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地善良是女人的一大特点,而且特别容易感动,意志往往受情绪的影响而动摇,当孩子犯错误流眼泪时,妇女多会轻易原谅他。这种爱有时显得很没有原则,也很不理性,甚至完全不辨是非!因此古人便将具有这种特性的爱统称之为“妇人之仁!”,虽然“妇人之仁”有时可以发挥很大的感化力量,但在待人处世中,“妇人之仁”有时会成为一个人很大的负担,甚至是致命伤!一个人有“妇人之仁”,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危险。你的“妇人之仁”有时候会成为你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你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任何时候都要切切记住: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你将面对的人是各种各样的,对待一些人如果无法加以安抚,就得抓住要害将他制服。
1.对别人心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社会是现实的,竞争更是残酷的,对自己的对手心慈手软,下不了手,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对团体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慈悲,就是对自己团体的残忍。
谈判桌上,你的一丁点心慈手软,可能就是上百万元的损失。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自视爵高位显,便想取代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趁齐国内乱,他帮助太子昭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这一下他自认为宋国真的强大得不得了了,竟不自量力地摆起了霸主的架子。然而,在那一切凭实力说话的时代,众诸侯哪里可能买他的账。
宋襄公见诸侯不买自己这个“霸主”的账,便想借助楚齐的威力压服众诸侯,然后再借诸侯之力压强楚。宋襄公派人重贿楚国,约定次年春会盟于位于齐国的盂上之地,齐孝公因为是靠宋襄公的帮助上台的,只好答应按时到会。
会盟期到,宋襄公的弟弟目夷建议宋襄公带些军队前往,不要对强楚掉以轻心。宋襄公为了表示自己很讲“信义”,不仅不听目夷的话,他怕目夷在他走后暗地派兵前往护驾,还带着目夷一同赴会。令宋襄公万万想不到的是,早就有图霸之心的楚国竟然兵围盟坛,俘虏了宋襄公,并且挟宋襄公向宋国攻来。
好在目夷已趁乱从盂上之地逃回宋国,并且抓紧进行了布置,睢阳城已作好了抗楚的准备。当楚军大兵压境之时,目夷继任宋国国君,本来视宋襄公为奇货,一心想拿宋襄公要挟宋国的楚王大为光火,下令攻城,结果连攻了三天,也没攻下来,楚王无奈,只好撤兵放人,宋国免除了灭国之危。
按说,由于宋襄公的愚蠢,宋国差点被毁,特别是当宋襄公身陷囹圄、国势危难之时,目夷毅然挑起捍国卫土的重任,就任国君之位,以他出色的才智和勇敢,粉碎了楚国吞并宋国的阴谋,就应该心安理得地把这个国君当下去,可才智出众的目夷手却太软,当听说宋襄公被释放后,马上派人把宋襄公接回宋国,仍旧让宋襄公当宋国的国君,自己重居臣位。
从待人处世的角度来看,目夷的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目夷当国君对宋国来说,比宋襄公要有利得多,可他竟然为了自己的“名声”和面子,而不顾国家之利,让一个满口空讲“仁义道德”的家伙,执掌国家大权,从而埋下了大败的隐患。
盂地之盟,宋襄公因固执地要对强楚大行仁义,而被楚王嘲笑戏弄了一把,险些国**亡,按理说此后他应该学得狠一点了,可他依然坚持在不该讲仁义的地方大讲仁义,结果吃了更大的亏。
公元前638年3月,郑文公朝楚。就是这个郑文公,当初会盟时首先倡议尊楚王为盟主,现在又带头把楚王当盟主来朝拜了,使仍在做着霸主迷梦的宋襄公无法忍受,于是便不顾双方的实际情况,贸然兴兵伐郑。宋军攻郑,楚国岂能袖手旁观?楚王派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向宋国杀去。
宋襄公与司马子鱼紧急研究对策,司马子鱼问宋襄公靠什么取胜,宋襄公回答说:“楚国虽然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从前武王只有三千猛士,却战胜了殷纣王的上万军队,靠的完全是仁义。”
于是,宋襄公在战书的末尾批上十一月初一,双方在泓阳交战。又命令制作一面大旗插在大车上,旗上写着“仁义”二个大字。司马子鱼暗暗叫苦不迭,私下里对乐仆伊说:“战争本来就是谋略运用与厮杀,如今却说仁义,我不知道我们国君的仁义在什么地方啊?上天夺去了主君的灵魂,我认为已经很危险了!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不使国家灭亡就万幸了。”
楚军成得臣在泓水岸北驻扎,大将斗勃请令说:“我军应五更时渡河,以防宋兵布好战阵攻击我军。”成得臣一笑说:“宋襄公做事迂腐至极,一点不懂兵法。我军早渡河早交战,晚渡河晚交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天亮以后,楚军才陆续开始渡河。司马子鱼请宋襄公下令出击,并说:“楚军在天亮才渡河,过于轻敌。我们应该乘他们没渡完,冲上前去厮杀,是以我们全军攻击他们的部分,如果让他们全部渡过河来,楚兵多我军少,恐怕不能得胜,您看怎样?”宋襄公指着那面“仁义”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个字了吗?我堂堂正义之师,岂有乘敌军渡一半而出击的道理?”司马子鱼又暗暗叫苦。一会儿功夫,楚兵全都渡过了河。成得臣戴着精美的帽子,上面扎着玉缨,上身绣袍,外着软甲,腰挂雕弓,手执长鞭,指挥士兵东西布阵,气宇轩昂,旁若无人。司马子鱼又对宋襄公说:“楚军正在布阵,尚未形成队列,现在立即击鼓进攻,楚军一定会大乱。”宋襄公往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喝斥道:“呸!你贪图一次冲锋获得的小利,就不怕不配千秋万代的仁义之名吗?我堂堂正正之师,岂有乘敌人没列成阵就进攻的道理?”司马子鱼只好再次暗暗叫苦。楚兵摆好阵势,只见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军人人面带惧色。此时,宋襄公才下令击鼓,楚军中也响起战鼓声,宋襄公自己举着的长矛和护卫的官兵催马向楚阵冲来。
成得臣见宋兵来攻,暗自传下号令,打开阵门,只放宋襄公一阵车马进阵。经过一阵冲杀,宋军大败,那面“仁义”大旗也被楚军夺走。宋襄公身上受了许多伤,右腿中箭,折断了膝中之箭,已站不起身来。幸好司马子鱼起来,把他扶到自己车上,并且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前面,奋勇向外冲出。等到冲出楚阵,护卫的官兵已没有一个生存。宋军的战车兵甲,大部丧失。成得臣乘胜追击,宋军大败。司马子鱼与宋襄公连夜逃回都城,不久,宋襄公伤重而亡。宋兵死的人很多,他们的父母妻子都聚在一起讥讽宋襄公,埋怨他不听司马子鱼的话,以致有此大败。令人可笑的是,宋襄公至死不悟,对于国人的埋怨感叹道:“君子不重伤别人,不擒拿头发黑白相杂年纪大的人。我要用仁义带兵,岂能仿效这种乘别人危险而行动的事情?”简直迂腐到了极点。凡是敌人,能俘虏的就应该俘虏,还分什么年纪大年纪小?受了伤的敌人而不放下武器,你不杀他他也不杀你吗?何况当时宋军正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哪里还谈得上杀楚军的伤兵和俘虏楚军呢?举国上下,没有不讥笑他的。
心慈手软对政治家、军事家来说,都应该算是致命的弱点,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你死我活、你上我下的斗争,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楚汉之争,本来是你死我活的事情,项羽在关键时刻,却来个“妇人之仁”,放刘邦一马,放的结果是虎归山、龙人海,项羽最后只能“霸王别姬”。
当然,在和平时期更多的是人与人的竞争,要想战胜竞争对手,必须深知“狠”的秘诀,在激烈的竞争中,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
2.打蛇打七寸,反击找弱点
在待人处世中,有些人以为自己的地位、学识等非常有优势,于是就非常高傲,他们极端地蔑视他人,有的甚至大肆地攻击、恣意地侮辱他人。这种人的行为势必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或者严重地影响他人的情绪,对待这样的人,必须得拿出“狠”招好好修理一下他不可。对此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1)抓住高傲者的弱点,攻其要害处。
与傲者打交道,有时必须采取针锋相对的方法,抓住对方之要害给以指出,打掉他赖以生傲的资本,这时对方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只得放下架子,认真地把你放在同等地位上来交往,例如:1901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第二代小约翰·戴·洛克菲勒,代表父亲与钢铁大王摩根谈判关于梅萨比矿区的买卖交易。摩根是一个傲慢专横,喜欢支配人的人,不愿意承认任何当代人物的平等地位。当他看到年仅二十七岁的小洛克菲勒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摩根并不在意,继续和一位同事谈话,直到有人通报介绍后,摩根才对年轻而长相虚弱的小洛克菲勒瞪着眼睛大声说:“唔,你们要什么价钱!”小洛克菲勒并没有被摩根的盛气凌人吓倒,他盯着老摩根,礼貌地答道:“摩根先生,我看一定有一些误会。不是我到这里来出售,相反,我的理解是您想要买。”老摩根听了年轻人的话,顿时目瞪口呆,沉默片刻,终于改变了声调。最后,通过谈判,摩根答应了洛克菲勒规定的售价。
在这次交谈中,小洛克菲勒就是抓住了对方的弱点:摩根急于要买下梅萨比矿区,给以点化,从而既出其不意地直戳对方的要害,说明问题的关键;同时也表现出对垒的勇气和平等交往的尊严,使对方不得不放下架子认真地平等地交往,于是交际进程就变成了坦途。
(2)揭他的老底,利用他将其制服。
英国驻日公使巴克斯是个傲气十足的人,他在同日本外务大臣寺岛宗常和陆军大臣西乡南州打交道时,常常表现出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态,并且还不时地嘲讽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但是每当他碰到棘手的事情时,他总喜欢说一句话“等我和法国公使谈了之后再回答吧!”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商量决定抓住这句话攻击一下巴克斯,使其改变这种傲气十足的行为。一天,西乡南州故意问巴克斯:“我很冒昧地问你一件事,英国到底是不是法国的属国呢?”
巴克斯听后又挺起胸膛傲慢无礼地回答说:“你这种说法太荒唐了。如果你是日本陆军大臣的话,那么完全应该知道英国不是法国的属国,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立宪君主国!”
西乡南州冷静地说:“我以前也认为英国是个强大的独立国,现在我却不这样认为了。”
巴克斯愤怒地质问道:“为什么?”
西乡南州从容地微笑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因为每当我们代表政府和你谈论到国际上的总理时,你总是说等你和法国公使讨论后再回答。如果英国是个独立国的话,为什么要看法国的脸色行事呢?这么看来,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又是什么呢?”
傲气十足的巴克斯被西乡南州这一番话问得哑口无言。从此后他们互相讨论问题时,巴克斯再也不敢傲气十足了。
西乡南州抓住其语言上的漏洞所展开的攻势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难免有自己的漏洞,而傲气者一般都未发现自己的弱点,而别人一旦抓住其弱点攻击,使其看到自己的弱点,也就瓦解了其傲气的资本,这样对方就会被巧妙地制服了。
(3)设置难题,难倒高傲的家伙。
一些人目空一切,自以为知识多,阅历深,根本就瞧不起别人,表现出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气。对付这种傲气者只要巧妙地设置一个难题,就可抑制其傲气。因为不管其知识多么丰富,阅历多么广泛,在这个大干世界里毕竟还是有限的。当他突然发现自己也存在着知识缺陷,其傲气自然就会烟飞云散了。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非常傲慢地对中国一位代表提出一个问题:“阁下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否对西方有了一点开明的认识。”显然,这位外交官以为自己对西方了解很多,以傲慢的态度嘲笑中国代表。中国代表淡然一笑回答道:“我是在西方接受教育的,四十年前我在巴黎受过高等教育,我对西方的了解可能比西方人少不了多少。现在请问你对东方了解多少?”而对中国代表的提问,那位外交官茫然不知所措,满脸窘态,其傲气**然无存了。
显然,中国代表所提出的问题,那位自以为知识丰富而满身傲气的外交官是无法回答的,因为他不了解东方的情况,因此不但没有显示出自己丰富的知识,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因此,还有什么傲气可言呢?
无疑,巧设难题抑制傲气者,所设置的难题一定要是对方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暴露对方的无知或者缺陷,从而挫其傲气。如果设置的问题对方能够回答,这样不但不会挫其傲气,相反地更会助长其傲气而使自己更处于难堪的境地。
3.釜底抽薪,围魏救赵
“釜底抽薪”,意在抓主要矛盾,然后攻取之。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与人争斗不可避免,在这个时候运用此法,是指双方在剑拔弩张的时候,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背后下刀,断其后援,使其失去作战的基本保障,从而达到将对手打败的目的。
施展“釜底抽薪”之计,必须“心狠手辣”,可以从探究对方“墙脚”开始,削弱对方战斗力,从而改变力量对比,尤其是在商业交往中,这种方法实用的更为普遍。
1953年夏,一艘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游艇驶进了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这艘名为“克里斯蒂娜”的游艇,谁都知道是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所有。奥纳西斯夫妇既非度假旅游,也非到麦加朝圣,他们来沙特阿拉伯究竟为什么呢?
“我们应该想到奥纳西斯在觊觎阿拉伯的石油,否则他到吉达一事就无法解释。但是他将怎样对付拥有开采那里的石油垄断权的阿美石油公司呢?”美国《华尔街日报》这样猜测并提出了问题的关键。
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享有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石油。1953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6.5亿吨,而沙特阿拉伯就占了4亿吨,而且每年增长5千万吨至1亿吨。
西方实业家嗅到了这巨大财富的气息,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阳光炙人的国度,意在争取沙特石油的开采和运输权。但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国王早就订有明确的垄断开采石油的合同:每采出一吨石油,给沙特相当数目的特许开采费,石油采出后,由阿美石油公司的油船队运往世界各地。阿美石油公司的这堵高墙,严密地保护着它的特权,几乎连一点缝隙也没有。其他公司只好望洋兴叹,含恨而归。然而奥纳西斯在设法搞到合同复制件后,经过仔细研究,却发现合同并没有排斥沙特阿拉伯拥有自己的油船队来从事石油的运输。
这不是阿美石油公司严密防守的高墙的缝隙吗?而且正是奥纳西斯完全有能力钻进去的缝隙。石油不运出沙特阿拉伯就不能获得它应有的市场价值。因此只要设法垄断沙特阿拉伯石油的海运权,形势就会对阿美石油公司大为不利,从而可以迫使它转让出部分股份,奥纳西斯就可以实现他直接插手石油业的愿望了。
带着美好的憧憬,奥纳西斯在吉达港一下船,就直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到王宫作了一次“闪电式”的访问。他和年迈的国王作了长时间的密谈。
“年高德重的国王啊,安拉将人间的财富赐给您,您为什么不想法把您应得的钱再提高一倍?阿美石油公司把您的石油开采,通过运输又赚到两倍的钱。您为什么不自己买船运输呢?阿拉伯的石油理应由阿拉伯的油船来运输啊!”
听了船王这番话,国王由惊愕变得兴奋……
几个月后,奥纳西斯和沙特阿拉伯国王签订了震撼世界企业界的《吉达协定》。协定规定:成立“沙特阿拉伯油船海运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50万吨的油船队,全部挂沙特阿拉伯国旗。该公司拥有沙特阿拉伯油田开采的石油运输垄断权,该公司的股东是沙特阿拉伯国王和奥纳西斯。
协定的签订宣告了奥纳西斯的成功。这个协定一旦全部实行,沙特阿拉伯和奥纳西斯各自想得到的都将得到,阿美石油公司却将遭到致命的打击,锅底燃烧正旺的柴被抽走了,锅里的水还能开吗?
奥纳西斯在沙特阿拉伯以“闪电外交”击败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靠的就是“釜底抽薪”——找到对手的弱点,成功地攻击对手的生命线。每个企业经营者都有可能遇到强大的对手,不要和他硬碰硬,聪明人应该懂得,无论他多强大,都有他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这就是沸水锅底的燃柴,找出来并抽掉它,再和他斗智斗勇,就容易得多了。
中国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日:“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的“狠”招也可以运用于商场上。
蒙特利讨债公司在帮助债权人讨债当中,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债务人铁面无情,如果他们发现债务人确无还债能力时,会帮他们想办法,而且不要任何报酬。其实,这也是蒙特利讨债公司的一种经营策略,帮助债权人讨回了欠款,一切报酬不也就在其中了吗?
蒙特利讨债公司里有一位名叫亨利特的高级雇员,他以前在警察局里干过,很有一些办案经验,而且颇具正义感,遇到不平的事,他总要管一管。
一年夏天,公司让他去向弗雷斯游乐园收回100万元欠款。亨利特接受任务后,立即行动。他先把有关材料看了一遍,然后才去找债务人——阿贝拉尔多游艺场的老板。
亨利特来到游艺场,发现这里已经关了门。他费了半天劲,才找到了老板阿贝尔多的家。可是,他来晚了,阿贝尔多刚刚在家里自杀了,他的妻子麦丽昂和女儿,正守在他的尸体旁哭泣。
麦丽昂听说亨利特是讨债公司的,立刻低下头说:“对不起,阿贝尔多自杀了,留下我们母女二人,我们实在没钱还债。”
亨利特说:“我看了有关你们的一些材料,我不明白,你丈夫开的游艺场,开始生意不是挺红火?怎么后来竟会倒闭?”
麦丽昂眼里忽然流出泪水,说:是的,开始生意不错,可后来……她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摇了摇头,没有再往下说。
亨利特这时才发现,阿贝尔多的女儿长得十分美丽,他忽然感到,一定是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这个家里,所以才迫使阿贝尔多不得已自杀。亨利特请求麦丽昂把话说下去。
麦丽昂告诉亨利特,当地的烟草大王古斯曼看中了她的女儿,非要娶她为妻不可。可是,古斯曼已经是个60多岁的老人了,而且听说,他和地方上的黑社会有勾结,因此,她和丈夫都不同意,没想到,这下竟得罪了这个老色鬼,他指使一帮歹徒,三天两头到游艺场乱打一通,吓得谁还敢去,就这样,游艺场倒闭了。亨利特听完,气得紧握拳头,心中暗说:古斯曼,我决饶不了你!他安慰母女二人,不要着急,债款的事,他会帮他们想办法。
麦丽昂听了,只是苦笑笑,她以为亨利特这样说,只是为了安慰她们母女,因为,这笔债款可不是个小数目。
亨利特找到旧日警察局里的朋友,请他们帮忙提供有关古斯曼的材料。亨利特知道,凡是这样的人,他们的材料都会掌握在警察手里。
朋友们给了亨利特很大帮助,他们告诉他,古斯曼不仅和黑社会有联系,而且还有走私毒品嫌疑,很长时间了,警方一直在找寻他的罪证,可是一直也没有发现。不过,有一个人很值得注意,就是古斯曼的私人秘书斯耐特,警方怀疑他在毒品交易中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得到这些材料后,亨利特心里十分高兴。他决定跟踪斯耐特,摸清他们的底细。
亨利特利用当警察时学到的一些侦察手段,趁斯耐特到海滨游泳时,把一枚微型窃听器巧妙地安装在了他的鞋跟里。
就这样,亨利特靠着这枚微型窃听器,掌握了古斯曼走私毒品的交易地点,并用录像机把整个交易过程全部录了下来。
掌握了这些可靠证据后,亨利特找到古斯曼,让他包赔阿贝拉尔多游艺场的全部损失,不然,他就把录相带交给警方。亨利特同时警告古斯曼,不要耍花招,他今天带来的录相带只是一个复制品,如果他出了事,原带就会落到警方手中。
古斯曼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为了保证自己不进监狱,他只得交出一大笔钱给阿贝尔多的夫人麦丽昂。麦丽昂用这笔钱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而且还使游艺场重新开张。
后来,麦丽昂的女儿嫁给了亨利特。有的朋友说,亨利特帮助麦丽昂母女,是因为看中了人家的女儿。对此,亨利特只是笑笑,并不反驳。
不管亨利特是不为了人家的女儿,当初是否有那种动机,可是他最终帮助麦丽昂母女还清欠款这件事,正可以算做是“围魏救赵”的好典故。
可见,“围魏救赵”的“狠”招不仅在军事上可以通用,在商场和其他方面的待人处世的过程中也可以灵活运用。
4.关门捉贼,上屋抽梯
所谓“关门捉贼”,就是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如果已经将敌人包围,最终予以一网打尽的一种“狠”招。
实施“关门捉贼”策略时,须有下列两个前提:
(1)敌人为少数且衰弱。如对方兵势强大或充满斗志,则不可使用此策略,就算使用也不容易成功。聪明的人是不会这么干的。
(2)若让对方逃走,将成为来日的祸根时,就必须心狠手辣,彻底予以歼灭。
被包围起来的是应彻底摧毁呢?还是让他们逃走呢?这,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判断。但采用“关门捉贼”策略时,须注意可能遭到“狗急跳墙”的反击。
要使对方失去反击意志,就必须让对方认为再怎么挣扎也逃不掉。
使用这种招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关弱不关强。关门所捉之“贼”一般是弱敌。如果强贼困在“屋”里,一定会把家闹得天翻地覆、墙倒门破不可。这样等于给自己找麻烦。
(2)关牢大门。“贼”在被关在“屋”里之后一定会拼死抵抗,而大门肯定是它重点突破的目标。如果关门不牢,“贼”会撞开逃走,岂不前功尽弃?
(3)抓准时机。无论是“关门”还是“捉贼”都有个时机问题。正如《兵法圆机》中说:“盖早发敌逸,犹迟发失时。”要把“关门”和“捉贼”的时机把握准,这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谓“上屋抽梯”,指爬上二楼后将梯子拆除。它含有两方面的意思:
(1)是撒下敌人极可能会捡起的诱饵,使敌人急速前进,然后再截断敌人与其后续部队的联系,而彻底予以歼灭。
(2)是自己切断退路,布置背水之战,使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而奋战。
无论哪一种,都是非常果敢的战略,而要使这个战略应用成功,必须有深入的了解和周全的准备。
本招法包含以下三种含义:
(1)断其退路。利用各种办法将敌人引入我们事先设好的包围圈内,然后迅速将敌人的来路彻底切断,使其无法脱逃,有来无回。断绝敌人退路的目的主要是使其“不可脱”,只有“不可脱”,才能全部干净地将其消灭,或者利用“不可脱”的形势,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巨大的压力,使其被迫就范。要造成敌人“不可脱”之势,并不容易,因为“困兽犹斗”,敌人在濒临灭亡之前,很可能会狗急跳墙。所以使用此招法时,我方的力量一定要大大超过敌方的力量,或者我方在地理位置上要占绝对的优势才行。否则被敌人挣个鱼死网破。
(2)断其援应。就是截断敌人的前应和后援。在敌人落入陷阱之后,此时的前应和后援就成了他们的救命“梯子”,可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在这个时候,我们抽掉他们的“梯子”,无疑于致其死命。这样可以使敌人无力独自坚持而不攻自破。这种策略也叫围敌打援。围敌打援之“援”也可理解为“后勤补给”,把敌人推到战场之后,切断他的后勤补给,也就等于“抽掉”了其保持战斗力的“梯子”,使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3)破釜沉舟。打破饭锅,凿沉渡船,以示决一死战,比喻决心奋斗到底,绝不后退。这是一种激励士气,使其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策略。
利用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对人们产生的特定影响,骤然激发人们的动因或利用灾难性的情况来促发人们潜能,就是本招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5.竭泽而渔,彻底摧毁
晚年的左宗棠已经成了李鸿章及其派系的绊脚石。为了搬掉它,他们施展了“狠”字的功夫。
在经费拮据的清王朝,左宗棠干大事的资本是他的私人“财政大臣”胡雪岩为他筹措的。过去平定回疆如此,主张对洋人开战仍然如此。没有胡雪岩,他的饭就做不成,水就烧不开,因为灶间里没有柴火。要扳倒左宗棠,先要除掉胡雪岩。
胡雪岩有四大行业:钱庄、当铺、丝行、药店。从何下手?所有行业,以钱为本。他们决定从钱庄下手。只要钱庄一发生危机,其他行业不攻自倒。
胡雪岩钱庄满天下,但大本营是上海滩的钱庄。只要上海的钱庄一倒,其他钱庄都会跟着倒闭。
钱庄的**是信用。钱庄开出的银票不能及时兑现,钱庄的信用就完了。
这是“狠”字功的绝好案例。左宗棠的本是胡雪岩,胡雪岩的本是钱庄,钱庄的本是信用。千钧一发,断一发,可堕千钧。
鱼在水里,抓不住。用网打,用钩钓,是一种思路。但水中的鱼钓不完,有一网打尽这个词,不见得有一网打尽这种事。
要想把所有的鱼都抓住,就要有治本的办法,要竭泽而渔。
施用竭泽而渔的关键,是把“水”引到自己这边来,让“鱼”孤立起来。水是什么?水是民众,水是民心。民心为本。竭泽而渔,要改变人心向背。使你的对手失去民心,他就变成了涸泽之鱼。但前提是你自己能得到民心。这是竭泽而渔区别于一般离间计的地方。离间计是夺标,竭泽而是夺本。
我国战国时代,最彻底实行彻底摧毁这一路线的是秦国。它看到,列国之间打了几百年的战争,谁也没有最后战胜谁。问题在于各国的战斗力得以完整地保存,要彻底战胜对手,只有彻底摧毁其有生力量,消灭每个能战斗的男子,不让他们像原上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商鞅变法后,以人头认,斩草除根,已经成了秦国的国策。此后的各类战国史书,都明确记载秦国军队斩首的数量,但没有看到关于别的国家军队斩首的记录。
查一下《资治通鉴》,从公元前362年到前236年的一百多年间,秦国军队斩赵军70余万人,斩魏军34万人,斩韩军39万人,斩楚国11万人,斩齐国军队3万人,共计156万人。其中一次坑赵卒45万,斩魏韩联军24万。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
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死亡率极高的战国时代,这么多青壮年男子被杀死,国中残留的大概也只有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了,除了投降,别无出路。在今天的待人处世过程中,实施这一“狠”招,忍让很奏效,你可以轻松的打败你的对手。
6.穷追猛打,不留后患
待人处世要“狠”一点儿,说起来很容易,谁都可以了解,做起来很简单,也是谁都可以实行的。然而,其精深奥妙之处,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了解和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待人处世中,聪明人绝不可将其视作儿戏,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狠”的招法不行便罢,如果行施,就必须无所不用其极,不论何时何地,即使对已经被你打趴下的“穷寇”,也不能心慈手软,杀敌必见血,一定要再加把劲,直到对手永远倒下为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旧天津的商埠上,有两家老字号的药店。他们同处一条街上,一个名字叫济世堂,另一个名字叫万寿堂。本来他们相互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买卖,倒也相安无事。谁知到了30年代初,刘可发继承父业,做了万寿堂的老板,他的经商思路和其父亲的大相径庭,他看不惯先父那种保守的经商之道,从价格、品种等方面对济世堂药店展开了全面的攻势,势在一举挤跨“济世堂”,使万寿堂成为独一无二的垄断药店。
生意世家出身的刘老板毕竟身手不俗,凭着自己年轻、敢想敢干,经营上有世家的底功,出手几招,就把“济世堂”搞得非常被动。在“万寿堂”组织的强大攻势下,“济世堂”经营每况愈下,虽然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已无法挽回败局,终于宣告停业。
刘老板大获全胜,自然趾高气扬,打算大干一场,称雄天律。他哪里知道,“济世堂”并未被彻底击败,也没有到非关门不可的地步,凭实力,“济世堂”也完全可以再与“万寿堂”较量一番。但“济世堂”的老板却没有那样做。他不愿直对“万寿堂”那夺人的锋芒应战,弄个两败俱伤,而是避开“万寿堂”的正面进攻,自己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迎接挑战。
既然不能与“万寿堂”同街经营,走远一点总可以吧?不久,“济世堂”在远离“万寿堂”的一条街上重新开张了,但铺面已比原来的门面逊色多了。昔日大药店的气派已**然无存。消息传到“万寿堂”刘老板的耳朵里,他不禁喜形于色:“济世堂,你已经被我挤跨了,再也别想回到这条街上来与我抗衡、争地盘、抢顾客了。”得意之余的刘老板,心还不够狠,没有进一步施展杀招,而是放了“济世堂”一马。
过了一些日子,“济世堂”的又一家分号开业了,自然是小铺面,也仍然躲着“万寿堂”。有人把这一消息告诉刘老板:“老板,‘济世堂’又开了一家分号,我看买卖不错,没准是想东山再起,我们不能不防阿!”
此时的刘老板仍然做出不以为然的样子:“怕什么,那种小药店成不了气候,药店靠的是信誉,大药店才能让顾客放心大胆地买药,我看他们是在一个地方混不下去了,不得已而为之,不用怕。”
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济世堂”频频开了几家类似的小药店,而“万寿堂”的生意也差不多,两者相安无事,以前抢夺“地盘”的恩怨,似乎已经过去。不料想,三年之后,“济世堂”突然一招“回马枪”,将平静的水面搅浑。“济世堂”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将在老店旧址重新开业。此前,他们已暗暗从买主手中买回了店址的产权。
经过一番维修、装饰,“济世堂”在鞭炮声中重新杀回了“万寿堂”的旁边。“万寿堂”的刘老板听到这一消息,惊骇不已,他没想到被自己已经打趴下的“济世堂”还会卷土重来,给自己造成了放虎归山之患。刘老板想重新组织力量,再像三年前那样发动一次商战,趁“济世堂”立足未稳,把它再一次赶出去。可他很快便发现,这已是不可能了。到这时他才真正了解到“济世堂”在三年中,已经开发了一批分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其内部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集中进货,分散经营销售,自然销量大得多。同时,令刘老板吃惊的是,在自己的周围,早已布满了“济世堂”的分号,“万寿堂”已在“济世堂”的层层包围之中。
自从“济世堂”总店恢复之后,买卖热闹非凡,十分红火,顾客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再加上分号的销售,每年盈利不少。而“万寿堂”的生意较以前清淡了许多,自有门前冷落车马稀之感。
上述例子不难看出,当初,万寿药店的刘老板心也算狠,在各方面针对自己的多年伙伴“济世堂”展开进攻,使“济世堂”处于劣势之下,似“穷寇”已逃,然而在对手被打倒之后却心慈面软,没有紧紧地跟踪追击,痛下杀手,而且对于得到的一些消息,自己也没能正确分析出“济世堂”新的经营方针,而最终导致自己失利。
在战场上,兵家们运用“穷寇勿追”的策略,有时意在假释敌人一条生路,使对手不再抱定决一死战的决心,而使其抱侥幸的心理逃跑,期望不战而求生。其斗志殆尽,造成对我方有利之战机。而在待人处世中,当你与对手的相互利益发生直接冲突时,必须千方百计地用狠招战胜对方,迫使对手永远放弃竞争。
对于已经被“赶走”的竞争对手,并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应放虎归山,而应该紧紧地尾随其后,稍松一些,不过分紧逼罢了。而不紧逼的目的是为了“累其气力,消其斗志”,进而减退其势,达到最后消灭的目的。如果你对已经被“赶走”的竞争对手不能跟随其后,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果将不堪设想,往往等对手喘过气之后还会反咬一口,而这反咬的一口,很可能就是致命伤。
7.同舟未必共济
“同舟共济”本来的意思,是指大家同乘一条船过河。而现在的意义则是指在困难面前彼此能够互相救援,同心协力。而通常情况下,同舟共济之人可以齐心协力,水涨船高。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的“同舟”,总有各奔东西的一天。那么,在“同舟”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做呢?同舟之人未必总能共济,在任何时候都要学“狠”点儿,即使睡觉也要睁一只眼睛。否则,很可能对你造成最大伤害之人,就是曾经与你“同舟”者。
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视吕惠卿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一再向神宗皇帝推荐,并予以重用,朝中之事,无论巨细,全都与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实施,所有变法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据王安石的想法,由吕惠卿事先写成文及实施细则,交付朝廷颁发推行。
当时,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极大,尽管有神宗的支持,但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认为,变法的成败关系到两人的身家性命,并一厢情愿地把吕惠卿当成了自己推行变法的主要助手,是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同志”。然而,吕惠卿千方百计讨好王安石,并且积极地投身于变法,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不过是想通过变法来为自己捞取个人的好处罢了。对于这一点,当时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大臣早已洞若观火。司马光曾当面对宋神宗说:“吕惠卿可算不了什么人才,将来使王安石遭到天下人反对的,一定都是吕惠卿干的!”又说:“王安石的确是一名贤相,但他不应该信任吕惠卿。吕惠卿是一个地道的奸邪之辈,他给王安石出谋划策,王安石出面去执行,这样一来,天下之人将王安石和他都看成奸邪了。”后来,司马光被吕惠卿排挤出朝廷,临离京前,一连数次给王安石写信,提醒说:“吕惠卿之类的谄谀小人,现在都依附于你,想借变法为名,作为自己向上爬的资本,在你当政之时,他们对你自然百依百顺。一旦你失势,他们必然又会以出卖你而作为新的进身之阶。”
王安石对这些话半点也听不进去,他已完全把吕惠卿当成了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的变法同伴,甚至在吕惠卿暗中捣鬼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时,王安石仍然觉得吕惠卿对自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般地忠顺,真正能够坚持变法不动摇的,莫过于吕惠卿,便大力推荐吕惠卿担任副宰相职务。
王安石一失势,吕惠卿被厚脸掩盖下的“黑心”马上浮上台面,不仅立刻背叛了王安石,而且为了取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而代之,担心王安石还会重新还朝执政,便立即对王安石进行打击陷害,先是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贬至偏远的外郡,然后便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王安石。
吕惠卿的心肠可谓狠得出奇,当年王安石视他为左膀右臂时,对他无话不谈,一次在讨论一件政事时,因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便写信嘱咐吕惠卿:“这件事先不要让皇上知道。”就在当年“同舟”之时,吕惠卿便有预谋地将这封信留了下来。此时,便以此为把柄,将信交给了皇帝,告王安石一个欺君之罪,他要借皇上的刀,为自己除掉心腹大患。在封建时代,欺君可是一个天大的罪名,轻则贬官削职,重则坐牢杀头。吕惠卿就是希望彻底断送王安石。虽然说最后因宋神宗对王安石还顾念旧情,而没有追究他的“欺君”之罪,但毕竟已被吕惠卿的“软刀子”刺得伤痕累累。
在待人处世中,特别是权力场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人,当你得势时,他恭维你、追随你,仿佛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但同时也在暗中窥伺你、算计你,搜寻和积累着你的失言、失行,作为有朝一日打击你、陷害你并取而代之的秘密武器,对待这种人一定不能心慈手软。公开的、明显的对手,你可以防备他,像这种以心腹、密友的面目出现的对手,实在令人防不胜防。王安石就是因为“同舟”之时,缺乏应有的防备之心而遭了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