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1895—1984),祖籍浙江诸暨,生于湖南长沙。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与冯友兰等人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著有《论道》《逻辑学》等。
金岳霖16岁时正逢辛亥革命。他剪去辫子,即仿唐崔颢诗作了一首打油诗:“辫子已随前清去,此地空余和尚头。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
金岳霖十几岁的时候就觉得中国俗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有问题。他说,如果把这两句话作为前提,得出逻辑结论就是“朋友如粪土”。
金岳霖很爱读小说,最爱读的是《江湖奇侠传》(平江不肖生著)。有一次沈从文请他主讲《小说和哲学》,不料他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金岳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沐浴,生活相当西化。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听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檐帽,连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的。
金岳霖28岁时候《晨报·副镌》上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优秀分子与今日社会》,是参加由蔡元培、胡适发起的关于“好人政府”之讨论。当时金有一个看法,即希望知识分子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所谓“独立进款”,简单说就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这话听起来很简单,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金岳霖在《哲学评论》和《清华学报》上发表论文多篇。张申府撰文赞扬说:“如果中国有一个哲学界,金岳霖先生当是哲学界第—人。”
金岳霖哲学专著《知识论》长达七十万字。抗战期间金在昆明完成的初稿,在一次空袭警报中全部丢失。他没有灰心,又花了几年心血重新写成了这部书。
抗战当中,金岳霖将其著作名为《论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个陈旧的名字?金说,要使它有中国味。冯友兰说,在那个时候,哪怕只有一点中国味,也许对抗战都是有利的。
冯友兰说,金岳霖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近代逻辑学的人,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学在现代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
金岳霖生前经常做一些有趣的事,如他有时居然会把自己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自己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