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渊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政统一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始呢?
人生无坦途,在漫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要遇上厄运和不幸。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场来,紧接着又被解聘。为什么厄运没有摧垮他们?因为他们始终把荣辱看作是人生的轨迹,是人生的一种磨炼。他们明白,想要拥有快乐的人生,就要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假如他们没有当初的厄运,也许就没有日后绚丽多彩的人生。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马上变为愤怒的狂潮,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毁誉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做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6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胜利者。当他遇到难以忍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动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制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世上有许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成功伴着失败,失败伴着成功,人本来就是失败与成功的统一体。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红火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要像菲尔德那样,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气凌人,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面对挫折或失败,要像爱因斯坦、小泽征尔那样,不要伤悲,也不要自暴自弃,把厄运羞辱看远些,看开些。这样就不会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了举却变成了疯子。
人要有经受成功、战胜失败的精神防线。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的任何成功或荣誉,都要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绝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也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人生何必有那么多的遗憾?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者都是因为做到了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所以才能战胜坎坷和厄运,拥有多彩的人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一样,用坦然的态度面对得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