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将根据实际目的为大家介绍“Excel 1”的使用方法。
在此,就以新型企划案的演讲资料为例进行说明。
进入化妆品公司第6年的小A要就新商品的企划向上司做演讲。
这时候,首先要思考“原本为什么制作这个资料”。
于是,资料的“读者”(听众、传达对象)以及“目的”就明确了。
·资料的读者——上司
·资料的目的——让上司理解企划内容,最终让上司通过企划案。
一旦资料的读者及目的明确的话,就可以迅速进入下一个程序。
当你不清楚读者及目的,处于迷茫状态的时候,“Excel 1”就能派上用场了。
按照刚才讲述的写法,在左上角写出“读者是谁?”或者“目的是什么?”等主题后,就可以在剩下的框架中分别填写想到的答案了。据我估算,填写8格框架有1分钟的时间就够了。
其次,要思考“进行演讲时对方可能会问的问题是什么?”
这里也可以使用“Excel 1”。
这次可以用16格框架,在主题处用绿色笔写下“上司可能会问什么问题?”。
然后,用蓝色笔在剩下的框架中写下每个主题的答案。
正如前面所说,这一步不需要过度思考,想到什么写上去即可。
“一页纸”里得出多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观察一下。
接下来,思考一下在写出来的问题当中,“读者最想知道的是哪一个”。
读者或听者是上司的时候,想一想同样的场景下,上司以往会问什么样的问题。最重视企划内容的人、最先关注预算的人等会表现出不同的提问方式,因个性和偏好而异。
如果对方是新客户等不了解的人的话,也请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一下。
我们假设读者最想了解“这个商品的优点是什么”。确定问题后,再运用“Excel 1”寻找问题的答案。
用“Excel 1”制作演讲资料
写的时候遇到新的问题时怎么办?
实际在纸上写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新的问题,例如“或许这个部分会被详细问到”“可能会从这个角度提问”,等等。
说明新型企划提案资料时,举出商品的优点后,可能读者会提出“为什么可以说那个是优点呢?”的疑问。
出现新的疑问时,可以制作其他“Excel 1”,再次重复用蓝笔填写关键词、用红笔总结的过程。
此外,刚才出现的问题中,如果有存在多个答案的问题,可以继续用“Excel 1”写出答案。对于马上就能想出答案的问题,就在空白处写下答案。
当写下所有设想的问题的答案后,就可以进入“总结思维”的阶段了。
写的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