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采取惩罚教育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后果,会使孩子采取蓄意报复的方式发泄愤怒,也会使孩子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避免被人发现自己的不良行为。有些孩子在长期压抑的过程中,还会故意伤害他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后果是由于他们自身的选择所造成的,这是因为父母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干预作用。如果父母已经决定了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那么就不要过多干预孩子;如果父母已经决定了放任孩子承担逻辑后果,那么父母就不要在孩子承担逻辑后果之后对孩子冷嘲热讽。前文说过,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未雨绸缪大于亡羊补牢。父母要想对孩子犯错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就要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孩子只有亲身承担起错误的后果,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他们才会进行深刻的自我检讨,也才会主动改变自己错误的做法。
作为单亲家庭的父母,可以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孩子未来的行为上,让孩子通过思考做出选择。在承担选择造成的后果时,要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也知道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与自己的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这样孩子就能真正地参与管教的过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也会更加行之有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父母在孩子到了吃饭时间还没有回家的情况下,会反复地催促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打电话,还会告诉孩子“全家人都在等你回家一起吃饭呢”。父母这么做,孩子下一次只会回来得更晚,而且对于晚回家这件事情丝毫不会感到愧疚。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正确做法是,打电话告诉孩子家里会在六点钟准时开饭,如果孩子在六点钟没有回家吃饭,那么他只能等到第二天早晨吃早饭了。即使回家之后感到饿了,也不许吃任何东西。听到如此明确的告知,孩子选择结果就会非常明确。如果孩子选择六点之前回家,他就可以在六点钟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如果孩子选择在六点之后回家,那么他只能等到次日早晨吃早饭,即使挨饿也不能抱怨。在孩子挨饿的时候,父母无需对此表示嘲笑,只需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见证他们坚持的选择即可。
有些孩子对于计划的制订是非常感兴趣的,那么父母可以积极地鼓励孩子参与制订计划,当事情或者是行为有了严重的后果时,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看到孩子承受了消极的自然后果或者是逻辑后果,有些父母会感到心疼,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俗话说,不经历无以成经验,如果孩子从来不曾为他们的行为真正负责,那么他们就不会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所以父母要坚持与孩子约定的后果,而不要因为一时心软,就让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让孩子亲自参与,避免消极逻辑后果,或者是从承担逻辑后果的过程中形成责任感,父母一定要避开下面的三个误区。
首先,做事后诸葛亮。在事情发生之前,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明确逻辑后果是什么,让孩子知道逻辑后果的重要性。这样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权衡,如果孩子根本不知道逻辑后果是无法承受的,就懵懵懂懂地做出了选择,那么他们往往很难坚持去承担。
其次,刀子嘴豆腐心。很多父母总是在孩子做出选择之前声色俱厉地要求孩子必须明智理性,一旦孩子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又会因为心疼孩子,选择帮助孩子,甚至取消对孩子的自然惩罚,这些行为都是对教育孩子极其不利的。因此父母要和善而坚定地坚持,让孩子承担逻辑后果。
最后,故意夸大逻辑后果,试图恐吓孩子。很多父母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所以对于那些会引起不良后果的行为,他们往往会故意夸大逻辑后果,试图以这种方式恐吓孩子,让孩子做出理性的抉择。对于孩子而言,这当然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如果父母总是用这种方法对待孩子,渐渐地孩子知道了父母是在恐吓他们,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再与父母真诚相对了。如果父母频繁地这种方法,还会面临失效的危险。所以在夸大逻辑后果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预测到这个后果带来的负面作用,斟酌利弊之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
还需要注意的是,逻辑后果应该被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不应该被以愤怒、指责或者是说教的方式被故意夸大,尤其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如果父母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带有很浓重或者是反感的情绪要求孩子承担逻辑后果,那么这样的方式更像是一种惩罚管教,而不而不是让孩子从逻辑后果中主动领悟。
总而言之,父母对孩子做出的一切举措都应该有孩子全程参与,孩子应该参与制订计划,参与讨论,也应该参与为后果负责,这样他们才能渐渐地成长。孩子要明白一个道理,即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需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