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综合考核评价程序现代化
按照“分类定量、综合定性”的原则,在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等结果进行总结、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被考察的领导干部作出综合评价意见,对差额考察的干部进行综合比较,最后形成完整的考察报告和考察材料。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动态而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和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改进和完善。综合考核评价程序的现代化依赖于综合考核评价的重点环节和程序设计。综合考核环节和程序的优化,是推进考核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
(一)综合考核评价程序设计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要立足于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要求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要从党的建设理论、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等角度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科学界定功能、科学构建框架、科学设置内容、科学设计程序。
2.系统性原则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涉及三个不同的考核办法、多种不同的考核类型,同一个考核办法中又包含多个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办法、不同的类型和各个环节要求不一样,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程序设计中要充分体现系统性原则,既要有统一、规范的程序和环节要求,又要区别对待、灵活运用,既要有共性的程序设计,又要有个性的内容设置,使各类综合考核评价程序形成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同时,要通过所设计程序的运行确保各个环节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特定功能,又能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形成一个总体评价体系。
3.高效性原则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操作程序应具备简便易行,操作性、可比性强的特点,体现低成本高效率原则,能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德才勤能绩的综合素质。为此,要进一步简化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操作程序,压缩合并相关程序,以减轻工作量,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而言,可以推行“五个一”操作办法,即一次会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会议一起组织)、一次谈话(个别谈话)、一次收集(收集有关材料)、一次分析(实绩分析)、一份材料(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评价的综合考核评价材料)。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会议集中在一起召开,分类分发评价表,分类统计结果。在进行民主测评时,将民主测评表与评价要点、测评对象述职述廉报告(工作总结)一并发放。在开展民意调查时,可以视部门情况,有的召开会议,有的通过个别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同步进行。
4.民主公开原则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党内外群众的参与监督,要把上级评价、职能部门评价、单位内部评价、基层群众及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要以扩大群众知情权为着眼点,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公开考核的内容、对象、规则、方法、程序、结果,揭开考核评价工作“神秘面纱”,扩大群众参与度,增强透明度。要进一步探索公开实绩、公示实绩、公议实绩等有效做法,切实让群众知晓实绩、监督实绩,切实了解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公认度、认可度、满意度,并提高群众意见在考核评价工作中的比重。所以,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程序设计中要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注重突出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考评方法的多样性、干部群众参与考评的广泛性,切实让群众了解关于领导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程序等,尊重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
(二)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分阶段程序设计
1.综合考核评价实绩指标制定程序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内容的确定,要依据本地本部门发展规划、届期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重点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制定,可以从基础性工作、重点性工作以及创新性工作等多个层面细化、量化。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绩指标制定过程中,要本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积极征求本地本部门内部、上级及相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其基本程序如下:(1)由上级综合考评机构组织各考核责任单位根据工作总体安排,提出被考核单位年度工作任务指标要求,送被考核单位;(2)被考核单位根据要求,拟出工作实绩考核指标初步方案,对各项考核指标赋予适当的分值;(3)被考核单位在本地本部门内公开征求意见,并征求上级或相关
部门的意见和建议;(4)被考核单位研究修定后,送考核责任单位审核把关,报上级综合考评机构初审;(5)由综合考评机构呈报相关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6)工作实绩考核指标确定后,正式下达各地各单位执行,并报综合考评机构备案。
2.综合考核评价实施程序
程序即事物发展过程的规则、步骤、方法。实施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要坚持规范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基本程序:
一是考核准备。提前一个段时间(1个月左右)下发考核通知,被考核单位按照要求进行自查自评,将自查自评结果报考核组。
二是考核预告。根据考核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考核工作预告,同时将被考核单位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三是考核实施。(1)召开会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2)发放民主测评表,进行民主测评;(3)进行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4)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工作实绩指标考核;(5)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社会评价调查;(6)考核相关职能部门和考核组进行实绩分析,对实绩完成情况量化评分;(7)组织召开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会议,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综合考核材料。
在民主推荐环节,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个人推荐、单位党委(党组)推荐的情况进行综合,形成民主推荐综合评价结果。在民主测评环节,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设定测评内容、确定参加对象、规范操作步骤。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统计汇总民主测评情况,形成民主测评定量分析结果。在民意调查环节,坚持广泛性和代表性相结合、可行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两会”期间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群众代表集中填写民意调查表、收集考核公示收到的社会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重点工作和重要问题进行民意调查。在实绩分析环节,按照客观、科学、简便、易行原则,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内部评价、相关部门评价、上级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立体比较,综合分析班子集体实绩。在此基础上,按照班子分主和岗位职责,测算、分析、评价每个班子成员个人实绩。
在个别谈话环节,根据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和信访情况,注意分类设计谈话提纲,确定谈话重点;注意灵活运用谈话技巧,增强谈话互动性和针对性;注意谈话对象的层次性和代表性,适当扩大谈话范围,实行延伸考察,扩大信息量;注意设计集体面谈内容和方式,深入了解干部的理论素养、工作理念、思辨能力、发展潜力和心理素质。
在综合评价环节,综合运用实绩分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等环节形成的丰富资料及指标考核责任单位、审计部门、纪委、机关工委、人事部门等共同职能部门的评价情况,按照“分类定量、综合定性”的要求,利用以综合分析法为主、要素分析法为辅的综合评价办法,通过召开综合评价分析会,经过集体研究讨论达成一致的评价意见和考核定等建议,形成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结果,涵盖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现实表现、个性特点和不足之处的综合评价意见和综合考核材料。
3.综合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程序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不仅体现在选准用好干部上,还要体现在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上。合理、按程序运用综合评价结果至关重要。
(1)归档
各被考核单位及时做好考核工作的有关数据和材料的汇总上报工作,综合考核评价机构及时归纳考核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完善考核工作。根据文书和干部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对考核中的有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梳理归档。
(2)反馈
由综合考核评价机构向被考核单位反馈考核情况,对领导班子采取集体反馈的方式,对领导干部采取个别反馈的方式。反馈时应客观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原因,明确提出需要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建议。
(3)运用
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调整、单位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挂钩,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培养、职务任免、奖惩、学习培训、级别调整等的重要依据。
(三)有效运行综合考核评价程序的建议
党政工作部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推进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选人用人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但具体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难点,主要是考评内容的个性要求不够,考评过程中的个别环节有些复杂,民意调查操作上有些困难,工作实绩甄别缺乏明确标准和有效手段,考评结果运用得还不够好等。进一步完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做好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在考评内容上,规范测评要素,体现个性特点
按照“业务相近、区别划类、便于操作”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担负职责任务的不同,区别设置考评内容,体现针对性和可比性。具体操作中,一要完善规范,就是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部门岗位职位说明书,明确职位定义、任职资格、职位职责、工作目标等,建立科学明晰的岗位职责体系。二要搞好结合,就是坚持共性内容和个性特点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业务工作指标和党的建设、机关文化建设指标相结合。三要体现差别,就是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差别,党政工作部门之间的差别,正职与副职之间的差别,现班子成员与新提名人选之间的差别,中央、省、市、县不同层级部门之间的差别。
2.在考评方式上,简化个别环节,细化有关要求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根据不同类型的考核对象设计与之相应的工作方案。比如,领导班子换届考核,一般应完整地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基本方法。干部年度考核,可减去民主推荐,简化个别谈话,注重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干部个别提拔调整考核,可减去民主测评,简化民意调查、实绩分析,注重运用民主推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方法。再比如,民主推荐中的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因为两者在参加人员上相互交叉,如果会议推荐比较集中,个别谈话推荐的范围就不宜过大。
3.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涉及到的内容多、考核时效性强、组织协调性要求高,为此,必须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公室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改进方法、统筹安排,把综合考核与各类工作目标责任制结账及其他各种检查评比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提高效率、减轻基层负担:各考核责任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既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综合考核组要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做到环节不减、标准不降,安排合理、省时高效。要善于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利用各种已经存在的考核资源,探索资料信息收集制度化,简化工作程序。
4.要注意把不同的考核办法进行有机联系、配套运用
不同对象、不同类别、不同时段的考核评价办法应相互关联,综合考评的各个程序也应互为依靠。应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换届考察、任职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把考核评价工作与干部选拔培养、教育培训、激励约束、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建立相互关联、相互配套并有效运行的干部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规范的考核资料档案和新型干部考核评价档案,把不同环节、不同类型的考核结果整合资源、综合利用。
5.要进一步加强考核评价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不仅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还要有相关的机制配套作保证,实现协同推进。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的配套建设。
(1)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
要结合工作实际,既立足眼前又兼顾长远,科学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
(2)建立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
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职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要求,为建立科学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3)建立定期收集有关资料制度
通过发文形式,要求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向综合考核评价机构报送相关资料,为综合评价分析提供原始依据。
(4)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公示制度
整合考察对象公示、任前公示、考核公示等成果,研究制定整个干部考核工作公示办法。
(5)在配套措施上,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工作队伍
着眼于管用、有约束力,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完善差额考核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引入差额选拔干部机制,实行差额推荐、差额测评、差额考察,确保必要的选择空间,实现好中选优。二是完善实绩联考制度。进一步整合考核资源,建立由纪检、组织、财政、人事、审计、统计、计生、信访等部门组成的干部实绩考核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作实绩申报公示制度、征询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制度、服务对象定期测评制度、同级党政部门工作横向比较制度,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三是完善考核队伍建设制度。探索建立以组织人事部门干部为主体,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专业人员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考评人才库,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相对专业的考评人才队伍,保证考核评价的效果和质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