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十二月,一直都不太稳定的渤海再次发生了动乱,太守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终将动乱平息。
汉宣帝为此非常苦恼,恐怕没过多长时间这地方的“刁民”再次发生动乱。
而这时候,丞相魏相看出了汉宣帝心中的苦闷,乃献计道:“陛下可是为渤海之事而苦恼?”
汉宣帝:“正是。”
魏相:“陛下大可不必如此。臣认为,渤海这些年来之所以动乱不断,其主要原因并不在那地方经常遭受天灾,而是在于为政者能力不足所导致,只要陛下将那地方的太守换成另一个人,我保证此地以后再也不会发生动乱。”
汉宣帝:“哦?丞相心中难道已经有了人选?是谁啊?”
魏相:“我要向陛下推荐的人叫龚遂,陛下只要肯用他,不出几年,渤海必定大治!”
汉宣帝:“好啊!那他人现在何处,赶紧给朕带过来!”
魏相:“额~,这个,这个龚遂现在还在监狱里呢。”
龚遂,字少卿,生卒年皆不详,为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山东邹城),其最初为昌邑王刘贺的心腹之一,因为刘贺自从继位为汉皇以后肆意妄为,龚遂就多次的劝告刘贺,让他不要如此。
可刘贺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终于在当了二十七天的皇帝以后被赶走了。
在当时,刘贺手下基本上全被斩尽杀绝了,只有龚遂和几个曾经劝过刘贺的人得以幸免,但最终被削去头发,一直关在监狱里面。
如今,身在监狱的龚遂已经有七十多岁了,可汉宣帝还不知道自己即将用的太守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所以,当汉宣帝命人将龚遂从监狱里捞出来以后直接傻眼了。因为这时候的龚遂不仅腰直不起来,甚至走路的时候都哆哆嗦嗦的,这和汉宣帝心中的龚遂形象严重不对等。
于是,汉宣帝狠狠的瞪了一眼魏相,那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对魏相本次的推荐极为不满。
可魏相呢,还是微笑着和汉宣帝道:“还请陛下不要以貌取人哦。”
“唉~~”
汉宣帝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然后看着龚遂,十分不情愿的道:“内个~~,老人家,您老今年高寿啊?”
龚遂:“啊~~?”
汉宣帝:“我说你多大岁数了!”
龚遂:“啊~~,嘿嘿嘿,老家伙我今年七十多了,还年轻得很纳~~~”。
哎呦朕滴妈妈,都七十多了还年轻呢,再过两年都入土了,我要这么个老家伙有何用啊。
汉宣帝这个憋屈,但没办法,丞相的面子总是要给的,所以汉宣帝打算问龚遂几句以后就打发他走了。
于是,汉宣帝极不情愿的和龚遂道:“老先生啊,这渤海郡动**不定很多年了,朕因此非常担心,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现在的情况让朕满意呢?”
龚遂用他那近乎于嘶哑的声音和汉宣帝到:“嘿嘿嘿~~,陛下啊,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还有问题想问陛下,还请不吝赐教。”
汉宣帝:“你说。”
龚遂:“那渤海属于极东滨海之地,所以受圣上教化很少。并且,那边经常会遭遇天灾,百姓们经常吃不饱肚子,所以他们所谓的造反根本就称不上‘造反’,而是像小孩子肚子饿了和爸爸妈妈要吃的一样简单。那么您打算用武力来制服这些人呢,还是要用大德来安抚这些人呢?”
这话一说完,汉宣帝眼前一亮,顿时之间感觉这老头并不是那么简单了。
于是,汉宣帝收起了他那一副漫不经心的神情,而是郑重和龚遂道:“老先生,我早就听说您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今天之所以请教你办法,就是想用你为渤海太守,以大德来治理当地的百姓们。”
龚遂:“嘿嘿嘿,多谢陛下的信任了,不过老朽认为啊,这个以德治人就好像清理没有条理的绳子,是不能心急的,应该一点一点的将绳子整理规整。所以,想要让老朽将渤海治理好,陛下必须给我足够的权利,不能让丞相和御史大夫来限制我。这样我才会安心前往上任。”
话毕,汉宣帝一愣(嚯~~,老头架子还不小,还不让丞相和御史大夫管着,那是不是连朕都管不了你呢?不过没有关系,你要没有这么多幺蛾子朕还不敢用你呢),然后马上微笑着答应了龚遂的要求,这还不只,汉宣帝还赐给了龚遂很多黄金,并派专车将他送到了渤海境内。
渤海郡的那些官吏们一听新任太守来了,还是驾着朝廷给派的专车,我勒个去,这后台得多硬才能有如此待遇啊?所以没有一个人敢怠慢。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境内的官员全都到必经之路去迎接龚遂了。
这要是个贪官见到此种景象一定会非常的高兴,而要是廉洁的官员一定会非常生气,继而将其赶走。
可龚遂呢?既没有多么高兴也没有多么生气,他见官员们都在拜见,便下了车,然后将所有的官员都召集在一起,就这样和他们当场开了一场露天会议。
只见龚遂慈祥的和一众官员道:“诸位啊,你们都看到了,我就是一个即将入土的老人,所以什么都不在乎了,就是想为百姓们做一些好事,以后转世投胎也投个好人家。所以大家都不要有什么好~的~(加重语气)或者坏~的~(加重语气)想法,只要跟着我干就行了。”
众人:“是是是,太守大人,您说怎么办吧。”
龚遂笑道:“诸位不要紧张,陛下这次派我前来主要就是抓好本地的治安,对于其他的,陛下没让我去管,我也不会管。”
这话一说,很明显在场的官员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然后几乎一齐道:“要我们怎么干!还请太守示下!”
龚遂:“很简单,要说咱们渤海的百姓啊,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呢?其实就是因为没有饭吃的缘故,再加上这里面有一些奸猾之徒从中挑拨离间,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所以,各位在回到地方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开仓赈粮,首先填饱老百姓的肚子,这样他们造反的情绪就会大打折扣了。”
话毕,有的官员眉头紧锁,非常严肃的道:“太守说的是,可渤海有很多百姓造反多年,还连带着数之不尽的新造反力量,因为他们都有前科,所以哪怕是让他们填饱了肚子,估计也会因为畏惧被杀而继续造反,而如果他们继续造反的话,定然会煽动其他的人跟着他们继续干,这样的话,怕是太守您的办法就不会太灵了呀。”
龚遂:“这好办,各位在开仓赈粮的时候百姓们一定都会集中在一起,到时候各位就和百姓们说,‘今后如果大家都将兵器换成锄头,和太守在一起共同振兴农业的话,那以前不管你干过什么都既往不咎,可如果继续拿着兵器造反的话,那你就是朝廷的敌人,朝廷必和你不死不休。’”
这话说完,在场的官员全都点头同意,然后“各回各家”,按照龚遂的办法实行了。
而事实果然如龚遂所料,这些前来领取官粮的百姓们一听这话,一个个全都放弃了继续造反的心思,那些顽固派的领袖们实际上是不想和朝廷妥协的,可人家已经把机会和台阶都给你了,你要是再不接,那估计你也再没有口实领导手下的百姓了。
所以,虽然有些人很不情愿,但也只能接受了这个结果。
结果,刚刚到渤海郡还没半年的龚遂就已经在表面上解决了渤海乱民的问题。
可同时龚遂也知道,这样的解决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根本上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渤海,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属于齐国,而齐国自从齐桓公和管仲大改革以后便转向资本主义社会,所以那个地方的人多数都喜欢做生意而讨厌农耕,因此这地方虽然经济发达,但农业一直都比较落后。
所以,但凡有什么天灾人祸,三齐之地的人都需要从外地运粮来解决饥荒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助,他们就会为了自己的五脏腑铤而走险。
基于此,龚遂下了死命令,强制渤海郡的百姓进行农耕。那就是不管你的主业是什么,只要你是渤海郡的百姓,一家就必须要种一棵榆树、一百本薤,养两只猪、五只鸡。春季和夏季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农耕作业。
此种强制性农耕虽然让习惯了经商的渤海人心有不爽,但渤海郡还真就从此多有存粮,再有灾祸来袭也不必担心饿肚子了。
所以,龚遂的政绩不但得到了长安方面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本地百姓们的支持。龚遂,终于在入土之前火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