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败败,输输输,自从和汉武帝开战以来,匈奴一败再败,军臣单于因为屡次被卫青突袭得手,在国中丧失了威信,以至于死后让自己的弟弟夺取了单于之位。
可伊稚斜夺了单于之位又能怎么样呢?虽然在汉朝边境线大大的寇掠了一把,可最后还是被卫青连本带利都弄回去了,整个匈奴右部都被卫青给打残了。
伊稚斜恨,伊稚斜怒,他恨卫青,恨汉武帝,更恨所有汉朝人。
于是,在同一年,几乎卫青前脚走,伊稚斜后脚便继续集中兵力,于同年秋季攻击了北方的代郡,并斩汉都尉朱英,掳掠一千多人,以此为报复。
又是小打小闹,汉武帝听闻以后只是一声冷笑而已。
次年2月,汉军修整完毕,针对上一年的匈奴报复行动,汉武帝决定再次给予匈奴大规模军事打击。
其于定襄(汉北国境线一地,处于云中和雁门之间)集结十余万精锐骑兵部队,命大将军卫青为三军统帅,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苏建为右将军,赵信为前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属卫青本部),然后领兵直扑单于王庭。
看到这次前、后、左、右将军的布置,熟悉军事的朋友大概看出来了,这是要和匈奴正面硬杠了。
没错,汉武帝确实是这样想的。
因为之前所有的战役基本都是以突袭取胜,并不是那么“光彩夺目”,所以汉武帝此次打算换一个套路,那就是在正面以碾压的方式彻底摧毁匈奴王庭,让这个北方最大的威胁从此消失,成就他“千古一帝”的伟大功名。
嚯~~,好大的威风,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有信心呢?
首先,经过卫青多次的突袭成功,使得汉武帝天真的认为,匈奴也就那么回事,所以产生了轻视之心。
其次,随着汉朝炒钢技术的发明,整个的汉朝的兵器制造发生了一场大革命!使得汉朝的兵器、甲胄科技在这一时间领先世界千年之多!
所以凭着将领的优秀,科技的遥遥领先,汉武帝这才有了正面打击匈奴的想法,那么汉武帝会成功吗?我们拭目以待。
定襄集结完毕以后,卫青直领大军向北推进,其声势无比浩大,兵峰直指中央王庭。
与此同时,伊稚斜也在此时集结了几乎所有的中央王庭军,并将大军化为多股部队,打算在本地夹死汉军。
这还不算,伊稚斜单于还在向南迎击汉军的同一时刻向左贤王部发出援助命令,让左贤王迅速领兵前来中央王庭钳击汉军。
于是,汉匈第一次大集团军正面对决即将展开。
几日以后,当汉军推进至定襄以北数百里的时候,前将军赵信突然遭遇伊稚斜亲率的主力部队。
伊稚斜根本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令主力军团一部攻击赵信正面,其他游散部队奔至赵信左右,攻击他的侧翼。
那赵信原本就是匈奴人,对匈奴的战法极为了解,所以他根本没有任何慌乱,直领兵向前迎战王庭主力部队,并只分出少数部队守护两翼,牵制匈奴游散部队。
因为赵信知道,只要他这里开始战斗,后面的卫青部队马上就会前来支援,所以赵信根本没有后顾之忧。
就这样,两军迅速厮杀在一起,一时难解难分。
与此同时,卫青大营之内,“报~,报告将军!北方出现匈奴大股部队,现和前将军交锋之中。”
卫青:“好!左、右将军!”
公孙贺、苏建:“在!”
卫青:“现命你二人迅速领一部前往支援前将军,从左右两个方向打击匈奴侧翼。”
“是!”
“强弩将军!”
李沮:“在!”
卫青:“现命你分出两部士兵于左右军,做好准备,以防伊稚斜突袭我军侧翼。”
“是!”
“散了!”
然而,就在卫青要散会之时,突然冲出一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步伐矫健,一身戎装,两眼英气逼人,只见他火急火燎的对卫青吼道:“老舅!老舅!我呢?你不给我派点儿任务啊。”
卫青:“小兔崽子,我都说多少遍了,这不是在家,你要称呼我的军职!”
年轻人:“啊~~,大将军~~~,那我呢,你总得让我干点儿什么吧。”
卫青:“你是第一次从军出征,没有统帅士兵作战的经验,再说你只有八百来人,能干什么,还是乖乖的在军中给我学习吧。”
年轻人:“可是我……”
卫青:“还不给我下去!”
“是~~~”。
就这样,这求战不成的年轻人非常失望的回到了自己的营中。
营中的士兵一见自家将军回来了,赶紧围过来道:“将军!将军!大将军给咱派了什么活啊!我要赶紧建功立业!回去好娶媳妇儿啊。”
士兵2:“是呀将军,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年轻人一脸不耐的道:“去去去,都给我滚一边去,我老舅没答应!”
士兵3:“将军,不是我说你,你说话唠嗑得讲究点儿策略,咱就八百来人,你可倒好,一上来就大包大揽的,人家大将军能答应你才怪呢,你信我的,再去求战,你就这样这样……”
霍去病:“那怎么能行!照你那么说如何才能建功立业?”
士兵3:“你看看,说一套做一套你还不会吗,只要能飞出去,到时候咱们干什么大将军还能管得了?他是你老舅,还能真收拾你咋的?”
年轻人一想也对,便从了这士兵的建议,打算下一次依言而行。
那么这年轻人是谁呢?我想大概有人已经猜出来了。
没错,这人正是长途奔袭之神霍去病了。如果将汉朝形容成一条龙的话,那么汉武帝无疑就是龙的头部,卫青和霍去病则是龙的左爪和右抓,负责撕碎敢于挡在巨龙身前的任何敌人。
霍去病,乃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的儿子,在卫子夫还没有成为皇后的时候,卫少儿曾和一个叫霍仲儒的人私通,这就生下了霍去病(看到没,卫青是私通出来的,霍去病也是私通出来的,由此可见,私通出来的孩子都挺厉害的)。
但霍去病并没有遭受卫青当年的苦难,因为他一直都是卫少儿所抚养,甚至连自己的亲生父亲见都没见过一面。
等霍去病长大以后,恰巧卫子夫成为了皇后,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孩子,所以霍去病年仅十八就当上了侍中。
并且霍去病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看书也只喜欢看兵书,所以汉武帝很喜欢这孩子,便让他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历练历练,看看以后能不能有所发展。
好了,这就是霍去病之前的一些事儿了,我们书归正传。
话说卫青派左右各一部前往前线支援赵信,使得赵信一下子压力大减,可伊稚斜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不仅再次派出部队攻击支援左右部,还另外遣数支小股部队绕过前线战场,突袭卫青本部。但见卫青防守甚是严密,乃弃中军而攻汉后方两翼。
匈奴骑兵虽然来得突然,但汉军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精锐之师,乃弓马步具精之卒,所以原本为骑兵的汉军迅速下马,将长枪架阵前,成枪阵防骑,前来支援的弩兵则或于士兵之间,或于士兵之前,上好箭矢,只等匈奴骑兵。
弩兵,为步弓手之延伸,不管是穿透力还是射程都远远在匈奴骑弓之上,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上箭矢要比弓箭慢不少,弩兵在战国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当时的韩国为天下弓弩之最,曾有凭借弓弩便将宋国打成狗的震撼记录。
所以,当匈奴骑兵还没有进入自己射程的时候,汉军弩手便已经向匈奴人发动了攻击。
砰!伴随着整齐划一的破空声,成群的箭矢冲向匈奴部队,匈奴骑兵应声而倒,但匈奴人和汉朝为敌多年,知道弓弩上弦慢的弱点,便趁着汉弩兵上弦的空隙急速冲到四五十米左右(匈奴骑弓的有效杀伤范围)对汉朝毫不停歇的疾奔狂射。
如此,箭矢、弩矢相互交替,不管是匈奴骑兵还是汉朝步兵都死伤连连。
那这是为什么呢?不是说现在汉军的甲胄非常先进吗?
虽然自汉武帝时代发明了炒钢技术,汉朝士兵不管是武器还是盔甲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可全具装极重骑兵依然没有出现,甚至连马上的士兵也是一身皮甲,因为想要在草原大漠中痛殴匈奴人,最重要的就是机动力。
基于此,只有强弩将军手下的弩手为汉朝最新型号的重装材官,其他的士兵还是如同春秋晚期,战国初期一样的全身皮甲。
所以,在对射中,这些轻装士兵可就遭了秧了,再加上匈奴人是不断的游动射击,所以哪怕弩的准度要高于弓箭,也不是那么容易射中的。
卫青一开始以为一向畏惧汉朝箭弩的匈奴部队看到汉弩以后便会直接冲击,然后自己凭借枪阵重创匈奴人,之后再开“阵门”出动骑兵给匈奴人致命一击。岂料匈奴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和你玩儿起了对射戏码。
卫青见部队损失越来越多,便紧急下令,命弩手迅速后撤,并开阵门出动骑兵和匈奴人捉对厮杀。
如此,两方士兵陷入了近战搏杀的战况。可因为近战相拼匈奴人不管是在甲胄上还是兵器上都不如汉人,所以逐渐落了下乘。
见此,伊稚斜在伤亡继续扩大以前果断下令撤退。
匈奴骑兵闻讯鸟兽而散。就此可以看出,伊稚斜的战略就是打打退退,以游击突袭的方式拖垮汉军。
本次战役,汉匈双方各损失数千士兵,而卫青很明显是看出了伊稚斜单于的作战意图,乃撤军回定襄修养,并于一个月后再次出定襄往中央王庭方向行进。
再出定襄,卫青改变了之前集点攻击的战略战术,令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率领本部兵马于主力部队右侧迂回前进,只要主力部队和单于军交战,赵信和苏建就马上带领大军包抄至单于军后方,断了他们的归路,进而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单于军。
此为卫青又一奇袭战略,只要运用成功,匈奴军队将无所遁形。至于卫青这次的计谋到底能不能成功我们暂且不说,先看看霍去病吧。因为就在卫青开完军事会议以后,急于出战的霍去病又钻出来了。
不过这次他没有像上一次那样火急火燎的样子,而是装的非常沉稳对卫青道:“启禀大将军,末将愿意带领本部兵马前往大军左翼充当斥候工作,以防匈奴狗急跳墙。”
这话说完,卫青陷入了沉思。按照卫青所想,这次攻击匈奴本就是让霍去病来学习的,是不应该让他走出自己的视线的,可玉不磨不成器,如果只让他看不让他做也没有多少效果,再说充当斥候应该没有什么危险,只不过是传送个情报而已,他总不能领着八百来人就去和好几万的匈奴人嗑吧,那也太二了。
基于此,卫青答应了霍去病的请求,让他前往部队西北方探查敌情。
霍去病得了卫青的将令以后几乎连修整都没有,直接就带着八百人溜了,生怕卫青会改变主意一般。
好了,霍去病消失了,不知道到底干什么去了,我们还是先看看战场吧。
卫青主力大军继续向北方行进以后,伊稚斜单于也再次带领部队向南方挺进,一切进程都在卫青的预料之中。
可就在汉军和中央王庭军展开捉对厮杀之时,东北方向马蹄阵阵,左贤王的援军竟然在此时进入了中央王庭境内,并自作主张向西南急速行进,意图从侧后方将汉军拦腰截断,然后和伊稚斜以两面夹击之势彻底摧毁汉军。
可当左贤王距离汉军主力部队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巧不巧遇见了有同样意图的赵信所部。得嘞~~~,这两个玩儿偷袭的弄一块儿去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干吧!
但左贤王的部队实在太多,赵信一个前军根本无法抵挡,遂遣使者急速往卫青方面求援。
然此时的汉军主力部队已经同单于所部展开正面对抗,为了不让单于所部逃脱,这一次卫青见到单于便如同拼命三郎一般狂攻不止,紧紧的拖住了单于所部。
因此,他也是分身不暇。
于是,卫青让这使者回去告诉赵信,让他尽可能的拖延左贤王的攻势,主力部队打败伊稚斜的部队以后便会前往增援。并在赵信使者走了以后连忙派使者往苏建方向,告诉距离赵信有一段距离的苏建迅速驰援前军,务必拖住左贤王的步伐。
之后,卫青不敢有半点儿耽搁,直接吹响了总攻的号角,汉主力部队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冲向单于军,也不管那漫天的箭雨,就是全速冲向匈奴所部,力求近战肉搏!
那么单于所部有没有机会逃跑游击汉军呢?有!可是他没跑,因为伊稚斜知道,凭左贤王之众,绝对有能力将汉军的前、右两军彻底摧毁,进而从两路夹击汉军。
所以,现在双方都是在拖,伊稚斜在等着左贤王获胜,而赵信同样在等着卫青获胜。
首先来看赵信方面,自从左贤王对他发动攻击以后,赵信率领汉前军拼死抵抗,可因为人数差距太甚,所以越打人越少,越打人越少,到最后只剩下八百来人!
照此下去,汉前军被匈奴全歼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可赵信不想死,再加上他本是匈奴小王,这就有了投降的念头,而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抵抗,左贤王也怜惜赵信的军事才能,便派使者往赵信处,劝赵信重新回到匈奴人的怀抱。
于是,王八对绿豆,一拍即合,赵信率八百汉军投降了匈奴人,而慢腾腾的苏建右军直到这时候才赶到赵信所部。
左贤王一看又来一个,那还有什么说的,直接干丫的!
于是,两军又展开了激烈厮杀。
可从苏建带领士兵的速度来看就知道这小子统兵水平不怎么样,再加上现在赵信投降,匈奴的兵力还大大的多于苏建所部,所以苏建很快便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
可苏建也是个有种的,竟然率部同匈奴部队死战,一直战到全军覆没才带领着几个亲随往卫青处逃去。
而全歼了汉前、右两军的左贤王按理应该马上继续向西南攻击卫青后部才对,可这厮竟然直接领兵向北方撤退了。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伊稚斜单于也撤了。
话说卫青下达了总攻命令以后,汉军就如同疯了一般向单于军发动凶猛至极的攻势,而伊稚斜为了拖住汉军,便接了卫青的招,和他近战肉搏。
汉军轻骑兵虽然都是皮甲,可中华大地历经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大革命之后,不管是皮制品、铜制品还是铁器都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皮甲更是到达了所能企及的最高峰,根本就不是匈奴那粗劣“铠甲”所能比的,再加上炒钢技术被汉朝人发明以后,汉朝人的兵器(首环刀)也要比曾经的剑不知锋利便用多少,所以在近战较量中,匈奴人被汉朝人砍的连连后退,直到已经被汉军砍死两万多人以后,伊稚斜再也撑不住了,遂领全军向后撤退。
正巧这时候汉军前、右军也被左贤王所部全歼,左贤王一见伊稚斜都撤退了,那我还玩儿个毛啊,所以也直接向北撤退,与伊稚斜单于合兵一处了。
本次战役,汉军一共砍下了一万九千多颗人头,刨除那些已经被砍的不成人形的匈奴人,估算此次共杀掉了两万余匈奴士兵,而匈奴方面则将汉前军和右军全部歼灭,所杀卫青主力部队史书则未有记载。综合来看,本次战役,两方损失应该是不相上下的。
卫青两部尽失,失去了继续向前挺进的勇气,本部主力也损失不少,乃领军向长安方向撤退了。
按说,本次的汉军侵袭战战略目标完全没有达成,还损兵折将,伊稚斜应该高兴,卫青应该生气才对,可到最后,效果却完全反过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伊稚往王庭方向撤军的时候,却在途中看到了N多的匈奴尸体,这些尸体有老百姓,有士兵,甚至还有很多的牛羊牲畜。
更让伊稚斜崩溃的是,几乎到王庭途径所有的部落皆如此。
所以,这次看似是伊稚斜获得残胜的结果却完全颠倒,成为了伊稚斜惨败收场。那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这到底是谁干的?呵呵,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霍去病了。
原来,霍去病带领八百人出了卫青的“视力”范围以后,早就把什么劳子的斥候任务给扔到一边去了。
霍去病认为,现在伊稚斜正在同卫青决战,所以战力一定都集中在前线,相对的,庞大的部落一定非常空虚,所以霍去病便抓住了这个巨大的空子,带领这八百余人直奔王庭方向!
这一奔就是好几百里,沿途只要看到匈奴部落便清一色的三光,因为自己的部队只有八百人,虽然都是最精锐的宫中郎卫,但也是太少了,所以霍去病并没有玩儿什么生擒活捉,就是杀!不停的杀!他所统帅的八百士兵就好像地狱的恶魔,血红的旋风,直接席卷了至王庭沿途所有部落。
因为霍去病所部实在是太快!所以不管是王庭还是伊稚斜皆没有得到及时的报告。
最后,战争嗅觉极为灵敏的霍去病感觉自己作的差不多了,如果继续往王庭方向奔袭,极有可能会被伊稚斜所堵,便带着一些重要俘虏返回了卫青本部。
本次霍去病的数百里长途奔袭战果可谓是累累,不但有效的打击了匈奴的人口和经济,还杀正规匈奴士兵两千零二十八人,生擒匈奴相国当户、单于大父行,以及藉若侯,军功冠绝整个汉军。
所以,当大军回归长安以后,汉武帝对霍去病极为赞赏,乃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赐两千五百户,并着力培养,使得汉朝又多出了一名大将,终结了卫青独霸大汉军界的时代。
之后,卫青本次出击匈奴虽然斩杀了两万余匈奴士兵,可同时也折损了汉军前、右两部,并没能达到汉武帝给卫青规划的战略目标,所以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至于苏建,虽然拼死抵抗匈奴人,但因为行动迟缓导致两军溃败,所以过大于功,乃将其打入死牢,等待秋后问斩。
后来,苏建的家人花了大价钱将他从死牢之中赎了出来,当了平民。
再后来,汉武帝重新任用苏建为代郡太守,一直到死官职都没有再变动过。
汉军再一次胜利了,可经过了常年的战争以及和匈奴全面开战以前汉武帝的各种祸祸,现在汉朝的国库已经快要“告竭”了。据《资治通鉴》所载,只算这几年对匈奴作战,汉朝就损失了十几万的精壮战马,赏给将士的黄金就有二十多万斤,这还不算甲胄兵器的维护费用,以及所消耗的粮草费用。
所以,国库实在没有办法再维持汉武帝继续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攻击了。
可现在只是对匈奴战争的初步胜利,远远没有达到汉武帝的战略目标。所以,为了增加国库的金钱以便用到攻击匈奴方面,汉武帝再次启动了爵位买卖。(注:最早的爵位买卖为吕后首创,其用意为增加汉朝的经济来源,但后来随着汉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很快富了起来,汉文帝同时取消了爵位买卖这个事儿。如今汉武帝再次启用了这种制度,这是不是就是说,现在汉朝的经济已经回复到汉文帝以前的状态了呢?)
他将可以买卖的爵位分成了十七级,分别为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之后一直到十七级,价钱明码标价,一级造士十七万钱,每长一级多两万,以此类推。
并且每一级都有每一级的特权,其中对最低贱的商人帮助是最大的,比如说可以多娶媳妇和用奢侈品穿华服啥的。甚至当爵位到第七级千夫的,还可以优先出任下级官吏。
于是从这以后,西汉做官的途径变得很多且杂乱无章,不管什么层次的人,只要有钱都有可能做官了。
可就当汉武帝打算再次出击匈奴的时候,国内却发生了微微的动乱,导致次年整个一年汉武帝都抽不出手来攻击匈奴。
那为什么说这次的动乱是微微的呢,呵呵,因为没等造反就被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