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跋扈将军
话说自从那李固为太尉以后,经常一点一点的削弱宦官们和梁冀的党羽。
一开始梁冀等人还没怎么当回事儿,可这时间一长,梁冀可就发现了李固的那点儿小图谋。
于是,梁冀也开始百般难为李固,不管李固做什么都要从中阻挠。
李固见自己的图谋已经被梁冀识破,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和梁冀翻脸了。
公元一百四十五年正月,李固接连上奏梁太后,起草罢免京城及地方一百多个官员,这些官员清一色和梁冀及宦官沾亲带故,没有一个好东西,全员皆贪。
梁太后深深的审视了李固的奏折以后予以批准。
梁冀和诸多宦官因此大恨,于是联合起来上奏梁太后,用各种肮脏不堪的手段来诬陷李固。但梁太后同时也深深的知道,现在自己的哥哥权利已经过于庞大,如果这时候再把汉朝最后一个具有相当权势的“清流”给弄走,那么整个汉朝就要完了。
梁太后和当初的王太后一样,虽然想让自己的宗族强盛,但绝对不会将大汉皇朝拱手送人。不过和王太后有所不同的是,梁太后要更加聪明一些。
所以,梁太后并没有批准自己哥哥和一众宦官的诬陷,反倒是继续重用李固,意图以李固这批清流来对抗梁冀和诸多宦官,形成一种官场上的平衡。
同月,广陵张婴实在受不了新任广陵太守的苛政了,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再次组织起自己的兄弟们起义,反抗汉朝的统治,他们接连攻下了堂邑、江都,并杀地方官,建立政权。
与此同时,无上将军徐凤也率本部兵马攻陷了曲阳、东城,并杀地方长官,灭掉当地官府。
本月下旬,梁太后大赦天下,意图用赦免的手段让那些反叛朝廷的起义军重新回归田里。可这些起义军根本不鸟梁太后那一壶,依然寇掠无度。
开玩笑,你给我们大赦了,地方政府给我们赦免了吗?与其回乡被那些地方政府的鸟官给阴死,倒不如痛痛快快活一把。
三月,见自己颁布的大赦条令没有半点儿效果,梁太后只能准备派遣将军前往南方平叛。但现在有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摆在面前。什么问题呢?汉朝没有将领。
要知道,现在稍微有那么一点儿军事才能的人要么被贬为平民,要么就到北方驻守边境去了,京城之中只有梁冀这个所谓的将军,但却没有半点儿本事。
于是,无奈的梁太后只能召开廷议,让百官来推荐真正有本事带兵打仗的将才。
这回的推荐和往常可不一样了。要知道,以往的推荐只需要前去任职就可以了,基本不用怎么打仗,哪怕就是要打仗也不知道多长时间以后的事儿了,到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和借口推脱责任。
可这一次是立竿见影的事儿,万一失败了,责任就会统统归到自己这边,于是,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沉默了。
见平时捂捂扎扎往上推荐人才的官员这时候一个屁都不敢放,梁太后有种想哭的冲动。
可就在这时,李固却走了出来,对梁太后深深一拜后道:“太后,据微臣所知,现在的涿县县令滕抚有一定统兵作战的能力,应该够资格担任本次行军作战统帅。”
正事儿上,对于梁冀之流的贪官污吏梁太后是一万个看不上的。只有李固,在这方面他说什么梁太后就信什么。
就这样,滕抚率少部中央野战军汇合南边境各州郡郡国兵前往讨伐扬州诸贼。
五月,滕抚大军至扬州,采用逐个击破战略,接连将徐义、马勉、范容、周生等起义军击破。
贼帅徐凤想要趁汉军忙碌之时奇袭东城县,但却被滕抚看破,提前在此地布置伏兵。
结果,全无防备的徐凤被全歼殆尽,扬州的起义势力被大大的削弱。
于是,梁太后册封滕抚为中郎将,并督扬、徐二州军事。
六月,久未活动的鲜卑见现在汉朝的主力部队全都被拖在了西北,便突袭了代郡,大掠而回。
十一月,中郎将滕抚亲率大军前往广陵,对张婴一众起义军展开了连番打击。
张婴虽然起义的势头很猛,但手下都是些农夫,其战斗力根本无法和朝廷正规军相提并论,只要有一个合格的将领带领,这些起义军必定就不是对手。
所以,张婴被毫无悬念的击败了。虽不知生死,但从此也再没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
下旬,滕抚又兵进九江,攻杀了黑帝华孟,平定了九江一带的叛乱。
徐州和扬州其他还残存的小股起义部队见滕抚如此勇猛,一个个的或者向其投了降,或者偷偷解散了部队。反正一时之间,徐、扬二州的起义军尽数消失,滕抚乃统部队回京报捷。
梁太后对滕抚这一段时间的表现非常满意,便对其进行了重赏,并封其为左冯翊,让滕抚从此步入了东汉的政治舞台中心。
啊~,两州的叛乱终于被平定了,但这种武力镇压最后真的有用吗?不知道,我就只记得当初张纲的一句话:“豺狼当道,审问狐狸又有什么用。”
是呀,现在的天下有梁冀这个豺狼当道,你就是再打胜仗,杀了再多所谓的“盗贼”,那又有什么用呢?
本月下旬,益州刺史种暠(号)揭发检举刘君世利用手中职权贪污受贿,克扣军饷。
此事在朝中影响相当恶劣,梁太后便命人将其抓捕到监狱之中严审查办。
那刘君世是个相当窝囊的东西,根本用不着廷尉署的官员审问他,到了监狱以后马上就怂了,以极快的速度将他的保护伞梁冀给供了出来。
原来,这刘君世曾经给梁冀奉献过一条制作精美的金蛇,梁冀便利用自己的关系和手中权力将这小子给提拔了上去。
梁太后得知此事以后也是一愣,但现在事情已经进展到了这种地步,再偏袒梁冀也是不可能的了,梁太后便只能将梁冀的金蛇给没收了,以此给朝中一众大臣一个交代。
而梁冀呢,也因为此事开始记恨上了种暠。正巧这个月益州发生了动乱,巴郡人服直聚集了数百人自称天王,在益州一带从事抢劫活动。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几百人的小队伍而已,千人的正规军足以剿灭。可地方上的那些官员却自作主张,逼迫本地的老百姓前去作战。
结果,这些没经历过大阵仗的百姓到达战场以后直接怂了,未等交战便全线溃散,致使后方不明所以的正规军也跟着溃退,导致服直军声势大振,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前往投奔。
梁冀听闻此消息以后很是振奋,立即以兵败为由将种暠逮捕回京城。
这之后,梁冀向梁太后请示,希望朝廷能将种暠斩首示众。
梁太后不懂得军事,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事儿,便将李固招至宫中询问,李固对梁太后道:“根据微臣所得到的情报,这次讨伐服直之所以会失败,和种暠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益州地方官吏不听从种暠的命令,强用百姓为兵才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如果硬要用这种理由来强治种暠的罪过的话,我恐怕会伤了天下‘士人’之心,所以还请太后能够三思而后行。”
大家都知道,梁太后对于李固的话历来都是很相信的,可这件事以后,梁太后虽然没将种暠给弄死,但也将其免官,削为了一名平民百姓。
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梁太后已经将梁冀的金蛇给没收了,这回如果再驳了梁冀的面子,梁太后害怕会弄出什么乱子来。由此可见,对于梁冀,梁太后在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忌惮的。
公元一百四十六年六月,通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年幼的汉质帝已经开始学着批阅公文,处理国政了。对于那些之前还比较畏惧的大臣,汉质帝也开始游刃有余。
同时,汉质帝在学习治理朝政期间,还经常派人去打听朝中的情况,以及现在天下的民生。可打听过后得回来的情报却让汉质帝惊叹非常,同时心灰意冷。直到现在,这个年幼的小皇帝才知道,原来天下大权并不是掌握在自己亦或是梁太后手中,而是掌握在大将军梁冀手中。
从此,这个小皇帝便记住了梁冀,记住了这个祸国殃民的豺狼。
但汉质帝并不是西汉昭帝那种神童,所以他藏不住心中的一些想法。
本月三号,在一次朝会之上,那汉质帝是怎么看梁冀怎么不顺眼,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想的,突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着梁冀冷冷的道:“这真是一个跋扈将军啊。”
这一声评价以后,整个大殿针落可闻,咚咚咚咚的心跳声甚至都能听得到。尤其是梁冀,当他和汉质帝对视,看到汉质帝那冰冷的双眼以后,他害怕了,并且知道,如果继续放任这个小子活在世上,不出五年,自己便将命丧黄泉。
于是,梁冀做了一个任何人都不敢做的决定。
四日正午,正是朝中官员准备用膳的时间。而当天值班的梁冀并没有用膳,而是阴狠狠的盯着手中的一个小瓷瓶。
不一会儿,一名小宦官端着一盘精美的膳食走进了梁冀的办公室,梁冀没说什么废话,直接走到这名小宦官身前,将手中瓷瓶的瓶盖打开,然后将瓶中的**洒在了主食上面(一张饼)。
这宦官哆哆嗦嗦的看了一眼梁冀,好像在确定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可在梁冀阴狠的目光下,这小宦官一个哆嗦,赶紧走出了办公室。
大概半柱香的时间过后,突然在汉质帝的寝宫之中传出了一声嘶吼。
当时在宫中值班的大臣一听这声音呼的一下全都冲到了汉质帝寝宫之中,可映入眼帘的一切却让他们惊呆了。
只见这时候的汉质帝正在地上打滚,脸上甚至有些青紫之色。一旁的宦官们也全都懵了,慌慌张张的不知如何是好。
一大臣见状,嘶吼着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找御医啊!”
周边的那些小太监一愣,便撒丫的跑了。可汉质帝却在此时和一名大臣道:“快,快去把李固给我叫来。”
一段时间后,衣衫不整的李固像疯了一般冲进了汉质帝的寝宫,见汉质帝如此样子,李固心中嘎嘣就是一震。然后对一旁官员嘶吼道:“御医呢?怎么一屋子不相干的人却不见御医?!”
在场众人一听这话,一个个噤若寒蝉,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回答。回答李固的只有梁冀那冰冷的双眼。
李固狠狠的瞪了一眼梁冀,然后直接跑到了汉质帝的身边,握住汉质帝的手几乎带着哭腔道:“陛下,您振作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汉质帝虚弱的对李固道:“不清楚,我吃了一张汤饼以后就成这个样子了。李卿家,我好渴,快去给我弄一杯水,这样我兴许还能活。”
李固:“哦,哦!”
话毕,李固直接站了起来,就要去给汉质帝拿水。
可就在这时候,梁冀却突然拦住了李固:“大胆李固!现在具体情况未知,御医还未到位,你怎敢轻易给陛下喂水,陛下出了事,你能担当吗?!”
李固大怒,指着梁冀就要开骂。
可就在这时,又一声惊恐的嘶吼传来,李固急速回头一看,汉质帝,这个年仅九岁的小皇帝在二人撕吧的时候已然驾崩。
李固趴在汉质帝的尸体前嚎啕大哭,并如同疯了一般咒骂道:“所有和此事有关之人,我李固必严查到底,一个都不会放过!”
次日,李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上奏梁太后,希望能够彻查汉质帝离奇死亡这件事,并建议从迟迟未到的御医身上着手。
而这时候的梁冀却出奇的没有反对,反而是不屑的看着李固。至于后面的事就没有下文了,史书没有记载任何人因为这件事死亡,所以我可以认为,这事到最后实际上就是不了了之了。
行了,多了不说,我们继续进入主线。
汉质帝死了,大家都很悲伤,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管他上位以后到底有没有皇帝的职权,但皇帝总归还要有一个不是?
于是,确立新皇帝之事便提上了日程。
可就在大将军梁冀和梁太后准备再次选皇帝之时,李固却率先给梁太后上了一道奏书:“天下不幸,连续几年之间便有三位帝王断绝,现在又要确立新的皇帝来继承天下的宝座。我深知太后对于此事的关切之意,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能操之过急的。臣有一些话,还请太后能够认真听取。微臣认为,不管是古代废除选立皇帝,还是现代皇帝登基的事例,都需要和三公九卿及百官大臣们共同商议,这并没有法律的严明规定,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只有和众人共同选出来的皇帝才能上应天心,下合民意。古书上不是说了吗……(一千来字,略过)”
话毕,梁太后答应了李固的请求,并在第二日便召集百官展开廷议。
李固、胡广、赵戒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拥有完美的德行,并且和皇家的血统最为亲近,同时在现在的刘氏宗亲中还最为年长,所以应该立为继承人。
那梁冀最近刚刚弄死汉质帝,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是他干的,但这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秘密,只不过没人言明而已。再加上他也不了解刘蒜的为人,同时宫中的近卫还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怕什么?便也没有表示反对。
如此,这事儿便暂时定了下来,只等诏书一发,刘蒜一进京,汉朝便又会有一个新的皇帝。
可他梁冀不了解刘蒜,有人却了解啊。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以后曹操的祖父,现任中常侍的曹腾。
那曹腾曾经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去拜见过刘蒜一次。东汉末期的宦官在朝中是什么地位大家都知道,哪怕是三公九卿见了都要恭恭敬敬。可刘蒜呢?却对这些宦官十分不屑,不要说行礼了,甚至连一句好话都没有,所以自此以后,曹腾便恨上了刘蒜。
于是这次廷议结束以后曹腾一听怎么着?那刘蒜要被选为新任天子了?X的这要是让他当上天子我老曹还有什么命在?
基于以上,在宦官群体中拥有相当势力的曹腾于当夜便前往了梁冀的府中,客气一番便进谗言道:“大将军,您这几代可都是尊贵的外戚,又亲自在朝中掌握大权,门生宾客又遍布天下,其中难免会有些过失和差错。这要是别人也就算了,可那清河王刘蒜是一个严厉明察的人,如果大将军您真的立他当皇帝的话,那么恕我直言,大将军您离大祸可就不远喽~~~。”
听了这话,那梁冀一个激灵,然后试探性的道:“那你的意思是?”
曹腾:“依咱家看,不如拥戴蠡(离)侯刘志为帝,大将军您可不要忘了,不管怎么说他刘志也是大将军您的妹夫不是?”
话毕,梁冀大笑,并对曹腾连连称善。
次日清晨,未等太阳高挂,梁冀便急冲冲往后宫中拜访梁太后。
一个时辰以后,梁太后再次召开廷议。
在本次廷议上,梁冀根本不给这些大臣说话的机会,开始便气势汹汹,敲定了要立刘志为新任汉皇。
百官对梁冀畏惧,不敢有半点儿反对,只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只有太尉李固,这个一心为大汉的刚烈之臣,在朝堂之上和梁冀硬杠,永不低头。
最后,根本辩不过李固的梁冀大怒,当即在朝堂之上大吼解散。
次日,李固莫名其妙被免职,其他和李固一党之清流也都被降官贬职。
自此,再无一人敢反对梁冀立刘志之意。
七号,刘志顺利进入洛阳皇宫,成为了东汉第十任皇帝,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桓、灵二帝中的汉桓帝了。
当时,汉桓帝已经十五岁了,正好刚到加冠的年龄。可不管是梁太后还是梁冀,没有一个人将权利交还给汉桓帝,而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貌似”也没有要掌权的想法。
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到时候再说。
这一年,汉朝有户九百三十多万,口四千七百多万,垦田七百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