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展示“结构”,听者就会用心听(1 / 1)

报告、联络、讨论、推销、委托、交涉……工作可以说是向他人传达的连续过程。

向别人传达信息的时候,先展示话语的“结构”,更容易让对方在短时间内更正确地理解自己。

又一次感受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是在海外旅行的时候。

旅行时,参加了当地的一个世界遗产导游团。一个日语流畅的女导游在建筑里为大家解说遗产。

这个导游最让我佩服的一个地方,是她打开和关闭麦克风开关的技巧。

说明的时候,基本上使用麦克风,但是有时候她会把麦克风关掉讲话。

例如,“这个王室的墓中,沉睡着历代27位皇帝……”说到这里的时候她会关掉麦克风。然后在不用麦克风的状态下说,“与此相比,妻子的墓数量更多。大家觉得谁的妻子最多呢?”如此,引发众人欢笑。

她的这个技巧给人一种“只能在这里偷偷说,不能大声宣扬”的神秘感,也传递了很多有意思的信息。因此,她博得了很多笑声。

实际上,这就是她说话方式中的“结构”。

重复几次同样的说话方式,听的人便知道“她关掉麦克风的时候就要讲好玩的事情了”。参团的人很快就掌握了她说话的“结构”。

导游通过一个关开关的动作,就让大家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她身上,洗耳恭听。人们期待“接下来会说一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听她讲解。进一步说,大家已经在用“做好笑的准备”的姿态来听她讲话。所以,即使内容并不是很有趣的时候,也能笑出来。

活用这种说话结构的方法,让她讲话的内容更容易被传达。

由此可见,如果听的人了解说话人说话方式的结构,会增加易懂程度,也会“更愿意倾听”。一般情况下,内容进展不明、伦理不清的言论,除非特别有意思,否则都会削弱听者的注意力。

为传达方式困惑时的“结构框架”

同样,当你要向别人传达手头“一页纸”的内容时,可以先向对方展示话语的结构。

虽然听起来很玄妙,但实际上并不难。只要事先告知对方说话内容的方向性即可,具体可参考下面的事例。

“一言以蔽之,这个企划最大的优势就是……”

“理由有3个。第一个是……”

“实现起来需要按照三个步骤进展。第一步是……”

尤其好用的是“一言以蔽之……”和“三个重点”。

听到“一言以蔽之……”时,听者会预先知道“接下来会用一句话概括”。

听到“理由有3个”时,听者会做好倾听“接下来说明三个理由”的准备。

这样,听者可以大致了解谈话方向,当然也会安心地侧耳倾听。

我把这种谈话技巧叫作“结构框架”,让来听课的人反复练习。

越是意识到自己不擅长传达的人,越不适应使用“结构框架”。进而言之,这样的人内心存在很强的固有观念或精神障碍,认为自己并不是使用“构造结构”的人。

整理“一页纸”的时候,重视总结为3个要点这一步也是一种结构制作,方便他人理解。

顺便提一下,执着于“3个”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3”是最能让人一次性记住的数字。

前面提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畅销书,我经常在讲座等时候询问听讲的人:“读过这本书的人请举手。”由于是畅销书,所以举手的人有很多。

但是,当我问道“有没有完整地记得这7个习惯?”时,几乎没有人举手。即使有人记得住其中几个,多半也只能记住不超过3个。

人一次能掌握的信息数基本上都不超过3个。

此外,总结成三点,就像“三级跳”一样,能够为对方带来惊喜的效果。

举出一点为例的话,很多人都会举。但是,多半职场人士喜欢一锤定胜负,所以举两个例子的人会极端减少。尽管听到两个案例后,很多人就已经满足,但是如果还能列出第三点的话,会超出对方的满意程度,带来很大的惊喜。

不过,超过四个的话,听者反而会有“够了,已经饱了”的感觉。

因此,经常总结成三点说明,从对方得到预期反应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