:在退兵途中,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用的灶坑,第二天减少到5万个,第三天再减少到3万个,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从而助长魏军骄傲轻敌的思想,然后再以计取之。

依照计策,当齐军前锋与魏军刚一接触时,孙膑就命令齐兵由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向马陵方向撤退。庞涓整顿兵马,紧紧追赶。开始追击时庞涓还唯恐齐兵有诈,比较谨慎,各队之间联络照应有致,行军速度也不算快。

为了诱使魏军进行追击,齐军按孙膑预先的部署,施展了减灶策略,有意造成军力不断削弱的假象。庞涓果然上当,当看到齐兵用以做饭的灶坑越来越少时,不禁得意起来,心中暗喜,武断地以为齐军军心涣散,闻魏兵将至竟怯战,撤退了3天,兵士就逃亡过半,这是报桂陵之辱的天赐良机。处于亢奋之中的庞涓当即传令,步兵留后继行,自己亲率精锐之师日夜兼程猛追。

田忌与孙膑从容地率兵撤退,并派出许多探子,观察并随时报告魏军的行军动态。当探子告知孙膑魏军已过沙鹿山时,孙膑屈指计程,算出魏军天黑时必赶到马陵,而马陵地势险峻,在两山之间夹有一条窄道,窄道两旁杂木丛生,实在是打伏击战的绝好之地。

于是孙膑下令全军停止前进,砍伐树木,堵塞道路,设置魏军逃跑的障碍,又选择齐军中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的杂木中,命令这些弓箭手到夜里只要看见火把就一齐放箭,一举围歼追敌。孙膑还特意命士兵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白色的树干上用黑煤书写了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果然如孙膑所料,庞涓所率骑兵于黄昏时分追到了马陵。庞涓隐约看见一树上砍白处有字迹,于是命兵士点火把照明,只见此树上清晰地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庞涓知道中计了,刚要下令退兵,齐军万名弓箭手一见火光立刻万箭齐发,喊声四起。魏军阵容大乱,被齐军四面围住,进退两难,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身中数箭,大叫一声“吾恨不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说完拔剑自刎而死。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军主力,歼灭10万魏军,并俘获魏军主将太子申。魏军轻重军器、车马粮草尽归于齐,齐军大获全胜。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虽然魏国的实力要胜齐国一筹,但是齐军终在交战中重创了魏军。原因无他,就是齐国作战方针的正确和孙膑指挥技术的高明。军事家孙膑创造性地运用了孙武的“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示形动敌”等作战指导思想,发展出减灶诱敌这一高明战术,诱使对手庞涓收到了虚假的齐军逃亡的信息。庞涓因此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了自己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