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创新方式方法(1 / 1)

五、治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创新方式方法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由来已久,不仅顽固,而且花样翻新,因此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才可根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新权力监督模式,让公众深度参与基层权力监督。基层权力监督是权力监督体系中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四川省大竹县创建了“百姓问廉、干部答廉、公示亮廉、群众评廉”互动监督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百姓将自己获取的廉情通过“信”(来信)、“访”(来访)、“网”(网络)、“电”(电话)四位一体的渠道进行反映,相关责任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答复,问答过程全程公开,并且邀请百姓对干部答廉的情况进行评价,获取群众的满意度数据。监督平台有四大亮点:一是畅通渠道广泛“问”。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廉情收集网络,把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及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问廉范围。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反馈的突出问题及上级转办的问题线索作为问廉的重要内容。各单位畅通公开透明、亲民利民“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问廉渠道,通过“廉情汇集室”定点问、干部下访当面问、“百姓问廉日”集中问、网络在线随时问、廉情信息员摸排问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廉情,做到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签办、第一时间办理、第一时间回复。二是健全

机制及时“答”。建立“三级三类三会”答廉机制,即主要领导批示办、分管领导牵头办、责任单位具体办三级承办;简单问题当场答、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答、热点难点问题限时答三类处理方式;每周例会、半月督办会、每月总结会“三会”督查制度,督促问廉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限时办结、快速办理。三是搭建平台公开“亮”。各单位“廉情汇集室”将问廉事项办理情况通过LED全程公布,当事群众可随时查看反映事项的办理进度。不能公开的问廉事项,经办人适时将推进情况电话或当面反馈给当事人。同时将问廉事项的办理结果通过LED显示屏、电话、书面、当面反馈等形式公开,重点公示问廉事项的责任领导、经办人员、办结时限、满意度评价等情况。每月底按“问廉、答廉、亮廉、评廉”四大项24小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公示“问廉”、“答廉”件数,约谈函询和立案查处人数,以及评廉满意率、不满意率等,接受监督和质询。四是主动邀请百姓“评”。每一“问廉”事项办理后,通过当面或电话邀请当事人对办理结果按照“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级进行测评,评为“基本满意”及以上方可结案,否则重新办理。县工商质监局开发“百姓问廉”综合评价软件,对每一“问廉”事项实行网上在线评价,出现不满意结果,该软件第一时间以手机短信反馈至廉情汇集室和监察室主任,及时倒查问责相关

人员。

大竹县的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百姓参与反腐倡廉的监督权和评价权,从源头上治理了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探索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层腐败治理长效机制,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基层政治生态。这种“百姓问廉”的方式,是群众参与权力监督的新模式,完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第二,将部分非正式制度正式化,并以强制力推进基层权力运行透明公开。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如乡镇中存在许多特殊的风俗习惯,在征地补偿等重大事项上,这些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它们是不成文的规范,因此在执行中往往出现标准不同、前后矛盾等问题。例如,对农村女孩出嫁后户口着落问题,各个地方就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地方习惯上是女孩出嫁了,她的户口就应该迁出,有的却不迁出,有的则可迁可不迁,这些就给征地补偿等政策的执行留下了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也留下了腐败的祸患。因此,将农村的一些风俗习惯明确为纸上的制度,会减少这些非正式制度给权力运行造成的干扰,也就会减少“微腐败”的发生。同时,要通过网络、通信、电视等媒介强制推行“微权力”公开,最大限度地压缩基层干部的剩余决策权。征地补偿、低保审批、惠农资金发放等涉及基层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全程公开,如果没有公开程序,该事项就不能最终完成,这样可以倒逼权力运行的规范化、透明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