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干部能力考核的保障机制
(一)学习机制
当前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和国家要想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必须先从提升自身能力做起。党的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能力素质,夯实底气,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为党执政兴国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党政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影响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根本依据。科学知识则是领导干部必备的要素,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处理多变的事态,很难适应政务活动这类应激性很强的活动。其中领导干部的管理知识对于处理日常事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在处理政务中才能得心应手。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必须注重考核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能力的前提,没有知识底蕴的人很难做出很大的成绩。因此,必须探索建立促使党员自觉学习、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思想素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的学习机制。
1.探索建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党的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作的“灯塔”,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学习和工作就容易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工作中容易阵脚慌乱,思想上难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因此,必须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在此基础上所学的知识才能成为领导干部提升能力的“垫脚石”,否则只能成为工作的“绊脚石”。
理论知识对于党政领导干部尤其重要,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当前所具备的理论素养主要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前国内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还必须要掌握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只有掌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使我们党走在时代的前列,执好政、兴好国;只有掌握了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们党真正从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出发,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解决好当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也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解决好我们子孙后代的问题。只有把握和处理好自身的先进性与代表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关系,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才能使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科学理论问题不仅仅是反映党政领导干部所具备的才干的问题,而且还决定着党政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利益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决定着他们能否做到为人民服务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程度。因此,必须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方法,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探索建立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机制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个人和组织行为的指导和规范。学习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备。只有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才有了制定决策、解决问题的依据,才能保证工作的方向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切身利益相符合。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情况下,更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干部要吃透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的大势走向,善于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化被动为主动,赢得发展先机,造福于民,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充分释放政策的惠民效应,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领导干部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把学法用法提升到思想的最高位,铸就学法用法的长效理念,才能达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支撑。
3.探索建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机制
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的需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另外在广泛学习多种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掌握好领导工作和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做到知识丰富,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没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或者没有对广博知识学习的冲动和实践都已很难适应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新情况,特别是权力机关的党政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不能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时要考察其科学知识,尤其是要考察其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经济建设工作是我们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基础。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都依赖于此,搞好经济离不开对经济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没有国内经验也没有国际经验可借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济知识很难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很难适应国际竞争的全球化大趋势,为此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选拔那些有市场观念,了解科技动向和发展趋势,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并且能
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现实问题的人。同时党政领导干部要具备精深的管理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素养。其中人事管理知识十分关键,是我们党政领导干部出现问题最多的一方面。党政领导干部所在的岗位决定了其管理知识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主要是人事管理。作为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干部之处在于他们的管理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因此不同岗位上的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学习管理知识特别是人事管理知识。过去我们依靠严明的纪律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强调的是严,不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性、个性和才能。现代经济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善于启发人们的创造能力、鼓励人民发挥自觉性和个性,从人们内心世界中唤起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这是对党政领导干部掌握专业知识以外的一般要求。
4.建立从实践中学习,锻炼干部能力的机制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其中干部考核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干部的能力考核,决定着党和国家有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这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力突出,有较强工作本领的好干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需要靠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也要靠在实践中打磨锻炼。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提高思维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同时要加强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例如,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锻炼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干部,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一是通过上挂下派,拓宽工作领域。结合基层工作的需要,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例如采取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的办法,选派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条件最艰苦的基层历练本领,增强工作能力。除了下派干部到基层这种方式,还可以采取“上挂”、借调等方式,到相关上级单位挂职锻炼,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二是留职留薪,帮助企业发展。为了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榆社县培养和储备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干部,确保党委、政府在搞谋划、定政策过程中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在搞调控、作决策过程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按照组织动员、个人报名、单位同意、企业挑选、组织批准的程序,选派了干部以留职留薪的方式进驻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挂职帮助发展。三是项目一线,沟通协调服务。为了确保县域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稳步推进,培养一批能妥善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理顺关系,能顾大局、办大事的干部,参与一大批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送政策、搞服务、帮协调。四是复杂环境,锤炼品格能力。为了培养一批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讲政治、顾大局、有办法的干部,将信访部门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选派年轻干部到县信访局进行挂职锻炼,在乡镇也选任大学生村官担任各村矛盾调解员,并把其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作为提拔任用、评先评优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机制建设,既要靠外力推动,加大日常监管和约束力度,而更重要的在于领导干部的内心自觉性,能时常加强自我修养、自我修炼、自我修正。要完善以政治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制度、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干部学习机制。同时必须推动建设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学习的机制,学以致用,用中增才。
(二)内在动力机制
1.建立科学的能力考核激励机制
首先要把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推行领导干部能力考核记录制和扣分制,实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临时性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改善考察方法和手段,例如通过考察领导干部在一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作为。特别要注重群众的评价,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使群众在评价领导干部工作能力上具有更加重的分量。把工作能力评价体系作为科学评价干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领导工作能力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体现工作能力重要性的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把领导干部能力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注重任用那些群众评价好、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特别要格外关注那些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岗位上的干部,更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决不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那些工作能力不符合岗位和工作要求的领导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再次要建立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激励制度。要建立领导干部能力考核奖评制度,对在考核中发现的能力十分突出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地进行宣传和表彰,必要的要给予重奖。而对那些在能力考核中评分较差,群众评价较低的干部,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如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甚至末位淘汰。
2.完善领导干部能力考核民主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考核的民主监督机制,这是考核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的不竭动力。强有力、全方位的监督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和能力考核的重要保证。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其一,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完善上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责任制,考核了解领导干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改进。健全领导干部能力考核督查制度,由纪检、组织部门牵头,邀请一些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领导干部能力考核督查组,采取多种办法开展经常性督查。坚持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政治优势和职能优势,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在能力培养和建设方面的情况。其二,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落实好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情况反映、述职制度,发挥领导干部身边的人熟悉情况的优势,增强监督实效。要加强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对领导干部能力考核工作的监督作用。其三,切实推动自下而上的监督,充分调动群众监督领导干部能力考核的积极性,使考核工作置身于干部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中。要公开考核工作的内容、标准、程序、方法和结果,增强考核的透明度,把考核政策和标准交给被考核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合理确定目标任务考核与民意调查、社会评价的分值权重,真实体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与监督权,以民意的趋向性印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应用网络新技术,推广网络监督系统,建立网络信息收集制度和网络举报制度,丰富监督手段。通过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提升考核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
3.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其中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干部
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培养造就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丰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并注重业务知识、科学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政治理论教育重点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培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国情形势等教育培训,引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对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党性教育,重点开展党章、党的宗旨、党规党纪、党的优良传统、党风廉政建设等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外干部,也应当根据其特点,开展相应的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重点加强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教育,开展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决策部署的培训,提高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增强干部国家安全意识和推进国家安全建设的本领。业务知识培训应当根据干部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加强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提高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科学人文素养教育应当按照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展哲学、历史、科技、文学、艺术和军事、外交、民族、宗教、保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
(2)坚持干部教育培训的正确方向与原则
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本着服务大局的原则,按需施教。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干部岗位职责和健康成长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坚持以德为先,注重能力的原则。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规、党纪教育,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教育培训,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做到分类分级,增强针对性,同时确保全覆盖,实现全员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必须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干部培训教育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坚持开放办学,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法规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风气。
此外,在教育培训的方式上,必须改变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应急式培训的不良方式,而转变为主动式、常态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在制定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方面,要建立长远培训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短期培训计划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要发挥好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理论知识定期测试制度,督促领导干部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将测试成绩归入个人的学习档案。要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把理论测试的结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理论知识培训时间达不到要求或测试不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予以提拔任用。
(三)外部支持机制
1.考核队伍建设
领导干部能力考核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去执行和落实。考核队伍的形成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调集精兵强将,同时考核队伍及其成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组成工作效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的考核队伍,从而将考核政策和考核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建立领导干部能力考核的长效机制,必须有考核人员队伍作为重要支撑,这是做好干部能力考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除了做好考核队伍的组织和构建,还要注意队伍内部人员之间的分工配合,以及考核人员与参与民主推荐、民意调查等人员的沟通协调。通过考核队伍内部人员之间的分工配合,能够确保干部能力考核工作运行顺畅,避免重复劳动、相互推诿等问题发生。通过考核队伍内部人员与外部参与民主考核环节相关人员,如被考核人员的上级领导、同事和下属等的协调配合,才能获得和了解比较广泛的、全面的以及较为客观深入的情况和信息,从而确保考核结果真实、有效。
2.资金支持
对干部能力进行考核,不但需要组织考核人员和队伍,而且需要满足考核人员的相关需求,如考核工作进行期间考核人员和队伍的吃、住、行等问题,如果涉及到异地考核,就更需要考核经费的保障和支持。建立干部能力考核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考核队伍的长期投入,也需要确保考核工作运转的必要资金投入;不仅需要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而且要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做到人、财、物各方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确保干部能力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考核工作经费的使用也必须做到厉行节约、精打细算、高效利用,杜绝不负责任的铺张浪费,也要避免给被考核单位和个人增添负担,力争做到考核经费使用的效用最大化。
3.时间保障
建立干部能力考核长效机制,要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而无论是平时在工作过程中对干部能力的考核,还是定期集中的考核,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特别是定期考核,要选择一个最为合适和妥当的时间段,既保证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也要保证被考核单位和个人的本职工作不受过多影响。而平时考核则应该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同时也为定期的集中考核提供数据材料支撑。除此之外,还要坚持随机应变、灵活掌握的考核原则,分清轻重缓急,遇到被考核单位或个人有重大任务或应急情况之时,考核工作应该以被考核单位或个人的中心工作为重点,同时抓住被考核单位和个人承担重要工作的时机,考察其在重大任务和应急情况发生时的能力表现,避免教条和死板的遵循考核计划程序,而忽视了被考核单位和个人的工作实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