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父母都对孩子怀有殷切的希望,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也都怀有良好的意愿,希望能与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与孩子友好相处,走入孩子的内心,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怀有不同的期望,如果把所有父母的期望都集中到一起,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幸福。这样的期望当然是非常美好的,相信孩子自己也愿意如父母所愿获得幸福,然而在真正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进入一个误区,即他们坚信孩子只要不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就无法获得幸福。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父母才会对孩子强制要求,强求孩子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他们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他们还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标准做人做事,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他们的标准才是正确的。总而言之,父母把自己定位为整个家庭生活中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孩子却是唯一的服从者。
遗憾的是,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很多父母甚至不知道孩子目前在学校里正在学习什么内容。网上曾经有一个幽默的段子,意思是说一个爸爸居然不知道孩子读几年级,在家长会中走到了别的班级。正是这样的断层,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父母要想真正为孩子好,就应该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应该知道在正面管教的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情而惩罚孩子。实际上,孩子的确会因为受到惩罚而停止错误的举动,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顽劣不堪,他们会固执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继续去做。这个时候,他们会遭到更多的惩罚。实际上,在与孩子博弈的过程中,父母渐渐地会发现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到作用,让孩子最终停止了他们错误的行为,反而是那些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们,会以各种方式掩饰自己的内心,不愿意与父母发生冲突,从而使父母失去了了解他们的机会。很多父母都夸赞自己家的孩子很乖巧,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那些顽劣的孩子因为一次又一次地与父母展开对抗,所以父母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反而有所感悟。
看到孩子乖巧听话,父母们往往感到心满意足。父母让孩子不要顶嘴,孩子就很少在父母面前说话;父母让孩子不要做出某种行为,孩子就尽量避免在父母面前做出这种行为;父母因为一些事情惩罚了孩子,孩子就不再做那些事情;父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就想办法撒谎,隐瞒自己真实的举动。这样一来,父母变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也变成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父母们不知道,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这些强制的手段,看起来父母赢得了一场战役,其实父母并没有改变整场战争的方向。
教育孩子就是一场战争。父母为了让孩子表现得让自己满意,因而采取惩罚措施,说教甚至以羞辱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们对孩子做出的任何行为都加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有些孩子因为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选择离家出走,或者以轻生的方式试图唤醒父母,但是最终很多父母都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他们只会说孩子的心理太脆弱,将来即使走上社会也是个废物。这样的说法对已经逝去的孩子是很残忍的,有谁能够理解这些孩子的内心多么绝望,才会以这样决绝的方式,以付出生命的惨烈代价来与父母对抗呢?
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却不知道孩子的心底正在呐喊。孩子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从来不愿意听他们说话,其实孩子很想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做到心有灵犀,心意相通,这样父母与孩子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尤其是在单亲家庭中,孩子唯一的亲人也许就是爸爸或者妈妈,所以他们更加依赖父母,也更愿意与父母搞好关系。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思考,要知道在亲子沟通或者是亲子教育中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从而才能以更好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乐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受到了班干部不公平的对待,又因为老师偏袒班干部,所以与老师之间发生了不愉快。他在愤怒之余怒骂老师,老师非常生气地给爸爸妈妈打了电话。接到老师的电话之后,爸爸妈妈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接乐乐回家。
其实在当时,妈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乐乐情绪这么冲动,是否会与老师之间发生冲突?是否会做出极端的举动伤害自己?她当即去接乐乐回家,就是为了保护乐乐。当然,不管老师做得对不对,乐乐骂老师都是不对的。如何才能让乐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至于对此表示抗拒呢?妈妈把乐乐接回家之后,等到爸爸离开了,又冷静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尝试着跟乐乐进行沟通。
妈妈并没有批评乐乐,而是询问了整件事情的始末。在乐乐开始讲述之前,妈妈提醒乐乐要客观地讲述,不要带有主观情绪,尽量还原事情真实的样子。可以看得出来,乐乐在讲述的时候尽量讲得更客观,而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听到乐乐讲完了整件事情,妈妈知道老师的确偏袒了班干部,对追求公平的乐乐而言是很难接受的。然而,社会就是这么不公平,如果处处都追求公平,孩子就会举步维艰。妈妈用了整个下午的时间跟乐乐沟通:什么是公平。
在了解了社会公平的现状之后,妈妈又向乐乐讲述了老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之所以偏袒班干部,是因为班干部要在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维持班级纪律,所以老师才要树立班干部的权威。当然,妈妈也指出了乐乐的行为是错误的,如果乐乐不违反纪律,班干部就不会惩罚他。更糟糕的是,乐乐还怒骂了老师。就这样,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但是却是以友好沟通的方式讲清楚了其中的道理,这样乐乐就能够做得更好了。
回想起以往和乐乐之间发生分歧的时候也经常闹得歇斯底里,而这次遇到了这么严重的事情,母子之间却心平气和地沟通,而且最终达成了共识,甚至乐乐发自内心地亲近妈妈,妈妈意识到真正起作用的是她自己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从此之后,妈妈仿佛找到了一把钥匙,她在与乐乐沟通的时候尽量控制自己的暴脾气,做到尊重和平等对待乐乐,也做到对乐乐换位思考。就这样。原本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在妈妈和乐乐共同努力之下,反而变成了一件好事。后来,乐乐不但修复了与老师的关系,而且与妈妈之间的相处也更加和谐愉快了。
通过这个事例,妈妈知道了如何与乐乐相处,也找到了打开乐乐心扉的钥匙。而乐乐呢,知道了要怎样与妈妈沟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妈妈并没有不由分说地批评乐乐,因此而赢得了乐乐的信任,所以他们都找到了让彼此愉快的关键。
很多父母虽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孩子、最了解孩子的人,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曾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只有找到沟通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到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父母才能与孩子建立沟通渠道,也才能真正开始实施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