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中国当代数学之父(1 / 1)

华罗庚(1910—1985),祖籍江苏丹阳,生于江苏常州。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最初是初中学历,自学成才,后曾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两年。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19岁时便写出批评大学教授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而当时他仅有初中学历。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助理员时,一次寄出去3篇论文,都在国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开创了清华的纪录。

华罗庚26岁时,清华保送他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但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在英国剑桥大学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然而他两年内写了二十篇论文,按水平每篇论文都可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任助理员时,表现出一个自学者对知识的巨大吞吐力:他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学习的习惯,这是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熄灯躺在**,闭目静思,设想着该书应分几章几节。有的能触类旁通,不得其解时才在灯下反复咀嚼。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曾对学生们说:“我总是反对‘不要班门弄斧’这句话,应改为‘弄斧必到班门’。”

唐人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华罗庚写了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但也有学者提出:“北塞早雪尚有雁,雪光映天雁可见。”

华罗庚读胡适《尝试集》,见胡之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为之转一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华于是马上就掩卷不读了。他说:这首诗中两个“尝试”,概念是根本不同的。第一个“尝试”是“只试一次”的“尝试”,第二个“尝试”则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了。胡适对“尝试”的观念尚且混淆,他的《尝试集》还值得我读吗?

华罗庚爱读武侠小说。他在读了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后对作者说:武侠小说无非就是“成人童话”。梁深以为然。

华罗庚曾在“浮夸风”盛行时大胆地说:“搞假数据是违法,要按法治罪的。”“要做到实处,非要数据实不可,否则的话做不到实处。”

华罗庚曾在苏州讲学,结束时用下棋作联勉励:“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举手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是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洗等。途中,华与大家以诸位名字作对联,先提出上联“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旋即由自己揭出下联“九章勾股弦”。上联嵌入“钱三强”名字,下联嵌入“赵九章”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