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典理论与普遍规律_第二节 政党之于群众(1 / 1)

第二节 政党之于群众

党离不开群众,群众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党是凝聚群众力量、整合群众意愿、统一群众行动的核心力量,也是提升和教育群众、帮助群众认识和追求自身利益、实现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先进队伍。在人民群众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共产党能够把群众许多“可能的利益”变为“现实的利益”。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潜在先进性

从理论上讲,共产党具有先天的潜在先进性,因为她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其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以共产党具有先天的先进性。然而,共产党的先进性虽然与生俱来但不是一劳永逸,就某一具体的政党而言,她可能变质,也可能落后,也可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妨碍因素,这种先进性对具体的政党又是潜在的。而工人阶级先进性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这也是不会改变的。

为什么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用事实表明,它是而且只有它才是现代文明的支柱,它的劳动创造了财富和豪华,它的劳动是我们全部文化的基石。可见,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在推动生产力进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实现劳动解放的基础。

第二,工人阶级是以消灭阶级为使命,是要终结阶级历史的阶级。从阶级的先进性上看,其他一些阶级都只是在已经过去了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呈现出它的先进性,只有工人阶级,不仅过去具有先进性,而且在未完成消灭阶级的历史任务之前,始终具有先进性。马克思曾经说过,从《共产党宣言》开始,整个现代社会主义所依据的无可怀疑的真理,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唯一真正革命的阶级是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其余的阶级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成为和实际成为革命阶级。

第三,工人阶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丧失了生产资料,受剥削和压迫最深。这种地位决定了它的大公无私和彻底革命的本质,决定了它能够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又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它不仅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反对一切剥削制度和民族压迫。因而,它能够团结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领导他们为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而斗争。

第四,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最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性的阶级。现代化的大生产和共同的阶级利益及一无所有的经济地位,使工人阶级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团结互助的精神,从而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组织的团结的社会力量,成为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斗争主力。因此,在执政前,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成为共产党彻底革命性的基础。执政后,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顺理成章地成为共产党先进性的基础。党没有超乎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没有在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资格。有的只是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反映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帮助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奋斗的责任。

二、凝聚和整合群众诉求的核心力量

共产党是凝聚群众力量、整合群众意愿、统一群众行动的核心力量。在不同社会和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如果群众意愿得不到整合,内部利益得不到协调,步调和行动得不到统一指挥或引领,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且通过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把群众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调动起来、组织起来,汇合成为统一的强大力量,向着确定的正确目标和方向努力和奋斗,并且取得成功。

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走向辉煌的先决条件。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政党不同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工人阶级组织自己的政党,既是为了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也是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的必要手段。20世纪初,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苏联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法西斯的侵略,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一跃而成为当时可以同美国在综合国力上抗衡的世界强国。然而在20世纪末,发生了“苏东剧变”,苏联共产党丧失领导和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红旗落地,从反面证明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中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把一个极度贫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功地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带给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也带给社会主义未来的希望。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道路上,更加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列宁曾经说过,“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这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也不是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不是一时的事业,也不是某个政党的事业,而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奋斗的共同事业。但是,群众的自发活动也建设不成社会主义。要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社会主义,掌握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条件和规律,然后通过广大群众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社会的现实的物质力量。不仅如此,这个任务的艰巨性还在于,就总体而言,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但从个体或局部看,群众的觉悟程度却参差不齐。尤其对于处在中间状态和后进状态的群众,工人阶级政党应当热情地团结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一道前进,用毛泽东的话说,“对于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马克思说过,由于共产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它才能领导群众从自发运动走向自觉运动。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

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共产党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领导立法、司法、行政、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发挥它们在独立工作中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共产党领导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联、各类民间组织等群众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共产党同时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结合推进。可以肯定地说,当今中国除了共产党,没有其他政治力量能够驾驭目前种种复杂的政治局面。

三、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先锋部队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政党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群众的需要,而群众需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群众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均可以看作是为了实现、发展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群众最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协调和统一群众意志和行动,同时在群众积极支持和配合下,把群众“可能的利益”变为“现实的利益”。这是群众依赖政党的直接原因,也是政党吸引群众的现实途径。

以中国共产党的农民政策为例。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力量源泉和主力军。但是农民虽然深受剥削压迫,却是分散落后,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所以没有整体的力量,也提不出代表本阶级利益的主张。中国其他阶级和政治力量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尽管也看到农民潜在的力量,但是无法把这种力量凝聚起来。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他们的政党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但有时软弱摇摆,又和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利益时有冲突,所以不可能代表和实现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唯有中国共产党,抓住土地革命这条主线,彻底代表和保护工农大众的利益,团结和组织工农大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从而与最广大群众保持了密切联系,组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利益一度受到侵害,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让亿万农民蒙受了巨大损失,引起农民的不满乃至消极抵抗。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系列政策措施给农民和广大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体现了农民和广大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并且带领广大群众一道努力,得到群众的拥护。比如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政策规定对农民承包责任田生产的粮食应当这样处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己的”,特别是“剩余都是自己的”一句,激励了千千万万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从党的性质和经典理论及论述看,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正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党夺取政权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自由。建立新中国,巩固执政地位,也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都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性质等是始终不能变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推进和改善民生,所有这些,其精神实质和实践意义都是一致的。

案例链接

为民谋利须抓好切入点

——温州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探索

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当前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利益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一方面,产权分配关系到群众直接利益;另一方面,集体资产能否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营也会影响到群众切身利益。温州市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维护和发展了群众权益。

一、主要思路和具体做法

温州市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是浙江省地级市,浙南经济、文化中心。温州市鹿城区于2003年初就启动了“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此后在全市逐步推开。

具体思路和做法分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成立机构,广泛动员。

各县(市、区)首先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乡镇(街道)应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乡镇改制办),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负责具体指导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县级农业部门应确定农经人员挂钩联系给予具体政策业务指导。

乡镇改制办成立后,广泛宣传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具体政策,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全面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根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动员情况,乡镇改制办选定领导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农民群众改革意愿强烈的村,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改制村),改制村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经济合作社社管会牵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宣传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政策,经社员(代表)表决三分之二通过,张榜公布后组织实施改制工作。改制村成立了以村经济合作社社管会成员、社监会成员和社员代表等为主体吸纳其他村级组织成员参加的村改制工作小组,一般10~20人,成员名单报乡镇改制办审核后,张榜公布。

第二步,进行培训,编制计划。

乡镇改制办组织改制村工作班子成员进行有关政策培训,重点内容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资产清查登记和人口调查排摸办法、股权设置种类和作用、股份配置方法、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明确改制后社、村关系和运转经费安排等;改制村工作班子要充分利用广播和村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公开宣传农村产权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做法,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改制村工作班子进行人员工作分工,一般分为政策宣传组、资产清查组和人员排摸组等,分别确定负责人和组成成员,并就政策宣传、资产清查和人员排摸工作分别排出计划,列明各阶

段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

第三步,组织资产清查登记,组织人员排摸清查。

资产清查登记由村资产清查组具体负责,根据农业部、财政部《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按照有关表式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等实物性资产须进行实地勘察和清点,对往来款项须经当事人(单位)证实,清查核实村集体签订的合同协议,对集体所有非发包到户的山林、机动田等资源性资产进行丈量登记,对盘盈盘亏财产、物资登记造册,作出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资产清查结果及处理意见,经社员(代表)大会确认后,报乡镇改制办备案,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已完成“三资管理”的村可直接按照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改制;已计划开展“三资管理”的村,经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可待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之后,由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组织股东代表实施资产清查登记。

人员排摸由改制村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人员排摸截止时间由改制村自行确定,报乡镇改制办备案。排摸办法以村历年人口情况登记记录为基础,按照有关表式以户为单位编制人口情况底稿,以组为单位编印成册发放到各个农户供农户相互核对,经核对无误后由户主签字确认。人员排摸情况经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报乡镇改制办备案,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

第四步,拟定和通过实施方案。

在乡镇改制办的指导下,改制村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党员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拟定改制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改制资产范围限定在本村经营性资产,已发包给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不做资产量化范围,公益性资产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变卖处置;拟订改制股权设置及其比例,股权量化对象界定办法,成员股份配置办法,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改制方案草案初稿拟定后,下发村内社员户征求意见,并根据群众意见修改完善方案草案,报乡镇改制办审核同意,递交社员(代表)大会表决,并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后,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批准,报县(市、区)农业部门备案,并张榜公布。

第五步,筹备和召开股东(代表)大会。

首先编制股东清册。按照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批准的改制实施方案,改制村进行成员界定并计算其所享有股份,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示7天,经审查无误后,编制股东清册,建立股东股权台账。然后,进行产生股东代表推荐工作。股东代表一般由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直接过渡产生,也可以重新由股东户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接下来拟订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候选名单。通常由村级党组织提名首届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候选名单,书面报乡镇(街道)农村改制领导小组,依照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关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后,张榜公布。

在此基础上,筹备和召开股东(代表)大会。改制村在乡镇改制办的指导下,筹备股东(代表)大会,筹备内容包括:制订章程草案;日常经营管理人数、分工、工资标准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草案;拟订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数、选举办法草案;准备筹备工作报告;准备会议资料;确定会议召开日期并发出通知。首届股东代表大会的主要议题包括:村改制工作班子负责人作筹备工作报告;表决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表决通过董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根据提名选举产生首届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并选出董事长和监事会主任,公布分工情况;讨论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其他事项。股东(代表)会议行使表决职能时,实行“一人一票”制。

第六步,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结完善。

股东代表大会顺利完成预定事项后,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批准村经济合作社改制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填制股东股权证,向全体股东发放股权证书,县级人民政府颁发股份经济合作社证明书。股份经济合作社首届董事会、监事会任期时间调整至当地村级组织统一换届时间,以后各届任期定为三年、随当地党委政府统一安排的村级组织换届而换届。

改制工作完成后,乡镇改制办对改制工作作出总结,便于指导其他村改制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对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决议、人口排摸报表、实施方案、章程、股东名册等重要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并报乡镇(街道)和县级农业部门备案。

二、主要成效与现实启示

温州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探索,抓住了为民谋利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对村集体资产的折股量化,建立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进了村经济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促进农村转入城镇社区、村委会并入居委会、农村基层党组织联合设立,夯实基层基础,实现传统村级组织架构向现代社区结构顺利平稳过渡,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集体资产得到进一步核实,明确了这些集体资产为全体股东共有,使村民看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了解了自己在集体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通过改革,以章程形式明确规定了股东可以按股分红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并按“人口股”“农龄股”的办法,将集体净资产量化到户到人,村民以股东的身份享受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成为村集体资产实实在在的主人。

通过改革,在章程中明确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的程序和办法。规定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从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益、公积金后,其余的全部用于股东的红利分配。增强了民主意识。通过改革,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制度,并在章程中明确规定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内容,股份经济合作社内部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使股东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深受村民欢迎。洞头县北岙街道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走在全市的前列。

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也增加了集体资产,并且促进了社会管理的创新和村民自治。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更能彰显村的个性,对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和村民自治更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把股改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与农村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与乡规民约结合起来,均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

温州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最大的现实启示是: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大难题,通过对温州资产改革的案例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必须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公平、公正、公开地分配好集体资源,必须以保证集体资产科学、高效运营为目标,促进群众整体利益的增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