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马里亚纳群岛,船队继续向西航行,此时他们已经离开西班牙一年半的时间,穿过了大西洋,也横越了太平洋,来到了东方文明世界的边缘地带。对于麦哲伦来说,他的梦想只差一步之遥,他一定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感谢上帝的眷顾,但他不会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段航程。
一、短暂的幸福
1521年3月17日他们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这是一片跨入文明门槛的土地,处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区的边缘地带。由于麦哲伦对航线的计算失误,他们向北偏了约10个纬度,从而错过了一直寻找的香料群岛。不过,他们发现的地方并不比香料群岛逊色。查理五世曾允诺,只要发现6个以上的岛屿,麦哲伦将得到其中的2个,而菲律宾群岛有大小7100多个岛屿。
由于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不愉快经历,麦哲伦为了避免与当地人接触,率领船员登上了一个无人小岛进行休息。他们尚不知来到的是一个文明地区,附近岛屿上的居民乘坐小船来到大船旁边,没有登船抢劫,而是带来了各种食物、水果以及工艺品。水手们从船上拿来镜子、刀子和铃铛,这些小物件可以换得他们急需的食品和美味的水果,这些东西很快使船上半死不活的船员恢复了体力和健康。
3月27日,麦哲伦带领船员们来到一个有人居住的岛屿——马索华岛(Massaw)。在这里,马来亚人亨利第一次听到了熟悉的乡音,虽然并非听懂所有语言,但这里无疑已是马来语地区,距离香料群岛不远。他们在此进行贸易,并受到了当地酋长的热情款待。复活节这天,麦哲伦带领全体船员在海岸边矗立起高大的十字架,全体跪拜,进行了庄严的宗教祭礼。不远处海面上的3艘航船鸣响礼炮,不明就里的岛民看到如同雷电般的大炮,惊恐万分,也模仿他们做起了祷告。这样,麦哲伦带领一小群基督徒穿越世界上最广阔的两片大洋,为他一生虔诚信仰的上帝赢得了一片新的信徒。不过,麦哲伦并没有止步,他想要为他的上帝奉献更多,他决定前往菲律宾群岛的文明中心——宿务岛(Cebu)。
此时,麦哲伦是幸福的,这是他颠簸的一生中不多的幸福时刻之一。他从亨利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了解了自己的成就,这里,即使不是香料群岛,也一定非常接近那里。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两年的颠沛流离和危险的叛乱之后,在与风暴、疾病、饥渴做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他终于来到了东方,很快将会实现亘古未有的环球之行。此后,他将沿着他熟悉的水路,穿过印度洋的波涛,绕过好望角,回到他的亲人那里。他将与那些受万千人景仰崇拜的航海家们的名字一起被镌刻在历史的纪念柱上永垂不朽。然而,沉浸在这短暂幸福中的麦哲伦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迎向了他命运的终点。
在前往宿务岛的一路上,无数的小岛在他眼前闪过,正像一位巡视王国的国王,麦哲伦不忍眨眼地看着这些富庶的小岛。经过3天的航行,他们来到了文明之邦。宿务岛的统治者拉甲胡玛波恩(Rajah Humabon)并非像马索华岛的土著居民那样没有见过世面,他允许麦哲伦来此贸易,但同时义正词严地要求他们交税。这对于麦哲伦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派出比加费塔作为全权代表,让亨利充当翻译,上岸进行谈判。拉甲的身边有一位与欧洲人打过交道的阿拉伯商人,他深知这群船上装备着大炮,手里握着火枪的白种人非常厉害:他们从非洲最南端绕到印度洋,侵占了阿拉伯人数百年来一直纵横驰骋的海洋;他们的大炮轰击过从非洲海岸、印度次大陆到马六甲的城市。拉甲得知这一切后,立即转变了之前的态度,他深知这是一支可以用来帮助他实现野心的力量。他用盛放在来自中国的瓷盘里的食物招待麦哲伦的使者,为他们搬来用丝绒套着的豪华座椅。经过友好的协商,胡玛波恩给予西班牙人商品免税的权利。
麦哲伦在宿务岛上的传教工作也进展得非常顺利。拉甲及其家人在观看了麦哲伦做礼拜后,表示愿意接受基督教。1521年4月14日,麦哲伦为拉甲及其家人,以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贵族和平民举行盛大的洗礼入教仪式。麦哲伦为胡玛波恩改名为卡洛斯,以纪念他所侍奉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随船牧师不停地为越聚越多的人们划着十字,撒着圣水。麦哲伦在宿务岛取得的巨大成功助长了他的雄心,最终将他引向死亡。
二、麦哲伦之死
麦哲伦决心利用拉甲胡玛波恩的力量在菲律宾建立一个天主教的国家联盟,这种想法正合胡玛波恩之意,因为,在麦哲伦的计划中,他将是这个国家联盟的首领,所有其他地方的首领都要向他效忠。但是,计划实行起来并非易事。仅凭几十个西班牙水手和胡玛波恩的部众,要统一菲律宾群岛上数不清的部落王国实在是有点痴人说梦,仅宿务附近的马克坦岛(Mactan)上的岛民就难以驯服。
马克坦岛的首领拉布拉布(Lapu-Lapu,1491—1542)是胡玛波恩的宿敌,他对西班牙人和基督教丝毫不感兴趣。麦哲伦先是派出使者意图劝服马克坦岛民归顺,但拉布拉布告诉麦哲伦的使者:他们将让西班牙人尝尝矛枪的滋味。盛怒的麦哲伦决定首先对这个“不自量力”的小岛下手,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麦哲伦想要借此树立西班牙人的威望,创造白种人战无不胜的神话。然而,他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实力,这个神话被他一生中罕见的一次草率行动彻底毁灭,一同毁灭的还有他自己。
为了显示西班牙人的能力,麦哲伦只带领60名船员乘坐小艇向马克坦岛进发,要求胡玛波恩的士兵待在远处见证自己的强大。他相信60名全副武装的船员足以完成教训赤身**的岛民的任务了。他们的敌人是站在岸边的约1500名马克坦土著战士。虽然没有金属武器,但他们用竹木制成的长矛和箭头同样尖锐。
战斗打响了,麦哲伦命令水手们奋力向前冲杀。他们穿着铠甲,但是腿上却没有防护,马克坦战士们发现了这点,于是一起瞄准了他们的腿射箭。由于马克坦人数太多,他们的火枪根本无法有效击退汹涌的人潮。很快,一支毒箭射中了麦哲伦的右腿,迫不得已,麦哲伦只得命令逐步后撤,但是马克坦战士紧追不放。面对凶猛扑来的敌人,一些胆怯的西班牙水手开始四散而逃。马克坦战士发现麦哲伦是西班牙人的指挥官,于是全都向他进攻。麦哲伦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一个马克坦战士用长矛刺伤了麦哲伦的脸,他立即反击,用长矛刺进对方的胸膛,长矛刺得太深,无法拔出。于是,麦哲伦想把剑抽出来,但是另一个马克坦战士用镖枪刺中了他的右手,使麦哲伦无法动弹。很快,他的左腿被砍断,重重地倒下了。最后,马克坦人一窝蜂地向他扑去,无数的长矛刺向他。[11]比加费塔在日志里写道:“就这样,我们最敬爱的人、我们感到安慰的人、我们真正的领袖战死了,他不时向后看我们是否全体都上了船。”[12]麦哲伦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写道:“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在他完成大业的崇高和美好时刻,竟在同**的岛民——一伙乌合之众的小规模战斗中无谓地牺牲了。”[13]
战斗结束后,船员们曾派使者面见拉布拉布,意图用金钱赎回麦哲伦的尸体,遭到了拉布拉布的拒绝。这个为人类开辟环球新航路的人最后死无葬身之地,没有人知道马克坦人怎么处理他的尸体。领导马克坦土著反抗入侵的拉布拉布后来被尊为菲律宾的民族英雄。
被奉为民族英雄的拉布拉布
站在远处观战的胡玛波恩的部众本来是要一睹白人“天兵”的威力,却看到了麦哲伦战死,于是仓皇撤退了。很快,白人首领被打死、部下四散奔逃的消息就传遍了菲律宾群岛。这一“新闻”彻底击碎了白人刀枪不入的迷信,环绕在他们身上的光环消失了。麦哲伦构建天主教国家联盟的计划在第一步就因自己毫无意义的死亡而失败。曾经起誓与西班牙人永结同好的胡玛波恩也背信弃义,他知道这群异乡人并不能帮他实现野心,竟然贪慕起西班牙船只上的各种“宝贝”。他假意邀请船员们做客,并声称他有礼物要送给西班牙国王,请他们转交。
胡玛波恩的“鸿门宴”给船队造成了又一次重大打击。麦哲伦最信任的2名船长杜阿尔特·巴尔波查和若奥·谢兰接替了指挥官职务,2人没有丝毫怀疑地带着20多名水手来到岸上。当他们走向热情过度的人群中时,舵手胡安·洛佩兹·卡尔瓦罗(Joao Lopez Carvalho)和船队警卫戈梅斯·德·艾斯皮诺萨产生了怀疑,他们想把所有船员都召集过来,以备不测。可是,当他们刚刚飞奔到海岸边,就听到阵阵惨叫,原来埋伏在四周的胡玛波恩的士兵向杜阿尔特和若奥发起了突袭,转眼之间,水手们就纷纷倒地。2人迅速奔回船上,指挥所有大炮向岸上开火。只有若奥·谢兰从围攻他的士兵中杀将出来,跑到岸边呼救,但是追杀而来的人又包围了他。胡玛波恩要求用2门大炮和几桶铜换回若奥·谢兰的命。然而,或许是害怕再次上当,又或许新任指挥官胡安·洛佩兹·卡尔瓦罗根本无意营救自己的上级,从而使自己刚刚得来的指挥官权力拱手送回。总之,这群失去雄狮带领的水手们堕落成了羊群,他们调转船头,把麦哲伦用生命捍卫的一切都抛弃了,包括1名在岸边痛苦呻吟,等待他们搭救的同伴。
三、未尽的航程
离开了菲律宾群岛,船队仅余下115人,不及出发时的一半。由于人手短缺,他们不得不丢弃已经漏水严重的“康塞普逊号”。比失去船只和减员更严重的问题是,他们失去了优秀的航海家和使他们团结一致的领导者。2艘船在卡尔瓦罗的指挥下开始寻找香料群岛的历程,然而,这位“瘸子里拔出的将军”显然并不称职。他带领船队在大海上漫无目的的漂流,香料群岛位于他们的西南方,但他却把船头对准了西北。他们绕着弯路穿梭在印度尼西亚数不尽的岛屿中,除了抢劫过路的小帆船,他们没有任何收获。时间一晃半年,水手们终于按捺不住对卡尔瓦罗的愤怒,联合起来罢免了他。“特立尼达号”的船长戈梅斯·德·艾斯皮诺萨、“维多利亚号”船长塞巴斯提安·埃尔卡诺等人组成了执政团队,使船队渡过了政治危机。
1521年11月8日,在一位土著人的带领下,他们终于来到了香料群岛中的蒂多雷岛(Tidore Island)。麦哲伦苦苦寻找的地方终于到达,只是他本人无法感受这份喜悦了。在这个充满着香料气息的天堂般的小岛上,他们度过了2年多以来旅途中最惬意的一段日子。土著国王热情地接待他们,号召他的臣民与西班牙人进行贸易。西班牙人用船上不值一提的小物件换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香料。当2艘船装满货物准备返航时,“特立尼达号”船底意外触礁受损,修好它需要数周时间。52名船员自愿留下来,2年多以来的经历让他们对长时间的海上漂流感到恐惧,他们想在这片天堂般的土地上多逗留些日子。就这样,2艘船分道扬镳。“维多利亚号”的船长埃尔卡诺带领其余船员及4名蒂多雷岛的土著人上路了,他将完成麦哲伦未尽的环球之旅。这位曾参与针对麦哲伦的叛乱的西班牙人将回到故国领取本该归于麦哲伦的荣誉和奖赏。“特立尼达号”的船长艾斯皮诺萨,这位麦哲伦最忠实的战友,曾在镇压同一场叛乱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留下了,等待他的是短暂的休憩后葡萄牙人的囚牢。[14]
1522年2月13日,埃尔卡诺指挥着“维多利亚号”离开他们在马来群岛的最后一站——帝汶,然后乘着向东的季风,开始了漫长的归途。他们很快驶进了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从马六甲到印度次大陆和非洲东海岸,整个印度洋沿岸都被他们小巧的邻国控制着,更为严峻的情况是,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下达命令,要葡萄牙人截住从东面来的麦哲伦船队。为了避开葡萄牙人巡弋的舰队,以防这次历史性的征程功亏一篑,船队横穿印度洋,直达非洲最南端。
然而,在宽阔的印度洋上航行的这些岁月里,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不是旅途的寂寞,而是饥饿。他们预备了6个月的粮食,但是储存的猪肉早在印度洋的热浪中腐烂,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拿水泡开坚硬的米粒充饥。一些意志薄弱的水手要求埃尔卡诺把船开到葡萄牙人的港口,祈求他们的怜悯。然而埃尔卡诺,这位曾经站在麦哲伦的对立面,企图阻止这次征程的船长,继承了麦哲伦的意志,他告诉他的船员们说,他宁愿死也不愿意去向葡萄牙人屈膝。
1522年5月18日,他们绕过了夺去迪亚士生命的风暴之角。7月9日,他们在靠近佛得角群岛的地方停泊。此时,船员仅余31人,一些人躺在甲板上被坏血病带来的病痛折磨着,另一些人晃晃悠悠地勉强站立着,深深的眼窝和褴褛的衣着让他们看上去更像一群野人。船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了。顽强的船长埃尔卡诺望着佛得角上空葡萄牙人飘扬的旗帜,终于还是选择低下高贵的头颅。埃尔卡诺让能走动的船员乘小艇上岸去见葡萄牙人,假装他们是被风暴从美洲吹到非洲海岸的,希望葡萄牙人能够基于对落难基督同胞的同情,施舍一些食物。岸上的葡萄牙人相信了他们的话,基于人道主义向他们提供了补给,小船载着救命的面包和淡水回到了“维多利亚号”。留在船上的比加费塔从回来的船员那里得到一个奇怪的消息:葡萄牙人的日历上写着那天是星期四。比加费塔翻开自己的日记,根据记录,这天明明是星期三。他立即找来船上另一位每天记日记的舵手,两人的记录是一致的。他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约前530—前470)提出的那个千百年来从未被验证过的猜想:地球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以匀速运动转动(即地球自转),如果一个人顺着自转方向向西航行,那么就可以从无穷的时间中失去极少一点。这群快要饿死的水手验证了这个伟大猜想。
当小艇的船员们最后一次登岸装运食物时,他们被葡萄牙人扣留了。极有可能,他们中的某个人不小心透露了他们是麦哲伦船队残余的秘密。机警的埃尔卡诺一直站在船头注视着岸上的一切,他立刻拨转船头带领船上余下的船员逃离了。
四、寂寞身后事
1522年9月6日,在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外,一艘千疮百孔的老船摇摇晃晃进入人们的视野。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是3年前从这里出发的麦哲伦船队中的一艘,2年前就已回来的“圣安东尼奥号”的船员们早就反复告诉人们:其他船都葬身海底了。然而,当18个人颤颤巍巍地相互扶持着站在甲板上向岸上的人群挥手致意时,还是有人认出了他们。消息在人群传播开了,四面八方的人放下手头的活计向港口聚拢。他们给船员们带来了可口的面包和水果,迫不及待地询问他们经历的一切。
船队绕地球一圈回到西班牙的消息迅速从桑卢卡尔向整个西班牙蔓延,又越过比利牛斯山陡峭的山峰传遍了欧洲。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欧洲人再次听到一个震惊的新闻。数千年来,人类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海洋是否相连的争论一直未曾间断,但谁也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分的论据,因为谁也不曾亲自验证,而这一次航行解答了所有的问题。并且,这群世界发现者还给他的投资人找到了一条向西航行到达香料群岛的航路。船上20多吨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香料除了抵偿了船队的全部损失外,还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此时已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查理五世闻讯后大喜过望。他立即晋升埃尔卡诺为骑士,赏赐他500杜卡特金币的终身年金。埃尔卡诺还得到了一枚徽章,徽章上刻着地球的轮廓,“地球”上写着“你第一个环绕我航行一圈”的字样。埃尔卡诺俨然成了西班牙帝国的大功臣,享受着国王的恩宠和人民的仰视。然而,此时的麦哲伦已然家破人亡。中途叛逃的“圣安东尼奥号”上的西班牙人回国后在国王面前大肆诋毁麦哲伦,曾经和他们一起参与叛乱的埃尔卡诺当然不会为麦哲伦翻供。正如茨威格所说:“活人同死人打官司,活人总是对的。”
幸好,比加费塔,这位不是为了致富与荣誉而踏上征途的纯粹的旅行家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真相。他虽然没有也无力与西班牙船长们争辩,但他把真相传给了后世。正是他,让数百年后的人得以了解在那漫漫3年长途中发生的一切事实,从而没有忽略这场传奇航行中最关键的人物“麦哲伦”。在比加费塔的一封信中,他公允地评价了麦哲伦:“我希望如此高尚的船长的光荣长留史册!使他增辉的美德中,最为出色的一点,就是他在极其险恶的灾难时刻始终表现得比任何人都要坚强。在饥饿的日子里,他比任何人都更能忍受艰苦,他对地图和航海的知识,超过全世界的人。他完成了在他之前谁都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业……”
麦哲伦曾经留下遗嘱,希望“能葬在塞维利亚圣玛丽亚教堂的单独墓穴”。然而,他深知此番一去,路途险恶,生死难料,他交代他的船员,如果他不幸没能回到西班牙,请他们“看在最神圣的圣母面上,在最近的教堂内给我的遗骸准备一块最后的安息之地”。但是,即便是这点小小的要求,也未能如愿。
我们似乎还有必要去看一下这位航海家遗嘱的其他部分,这是他从西班牙启航前两天写下的。当时,他无法预料自己的命运,更无法估量自己的财产。他料想他的结局有两种可能:如果他的计划取得成功,找到香料群岛并发现新的岛屿,那么,他将拥有庞大的财富,并成为发现地的总督;如果他迷失在茫茫大海上,船只沉没,那他能留下的只有伤痛和笑柄。他在遗嘱中分配他未知的财产:“总利润的十分之一必须在维多利亚圣玛丽亚教堂、圣玛丽亚·蒙塞拉教堂和波尔图的圣多明各教堂平均分配;一千马拉维迪给塞维利亚小教堂,启航前他曾在这里享受了圣餐”;“把一枚雷亚尔银币用于十字军远征,另一枚用来从异教徒手里赎回基督教徒俘虏,第三枚捐献给麻风病院,第四枚和第五枚献给鼠疫病医院和圣塞巴斯蒂昂孤儿院”;“在我的安葬日给三个贫苦的人分发衣物……而且还要管另外十二个人吃饱饭……”
在向教会贡献自己的财产之后,他没有谈及自己的妻儿,而是为他的奴隶亨利的命运不安。他吩咐道:“自我死亡之日起,我的俘虏和奴隶亨利,即脱离奴隶或从属地位,可以随他的意愿行动。其次,我愿意从我的遗产中拿出一万马拉维迪帮助他。我所以给他这一笔钱,因为他已经成了基督教徒并将为拯救我的灵魂而祈祷上帝。”最后,他才提到自己的妻儿,然而,他最关心的并非给予自己的家人留下丰厚的财产,而是有关他的荣誉及贵族称号的继承。
然而,悲剧性的是,所有这些都没有实现。他的尸体在异国他乡被当作战利品腐烂掉了;他想要奉献的几座教堂没有得到一分钱;他的仆人亨利没有得到应有的自由,被迫逃跑了;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都已去世,他的贵族称号,甚至找不到一个近亲去继承。唯一活下来的是他的岳父迪奥古·巴尔波查,这位年迈的老人是该怀念还是应该咒骂他的这位女婿呢?要知道,正是这位女婿使自己的女儿在抑郁中早逝,又是他把自己的儿子领上死无葬身之地的大海。这就是传奇的麦哲伦的悲惨结局。
许多年以后,在麦哲伦殒命的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竖起了两个相对而立的纪念碑。面朝大海,手提大刀盾牌的正是杀死麦哲伦的菲律宾民族英雄拉布拉布,而那不足百米之外的巨型纪念柱是麦哲伦的死难纪念碑。两个冤家对头咫尺相隔。
[1] [奥地利]茨威格:《归来没有统帅——麦哲伦传》,范信龙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38页。
[2] Frederick A.Ober,Ferdinand Magellan,New York and London:Harper &Brothers Publishers,1907,pp.58-59.
[3] 这些珍贵的资料大多数毁于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中。
[4] Frederick A.Ober,Ferdinand Magellan,New York and London:Harper &Brothers Publishers,1907,pp.89-90.
[5] F.H.H.Guillemard,The Life of Ferdinand Magellan and the First Circumnavigation of the Globe 1480-1521,London:George Philip & Son,1890,pp.152-153.
[6] 船队上备有为叛乱分子准备的刑具和镣铐。
[7] F.H.H.Guillemard,The Life of Ferdinand Magellan and the First Circumnavigation of the Globe 1480-1521,London:George Philip & Son,1890,p.166.
[8] 若奥·谢兰驾驶的“圣迪亚戈号”是一艘载重最小的轻便探险船,基本没有战斗力。
[9] 后人为了纪念麦哲伦的发现,将其改名为“麦哲伦海峡”。
[10] 转引自[苏联]约·彼·马吉多维奇:《世界探险史》,屈瑞、云海译,第205页。
[11] Frederick A.Ober,Ferdinand Magellan,New York and London:Harper &Brothers Publishers,1907,pp.238-242.
[12] [苏联]约·彼·马吉多维奇:《世界探险史》,屈瑞、云海译,第208页。
[13] 见[奥地利]茨威格:《归来没有统帅——麦哲伦传》,范信龙译,第211~212页。
[14] 留下来的西班牙人在数年后因眷恋故土,沿着原路返回西班牙,不幸被海上的最大对手葡萄牙人俘获,迭经辗转,这群人中只有4个人,即艾斯皮诺萨和3名水兵最终回到了西班牙。他们也是环球航行的完成者,只不过他们的后半程是在葡萄牙舰队的监牢里完成的。参见[苏联]约·彼·马吉多维奇:《世界探险史》,屈瑞、云海译,第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