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莎车国之反(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3084 字 1个月前

同年(前66),随着匈奴的没落,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提高,有越来越多的西域城邦国断绝了和匈奴的关系,转而投向汉朝的怀抱,尤其是龟兹国,竟然连国王都亲自到长安来朝拜汉宣帝。

龟兹,位置在今新疆库车一带,与其他的城邦小国相比,龟兹绝对算得上是大国了,因为他有户6970,口81317,兵21076。

那刘解忧虽然是乌孙的王妃,可她的女儿却为了乌孙和龟兹的邦交而嫁给了龟兹国王。

因为刘解忧是大汉公主,所以他的女儿也算是半个汉人,还因为现在的汉朝如日中天,所以龟兹也想和汉朝建立关系。

而自己的夫人和丈母娘都是汉朝人,所以龟兹王断定,自己哪怕亲自往长安拜见汉宣帝也绝对不会有危险。

所以,龟兹王亲自致信汉宣帝,虔诚的向汉宣帝表达了要去长安朝拜的愿望。

威服众邦,这本来就是历代皇帝最宏大的愿望,他汉宣帝也不例外。

所以,当汉宣帝收到了这封信以后,立即回信给龟兹国王,表明热切等待他的到来。

公元前65年正月,龟兹王携自己的王后跨越了7480里,终于是来到了长安。

当天,整个长安张灯结彩,整个街道都被肃清,在街道两旁守护的全是身穿精制鱼鳞甲的宫中郎卫。

长安的繁华、规整,汉朝士兵的威武精良,这一切都深深的震撼着龟兹王。

而到了未央宫承明殿以后,龟兹王,这个一国之主,竟然携自己的王后给汉宣帝行了跪拜礼!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了龟兹王的态度,说明了从此以后龟兹国便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

见此,汉宣帝极为振奋,他亲自走到殿下将龟兹国王扶起,并和龟兹国王同乘一辆马车参观长安城。

之后,再次回到未央宫,汉宣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诏,封龟兹王后为真正的汉朝公主,并承认龟兹王汉朝附属国王的身份。

然后,汉宣帝赏赐了无数的金银财物给龟兹国王,让他满载而归。

于是,从此刻开始,龟兹正式成为汉朝在西域的附属国。

同年同月,也就是刚刚送走龟兹王两口子没多久,汉宣帝开始为自己修建杜陵,并迁国中拥有百万资产者至此生活,以此来提升当地的人口、经济,并因此空出了很多土地给国中贫苦百姓。

同年同月,大宛国派出使者团前往长安进行正常的友好访问。汉宣帝为进一步加强汉朝在西域的威慑力,便组建了一支以冯奉世为首的汉朝使者团,意图和大宛使者一起前往西域,然后同所有的西域诸国进行邦交。

可就在使者团刚到西域没多长时间,却突然传出了莎车国背叛汉朝,逼迫其他城邦国投靠匈奴的事情。

冯奉世听闻以后大惊失色,便暂时放弃了出使西域之事,改往诸多诸侯国处。

那莎车国是个什么玩意儿?他又为什么要反叛汉朝呢?冯奉世又为什么要临时改道前往其他城邦国呢?

莎车,位置大概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南部,向东距离长安有九千九百五十里,有户两千三百三十九,人口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三,军队三千零四十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小型城邦国。

最早的时候,因为匈奴是整个中西亚的霸主,所以像莎车这样的国家全都臣服于它。

可多年以后,汉朝不但将匈奴打残,还彻底将他赶出了西域。

所以,自从这以后,莎车便臣服在大汉的怀抱。

可当时基本上绝大多数的西域国全都臣服于汉朝,所以莎车这种小国就显得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为了能让大汉重点照顾自己,让自己不受其他西域大国的欺负,莎车国众多大臣们竟然在莎车王归西以后想到了一个破天荒的办法,那便是让一个有乌孙和汉族血统的人来做自己的国王。

这个人便是万年了。

万年,乃是刘解忧和翁归靡所生次子,不知何故,在长大以后便一直生活在莎车国。

老莎车王在生前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所以经常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我死以后,你就是我莎车国的继承人了。”

这是不是开玩笑呢?还真不一定是,因为老莎车王虽然一直都没有立万年为储君,不过这个位置却从来都是空的,并没有立其他的儿子为继承人。

所以,当老莎车王死去以后,为了能讨好大汉朝廷,莎车的众多大臣便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请求汉宣帝允许他们立万年为新一任莎车王。

那万年拥有汉人血脉,他汉宣帝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万年便正式成为了莎车王。

可包括莎车王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瞎了。因为这个万年根本就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在莎车王还活着的时候,万年把自己伪装得特别忠厚仁孝。可等到自己真正成为莎车王以后,他的狼尾巴就露出来了。

那万年在继位以后相当残暴,不但滥杀无辜,还在国内各种挥霍,使得莎车国那本来就不怎么充裕的国库没多长时间就告竭了。这使得莎车不管是大臣还是百姓都对万年极为不满。

已故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徵一直都对这个莎车王位抱有野心,如今,见万年如此不得人心,便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发动了政变,并在杀死万年以后自立为莎车王。

可杀死了拥有汉朝血统的万年,这绝对是把汉朝得罪的死死的了,而汉朝这个庞然大物相当护犊子,呼屠徵估计不用多长时间汉朝便会出兵来攻击自己。

这可怎么办呢?凭自己的国力和兵力同汉朝对抗?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不过,办法就像牛奶,挤一挤总是会有的。

现在整个天下还有谁在和汉朝叫嚣呢?不用说,自然是匈奴了。

如今的匈奴虽然是日落西山,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加上现在敢和汉朝对着干的国家也只有他了,不找他又能找谁呢?

所以,呼屠徵在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前往匈奴,希望继续臣服于匈奴,并请求匈奴在汉朝攻击他的时候拉小弟一把。

虚闾权渠单于自然是满口答应,可现在匈奴也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如果没有绝对的优势,他是不敢和汉朝决战的。

于是乎,虚闾权渠和莎车的使者道:“想让本单于帮助贵国来抵抗汉朝这没有问题,不过我这边也有一个条件,如果贵国能够满足我的话,那本单于便帮助你们。”

莎车使者:“大单于请明说。”

虚闾权渠:“现在西域诸国基本上全都臣服了汉朝,所以哪怕是我派援兵到西域也绝对不占优势,所以,我建议莎车王能够在西域分化诸国同汉朝的关系,让他们重新回到我大匈奴的怀抱,如果成功的话,我匈奴便有在西域和汉朝决战的底气。不然的话,哪怕是派了援兵,在没有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我也打不过汉朝。”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莎车使者还能说什么?只能满口答应,然后颠儿颠儿的跑回莎车去了。

而呼屠徵现在只能靠着匈奴而苟活,他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本呢?所以,几乎是在使者回到莎车的第一时间,他便行动了。

呼屠徵先是派出使者再次出使匈奴,表示答应虚闾权渠的条件,然后便派出间谍到周围的西域小国四处造谣,说现在汉朝在西域的军队已经全都被打败了,匈奴人不日便要重新夺回在西域的霸权。

可还没等呼屠徵展开下一步行动(派使者前往诸多小国,并威胁他们重新拥护匈奴),这件事就传到了冯奉世的耳中。

冯奉世认为,这一定是呼屠徵的诡计,必须马上处理,如果处理的慢了,那结果便会非常糟糕,这些西域小国还真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投奔匈奴。

于是,决定了如何行动的冯奉世根本就没有禀报汉宣帝便手持符节前往各个城邦国辟谣。

这还不算,冯奉世还威逼利诱这些诸侯国,让他们都归自己节制,然后组成联军,共同出击莎车国。

这些西域小国哪里敢反抗大汉的天威?所以基本连犹豫都没有便派出了几乎全国的兵力随同冯奉世前往莎车“平叛”。

到最后,冯奉世竟然组织了一万五千多士兵!

不得不说,现在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确实无人能比。

联军一共一万五千多,而莎车国举国的兵力也就三千来人,单兵作战能力和联军还处于伯仲之间,所以跟本就没有什么抵抗能力,没过多长时间国都便被联军攻破了。

国都一破,莎车国的那些士兵们更是在第一时间投了降。兵败如山倒,呼屠徵认为自己绝对会被汉人万般羞辱后斩杀。与其这样,还不如死的爷们一点儿。

于是乎,呼屠徵在汉军生擒他之前便自杀了。莎车之乱在呼屠徵死的那一刻也宣告平定。

之后,冯奉世找到了莎车王的尸体,并将他的首级割了下来送往长安,然后解散了军队,继续进行自己出使西域诸国的任务。

因为冯奉世这次的行动使得他的大名传遍了西域,所以那些西域诸国的国王们见到冯奉世的时候无不和三孙子一样恭敬,大宛国王更是献上了国宝龙象(日行千里的好马),请求冯奉世能够将龙象转交给汉宣帝。

冯奉世超额完成了任务,这使得汉宣帝大为振奋,他重新册封了已故莎车王兄弟的后代为新任莎车王以后便打算封冯奉世为侯。

当时,不管是丞相还是御史大夫都非常赞同汉宣帝的赏赐,只有博士、谏大夫萧望之对此表示反对。

他对汉宣帝道:“启禀陛下,冯奉世作为汉朝的使臣,他的使命只是护送客人和出使西域诸国,可他却擅自用陛下的名义征调各国的军队。虽然最后建立了功勋,可却不能鼓励后人效法。如果真的封了冯奉世卫候,那么以后奉命出使西域的使者定然会争相征调各国的军队,以图建立功勋于万里之外,使我汉朝在外族地区多生事端,所以此风断不可长!我看,只给冯奉世升些官职也就够了。”

汉宣帝觉得萧望之说的很有些道理,便绝了封冯奉世为侯之念,只升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同年,汉宣帝想选用一批年轻的,富有才能的博士和谏大夫到地方历练,以后好重用,而萧望之便在其中。

讲到这,萧望之已经出现两次了,有的朋友大概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因为以后还要多次提到这个萧望之,所以在继续往下进行故事之前请先允许我介绍一下这个人。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郡兰陵县人,家中世世代代都是以务农为生,从来没出过什么书生。

只有萧望之,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等长大之后更是在《齐诗》《论语》和《仪礼.丧服》上多有研究,后受推荐往长安候诏。

当时,长安许多著名的文人听说萧望之来了,都去登门相见,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萧望之于汉朝的文学界便有相当的名望了。

那时候,汉昭帝和大将军霍光还在世,并且霍光刚刚消灭了“反霍联盟”,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所以不管是召见谁都要对方脱去外衣,然后经过仔仔细细的搜身以后才能放其入内。

这个事儿大家都能理解,毕竟人家霍光的身份摆在那呢。可到了萧望之这就不一样了。

萧望之为人极为高傲,认为脱掉外衣搜身是对他的一种侮辱,所以当他在霍府听到下人说明以后直接转身,咣??撂下一句“呵呵,这种人,不见也罢”之后,转身便走了。

我勒个去!这一下可给大将军府的下人们干急眼了,他们大声对萧望之吼道:“这他X是霍府,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于是,他们一起冲上去擒住了萧望之,便要强脱他的衣服搜身。

而萧望之呢,誓死不从,这就开始支把起来了。

也许是闹的声音太大了,竟然把霍光都惊出来了,霍光见众多下人将一个书生压倒在地上,吓得一个激灵,赶紧让下人们将萧望之放了。

可下人刚刚放了萧望之,还没等霍光问清缘由,萧望之便气势汹汹的走到霍光面前,然后如同数落一般和霍光道:“大将军请了!将军您以功德仁厚为由来辅佐年幼的皇帝,这是好事,所以天下的文人全都争相投奔您的麾下。可如今一看,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啊!想当初周公姬旦辅政,为了能够得到有才能的人,不管是谁,只要来拜见他的,他都能做到一饭三吐、一沐三握,可如今大将军您呢?有士人来拜见您,您竟然要对其进行搜身!就好像对待贫民百姓那样,呵呵,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

这一顿如同机关枪一般的教训,将霍光怼的哑口无言。最重要的是,周围全都是人啊,这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数落霍光,就是脾气再好的人也受不了啊。

所以,当时前来拜见霍光的人最后霍光全都用了,唯有萧望之,霍光连个闲职都没有给他。

三年以后,萧望之混得非常惨,只不过是一个看门的郎官,而才能不如他的王仲翁都混到了光禄大夫给事中的职位。因为经常出入宫廷,所以王仲翁总能够看到萧望之,便时常不忘在萧望之面前炫耀自己的尊贵:

“我说萧望之啊,当初你的才能可是远高于我啊,可却因为不服从大将军的指令而混成一个看门的,我看你这一辈子算是完了,不如早早回乡去种地吧,这样才能活出你所谓的‘尊严’不是?哈哈哈哈。”

如此羞辱,估计换个人都要无地自容了。可萧望之没有,他不过淡漠一笑,然后鄙视的看了王仲翁一眼,只说了四个字,“人各有志”。

这是什么意思?这很明显就是在埋汰王仲翁的志向只在溜须拍马。

王仲翁一听这话大怒,冷哼一声便策马而去了。

这之后,萧望之再被打压,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牵连之罪而被外放到地方做了一个小小的郡吏。

而等到多年以后,霍光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大概都已经忘了萧望之是谁了,当时任御史大夫的魏相怜惜萧望之的才能,便任用他为自己的属官,为自己出谋划策。

又过了一段时间,见霍光果然没有因为这件事为难自己,魏相确定霍光一定是把萧望之给忘了,便提拔其为大行治礼丞。

两年以后,随着霍光病情的日益严重,长安突然来了一场雹灾。

见机,萧望之直接上了一个本子,希望汉宣帝能够给他一个向其诉说自然灾害的机会。

那汉宣帝在民间的时候就听说过萧望之这个人,可不知怎么回事儿,一直都不知道他在长安任职。所以,当汉宣帝看到萧望之这三个大字的时候,直接惊叹的道:“这不是东海郡的萧先生吗?怎么他现在是大行治礼丞?快!赶快去把萧先生给我请过来。”

就这样,萧望之和汉宣帝第一次见面了。

而萧望之也不负汉宣帝的期待。他在和汉宣帝谈话的时候虽说在表面上谈的都是有关天灾的事情,可从里到外都透漏着让汉宣帝广招天下人才,培养自己的势力,等霍光死去以后将霍氏连根拔起的意思。

聪明的汉宣帝一下就看出来了,这萧望之这次前来是和自己表态来了。而汉宣帝这时候最缺的就是心腹。

所以,他根本没有半点儿犹豫,直接便将萧望之封为了自己的谒者,并从这以后对萧望之大大的倚重。

虽然史料上没有说明汉宣帝在铲除霍氏的过程中萧望之起了什么作用,但出谋划策绝对是少不了的,再加上萧望之个人的能力也非常强,所以在将霍氏连根拔起以后,汉宣帝就封了萧望之为谏大夫,丞相司直。

好了,这就是萧望之之前的经历了,我们书接上文,再将画面转回到公元前65年。

这一年,汉宣帝想要选用一批年轻的,富有才能的博士和谏大夫到地方上去历练,以后也好重用。而萧望之呢?就在这一批人之中。

可萧望之毕生的愿望就是想在朝廷任职,根本就不想去什么地方,便上书汉宣帝,拐弯儿磨角的表达自己不愿去地方的意志。

汉宣帝实在是太喜欢萧望之了,见他实在是不想到地方上去,便给他开了后门,破格提拔他为九卿之一的少府。

而自从萧望之当上少府以后,汉宣帝便发现此人行事果决、老成持重,并且议论政事也是一套一套的。此种人才绝对是丞相的不二人选。所以,汉宣帝便用萧望之为左冯翊,掌管三辅一部分地区,打算日后提拔。

可这萧望之一听汉宣帝要把他弄到地方去,又不乐意了,认为这是降了他的职。

萧望之自认为,自己从当上少府以后从来没犯任何的错误,所以汉宣帝根本没有理由降自己的官职。

于是,他生气了,以有病为由不上朝,也不去上任左冯翊之职。

对此,汉宣帝哭笑不得,只能派人前往萧望之处把话说明白了。

萧望之一听是要提拔自己,这才收拾行装前往上任了。

那萧望之以后发展又会如何呢?我们到时候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