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汉匈大决战(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6499 字 1个月前

公元前120年秋,大概是为了发泄对汉朝的愤恨,亦或是为了报之前丢失右部之仇,伊稚斜的中央王庭军和左贤王在同一天各率数万骑兵寇掠汉北边境的右北平和定襄郡,共斩杀千余汉人而去。

汉武帝懵了,彻底懵了,我他X都给你打成这熊样了你还敢嘚瑟呢?你他X的这已经不是嘚瑟而是作死了!

本来都已经不想在近期再和匈奴人干仗的汉武帝彻底被伊稚斜的愚蠢举动给激怒了,你不是一起攻打我的定襄和右北平吗?好~~,好得很!我也来两路共同出击,不过我可不是杀你一千人就走了,我他X直接灭了你!

集结集结,不停的集结。粮队、材官、精锐骑兵如同长龙一般向边塞驶进,纵横百里而不绝。这次出击,汉武帝是下了大决心的。所以,同时动用了汉朝军界双星的卫青和霍去病各统一部同时攻击匈奴,可到底派谁为“双星”的部将呢?这可要酌情选择了。

然而就在这时,已经白发苍苍,年过六旬,但却依然老当益壮的李广找到了汉武帝。(注:李广本为右北平太守,但汉武帝心疼这个一辈子为汉朝打仗的老将军,不想再让他在边境受苦,所以就将他调回长安,让他担任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一是可以让李广富贵的安享晚年,二是李广的忠诚毋庸置疑,让他保卫自己的安全也是不二人选)

太久了,李广太久没上过战场了,打了一辈子仗的李广实在手痒的很,再加上李广这一辈子什么都有了,就差一个侯爵了,所以就想通过本次打仗来赚取军功,进而封得侯爵,所以当李广听说汉庭要打击匈奴的时候便前来汉武帝处毛遂自荐。

可汉武帝认为如今的李广已经太老了,不再具备一名将军所需的必要素质,便没有答应他。

可自从这以后,李广有事儿没事儿便在汉武帝面前炫耀他的箭术和武技,这让汉武帝哭笑不得。

最后,大概是汉武帝心软了吧,实在不想这个老将军有所遗憾,便将他安排进了卫青的部队当中。

可在卫青出发以前,汉武帝却暗示卫青,让他不要让李广直接与匈奴人接触,怕因为这名老将坏了整个大局。

好了,李广先到这,我们书归正传。

本次,汉武帝决意对匈奴展开空前的军事打击,彻底将这个北方之患灭掉。

公元前119年春,整整半年,汉军终于完成了军事集结。这一次,汉军共出动左右两大军团共同出击匈奴。

右军方面:

主帅为大将军卫青;

前将军为郎中令李广;

左将军为太仆公孙敖;

右将军为主爵赵食其;

后将军为平阳侯曹襄;

右军兵力:骑兵五万,步兵二十万(此二十万为后部跟进部队,辅助军事打击,主要负责粮草的运输),备用战马七万匹,新型号武器——武钢车N辆,河西太守和云中太守亦率本部兵马辅助卫青。

左军方面:

主帅为骠骑将军霍去病;

所从将领:从票侯赵破奴、武昌侯安稽、北地都尉卫山、校尉李敢、匈奴降将复陆支、匈奴降将伊即靬(歼)。

兵力:之前一直跟随霍去病的特种部队一万,汉朝军方最精锐的骑兵五万(单兵作战能力要高过卫青所部骑兵),步兵二十万(职能和卫青的二十万一样),备用马匹七万。右北平太守路博德,渔阳太守解某某亦率本部兵马协助。

本次作战任务:

左路霍去病大军皆为最精锐之汉军组成,所以出定襄,向北越过大漠直袭伊稚斜单于王庭。

右路卫青大军则出代地北上,将整个匈奴左部全部歼灭。

啊~~,五十余万人,汉武帝整整集结了五十余万,这次又会死多少人呢?汉军会成功吗?我想这时候只有一首诗才能表达我的心情了。

那一年,见河西鸿雁,麟甲重现,送君千里疆场争艳。

那一年,闻鸿鹄嘶烈,阳关断截,盼君战芒肃硝止业。

那一年,看鸦雀泣咽,玉门急切,惜君溯严临寒奋节。

还是那一年,持熬苍守卸,报阙归歇,望君终南倚柳阳斜。

——小小太宗赠

好了,不煽情了,我们再来看看匈奴方面。

伊稚斜听闻汉庭出两路空前规模的大军团攻击自己,忙将所有将领召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赵信对伊稚斜道:“大单于,汉庭出两路大军团攻击我匈奴,其意不言自明,那就是要彻底灭亡我匈奴,并且让我匈奴无法相互支援。所以,现在唯一的办法便是先利用大漠拖疲汉军,然后在汉军疲惫之时发动突击,一举灭之!待灭汉军一部后立即向西支援左贤王,将来犯之汉军尽数消灭。如此,长安方面必受毁灭性打击,短期之内绝对无法再对我大匈奴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那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将祁连山和阴山重新收回来,甚至还能反攻汉朝,获得巨大的利益。”

伊稚斜:“你说的倒是轻巧,但汉朝此次发动如此大规模的侵攻行动,用的必是霍去病和卫青二人,这二人哪有一个是好对付的?尤其是那霍去病,在沙漠中的位置感就像沙漠之狐一般灵敏,我匈奴人在沙漠对上他也占不到半点儿便宜啊,而如果我没料错的话,本次直袭我王庭的定是这个霍去病!”

赵信:“这好办,只要将霍去病和卫青的位置换一下不就好了吗。”

伊稚斜无法置信的道:“换?怎么换?人家刘彻小儿决定了的事我们怎么改变?”

赵信:“我在长安的时候听说过间谍有五,其中一种叫死间,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改变战局,我们不如这样这样……”

如此,伊稚斜集几乎王庭所有战力于大漠以北之边境,以待卫青的到来。那么卫青来了吗?

来了。

为什么?

话说卫青和霍去病大军出发以后,霍去病在刚出定襄之时便擒获了很多零散的匈奴骑兵。在霍去病的质问下,那些匈奴人都说伊稚斜和其主力部队现在都在匈奴左部,而不在王庭。

霍去病闻言大惊,赶紧派使者前往长安汇报情况。汉武帝也相信此情报,因为现在霍去病的大名已经响彻匈奴,再加上他擅长在沙漠中长途奔袭,所以伊稚斜单于绝对有可能和左贤王互换位置,意图先消灭卫青,然后再钳击霍去病。

基于此,汉武帝迅速下达命令,令霍去病和卫青互换位置,改由卫青从定襄出击,霍去病从上郡讨伐匈奴左部。

可这一切都中了伊稚斜的诡计。

当卫青出了定襄数百里,过了阴山山脉,到达大漠南边境之时(原匈奴中央王廷稍北),突然又抓到好几拨匈奴游散骑兵。这些骑兵可不是伊稚斜的死间了,而是非常怕死的普通士兵。

当他们被卫青抓到以后,将伊稚斜现在所在的位置如实说出。众将一听伊稚斜倾整个王庭的主力部队于大漠以北以逸待劳,无不惊恐交加,乃劝卫青原地不动,将情报汇报给汉武帝再做计较。

可卫青根本不听,因为他非常了解汉武帝的脾气,现在虽然计划有变,但是己方战力并不是不能和伊稚斜一拼,甚至还占有优势,可如果自己停止前行就必然会延误战机,凭汉武帝的脾气,别说大将军这个位置了,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有可能不保。

所以,卫青一面派使者前往长安方面向汉武帝汇报情况,一面马不停蹄的向北直入大漠,准备和伊稚斜展开一场生死对决。

但卫青不是傻子,料想就这样一头撞进伊稚斜的部队定然极为被动,所以命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分别统本部兵马走东道,以6:4的速度同卫青主力部队迂回前进,意图在卫青与伊稚斜决战的同时突然从侧翼杀奔匈奴所部。

就这样,三支部队共同前行,按照道理来说,李广和赵食其应该是先一步到达目的地,然后对伊稚斜发动攻击的,可就当卫青即将穿越大漠,达到赵信城之时,伊稚斜的主力部队却突然杀到了卫青所部的正前方!而现在正是汉军最为疲惫之时,早就该出现的李广和赵食其又不知所踪,所以汉军在此时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卫青,卫青没有想这些有的没的,见伊稚斜主力部队像一窝蜂似的冲向自己,他临危不乱,迅速布置。

只听咚~咚咚几声有节奏的鼓响,那些还在恐慌之中的汉军迅速恢复了镇定,紧接着,轰隆隆的声音响起,一众汉军步兵极为熟练的推出卫青的新式武器——武钢车,然后以这些武钢车结成超大圆阵,将汉军全都套在圆阵之内。

(注:武钢车,为大将军卫青的新式武器,专为对付匈奴人所用,由于匈奴人非常善于突然袭击,所以成群结队的武钢车可以迅速结成防御壁垒以防止敌方冲锋,车的把守两侧安有长矛,所以只要敌方骑兵强冲壁垒,前排部队就会受到毁灭性打击。如此,剩下的办法便只有匈奴人最擅长的“帕提亚射击术”了,可为了应付此法,武钢车上还安有一个竖起来的巨大盾牌,可以有效挡住匈奴人的箭矢,盾牌上还有两个箭孔,可以让弓弩手在有巨盾掩护下射击敌方)

紧接着,每两个汉军弓弩手占据一台武钢车,半跪在武钢车上,藏在大盾之下,透着武钢车的箭孔将弓弩瞄向匈奴骑兵。

磅磅磅!无数的箭矢飞向匈奴骑兵。一时间,马嘶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可匈奴人已经习惯了,他们知道,汉人发射一轮弓弩以后的上箭速度特别慢,而这时候绝对可以冲到自己的射程之内了。

可当匈奴人的弓箭射出以后,他们尴尬了,因为武钢车上那令人绝望的大盾将这些箭矢大多数挡在了外面。

然后,里面汉军弓弩手还在大盾的掩护之下不停射击。

见此,匈奴人收起了他们最为依赖的骑弓,而是拿出了冲锋长枪冲向了汉军阵营,准备同汉军肉搏。

而汉“营”之内的汉军反应同样迅速,武钢车上的弓弩手迅速下车,冲向后排,而后排的汉军则手持首环刀跳到武钢车之上,以待匈奴人的侵攻。

哐~~!伴随着让人恐惧的巨响之声,匈奴骑兵与武钢车碰撞到了一起。

可匈奴骑兵那恐怖的冲击力基本被武钢车卸去,前排冲锋的战马也被武钢车上的长矛刺穿大半。

见匈奴骑兵的冲击力已颓,车上的汉军直接跳了出来,在空中抡起首环刀就往匈奴人脑袋顶上招呼,而在后方的汉军也手持长矛冲了上来,在前方汉军的背后的空隙处不停的扎,不停的刺。

一时之间,整个前排残肢、鲜血漫天飞舞,惨叫声此起彼伏。而不管是在肉搏能力上还是兵器甲胄上都完全落后于汉军的匈奴人根本就不是汉人的对手,没战多长时间便向后开始溃退。

见此,汉军嗷嗷喊叫,士气澎湃以极,匈奴则产生了畏敌之心,因为地利所形成的优势在此时彻底被汉军扳平。

此时,卫青有两个选择。

第一,趁着现在汉军士气高昂,直接杀出大阵与匈奴人决战!

第二,在原地死守,等待着李广和赵食其的夹击。

可不管选择哪一项都是赌!如果选择第一项,现在李广和赵食其均不在军中,不但兵力上是劣势,亦无法对匈奴人形成夹击,便只能面对面硬杠,这样就存在败的可能,哪怕就是最终胜利了,损失也绝对小不了。

如果选择第二项的话,就必须要赌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能在短时间内抵达战场,那样就可以成功对匈奴进行夹击,可如果短期内到不了呢?那时候好不容易得到的士气又会被匈奴人耗尽,匈奴人完全可以在此时一边和你拖延一边断了你的粮道,那时候就万事介休了。

而结果很明显,卫青信不过李广和赵食其,遂在第一时间就下了进攻命令。

呼~呼~,中军令旗挥舞,噹~噹~噹~的鼓声雷动。汉军大营前部的武钢车被汉军迅速扳开,空出一条通道,五千余汉军前部骑兵在此时奋勇杀出,紧跟着往回奔逃的匈奴人冲向伊稚斜本部。

见此,伊稚斜大恐,因为汉军跟在溃逃的匈奴人身后,使得主力部队无法对其进行射击,可一旦让这些已经杀红了眼的疯子冲进自己的主力部队,那大阵便会在瞬时之间被其捣毁,那时候,卫青再命所有汉军全军出击的话,就万事皆休了。

所以,伊稚斜当机立断,派出了匈奴最精锐,最擅长近战搏击的一万匈奴骑兵前往正面抗衡汉军骑兵,因为他知道,之前已经在攻击汉军的阵营中被挫败了一场,如果这次马上战斗再次被汉军挫败,那对于匈奴的士气绝对是很大的的打击。而匈奴人在装备上和近战技术上虽然比不过汉军将士,可这波匈奴人是军中最善于近战搏击的,外加有人数优势,所以一点儿都不虚汉人。

于是,喊杀声震天!红色火浪(汉军)和灰白狼群(匈奴)互相冲向对方。

在汉人眼中,对面的畜生就是残杀我边境百姓的土匪,是绝对要赶尽杀绝的。

在匈奴人眼中,对面这些狗东西就是残杀了无数右部匈奴同胞的恶徒!是天神所唾弃的人间败类,对于这种人,绝对不能有半点儿留情,一定要斩下他们的脑袋以告慰死去同胞的在天之灵。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随着哐~~的一声暴响,两军拼杀在一处。一名汉人战士在短兵相接以前突然从站马上跳起,举起首环刀对着对面的匈奴人狠狠的砍了下去,匈奴人猝不及防,被首环刀狠狠的砍进了胸膛。

噗~,血流如注,这匈奴人命丧当场。可还没等这汉人战士反应过来,从侧面突然冲出一个匈奴战士,他拿起阴寒胡刀对着这士卒脖子上就是狠狠一下!

噗~!汉战士人头飞起。

在一旁,一个匈奴战士的胡刀被汉人战士一刀砍断,这匈奴战士自知必死,便直接弃马“飞”向了汉人战士,将他直接扑到在地上,然后用牙狠狠的撕咬汉人战士的动脉,那汉人战士不顾脖子上呲呲往外窜的鲜血,拿起地上的石头狠狠向匈奴战士的头上猛砸,脑浆迸裂,鲜血猛窜。最后,画面定格,已经缺了半个脑袋的匈奴战士怒目圆瞪,还保持着咬人的姿势,而已经失去了半个脖子的汉人战士则怒瞪着血红的双眼,手上的石头也未曾放下。可是,这两个人就这样“相拥”在一起,永远都动不了了。

而像以上这种情况在这片战场上不断上演,不管是“只知道野猪式冲锋”的汉人还是“只知道逃命”的匈奴人,他们在这次战斗中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

太深了,两个种族积怨已经太深了。在这种民族仇恨下,他们不死不休。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黄沙被鲜血染红,遍地的尸体残肢,而场中的汉人和匈奴人还在拼尽全力的搏斗。

在他们的后方,那些看着战友搏杀却不能上前帮助的人都浑身颤抖,相信如果现在不是卫青或者伊稚斜没有下命令的话,他们早就上去拼命了。

五千装备精良的汉军对一万擅长近战肉搏的匈奴人,这场惨烈的战斗一直从午时杀到黄昏,期间不管是伊稚斜还是卫青都没有下命令。

伊稚斜知道,现在自己已经派了一万精锐骑兵,如果这都要先行支援的话,那就是承认自己的士兵不如汉人士兵,士气上就落了下乘,所以他不能动。

而卫青却对自己的五千汉军有着绝对的信心,因为不管是从近战搏击方面还是兵器甲胄方面,汉朝都要领先匈奴太多了,所以哪怕比例是1:2卫青也对汉军有着绝对的信心!

所以他们都在等,等一方先行溃败,然后就发动总攻击。

可是!可就在一万匈奴军与五千汉军困兽犹斗之时,大漠之中突然刮起了大风,进而演变为沙尘暴,这沙尘暴如同一条超级庞大的土龙,将所有的匈奴军和汉军都给包了起来,整个战场的能见度竟然不到两米!

伊稚斜愣了,彻底愣了,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应对此突**况。

这也怪不得他,如此情景,估计是个将领就会不知所措。并且,装备精良的汉军面对这种情况会更加不利。

所以,卫青应该比伊稚斜更加惊慌才对!

不过,卫青没有!非但没有,他还在沙尘暴到来的第一时间命左将军公孙敖与右将军曹襄(由于右军赵食其不在,所以曹襄暂代右将军之职)率本部“盲”从两翼疾奔迂回至后方伊稚斜主力部队,然后钳击之!

卫青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向前方猛冲,意图以主力中军配合五千汉军全歼一万匈奴众,然后直接向前突击,生擒伊稚斜单于。

卫青的果决和反应真是快的不能再快,但伊稚斜是那么好抓的吗?当然不是。

此时,匈奴后军主力部队,伊稚斜还在思考究竟如何在风暴中战斗,突然听到左右两翼杀声震天!

坏了!沙场经验丰富的伊稚斜一听此声音就知道自己的部队已经被汉军给包围了,而现在沙尘暴肆虐,根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匈奴只能被迫与汉军近身厮杀,伊稚斜害怕被汉军生擒,也不管余下的部队了(因为伊稚斜对匈奴人的逃跑本领有着绝对的信心),骑着自己的六骡(六骡:为匈奴研制的驴种马,不管是耐力还是奔跑速度都极为强悍)便往西北大后方遁去了。

而此时不管是匈奴人还是汉军都不知道伊稚斜已经仓皇逃走,还在不断厮杀,并且因为沙尘暴的关系,将领根本无法在战阵之上指挥,所以汉军和匈奴军便陷入了最原始的战阵搏杀。

可沙尘暴来得快去的也快,当沙尘暴过去以后,见主帅已经跑了的匈奴后部主力部队再也没有了继续争斗的心思,便也四散奔走了。

卫青一面命一部向西北追击伊稚斜,一面命左右两军回军攻击已经被围的死死的那一万匈奴勇士。

最后,伊稚斜没有被追上,一万匈奴勇士被全歼,至于汉军损失兵力,史料上只说由于双方在能见度极低的条件下作战,所以汉军同样损失惨重,却没有报告具体数字,所以我也不好猜测。

胜利了,卫青则带着部队穿越了沙漠,并占领了沙漠上方的军事要塞——赵信城。

可直到这时候,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依然没有踪影。卫青因此气得七窍生烟。

各位试想,卫青在没有前、右两军的情况下都能打败伊稚斜,如果这两军按照约定时间到达了战场又会怎么样呢?我想一定不会比现在的战果差吧?甚至都有可能将伊稚斜生擒。并且就算没有擒住伊稚斜,汉军占据了赵信城以后也可以继续北进,对匈奴给予军事打击。

可是现在,虽然汉军占领了赵信城,可因为缺乏两军,使得卫青不敢再继续向北深入,也不敢拖延。要知道,如此庞大的军队拖延一天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啊。所以,卫青只能在赵信城补充一天以后,将城内所有的物资都掠夺一空便率众南渡大漠,往长安折返了。要是你是卫青的话,你能不生气吗?

那么赵食其和李广究竟哪去了呢?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能与卫青会师呢?呵呵,这俩人迷路了。

那怎么就迷路了呢?要详细说这事儿,我们得再将时间往前移到卫青分兵前进之前。

话说本来分兵前行的任务应该是交给左军和右军才是正理,这也是设置左右军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古中原迂回作战都是左右二军所为),所以不管怎么说都轮不到前军。可是呢,因为汉武帝曾经暗示自己,说李广现在已经老了,不能再让他和匈奴人直接接触了。再加上卫青的铁哥们公孙敖曾经两次被削为平民,现在好不容易又在自己的强烈推荐下做了左将军,怎能不让公孙敖跟着主力部队拿军功呢?所以,这个迂回的任务就落在了李广这个前军的头上。

李广听闻此事以后极为愤怒,跑到中军大帐和卫青理论:“大将军!你什么意思?”

卫青:“什么我什么意思?把话说明白了。”

李广:“老夫所率的是前军!前军是干什么的?那是冲锋陷阵的!你怎么能让我干侧翼的活呢?这根本就不符合军法!”(注:还有一点李广没好意思说,那就是他最擅长的便是正面作战,不管是组织防守还是组织进攻都是他的强项,可长途迂回作战就是他的短板了)

卫青狡辩:“战术战阵没有常用之法,应该因时而异,老将军你行军打仗多年不应该不知道这个道理。”

这满满的孙子大道理说的李广哑口无言,他又不好说自己不擅长长途奔袭,只能动用感情牌。

只见原本气势汹汹的李广突然变脸,对着卫青一躬身,然后道:“大将军呐,老夫从年青的时候便和匈奴作战,虽然交锋无数,但从来没和匈奴单于正面硬杠过,所以真的不想放弃这个好机会,大将军您就成全我这个武夫吧,我发誓,如果碰到单于的部队我李广不拼死一战便自己斩掉头颅!”

那么卫青有没有答应李广呢?当然是没有,反而微笑着和李广道:“老将军想多了,你的部队如果行进得当的话,是绝对会比我主力部队先行到达战场的。那时候还愁不能揍伊稚斜一顿吗?所以啊~~,老将军你就去吧。”

见卫青如此软硬不吃,李广愤怒以极,转身就出了大帐。然后,回到本部的李广拒不执行命令,我就是不向东迂回,看你能拿我怎么着!

卫青也是怒了,这回也不和李广好说好商量了,直接派人前往李广处,着令李广立即前往东路,按计划行事!

见卫青如此“无情”,李广无奈,只能向东和赵食其会师,然后迂回北上了。

可是大漠之地根本就没有方向,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霍去病和卫青的才能。所以……所以李广和赵食其迷路了,他们在大漠中来回乱转,就是找不到应该往哪里走。

再这么耗几天,估计都不用匈奴人来打,他们自己就会让这大漠给折磨死。幸好,幸好在汉军快要绝望之时,他们被折返的卫青所部找到了。

给前军和右军补给以后,卫青立即将李广和赵食其招到军中,询问两人迷路的原因。

赵食其哪里敢怠慢,将其中的缘故和盘托出。只有李广,这个已经恨极了卫青,并且心中也为自己迷路感到惭愧的老将军紧闭双眼,一言不发。

见李广如此,卫青心中也有些惭愧,所以没有逼李广说话。可你不说话也不行啊,因为这次战斗基本上和无功而返也差不了多少了,你李广不说话,难道罪责让我卫青承担不成?于是,卫青在李广走后没多久叫来一名副官,让他带着一壶好酒去好生安慰李广,然后让他写详细的报告。

可李广呢?面对卫青派来的使者依然一言不发,就是坐在原地闭目养神。他愤怒,他惭愧,他不甘,这时候你还让李广说什么呢?

见李广一言不发,这副官也不敢再强迫,而是转而询问李广的部将们,让他们写出详细的报告。

可就在这时,李广睁开了双眼,愤愤对卫青派来的使者道:“你不要问他们!我手下的将领没有任何罪责,之所以迷路都是因为我一个人的原因!现在我就写下情况说明,听候审问就是!”

话毕,李广迅速的写出了情况说明,然后交给了卫青的使者。

得到自己想要的,使者开开心心的走了,大帐内只剩下一个没落的老人和一众低头不语的将领。

沉默片刻,这个没落的老人渐渐转回了身,他一步步的走上主位,然后跪坐而下,微笑着和下面的将领们道:“我李广从年轻的时候便开始和匈奴人战斗,到现在来来回回的已经打了七十来次大小战役了,这一次我有幸跟随大将军的部队讨伐匈奴,本以为能够建功立业,可却被大将军派出迂回作战,进而迷失了道路。这难道能怪大将军吗?呵呵,我也不知道,要怪就怪老天吧。如今的我已经六十多了,无法再忍受审讯官吏的侮辱,我也不是公孙敖,无法接受连续两次的大贬,所以……”

说到这,李广以迅雷之势拔出腰中佩剑,在在场众多将领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抹了脖子。

噗~~!鲜血从李广的脖颈中喷出,这个威震匈奴,在本国也享有无尽声望的一代骁将就此含恨而终。

听闻此消息,卫青傻了,进而心中生出了无尽的惭愧。可这又能怎么样呢?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怪谁?难道怪卫青吗?是呀,如果卫青不逼的那么紧,李广大概不会现在就自杀,但汉武帝是一个超级急性子,如果不将情报快速上报,也许卫青就要承受汉武帝的怒火。

怪谁?怪汉武帝吗?是呀,如果不是汉武帝在战斗以前授意卫青不用李广,卫青是绝对不敢用前军来进行迂回作战的。可当时李广确实年龄已经大了,你能说汉武帝担心的没有道理吗?

怪谁?怪李广?是呀,不管怎么说都是李广自己迷失了道路,他也是死有余辜?可如果不是卫青指派失当,他怎么会迂回作战呢?

到底怪谁?到底怪谁呢?

算了,这个话题越过去吧,真的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还是来看看霍去病方面吧。因为和卫青所部相比,霍去病的右军简直就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

首先,在地理上,左贤王部没有伊稚斜的大漠为屏障,所以只能在平原地带和霍去病会战。

之后,兵力方面左贤王也没有伊稚斜强大。而霍去病呢?几乎汉朝所有的精锐全都集中在这边,战斗力不知比卫青强了多少。所以,用霍去病来攻击左贤王绝对是杀鸡用牛刀了。

话说霍去病和卫青互换位置之后,还没到达代郡便遣使往右北平太守路博德与渔阳太守解处,让二人迅速领兵向西北的兴城狂奔(察哈尔多伦地区)。

二人知道霍去病的所部速度有多快,所以不敢有丝毫迟疑,急速执行军令。而等霍去病所部到达代郡以后,直接抛弃了大后方的辎重,让所有骑兵只带些许风干食品便向北轻装疾奔。

而当霍去病所统汉军到达兴城以后,路博德和解的部队也即将到达此处(由此可见霍去病强大的战争预判能力和他所统的部队快到了何种地步)。

但此时,左贤王亦统其绝对主力于兴城以北地带养精蓄锐,并架设防线等待霍去病驾临。

这所有的一切都在霍去病的意料之中,霍去病对自己的统帅进攻能力和手下汉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有绝对的信心,料定匈奴必败!乃命即将到达目的地的路博德和解不要前来与自己会师,而是命令他们率本部兵马从东路绕过左贤王主力部队,堵在他们的后面,一旦左贤王撤退,便拼尽全力拖住他们。

二人不敢怠慢,更不敢让士兵休息,赶紧统帅所部按霍去病的命令向东方迂回。

此次战役,霍去病依然采用自己最擅长的集点闪击战术,将所有的部队都集中在匈奴左翼狂殴之。

轰轰轰,马蹄声震慑大地,五万余汉军铁骑在匈奴发现他们的第一时间便疯狂对其冲击,其中一万多特种部队以锥形阵全速冲击匈奴左翼,剩下的四万精锐骑兵则以稍慢的速度在后方跟进。

我想左贤王一定是没研究过霍去病当初是怎么攻击匈奴右部的,要不然他不可能不知道霍去病此种战法的威胁。

果然,当霍去病所部出全军之力攻击匈奴左翼之时,左贤王根本就来不及反应, 整个左翼便被汉军特种部队冲破。

之后,这些特种部队还是按照老规矩,直接冲向左贤王的中军大帐!而后方的四万汉军骑兵则在特种部队离开以后进入匈奴那已经溃散的左翼之中肆意虐杀!

如此,整个匈奴左翼溃散,进而影响到全军,导致匈奴大阵整体混乱。而霍去病根本就不给左贤王任何反应补救的机会,兵峰直指中军大帐。要的,就是你左贤王的项上人头!

见此,左贤王哪里还敢再战,撒丫子就溜了。

估计左贤王在逃亡的时候也是一边跑一边哭的,因为他这辈子什么时候败的这么快这么惨过,真是碰到霍去病,晚节别想保啊。

而霍去病方面,在左贤王逃走以后立马回军配合主力部队前后夹击匈奴人。

一时间,惨叫声连连,漫天弥漫着匈奴人的血肉。主帅跑了,汉军还如此凶残,这仗还打个屁了,赶紧溜吧!

于是,剩下的这些匈奴人跟着左贤王的步伐向北仓皇逃窜,汉军则在身后玩儿了命的追击。

按说,凭借匈奴人的骑术和匈奴战马的素质,汉军想追上匈奴人是非常困难的,可霍去病早就防着匈奴这一手了。

所以,当匈奴人向北逃亡十多里以后,突然在他们前方杀出一支汉军部队,这些汉军是从哪来的?从天上来的不成?

于是,匈奴人被这些突然出现的汉军弄得大乱!完全拖住了他们撤退的步伐。而这时候,要了命的霍去病所部又从后方疾奔而来!

基于此,匈奴人的部队更是乱上加乱,向前跑不了,向后退不了,匈奴人人挤人马怼马,就这样毫无组织的被汉人残杀。

杀杀杀!汉军不停地杀,不停的斩,匈奴部队人仰马翻,遍地的尸体血肉使得此地瞬时之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主力部队在本次战役中损失殆尽,整个匈奴左部在这时候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的能力。

而很明显的,霍去病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他开始纵兵向北狂奔杀掠,一路走一路杀,霍去病之汉军跨过难侯山、越过济弓庐之水,直到军队到达狼居胥山,朝廷突然派遣使者来报,说卫青左路大军已经撤退,着令右路大军也班师回朝,霍去病这才停止扫**,率军返回长安。

因为此时的左贤王已经带领匈奴左部仅存的军队和人口向北逃回了匈奴中央王庭。所以自此以后,匈奴再无左右部,遂完全丧失了对汉庭在漠南的战争的资本,伊稚斜也龟缩在大漠以北很远的地区,再也不敢轻易向南寇掠了。

于是乎,漠南再无匈奴人。

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此次大胜回军的过程中正好路过自己生父的家中,也许是想尽点儿孝心,也许是想羞辱从小抛弃自己的父亲,或者两者之心皆有,霍去病便派人前往父亲家中让他前来相见(《汉书·霍光传》“遣吏迎霍仲儒”,《资治通鉴》“遣吏迎霍仲儒而见之”)。

那霍仲儒从霍去病小时候就断绝了和他的关系,所以等霍去病出名以后也不敢找他,只求能活命而已,可如今霍去病来找他了,他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去见霍去病了。并且是携一家老小前去的(应该是想打人情牌吧)。

本以为霍去病见了他的面以后最次也要连番数落,可谁承想,当霍仲儒一家小跑到霍去病面前,还没等霍仲儒跪下呢,霍去病就先给霍仲儒跪下了,并道:

“早先并不知道大人您是我的父亲,所以未曾拜见。”

看着霍去病淡漠的表情,又听其冷漠的声音,霍仲儒哪里还不知道,霍去病并没有真正的原谅自己,给自己下跪也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所以,霍仲儒赶紧将霍去病扶了起来,并下跪叩头道:“不敢!老臣不敢啊,老臣能拖命于将军,这全是上天给予的保佑啊。”

霍去病也没说什么,只是将霍仲儒扶起,然后给他买了很多的田产奴婢便走了。

(注:关于霍去病前往见霍仲儒这一段,很多写汉朝的朋友都大书特书,说霍去病怎么怎么孝顺,怎么怎么以德报怨,依据就是霍去病对霍仲儒那一跪。可不好意思,我对此不怎么感冒,因为纵观西东两汉,从来都是以仁孝而治天下,如果一个朝廷大员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的话,那其他的官员是会通过这一点对其进行攻击的,且极容易得手。原因很简单,既然你都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你还能孝顺皇帝吗?还有,如果霍去病真的想孝顺霍仲儒的话,那他为什么不亲自前往霍仲儒家中,而是派人去叫霍仲儒前来相见呢?如果他是真的孝顺的话,他为什么不将霍仲儒带到京城享福呢?如果他真的孝顺的话,他怎么会允许自己的老父亲为自己行跪拜之礼呢。)

可霍去病刚走没几步,他突然猛地回头看了站在霍仲儒身后的孩子一眼。当霍去病和此孩子对视一阵之后,霍去病便问:“这孩子是谁?”

霍仲儒赶紧道:“启禀将军,这孩子是您的弟弟,叫霍光。”

霍去病点了点头,然后道:“让这孩子跟我去长安发展吧。”

一听这话,霍仲儒兴奋得差点儿跳起来,笨想想也知道,霍去病现在是汉武帝身边红的不能再红的超级红人,有他的提携,霍光以后还能差得了吗?而等到霍光出息了,那自己的好日子不就来了吗。所以,霍仲儒赶紧让霍光跟着霍去病到长安去了。

那么霍去病为什么让霍光跟着自己呢?

第一,霍去病想在朝中培养自己的人。

第二,霍光也确实是个人才。因为这孩子自从随父亲来见自己以后,一直都是低着头。表面上看着确实是畏惧霍去病。可实际上呢?霍仲儒,连同他的家人都害怕得瑟瑟发抖,只有这个孩子,不但没有颤抖半分,连每迈一步的长度都好像丈量一般,没有丝毫偏差,这就让霍去病惊异了。所以,当霍去病作势转身离开之时突然一个回身,死死的盯着这个叫霍光的孩子,而霍光这时候也认为霍去病是要走了,所以将头抬了起来,正好与霍去病的四目相对。这要是一般的小孩儿早吓尿了,可霍光并没有,只是在四目相对一刻迅速将头低下,不见半点儿失态。可霍去病却发现了,发现这孩子一双光亮的大眼睛在盯着自己的时候没有半分畏惧。所以,霍去病料定这孩子以后必有出息,这才将其带到长安。

好了,至于以后霍光究竟是怎么发展的暂且不提,我们还是看看战后汉武帝对左右两军的赏罚吧。

首先左军,卫青并没有完成左路军应该完成的任务,但因为卫青怎么说也算是打败了伊稚斜的主力部队,将其王庭逼退至大漠更北方,所以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右军将军赵食其因为迷路而拖延战机,以至于原定军事计划无法顺利实行,所以判处死刑(后,赵食其花钱赎罪,贬为平民)。

右军方面:活捉伊稚斜左部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活捉屯头王、韩王等三王,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活捉匈奴俘虏七万零四十三人(斩杀具体人数未表,只说歼匈奴左部十分之八),将匈奴左部清空。

基于此,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连同之前的封赏,现在霍去病食邑总数为一万七千八百户),并设左右大司马,让霍去病和卫青总统太尉之职!

之后,几乎右军有所将领都受到了汉武帝奖赏,其具体奖表如下:

封右北平太守路博德为邳离侯;

北地都尉卫山为义阳侯;

复陆支为杜侯;

伊即靬为众利侯;

从票侯赵破奴,武昌侯安稽,各封食邑三百户;

渔阳太守解,校尉李敢,皆赐为关内侯,赏解食邑三百户,李敢二百户。

其他随军校尉皆赐爵左庶长。

这之后,汉武帝趁着匈奴远遁漠北之际迅速布置,全侵其旧地(宁夏及甘肃北部地区),建立光禄(乌拉特中旗)、居延(宁夏居延县西南)、令居(甘肃民勤县)三城(即武装殖民地,主要作用为保护汉人开发匈奴旧地之庄稼和再次以其为据点攻击匈奴),并分别移关东贫民以充实之。

汉武帝本想再继续对漠北用兵,直到彻底将匈奴消灭在视线以外再行罢休,可无奈的是,现在国家财政已经被汉武帝祸祸的太多了,再加上长年累月对匈奴作战,使得国家战马数量急速下滑(本次出征匈奴,两路大军损失战马总数就有十万之多)。

基于此,汉武帝只能暂时停止对匈奴作战,继续憋大招,准备以后再行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