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干部能力考核长效机制建设_一、建立以能力素质为导向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1 / 1)

一、建立以能力素质为导向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

(一)对干部能力素质进行考核是干部考核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1.干部“四化”标准要求重视干部能力素质考核

1980年,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一要求后来发展成为“四化”,即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的要求经过制度化,发展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和标准之一。其中,革命化是对干部队伍政治素质的要求,主要指领导干部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以权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强,作风正派等。年轻化是对干部年龄的要求,目的在于选拔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够胜任繁重工作的干部,同时通过干部选拔任用和离退休等制度保证各级领导班子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从而实现较为优良的分工结构和协调配合。知识化是对干部文化水平的要求,主要指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但注重干部的学历,而且注重干部的真才实学。专业化是对干部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主要指专业技术、知识,只有专业化才能使领导干部成为精通本行的行家和能手。由此可见,革命化是干部选拔的前提,也是指引干部考核评价的方向。年轻化则是适应人的发展规律,保障干部队伍后继有人、科学发展的要求。而知识化和专业化则与干部能力密切相关,相关知识的积累是干部能力的基础,而专业化则是领导干部在特定工作领域的能力体现。如果没有知识化和专业化,只能造就空头政治家,而没有推动具体工作运行的技能和本钱。因此,必须重视对领导干部能力的考核,在革命化、年轻化的前提下,必须选拔能力强、素质高的领导干部,不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步。

2.干部考核指标中必须突出对“能”的考核

在当前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五项考核指标中,应该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标准和前提下,突出对领导干部“能”的考核。德、能、勤、绩、廉五类考核指标中,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即政治立场、态度、方向、政治纪律和党性原则,道德品行包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廉”则

是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能否秉公用权,有没有徇私枉法等。“德”和“廉”涉及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廉洁自律问题,如果违反了相关规定,必须坚决追究问责,采取一票否决。“绩”则是干部工作的数量、质量、效果和成绩,是外显的东西,相对来说更加容易量化,考核也相对容易操作。“勤”包括干部的工作态度、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它是一个过程指标,一方面勤与懒在工作中可以观察,另一方面勤不勤直接影响工作的进展和效果,可以通过对工作效果和业绩的考察间接进行考核。领导干部的“能”好比人体的血液,是维持机体运转的必要条件和动力,“能”相比其他指标,是领导干部开展和推进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领导干部缺乏能力,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能”而工作只能是胡干蛮干,干好工作、做出成绩则是天方夜谭。可以说,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能”的考核,为党和国家选拔任用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以及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党政人才支持。

(二)建立以能力素质为导向的干部考核制度是建设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奠定制度基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各领域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

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2.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人才之所以称之为人才,就是因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本领,党和国家事业需要人才。因此,国家必须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打造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进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党政机关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吸纳能力突出,特别是有领导才能的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为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奠定人才基础。

3.形成重视干部能力,干部努力提升能力的良好氛围

2000年国家人事部明确提出,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和建设必须突出能力建设,强调要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党政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标准,提供能力建设的科学依据。2003年国家人事部印发《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提出公务员通用能力为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这一标准框架从整体上对党政领导干部能力提出了要求,对政府机关构建党政领导干部能力框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在领导干部选拔、考核、任用中也始终把干部能力作为关键的指标和要素,不断探索和创新干部能力建设和能力考核工作。领导干部的能力与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运行密切相关,同时也决定着领导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位升迁,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对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指示和要求,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素质,在工作中得到自我实现。从而在全国上下形成重视干部能力、干部努力提升能力的良好氛围和良性循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