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秋雨淅沥的早晨。
夫子一步几回头的望着故国的宫阙和苍莽的原野,他深深的热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在这里实践“仁”和礼乐之治的理想。
他心中的“仁”,就是恢复人与人之间真挚的美善的情感,让人与人之间拥有真诚的关爱,来化解乱世的黑暗。
但政局的动**让他的理想暂时破灭了,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园,踏上未知的旅途。
但他心中的信念并没有因此而黯淡,而沉沦,他走到路旁的大河边,望着河中浩浩****的流水。
河水千百年来灌溉着两岸的田地,却从不居功,像德;河道蜿蜒曲折却坚守着自己生养万物的使命,像义;浩**而无穷无尽,像道;遇到险阻不屈不挠,决然前行,像勇;奔流不息,常葆洁净,像教化;无时无刻不欢涌着流向大海,像志向。
他在岸边,对着这滔滔河水,朗声说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是对生命和万物生生不息,进步不已的喟叹,这常流常新,永恒前行的流水给了他力量。
他不再有一丝困惑和迷茫,转身走向渡口等待着他的弟子们,毅然而坚定的说道:
“走,我们去齐国!”
他相信他们有一天一定可以重新回到这里,回到自己热爱的家园,完成自己的理想。
他不知道的是,这只是他们踏上周游列国艰难之途的开始。
在齐国期间,他见到了齐国国君,提出自己以仁以礼治国的理念,受到了齐国国君的赞赏,但却因齐国国内贵族的阻力,不得不返回鲁国。
这时鲁国经历的内乱逐渐平息,他和已经学成的弟子们的才能得到了鲁国新的国君的看重,任命了他为中都宰和大司寇。
他和弟子们励精图治,改良一切苛政,迅速恢复了鲁国的繁荣。一时间,鲁国商业兴旺,百姓安居,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但他的改良也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三桓首先向他发起了挑战。
面对三桓的权势和实力,他没有退缩,提出强公室,抑私门,贬家臣。要求三桓效忠国君,不得跋扈擅权。
为了削弱三桓的实力,他推行了“堕三都”。就是将三桓私自扩张的城邑收归国君所有。
这激起三桓的强烈抵抗,在堕第三都时,他们结成了强大的联盟,一场更大的斗争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百姓在这场斗争中遭难,他选择了妥协。
妥协的结果是他不得不再一次和弟子们踏上周游列国之途。
与上次离开鲁国去往齐国不同,那时即使身在异国,但他仍然坚信他们有一天可以重新回到鲁国,回到自己热爱的家园,完成自己的理想。
而今再一次离开时,他望向前路,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茫茫。不知该去向何方;回首,家园已杳,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走,有可能此生再也无法回来了。
迟迟吾行,是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父母之国的道路啊!
他十分清楚的知道,他的理想与追求,是与三桓为代表的鲁国贵族水火不相容的。
他心中有一种失去了家和亲人的痛,这里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阙里;有他在杏林开坛教授的众多贫穷的学生,他们很多人还有父母需要瞻养,不能随行;有他呕心沥血四年逐渐让他们过上安宁生活的乡亲……
他不由得唱起了久戍之卒思归的那首歌: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他虽然悲伤,但信念的火焰仍在胸膛中燃烧着,命运的车轮似乎在推着他走向更广阔的远方——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