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彻底的败亡,再分南北匈奴(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1549 字 1个月前

当初呼韩邪在临终之前,曾语重心长的嘱咐自己的孩子们,让他们一定不要自相残杀,兄弟们要依次坐单于的位置,等到最后一个兄弟上位以后再将单于之位传给老大的儿子。

兄终弟及,这是和当初商朝完全一样的彻彻底底的兄终弟及制度。我想呼韩邪单于一定不知道,正是因为这个兄终弟及制度在商朝闹了一出九世之乱,差点儿让商朝亡了国。

呼韩邪死去以后,前几任单于还真都挺听话,每个单于继位之后都将自己的弟弟立为了左贤王(南匈奴以左贤王为继承人)。

那呼都单于在刚刚继位的时候也一样将左贤王的位置传给了弟弟伊屠知牙斯(王昭君之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尝到了权利给自己带来的荣光以后,呼都单于便生出了别样的心思,竟想将自己的位置传给儿子(人之常情)。

于是,呼都单于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伊屠知牙斯给弄死了,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乌达鞮侯为左贤王。

可令呼都单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举动恰恰得罪了自己的侄子,上一任单于乌累若鞮单于的儿子,现任匈奴奥鞬日逐王的比。

早在西汉的时候,长安方面就已经把很大一部分投降的匈奴人安放在边境的八个县了,并称为汉朝的属国。

本来一直都相安无事,可王莽篡权以后,天下大乱,这些匈奴人就趁着天下大乱的时机重新归附了匈奴,并在呼都单于的指挥下不断对汉朝边境发动攻击。

为了方便匈奴的管理,也为了方便以后进攻汉朝,呼都单于便设下了八部大人,并以日逐王比来作他们的头目。

那日逐王比特别会做人,所以这八部大人对日逐王比特别忠心,日逐王比在匈奴的地位和力量也就越发强大了。

而拥有了强大的力量,野心便不可避免会奔涌而出。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日逐王比便已经对单于之位有了窥探的心思。只不过呼韩邪的那些孙子辈比自己年长的早就死光了,而呼都单于后面也只剩一个老不死的伊屠知牙斯,这单于之位早晚都是自己的,他也就没有动手。

可等到呼都单于将自己的弟弟弄死,然后又将自己的儿子弄上左贤王的位置以后,日逐王比可就不干了。为什么?这不就等于以后自己没有继承匈奴单于的资格了吗?

基于此,日逐王比从此对呼都单于极为不满,甚至经常在自己的手下面前发牢骚:“X的,兄终弟及是我爷爷当初定下的规矩,所以继位的人应该是我叔叔伊屠知牙斯,现在我叔叔死了,那位置也应该传给我才对!怎么能传给乌达鞮侯?他算哪根葱?”

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日逐王比便已经彻底起了造反的心思。

而一段时日过后,随着日逐王比来王庭拜见自己的次数越来越少,呼都单于也开始怀疑起了日逐王比,便派遣了两名心腹前去日逐王比的驻地监视他。

咱也不知道是日逐王比的保密工作做得好还是呼都单于不敢轻易和日逐王比发生武装冲突,反正多年过去了,匈奴内部从来没发生过大型冲突。

直到呼都单于魂归西去,乌达鞮侯继位以后,日逐王比终于打算动手了。

可还没等他动手,乌达鞮侯的弟弟蒲奴单于却先一步要了乌达鞮侯的小命,成为新任的匈奴单于。

这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蒲奴单于和汉朝和解,又遭受乌桓的袭击,所以远走更北的地界,日逐王比便只能再将计划推迟。

可到了更北以后,不知是蒲奴单于已经发现了日逐王比的计划还是畏惧他手中的实力,竟然想要先一步下手弄死日逐王比,进而换上自己的心腹,乃集合一万余匈奴精骑悄悄向日逐王比的地盘进发。

可此计划还未等实施便被日逐王比所发觉,进而全集八部五万骑兵准备抵抗蒲奴单于的侵攻。

蒲奴单于见消息泄露,只能率士兵草草撤回本部,准备集全匈奴的兵力再对日逐王比展开总攻。

自此以后,蒲奴单于和日逐王比彻底撕破了脸面,两方势力进入了备战状态。

既如此,他日逐王比也没有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了。

于是,就在汉朝刘尚开始进攻武陵蛮的前后,日逐王比便自称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意图利用爷爷的名号来与北匈奴蒲奴单于分庭抗争。

可现在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呼韩邪单于手中的力量虽然强大,可毕竟是原来北匈奴的一部分,和整个北匈奴来相互抗衡还是差那么一些的,所以他只能寻找后盾来支持自己,帮助自己。

那这个后盾又是谁呢?除了汉朝当然没有第二人选。

于是,呼韩邪率全族人马撤回五原塞,并遣使往洛阳方面臣服,表示愿意永远为汉朝的藩属,并帮助汉朝守卫北疆。

面对着呼韩邪单于的诚意,光武帝一时还拿不定主意。说实话,现在光武帝根本就不想掺和到战争里面,他只想稳稳当当的发展国内经济,之前连整个西域都不要了,现在面对呼韩邪单于的请求,他能接受吗?他不想接受。

可这个分裂匈奴的机会又非常的难得,当初自己的先辈们不就是用的这种方式来分裂匈奴,并让汉朝北边界百年安定的吗。

基于此,拿不定主意的光武帝只能召集满朝文武,共同商讨对策。

这有什么商讨的?这我要是光武帝,直接答应就完了,毕竟有之前的成功例子在那摆着呢,不收白不收。

可身不在朝中并不知朝中的难处,这南匈奴并不是那么好收的。

要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早的汉宣帝为什么敢收南匈奴?那是因为那时候的汉朝国富民强,兵甲无数!汉宣帝根本就不虚匈奴人。哪怕是你突然反戈一击,我汉朝大兵也能在旦夕之间将你淹没。

可现在的汉朝很明显没有那个实力。

首先,军事实力。

东汉和西汉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这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实,不容诡辩。西汉时候的汉朝皇帝可以靠精锐的中央军和郡国兵淹没匈奴人,但光武帝不能,他没那个实力。

其次,财政力量。

西汉汉宣帝时期,汉朝粮食堆满了各地的仓库,其势直逼文景,哪怕是北方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也能在旦夕之间恢复原样,光武帝行吗?不行。

所以基于以上观点,几乎满朝文武全都不赞成收纳南匈奴,就让他们自己干去吧,干的同归于尽才好呢。

不过几乎并不代表全部。

就在光武帝想要听从众人意见,拒绝南匈奴使者的时候,一名武官走了出来:“末将有不同观点!”

见此人一出,光武帝眼前一亮,微笑着道:“哦?耿小子,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插:光武帝口中的耿小子名叫耿国。他是耿况的儿子,汉朝著名军事统帅耿弇的弟弟。虽然在指挥士兵作战方面没有哥哥耿弇的果断,但熟读兵书,在兵法理论上拥有过人的造诣。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便将其留在身边充当自己的军事顾问。直到汉朝统一天下以后,光武帝便提升其为五官中郎将)

耿国道:“末将认为,陛下应该和孝宣皇帝一样接受南匈奴的投诚,让他们在北方各部替我汉朝抵挡北匈奴和乌桓的寇掠,此举实为保万世安宁之良策。”

话音刚落,一名文官便站出来道:“耿将军这话说得不对,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匈奴人,莽荒野人,做事不讲信义情分,只讲利益!他们现在肯投奔我们,完全是因为北匈奴的强大,一旦我汉朝帮助他们压过了北匈奴,这些南匈奴人保不齐便会调转枪头来对付我们。请问耿将军,到那时我汉朝该如何应对?”

话毕,场中一众文武频频点头,貌似对于这种说法很是认可。

可耿国并未怎么在意,只是微微一笑:“我记得孝宣皇帝当初也没有帮助南匈奴消灭北匈奴吧?”

那文官明显一愣:“你是说……”

耿国:“没错,我们可以当南匈奴的后盾,但仅在南匈奴有大难的时候才会出手帮助,并不会帮他们去消灭北匈奴,这样的话匈奴就会一直分裂不断,一直处于相互攻击消耗的状态,永远都不会再次崛起,这难道不是一桩妙不可言的无本买卖吗?相信他南匈奴也不敢在没消灭北匈奴之前便对我汉朝倒戈相向吧?那他可太傻了。”

这话说完,全场陷入了一片沉静之中,再没有人反对耿国的提议。

于是,公元四十八年正月,汉朝正式接纳南匈奴为自己的藩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