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西洋航路的开辟(1 / 1)

在西班牙完成再征服运动的这一年,邻国葡萄牙在大西洋上已进行了大半个世纪的探险,正处于开辟东方新航路的前夜。初创的西班牙民族立即将目光投向那里,拉开海外扩张的帷幕,在帷幕之后,是西班牙民族国家这一坚实的后盾。

一、哥伦布的早年生涯

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热那亚(Genoa)。作为中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海港,热那亚在东西方贸易交往中繁盛一时。商业是喂养热那亚人的**,海洋就是甜蜜的乳汁,所以这里也是出航海家的地方,哥伦布便是最著名的一位。不过,这位后来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的出身并无多少异处。他的祖父是一位毛织工人,老家位于热那亚城向东20英里处塔纳布奥纳溪谷的莫科内西村(Moconesi)。[5]从这一长串的地名来看,这并非是一个繁荣的地方,而是一个偏僻的村落。哥伦布的父亲多米尼克·哥伦布(Dominic Colombus,1418—1496)被送到了热那亚城学织呢绒。学徒期满后,多米尼克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纺织工人,后来,他在热那亚的奥利韦拉门内租了一套住房,并迎娶了另一位织工的女儿苏珊娜·丰塔纳罗萨(Suzanna Fontanarossa)。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51年,哥伦布出生在这个织工世家,他还有两个弟弟,即巴托洛缪(Bartholomew)和迪亚戈(Diego)。作为家中的长子,他似乎注定子承父业,继承这个家族的纺织事业。哥伦布的父亲拥有那个时代热那亚人惯有的生意头脑,他很快从一名织工变为一名纺织工场的场主。他买进毛线进行加工,然后出售成品,雇用了几名学徒,而哥伦布无疑是父亲学徒中的一个。多米尼克在1470年还被推选为纺织行会的委员,前往萨沃纳(Savona)考察该地熟练织工的工作章程。此后,他们全家都搬迁到了萨沃纳,继续从事纺织业。并且,这位聪明的生意人还做起了副业,开了一个小酒馆,好酒的他自己就是主顾。虽然家境算是小康水平,但身为长子的哥伦布还是不得不老早地挑起家庭担子,帮助父亲打理生意。他一方面要跟随父亲学习纺织,另一方面还要经常带着自家的纺织品拿到市场上零售。[6]关于哥伦布的早年生活,研究哥伦布的著名传记学者塞·埃·莫里森的总结非常贴切:“他在热那亚和萨沃纳帮助他父母从事过体面的毛纺织业务,他没有进过学校,没有享受过特权,但是,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也并不那么艰难和那么痛苦,以致使他日后对这个高尚而伟大的海滨城市失去忠诚。”后来,哥伦布在一份署名文件中曾这样叮嘱他的继承人:“要经常为热那亚这个城市的名誉、幸福和繁荣出力。”[7]

哥伦布在25岁之前,最远只到过位于爱琴海的热那亚殖民地希俄斯岛(Chios),对于男人来说,这是一个成家立业的年岁,但此时的哥伦布仍然守着自己的小货摊,向过往客商兜售小商品,赚取一点可怜的钱。不过,从小在商贾往来的市井里游走,哥伦布也算是见多识广。1476年,他迎来了人生转折点。这一年,他的父亲看着儿子粗壮的胳臂,意识到该是让他出门闯**一番的时候了。哥伦布加入了热那亚前往大西洋贸易的船队,身份是一名普通水手。

哥伦布登上一艘名为“贝查拉”号的佛兰德船驶向大西洋,开始了改变他命运的旅程。船队在葡萄牙南部距离圣维森特角不远的地方,遭到了守候在这里的葡萄牙和法国联合舰队的攻击。“贝查拉”号被击中下沉,命运之神把他抛向了葡萄牙海岸。哥伦布握着一只船桨游了6英里(约10千米),爬上了葡萄牙拉古什海岸。他疲惫地躺在沙滩上,恍惚之间,他仿佛听到了上帝的耳语。大难不死的他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留在葡萄牙。

葡萄牙开展大西洋探险事业已经数十年,拥有当时欧洲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最优秀的水手,此时正紧锣密鼓地在亨利王子的指引下沿着非洲勇敢地向前探索。命运之神把哥伦布带到了正确的地方。他首先来到拉各斯(Lagos),后又到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在这里,他成为葡萄牙这所巨大航海学校里的学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航海知识,掌握了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阅读各种地理著作和探险书籍。幸运的是,他还遇到了一位热心的热那亚侨商,后来又和在里斯本学习制图的胞弟巴特洛缪会合。在葡萄牙站稳脚跟后,哥伦布重新回到了远洋贸易的船队上,足迹遍及大西洋各个港口,他还曾随葡萄牙船队到达过西非几内亚湾一带。丰富的航海经历使哥伦布成为葡萄牙最优秀的水手之一。

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哥伦布也得到葡萄牙上流社会的肯定。1479年,他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有幸结识了葡萄牙圣港岛的总督之女菲利芭(Filipa Moniz Perestrello,1455—1485)。这位贵族小姐由于哥伦布的“行为高尚、风度不凡而且很诚实”,对他一见钟情。据哥伦布的儿子费迪南德·哥伦布的描述,哥伦布身材高于一般人,不胖不瘦;长脸、颧骨较高;鹰钩鼻、两眼颜色浅淡、肤色白皙;谈吐文雅、和蔼可亲。[8]很快,两个人结了婚,次年生下长子迭戈。

在这一时期,哥伦布接触到了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受这本书的启发,他产生了向西航行前往东方的想法。正在哥伦布构思自己计划的时候,同样来自意大利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利(Paolo dal Pozzo Toscanelli,1397—1482)鼓舞了他。根据托斯堪内利的推算,向西航行到达东方比绕过非洲更快捷。两人相见恨晚,哥伦布在托斯堪内利的帮助下完善了自己的探险计划。

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呈递他的探险计划。他宣称:沿着北纬28度线向西航行,只需四周就可以到达东方。他要求国王颁发给他许可证并资助一艘航船。若奥二世当然并非庸主,鉴于哥伦布的观点极其引人注目,他随即任命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审议哥伦布的探险计划。经过研究和辩论,葡萄牙的专家们认为横跨大西洋到达亚洲的实际距离远远大于哥伦布计划中的航程。这个正确的结论使葡萄牙失去了发现新大陆的机会,却成全了西班牙。

失望的哥伦布离开了葡萄牙宫廷。次年,他的妻子菲利芭去世。这对哥伦布是个不小的打击,失去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他便将全部精力转移到他那被许多人视为天方夜谭的冒险计划上来。他是个执拗的人,越是被人否定,越是要证明自己。料理完妻子的后事,他毅然离开葡萄牙,来到正全力进行格拉纳达战争的西班牙。

来到西班牙的哥伦布并非寂寂无名。许多西班牙人听说过他向葡萄牙国王呈递冒险计划的经历。他的想法如此新奇,因而也吸引了许多关注者。此时的西班牙正值完成民族统一大业的前夜,对航海事业早已蠢蠢欲动,一旦战争结束,必将把目光投向海洋。在西班牙游走期间,哥伦布结识了一些上流人士。1486年,他得以觐见早就开始关注海外探险的伊莎贝拉女王。一身戎装的女王承诺组建专家委员会审议哥伦布的计划,但由于战事频繁,这一等竟是4个年头。在此期间,哥伦布曾派遣自己的亲信到英国和法国寻求支持,但都失败而归。

1490年,西班牙的专家们终于审议了哥伦布的计划。辩论会上,一位专家问哥伦布: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肯定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而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这个今天看来可笑的问题却难倒了哥伦布,能解答这个问题的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1727)要到一个半世纪之后才会出世。哥伦布当然不懂万有引力,他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因而,他的计划遭到否决。

哥伦布没有放弃,他具备所有成功者都拥有的一种高贵品质——耐心。他在数次同伊莎贝拉女王的会见中,从这个女人的眼神里看到了某种不一样的东西,那双眼睛里透露着一种不同一般的远见。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耐心换来了支持。1492年1月,格拉纳达城头上升起了白旗,西班牙民族国家在这一刻宣告建立。不久之后,女王信使就来到哥伦布的面前。哥伦布的计划被再次摆在西班牙王室委员会的专家们面前,意料之中,新委员会再次否定了哥伦布的计划,但是,女王的财政顾问、大商人桑塔赫尔(Luis de Santangel)却极力支持哥伦布,最终使计划获得了通过。当然,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伊莎贝拉女王,对哥伦布的赞助也主要是伊莎贝拉女王本人的支持,据说她还为此变卖了自己的首饰。

经过谈判,1492年4月17日,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达成《圣塔菲协定》(Capitulations of Santa Fe)。哥伦布被授予贵族称号(Don),并被任命为“舰队司令”(Admiral of the Ocean Sea)以及发现地的“总督”(Veceroy)及“统帅”(Governor-General),同时享有发现地一切财富的十分之一,且一概免税。随船还带有女王给中国蒙古大汗的国书。

船队由3艘帆船组成。旗舰“圣玛丽亚号”,载重120吨,由哥伦布亲自坐镇。约60吨的“平塔号”和“尼娜号”由平松兄弟担任船长,即马丁·阿隆索(Martín Alonso Pinzón)和文森特·亚涅斯(Vicente Yá?ez Pinzón)担任船长。平松兄弟出身帕洛斯的航海世家,都是航海界的能手,为此次航行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跟随哥伦布进行这次历史性航行的人员共计90人。他们的分工非常精细,从船长到水手长、水手、外科医师、木匠、库房监督、船队保安、消防主任、索环工,甚至还有桶匠、裁缝和油漆工。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中途退缩或在新大陆犯下恶行,但我们在记住哥伦布这一响亮的名字后,还要清楚,他们与哥伦布共同完成了这次航行,见证了人类文明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这次航行中,他们并没有全数返回故乡,一些亡魂永远地留在了新大陆的土地上,他们大多是因为抢掠印第安人的罪恶行径而丢了性命。

二、穿越未知的海洋

1492年8月3日清晨,哥伦布命人升起女王的御旗,从帕洛斯港启航出发。是日,海风烈烈,日落方息。3天后,哥伦布遇到了此行第一个麻烦:“平塔号”帆船船舵松脱,导致船舱进水。哥伦布命令船长马丁·阿隆索·平松驾驶“平塔号”前往大加那利岛修补。这一麻烦使船队在离开旧大陆最后一片土地之前就耗时超过1个月。3艘船再次聚齐后在加那利群岛中的戈梅拉岛(Gomera)补给了淡水、木柴和食物后,于9月6日正式扬帆起航,开启了他们穿越大西洋的旅程。在他们身后,旧世界缓缓沉入地平面。

为了缓和船员们因越来越远离陆地而引起的恐慌,从9月9日起,哥伦布开始有意少计航程。《航海日记》中记载道:“远征军司令决定少计航程,以免船员因行程过长感到沮丧和恐惧。”[9] 9月13日,船员第一次发现“磁偏现象”,第2天恢复正常。当日,“尼娜号”上的水手称,他们发现了燕鸥和鹲鸟,这些海鸟从不飞离陆地25里格[10]之外的距离。次日,水手们又看到约四五里格外的海面上有“奇异的火团自天而降”。又次日,水手们发现海面上出现碧绿的青草,他们认为这是从陆地上飘来的。此时,哥伦布相信,亚洲不可能这么快到达,于是他告诫船员们:“吾估计大陆尚远在前方,吾等需再接再厉。”[11]9月17日,再次发现“磁偏现象”,船员们大为惊骇。哥伦布吩咐黎明时重新测定方位,他的解释是“升起的星星使指针发生了偏转”[12]。当日,船员们看到海面上飘着更多青草,一名水手还从草间捉起一只螃蟹。他们还看到水中巡游的金枪鱼和天空飞过的一只鹲鸟。这些迹象似乎表明,陆地已经距离不远。此后几天,越来越多的陆生鸟类飞到船舷上,好像陆地就在眼前,然而,又过了数日,陆地依然未见踪影。不过,大家都开始相信,他们已经航行在亚洲的边缘地带了。

在漫长的航行中,大自然总爱开几个玩笑,愚弄一下渺小的人类探险者。9月25日傍晚,马丁·阿隆索·平松登上艉楼,兴奋地向哥伦布高呼:“陆地!”哥伦布惊喜万分,马丁·阿隆索则带领船员们唱起了《光荣属于至尊之上帝》。随后,船队向那片“陆地”全速驶去,然而,它却令人失望地在次日消失不见了。其实,那不过是水天相接处飘浮的一朵云彩。

此后数日,海上风平浪静,空气清新,但是一些性急的水手并无欣赏美景的心情,他们已经出海近两个月,陆地的迹象不断出现,但真正的陆地却又似乎遥不可及。哥伦布只得恩威并施,稳住这些船员。至10月1日,船队实际航程已达707里格,而哥伦布只向船员们公布了他的虚数584里格。[13]即便如此,这也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距离,因为对于船员们来说,每向前一步就预示着他们离家乡远一步。哥伦布通过细致地观察,认为船队可能已经航行在印度地区外围的群岛之间,但他并不打算登临这些岛屿,他的目的地是文明富庶的大陆地区。

漫长的一天接着一天,10月10日,船员们的忍耐达到极限,他们将哥伦布团团围住,强烈要求返航。哥伦布再次恩威并施,勉强说服大家继续航行。根据《航海日记》记载,哥伦布竭力鼓励众人,向他们述说这次航行将要给他们带来的许多好处,使他们重燃希望,之后又进一步警告他们:再埋怨也无济于事,他是为到印度地区而来,因此必须前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最后,他又安慰船员说,他们实际已经到达了这一地区,只是还没有到达大陆。

10月11日,他们看到了一些更为确切的陆地迹象,海面上不仅飘浮着一些新鲜的树枝和芦苇,而且船员还捞起一根用铁器打制过的小棒及一块木板。所有人都确信他们马上就要到达陆地了。根据《航海日记》的记载:“目睹如此迹象,人人感到宽慰,个个欣喜万分。”[14]

3艘船只开始竞相向前行驶,争当第一个发现陆地的人。国王曾允诺:第一个发现陆地的人将得到一万马拉维迪的钱和一件丝制胡朋(jubon)[15]的奖赏。[16]“平塔号”速度最快,凌晨2点,一位叫罗德里格·德·特里亚纳(Rodrigo de Triana)的水手最先看见了陆地。1492年10月12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日子,被许多人当作现代美洲的出生日期。这是巴哈马群岛(Bahamas)中一个被群山和树林覆盖的小岛。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意为“神圣的救世主”。后来,这一天被西班牙定为国庆日。

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登陆

哥伦布与另外2名船长即平松兄弟乘小艇率先登陆该岛。哥伦布亲自手持一面王旗,旗的正反两面分别印着“F”和“Y”两个字母,分别代表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他们在岛上进行了庄严的占领仪式,随行的2位王室公证人为这一仪式做见证。就在他们宣布占领这座小岛的时候,四周聚拢了许多土著居民,这些不谙世事的人们懵懂地看着哥伦布一行人。他们不明白,这群手拿十字架,口中念念有词的异族人正在进行占领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的仪式。他们也不会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和不远处整片大陆上的同类都将被强行赋予一个与他们毫无关系的名字——“印度人”(Indians),音译为“印第安人”。

圣萨尔瓦多岛上的印第安人还未踏入文明的门槛,尚处于石器时代。根据哥伦布本人的记载:“他们不携带武器,也不知武器为何物,因为当吾等拿出利剑供他们观看时,他们居然无知地用手握刃,以致自伤。他们尚无铁器,所谓投枪只是一些无铁制枪头的棍棒。”哥伦布还详细描述了他所见到的土著人的模样:“彼等十分贫穷,人人身上一丝不挂,如刚出娘胎一般,连女子也一样……彼等个个身躯魁伟体态俊美,相貌端庄。像马尾一样粗硬的短发垂于眉端,少数长发披在肩上,这部分头发好像从不剪短似的。他们有的把身体涂成褐色,有的涂成白色、红色以及任何可以办得到的颜色,也有的只涂面或仅仅涂眼周和鼻子。彼等肤色不黑也不白。”这就是旧大陆上的文明人首次见到新大陆居民时产生的印象。这次历史性的会面,整体而言还是友好的,这应归功于哥伦布本人对待土著人的态度。他没有恃强凌弱,而是持一种“初次会面,请多多关照”的态度。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吾认为用仁爱而不必动武……吾把红色四角帽赠于他们中一些人,把玻璃念珠挂在另一些人脖子上,还送给他们一些小玩意儿。他们如获至宝,十分高兴,随即与吾等亲善修好……”来自新旧世界的人类还第一次进行了商品交换。哥伦布在日记中写到土著人在交易中的朴实:“他们还游到吾等小艇旁,带来鹦鹉、棉线团、投枪以及其他很多东西,以此换取我们的小玻璃念珠、小铃铛等物品。总之,彼等取走我们的东西,又自觉留下他们的东西以作交换。”[17]

哥伦布在欣喜过后,开始执行国王交给他的使命,那就是寻找财富。通过手势,他从岛民那里了解到此岛以南有一王国拥有大量黄金,哥伦布认为,那可能就是马可·波罗描述的“西邦戈岛”(可能指日本)。随着对印第安人了解的深入,哥伦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10月14日的日记中他写道:“当地人不谙军事。吾已下令俘获六人,拟送国王和王后二位陛下……其实,只要国王和王后一声令下,吾等即可把所有土人带到卡斯蒂利亚,或将其全部拘留岛上,因为我们五十人足可征服其所有人,并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们。”[18]

带着几名印第安人向导,哥伦布一路前行,途中发现了许多小岛。10月28日,他们终于抵达印第安人口中的富庶岛屿——古巴(Cuba)。根据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此岛幅员辽阔,风景秀丽旖旎,笔墨实在难以尽言其美”,“当地居民在素质和习俗上均与其他地方所遇之印度人相同,不信任何吾所知道的宗教……均与大可汗有战事。他们称大可汗为卡比拉,称大可汗所在省区为巴几”。显然,哥伦布坚信他们到达的这片陆地是亚洲大陆。在古巴考察了一些时日,哥伦布第一次看到了玉米和土豆,并且首次看到了吸烟的印第安人“吞云吐雾”的景象。哥伦布在古巴岛上并没有找到印第安人所说的黄金,这里的居民与其他岛上的居民一样穷困。11月21日,马丁·阿隆索·平松驾驶“平塔号”不经哥伦布同意就擅自脱离船队,他相信在其船上的印第安人能帮他们找到大量黄金。

哥伦布带领余下2艘船继续探索,成功于12月5日发现了加勒比地区第二大岛海地,并将其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Hispaniola),意为“西班牙岛”。在这里,哥伦布终于找到了一些梦寐以求的黄金,当地的印第安酋长还送给哥伦布一些金制装饰和一个黄金面具。悲剧的是,1492年圣诞节当天,旗舰“圣玛丽亚号”不慎在一处海湾触礁损毁。哥伦布用“圣玛丽亚号”的船体搭建了一个据点,并留下了39名水手,建立了西班牙人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

1493年1月16日,“平塔号”掠夺归来,在海地与“尼娜号”会合。马丁·阿隆索·平松在擅自离开后确实找到一些黄金,他的手段是卑劣的掠夺。他规定,所有船员从印第安人那里掠夺的黄金都必须分给他一半。除了黄金,他还强行掳掠了4个印第安男人和2个年轻女人,强迫他们为奴。相比之下,哥伦布则是宽大怀仁的,他命令船员给这6个人穿上衣服,并放其归乡。他说:“带走印度人原为供二位陛下役使……然鉴于如今陛下在此处已有基地(指圣诞城),则更应对当地人广施恩惠才对。”[19]

尽管哥伦布尽力与印第安人保持友善,但流血冲突却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场冲突的起因似乎很离奇。根据哥伦布《航海日记》的记载,1月13日,“印第安人卖了两张弓后,便不欲再卖,而企图袭击和捉拿基督徒。不少其他印第安人跑去取回放在别处的弓弩和绳子,欲捆绑基督徒。见印第安人这副架势向他们跑来,基督徒立即做好准备……他们在一个印第安人臀部狠狠捅了一刀,又向另一个印第安人胸部射了一箭”[20]。这样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更可信的情况也许是:因为双方语言不通,在交易和交流中产生了误解而引发了冲突或西班牙人在交易中恶劣的态度造成了冲突。

哥伦布本打算离开海地前往印第安人称为“女人岛”的地方。根据印第安人的说法:这座岛上只有女人没有男人,每年有一个固定的时候,男人们从距离此处不远的加勒比岛来到“女人岛”,使岛上的女人受孕。到了来年,如果妇女们生下男孩,男人就把孩子带走;如果生下女孩,则留在岛上由妇女们自己抚养。[21]这一传说非常离奇,哥伦布和西班牙船员们都非常好奇,然而“尼娜号”和“平塔号”都开始严重渗水,继续耽搁可能使他们无法返回。于是,他们离开海地岛的恩加尼奥角(Cape Engano),开始返航。

回程同样艰辛万分,2月12日,两艘在大海中孤独行进的小船遭遇了暴风雨。暴风雨持续了三天三夜,哥伦布和船员们在狂风暴雨中几度差点葬身鱼腹。在最绝望的时刻,哥伦布一度以为末日在即,他将无法回到西班牙去领受自己的荣誉。为了不使他的发现因为他的死而湮没无闻,他在羊皮纸上简明扼要地描绘了自己的发现,还标出了航行路线,然后将纸裹到一块涂了蜡油的亚麻布里塞进一个小木桶扔进大海。他希望这个小木桶能够在他和他的船员们全部遇难后漂到欧洲海岸以证明这次发现。

2月15日,风暴终于平息下来,而船队驶进了葡萄牙控制下的亚速尔群岛海域。他们在圣玛丽亚岛抛锚,哥伦布派几个船员上岸寻找补给品。葡萄牙人不仅带来了补给,还给他们在最近的教堂里安排了一位供西班牙水手还愿的牧师,约有一半的船员上岸进入教堂。不过,他们上了葡萄牙人的当。等待在那里的不是一位牧师,而是一队全副武装的葡萄牙骑兵。这些船员成了葡萄牙人的阶下囚。这次危机最终的结果是有惊无险,哥伦布拿着西班牙国王颁发的国书与葡萄牙人进行了交涉。最终,被抓的船员全部被释放回来。不过,根据几名被放回的船员的说法:“要是当初远征军司令被他们捉去,就休想再被放出来,因为据那个首领说,葡萄牙国王的命令就是如此。”[22] 2月24日,哥伦布带领船队离开了亚速尔群岛海域。

不幸的是,3月3日,他们再次遇到了风暴,所有船帆都被刮破。情况危急之中,他们在前方发现了陆地,不过,这片陆地仍是葡萄牙海岸。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向岸边缓缓行进,到达了特茹河口附近。他们沿特茹河上溯了一段距离抛锚。葡萄牙人要求哥伦布下船与葡萄牙国王的代表会面,然而,经历了亚速尔群岛的那次事件后,哥伦布非常谨慎地拒绝了。“他乃卡斯蒂利亚国王和王后的远征军司令,不向任何人汇报任何情况,也不离开他的船,除非他们动用武力。”哥伦布的义正词严,震慑住了葡萄牙人,国王若奥二世的御船船长亲自登上西班牙船,并答应为哥伦布效劳。

不久,得知消息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向哥伦布发出了正式的请柬。这位错失了哥伦布的国王追悔莫及,但他还是表现出了一位国王应有的大度。他热情地招待哥伦布,给他的船上送去了补给品。若奥二世想要探听哥伦布的发现情况,但机智的哥伦布守口如瓶,没有透露此次航行发现的机密。

3月13日,哥伦布驶出特茹河,绕过圣维森特角,于3月15日中午到达了出发地帕洛斯港,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在哥伦布《航海日记》中,他这样写道:“臣在陛下宫中长期效劳,一直与宫中众多权贵显要的见解相悖,彼等始终与臣作对,将西行之举视为荒诞不经。臣素寄希望于上帝,希望航行终将给基督教事业带来最大荣誉。”哥伦布也相信将来的事业还任重道远,他为西班牙发现的新天地还有待后来人的努力,因而他补充道:“此荣誉决非轻而易举,唾手可得。”[23]

哥伦布的凯旋使西班牙全国一片沸腾,许多人惊异于那个空口说大话的人竟然真的到了东方大陆。最惊讶的人当属当年否定哥伦布计划的专家们,他们曾经通过论证,认定哥伦布的计划是不可行的,然而,他竟然真的带回了几个亚洲人模样的人,虽然他们衣衫褴褛,与传说中衣着丝绸锦缎的东方人形象相去甚远。

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在王宫里隆重地接见了哥伦布。莫里森评价说:“这是他一生幸运的最高点。以后他再也不曾从双王那儿看到这样的荣耀,领受这样的奖励,享受这样的恩惠了。”[24]

三、哥伦布的后续航行

哥伦布首航归来的时候,葡萄牙已经发现了好望角,开辟新航路的准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到达印度指日可待。然而,从哥伦布发现的情况来看,葡萄牙人深信他并没有到达富庶的中国或印度,顶多只到达了亚洲大陆的外部边缘。因而,关键的时刻到来了,谁将最终到达真正的印度,谁就将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垄断者。鉴于此,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立即着手组建一支庞大的船队,由哥伦布率领进行第二次“东方之行”。

1493年9月25日,17艘大船停泊在加的斯港外,1500名船员列队等待登船。显然,这一次哥伦布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这次航行对于哥伦布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从加的斯出发到新大陆,全程仅用了30多天。11月3日,船队抵达多米尼加岛,然后驶往“圣诞之城”,准备与留在那里的39名船员会合。一路上,哥伦布发现了一连串的岛屿。11月25日,船队到达目的地。然而,这里的景象令所有人毛骨悚然。腐烂的尸体散落各处,有些被绳索绑着,有些已肢体不全,哥伦布无法辨别他们的真实面目,但从浓密的胡须来看,他们是西班牙人无疑。事实已经非常明显,留下来的殖民者遭到了毁灭性袭击。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这些船员的死或许并不足惜。他们最初可能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与印第安人争夺食物,但是他们又贪婪地想要占有印第安人的房屋、黄金,甚至他们的妻子女儿,于是冲突在所难免。当地一位叫考那波的酋长率领部众进攻西班牙人,将他们全部杀死。从后来西班牙人在美洲的行径来看,这一推测应符合事实。

哥伦布放弃了这座殖民点,然后在海地岛的东部重新建立了一个殖民地,留下了一批新船员,将之取名“伊莎贝拉城”,由其兄弟迪亚戈·哥伦布管理。与此同时,哥伦布仍继续寻找马可·波罗所描绘的富庶的中国和日本。但是,一日又一日的航行,一个岛又一个岛,殖民者们并没有看到文明的迹象。所有的海岛上生活的印第安人除了在长相上接近亚洲人以外,全部处于较低级的文明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也没有从这些海岛上找到大量的黄金和香料。于是,所有殖民者都开始丧失耐心,本欲宽仁为怀的哥伦布也在压力之下敲诈起纯朴的印第安人。哥伦布规定,所有年满14岁的印第安人都要交纳“装满四个铜铃的金沙”。

由于海地并非黄金产地,得不到黄金的西班牙人开始打起奴隶贸易的主意。1495年,他们抓获了1500名印第安人,其中约有500人被运回西班牙奴隶市场上贩卖,这批可怜的印第安人在路上就死去200多人,幸存下来的也因水土不服,相继死在西班牙。活下来的印第安人也被强迫为奴,供西班牙殖民者役使。[25]残酷的掠夺与屠杀一旦开始,就再也遏止不住殖民者贪婪的欲望了。哥伦布虽然并不想用血腥手段来压迫印第安人,但他已经无力说服抱着发财梦前来这片大陆碰运气的部下了。于是,屠杀和无休止的掠夺使加勒比地区的印第安人走向了灭绝。在哥伦布到来之前,海地岛上有25万印第安人,而半个世纪之后,存活者不足200人。

1496年6月,哥伦布委任他的兄弟巴托洛缪·哥伦布代理总督,自己返回西班牙。巴托洛缪在距离伊莎贝拉城不远的地方又修建了圣多明各城。哥伦布的第二次归来,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只有同事的诬蔑和国王的冷遇。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没有为西班牙找到富庶的东方。但是,无论受到多少人的冷嘲热讽和猜忌怀疑,哥伦布都没有动摇自己的观点,他始终相信大西洋对岸的陆地就是东方,只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找到文明的大陆区域。

1498年5月30日,哥伦布带领数百名殖民者第三次离开西班牙,前往西印度,这一次他的船上还搭载着第一批向外殖民的欧洲妇女。这次航行的目标很明确:找到大陆,找到中国。船队在加那利最后进行补给后,哥伦布带领其中的3艘船开始了新的发现之旅,其余船只直航海地进行殖民。哥伦布带领的船队向南航行,一直到达佛得角群岛,然后才转向西行,他可能是想寻找纬度更加靠南的印度次大陆。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后首先发现了特立尼达岛(Trinidad),然后在一处海湾(帕里亚湾)发现了大陆。他在帕里亚半岛南部海岸登上大陆进行了探察,令他失望的是,这里生活的印第安人与加勒比海岛上的印第安人一样原始,文明国度似乎不可能存在于这片大陆之上。之后,他进入加勒比海,驶往海地。在这里,西班牙人把无法实现发财梦的怒火全部发泄在了哥伦布的头上。首席法官罗丹返回西班牙,向国王说了许多哥伦布兄弟的坏话。国王遂派遣王室官员博瓦迪利亚前往海地岛,并将哥伦布兄弟押解回国。至此,哥伦布的殖民探险事业陷入了冰点。国王改派弗朗西斯科·奥多万前往西印度担任总督,取代了哥伦布,将曾经允诺给哥伦布的一切条件全部抛诸脑后。

1500年,哥伦布西印度总督的职位被免去,对新发现土地的垄断权也在此前被剥夺。然而,坚毅的哥伦布仍然没有放弃找寻印度和中国的努力。1502年,他又组织了第四次远航。这次他得到的支持已经很小,只有4艘船,不足150人。当年6月,哥伦布到达海地的圣多明各,在那里躲避风暴。7月中旬,哥伦布启航沿海地西南海岸航行,经过牙买加、古巴然后横渡加勒比海到达了中美洲地区。他沿着中美洲海岸考察,企图找到一条海峡,结果无功而返。在返航中,哥伦布的船只因虫蛀而严重损坏,他在牙买加北岸的圣安斯贝度过了绝望的一年时间,才于1504年初带着被痛风病折磨的老迈之躯和满腹的不甘心回到了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