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孔丘在为母亲守孝后,决定去更广阔的天地游学。
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博学而又威武挺拔的青年。
他居住的阙里很鄙陋,但离更繁华些的达巷不远,那里的人因多次见识过他的博学与多才多能,都信服的赞叹:
“姓孔的那个青年真不简单啊!虽然他还不是一个知名的人,但是他会的东西实在是多啊!”
那些达巷的人所不知道的是,他的博学并非有什么天赋,而是因为对不懂的事物,孜孜不倦的虚心求教,认真钻研而成。
就像那次向师襄学琴一样。
师襄是鲁国最有名的乐官,乐官又被尊称为乐师。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就把师作为自己的姓,冠于名之前。如师襄。大家又常称其为师襄子,加子表示尊重。
这时他已经有了扎实的琴技的基础,但并不满足,在听了师襄子的演奏之后,就下定决心要向师襄学习,好让自己的琴技提升到新的境界。
师襄也许一生也没见过像他这样学琴的人。
师襄教授的是一支很古老的曲子。
学习弹奏半个多月了,他仍在坚持继续学习这一支曲子。
师襄觉得孔丘已经弹奏的相当好了,就劝他道:
“这个曲子你已经确实掌握了,换一首新的曲子吧!”
他诚恳的回答老师道:
“曲调我虽然已经学会了,可是奏曲的技巧还没有学好!"
过了几日,师襄觉得他技艺也已经娴熟。就说道:
“技艺已精,该学新曲子了。”
他还沉浸在曲子美妙的曲调中,闻言尊敬的向老师说道:
“老师,我还没有完全领会这支曲子的志趣和神韵。”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觉得自己的这个学生已经很好的将曲子的真正志趣和神韵把握住了。便郑重的说道:
“志趣和神韵你已充分领悟,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他看看老师,有点歉意的说道:
“老师,再等我一下吧,等我体会觉察到这支曲子的作者,并想象出他的精神风貌,再学新的曲子吧!”
师襄看着自己这个学习起来到了痴迷程度的学生,无奈而又欣慰的笑了起来。
终于有一天,他在琴声缭绕,余音不绝的悠远与淳厚中站起身来,望向窗外的远山和白云,心中充满了触摸到了历史沉淀中的那个伟大人物的心灵的激**。
他几乎无法控制这种强烈的情绪,将这种激动平息了良久,才回头向望着自己的尊敬的老师师襄说道:
“老师,我看到了他,也体会到了他的为人和风貌,我感觉自己走进了他博大仁爱的精神世界。这支曲子,除了周文王,没有谁能做的出了!”
师襄的眼眶湿润了,他目睹了自己这个学生在音乐求索之路上的点点滴滴-他是如此的刻苦求知和聪明颖悟。
他为自己教授了这样一个好学生而骄傲的热泪盈眶。
他和孔丘的目光交融在一起,缓慢而又喜悦的说道:
“丘啊!你做到了。这支曲子终于又找到了它的知音。因为只有当年我的老师对我说过,时间已经湮没了这支曲子的名字。”
“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文王操》”
与像音乐老师师襄子学习一样,年轻的自己学会了很多很多的知识,但他深知,仅靠学到的知识和博学是不够的。
他不仅要破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