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1)

张詠治蜀之绩,由上辑文观之,表现伟奇不凡,无待赘论。今就其立身大端为一综合之观察,或于其治蜀所以克成大功之故,更易了解也。按詠之为人,刚果明锐,超乎流俗,盖一力与时风相抗争之狂者;宋初之政,趋向清静无为而不免流于因循敷衍;庙堂大臣,务为厚重养福之貌,而不免堕于乡愿不仁。詠不以为然,矫而行,故与世辄忤,不极于用,然其人格之价值,固亦在此。是以仁宗庆历而后,崇名重节之新风既立,而詠之节概亦遂大白于世,不复能掩矣。兹就其显著者,略举四端:一曰治国之才具。詠多历州县,若崇阳、杭州及升州(今南京)等处,皆著令闻,初不限于西蜀一方之治绩也。屡镇寇扰,威信足以使众,智谋足以料敌,故真宗尝称其材堪任将帅,而惜其未尽于用[61]。此明于军事也。又若寇准之隽才,规其“不学无术”以为忠告;王旦之德量,目为“太平宰相”不许其能。要皆见詠学养湛深,才略丰备,克当国重任,不禁流露其自信之忱也。詠晚在江南,尝为诗曰:“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煞老尚书!”盖詠为国宣劳之志,若出天性,尸位窃禄,素所深耻,今诵此言,其亦不啻骐骥不安槽枥之悲鸣矣!真宗澶渊盟后,惑于丁谓、王钦若辈邪佞之说,崇祀天书,自欺欺人,王旦、寇准亦莫能救正。詠目击其弊,三上章抗论其事。谓:“近年虚国帑藏,竭生民膏血,以奉无用土木者,皆贼臣丁谓、王钦若启上侈心之所为也,不诛死无以谢天下!”詠以州郡疏远之守臣,抨击倚舁甚深之权幸,言人所难,不避身患,非忠梗素著,曷克臻此?二曰隐逸之志节,詠在朝所友善者,为杨亿、王禹偁、田锡、寇准诸人,皆蹇谔刚直,著称于时。在野为詠所钦敬者,则华山陈抟与青州傅霖二人。抟为宋初道家巨子,霖亦高士。太平兴国三年,詠试不第,愤然毁裂儒服,趋华山豹林谷,欲学道于抟;抟不许。谓詠曰:“子当贵为公卿,一生辛苦。譬犹人家张筵,方笙歌鼎沸,忽庖内火起,座客无奈,惟赖子灭之。”[62]抟送詠回,谓弟子曰:“斯人无情于物,达者为公卿,不达为王者师。”[63]是詠入仕,早绝俗情,利济生民,非为利禄。诚以出世之精神,为入世之奋斗,大本既正,自能不累于物。后詠尹蜀,乘传过华阴寄抟诗曰:“性愚不肯林泉住,强要清流拟致君;今日星驰剑南去,回首惭愧华山云!”[64]及还又有诗曰:“人情到底重官荣,见我东归夹路迎,不免旧溪高士笑,天真丧尽得浮名!”[65]其寄傅霖诗,意亦同此。三曰游侠之义烈。詠少学击剑,其术之精,两河无敌。生平勇于为义,遇人艰急,苟情有可哀,必极力以济,无所顾惜[66]。尝客长安,有士人游宦远郡为仆所持,且欲得其女为妻,士人者不能制,詠遇于传舍,知其事,即阳假此仆为驭,单骑出迎近郊,至林麓中斩之而还[67]。又未第时,尝游汤阴,以驴负万钱,晚止一孤居。夜中店翁及其二子欲害之以图财,詠尽毙之,出门纵火而去[68]。是詠早年行径,又直朱家郭解之流矣。詠尝谓其友人曰:“张詠幸生明时,读典坟以自律,不尔则为何人耶?”故詠以儒侠之资,出莅州郡,专抑强暴,以申民怨,亦其素所养者然也。四曰文学之造诣。詠博嗜典籍,聚书甚富,文学湛深,知名于时。宰相张齐贤尝以私怨短詠于真宗曰:“张詠本无文,凡有申奏,皆婚家王禹偁所代为。”詠闻而自辩曰:“臣苦心文学,缙绅皆知。”真宗因令进呈所作,览而善之[69]。詠有《乖崖集》十二卷[70],其文雄健有气骨,称其为人。尝为《声赋》,梁周翰览而叹曰:“二百年来不见此作矣!”[71]

至所为诗,酬唱之作,近于杨、刘,为西昆派之一健将;其他篇什,则与昆体不侔,《苕溪渔隐丛话》谓詠“诗句清词古,与郊岛相先后”,亦卓然足以自立者也。总此四端,吾人想见其为人,品高节奇,兼备众善,故用之于世,乃能无施不宜。然则治蜀之绩,非由幸致,是又吾辑此文所当首明之一义也。

(原载成都《史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1期,现文字略作修订)

[1] 苏、张、韩、白,指苏秦、张仪,善辩说鼓动;韩信、白起,皆名将,能率军取胜,然皆无术以鼓动蜀人挺身为乱也。

[2] 曹学佺:《蜀中广记·人物记》。

[3] 张詠:《悼蜀诗》序语。

[4]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八。

[5] 近人张荫麟尝在《清华学报》撰文,谓王、李起义为一失败之均产运动。此次起义原因,除旱灾影响外,一由北宋封建政府垄断商贸,蜀民无以为生;二由治蜀官吏任非其人,刻削压制太甚;三则孟蜀灭亡未久,人心思旧,且激动其地方性之离心作用也。

[6] 韩琦:《张忠定公神道碑》。

[7] 李畋:《乖崖语录》,又见《张忠定公行状》。按宋祁所撰《行状》,吕祖谦《宋文鉴》卷一三六载之作“张文定公行状”。张詠谥忠定,张方平谥文定;“文”字应系“忠”字之误。

[8] 《张忠定公神道碑》。

[9] 《宋史》卷二九三《张詠传》。

[10] 《张忠定公神道碑》。

[11] 《宋史》卷二七七《张鉴传》。

[12] 《张忠定公神道碑》。

[13] 《卮史》。

[14] 《张忠定公语录》。

[15] 《张忠定公语录》,又见吴处厚《青箱杂记》及罗大经《鹤林玉露》。

[16] 嵩呼亦曰山呼,为臣下祝颂皇帝,高呼“万岁”者,见《汉书·武帝纪》。

[17] 王得臣《麈史》、罗大经《鹤林玉露》及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皆载。

[18] 《张忠定公语录》,亦载《宋史》本传。

[19] 《张忠定公语录》。

[20] 《张忠定公语录》。

[21] 《涑水记闻》。

[22] 《张忠定公行状》。

[23] 《湘山野录》。

[24] 《卮史》。

[25] 《乖崖集》,亦载《成都县志》。

[26] 《张忠定公神道碑》。

[27]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引《名臣传》。

[28] 范镇:《东斋记事》。

[29] 《宋史·食货志》。

[30] 《张忠定公神道碑》。

[31] 赵抃知益州,治绩与詠齐名,谥清献,《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32] 《张忠定公神道碑》《东斋记事》《宋史·张詠传》。

[33] 《张忠定公语录》。

[34] 《湘山野录》。

[35] 沈括:《补笔谈》。

[36] 《张忠定公神道碑》。

[37] 《张忠定公神道碑》。

[38] 《张忠定公语录》。

[39] 蔡宽夫:《诗话》。

[40] 《张忠定公神道碑》。

[41] 《东斋记事》。

[42] 《张忠定公语录》。

[43] 《能改斋漫录》。

[44] 《张忠定公语录》,《东斋记事》略同。

[45] 见杨慎:《全蜀艺文志》。

[46] 孔平仲:《谈苑》。

[47] 陈师道:《后山谈丛》。

[48] 《涑水记闻》。

[49] 《宋史·张詠传》。

[50] 《玉壶清话》。

[51] 刘宗周:《人谱类记》。

[52] 李元纲:《厚德录》。

[53] 以上俱见《张忠定公语录》。

[54] 《梦溪笔谈》,亦见彭乘:《续墨客挥犀》。

[55] 《宋文鉴》。

[56] 《五朝名臣言行录》。

[57] 陈师道《后山谈丛》记张詠在陈州,得邸报,知丁谓逐寇准,祸将及己,乃延三大户与之赌博,胜其一座,乃买田宅为归计以自污,丁谓知之亦不害也。洪迈《容斋随笔》辨其诬,谓张詠以大中祥符六年知陈,八年卒;后五年当天禧四年,准方罢相;旋罪贬。故断言张詠置产自污之说,实无根据。

[58] 洪迈:《容斋三笔》。

[59] 傅振商:《蜀藻幽胜录》卷三。

[60] 《全蜀艺文志》。

[61] 《渑水燕谈录》。

[62] 《湘山野录》。

[63] 《青箱杂记》。

[64] 《青箱杂记》。

[65] 此据《宋诗钞》,字句与《渑水燕谈录》所载稍有不同。

[66] 《张忠定公神道碑》。

[67] 《宋史》《东都事略》诸书。

[68] 《皇朝事实类苑》引《倦游录》。

[69] 《渑水燕谈录》。

[70] 《四库提要·集部·别集》五云:“《乖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宋张詠撰。……其集宋代有两本:一本十卷,见于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所称《钱易墓志》、《李畋语录》附于后者也;一本十二卷,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称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旧本十卷,今增广并录为十二卷者是也。”

[71] 《张忠定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