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退位(1 / 1)

武则天传 宋可书 1322 字 26天前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将二张杀死,拥立李显为皇帝,武则天成为皇太后。武则天在神龙政变后,安享晚年,寿终正寝。武则天最后的结局,是由她长久以来树立的权威与对大唐的贡献所换来的。人民心中,大臣心中她是个合格的好皇帝。而她的权威与她的存在,也是一个无可撼动的神话。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政变之后依然享受无上待遇的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个在退位之后仍然让新皇帝心有余悸的皇太后。

武则天退位后,很多大臣感到痛心惋惜,这也是她多年政治生涯之中付出得到的回报。姚崇在送武则天迁居之时,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张柬之在一旁提醒姚崇,要他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小心惹祸上身。姚崇却对张柬之说:“臣跟随武则天陛下多年,今天就要离别,悲痛的心情难以言表,情不自禁流下眼泪,这是作为一个臣子应该做的。我们除去二张,为的是尽臣子的义务,如今我哭泣也是臣子的赤心,如果因此获罪,我死而无憾!”“元之事则天皇帝久,乍此辞违,悲不能忍。且元之前日从公诛奸逆,人臣之义也。今日别旧君,亦人臣之义也。虽获罪,实所甘心。”——《资治通鉴·卷二〇八》。张柬之听了这番话,也不敢再说什么,众人都有点伤感,武则天的种种好浮现在人们心头,武则天被人们簇拥着走进上阳宫,安慰了众人,便派遣大家回去了。

武则天看着上阳宫,感觉无上凄凉。昔日繁华的宫廷,高高在上的姿态,顷刻间化为乌有了。她看着院子里迟迟飘落下的树叶,仿佛这树叶也与她一样的结局。生老荣衰,都是自然规律。可是武则天不甘心,她走出去,踏着满地的落叶,把叶子踩得粉碎。武则天从心底发誓,就算她已经退位,她也要让人对她毕恭毕敬,也要在剩下的时间里有尊严地活着。

武则天很快地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局势,她曾在宫中安排的武氏势力依然可以用到,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在政治上已经有了很娴熟的本领,武则天一直都看在眼里,也非常宠爱她。太平公主帮助武则天除掉薛怀义后,两个人的关系就更加的微妙,武则天既利用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能为自己做事,又防范她掠夺自己的权力。但太平公主非常有分寸,对母亲武则天是忠心耿耿,武则天对太平公主非常满意,多次政治变革都没有损害到太平公主一丝一毫。这次,武则天便利用太平公主与武氏家族对新皇帝李显实施压力。神龙政变之后,朝廷之中各个势力重新组合急速膨胀起来,李旦被封为安国相王,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李显的势力一下子被限制,此时大臣们的阵营也有了新的变化,周亡唐兴,目的已经达到,李显便不是凝聚大唐的唯一力量了。李显也感受到了局势的紧张,他只好安抚大臣,并且想通过对武则天的恭敬来淡化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的功绩一旦让各个势力掌控,更会加剧李显的不稳定因素。紧接着,李显又下令给武则天无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皇帝的名号不变。这对武则天来说,是个非常的荣耀,她是唯一一个退位还拥有皇帝称号的人。武则天也欣然接受了,并且武则天的待遇与皇帝的待遇一致,礼仪、饮食、服饰与皇帝一样。这是前所未有的。李显感受到朝廷政派的压力,又努力地讨好武氏家族,武氏家族的成员继续受到尊重和器用,并且李显将武家的祖庙、七代祖宗都搬进了李唐的祖庙,同样享受供奉祭祀。

武则天看到这样的形势,心里非常满意,但是她又不甘心这样冷落的生活,于是在李显登基后的几日,称病,面容枯槁,人也迅速衰老了。武则天的心境是有些凄楚低落的,所以她衰老得也非常快。可是她利用了自己的衰老与孤独,要挟李显要时常看望自己。“及在上阳宫,不复栉沐,形容羸悴,上入见大惊。”——《唐统纪》。李显看武则天这样憔悴,他下令,每十天便领文武百官探望武则天。

很快,武则天又下令赦免了王皇后与萧淑妃后代,变回原有的姓氏。武则天又免除了褚遂良、韩瑗、柳奭之前的罪,赐魏元忠百户。魏元忠捧着武则天的诏令,感激涕零,忘记了武则天曾对自己的不公。武则天这样做,是减少自己曾经树下的敌人,也在向众人表态,她原谅了过去所有的不快,也希望众人可以接纳自己之前所有的不好。武则天的这个举动非常有用,朝廷一片赞美之声,也更加惋惜武则天的退位。

紧接着,武则天第三步计划就出炉了,她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了策划。她为自己写了遗诏。“袝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旧唐书·武则天列传》。武则天委身变成则天皇后,再次承认自己的身份是高宗的皇后,是希望唐朝可以重新接纳她。并且,武则天希望自己的陵墓更加安稳,不会被清算,只有与高宗合陵,才有可能保证身后的安全。武则天的委身,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一个成功者对未来的长久考虑。李显在即位之时,对武则天就有极高的评价。“仙驾不追,逆臣开衅,敬业挺灾於淮甸,务挺潜应於沙场。天柱将摇,地维方挠,非拨乱之神功,不能定人之危矣。”——《全唐文即位赦文》。武则天在大唐的逆境中,成功保留了自己的尊严与生命,并且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这些都来源于她无穷的政治智慧。武则天深知,自己的委身必将李显推上一个不能否认自身历史的境地,他无法否认武则天是自己的母亲,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无法否认她曾是大唐的一分子,如今归唐,也是需要被接纳的事实。李显要排除万难接武则天这一招,不然,他成为皇帝的合法性也将被撼动。

武则天在安排好一切后事后,终于撒手人寰,李显坚持履行了遗诏的遗愿,开启了高宗的乾陵,与武则天合葬,并且亲自护送灵柩,举国同悲。李显为武则天写下了哀册文。“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一个大臣沉痛地写下了一首悼念诗。“宵陈虚禁夜,夕临空山阴。日月昏尺景,天地惨何心。紫殿金铺涩,黄陵玉座深。镜奁长不启,圣主泪沾巾。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阴月霾中道,轩星落太微。空馀天子孝,松上景云飞。”——《则天皇后挽歌》

武则天死后,在乾陵的东边立起一块高大的碑,而这块碑上却没有刻任何文字。在唐朝之前,皇帝陵墓是不允许立碑刻文的,因为皇帝的贡献太大,无法记载功绩。可是武则天却标新立异,她开创了刻碑文,并为唐高宗立了碑。在她去世之后,李显也为她立了一块碑,可是面对这个碑,李显不知道该刻些什么。武则天去世后的一段岁月,唐朝发展极不稳定,政治势力不断更换交替,皇帝也换了又换,最终也没有人能为这块碑写下什么。于是,这块无字碑便这样流传下来,尽管它没有字,却满满地记载了武则天光荣辉煌的一生。让所有帝王都钦佩,所有嫔妃都惊羡,所有臣民都感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