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鬼扯闲聊的修仙戏码就先到这吧,汉武帝虽然比较信这个东西,但还年轻,对长生不死还不是太过于冲动。
同时,他也分得清轻重,那就是修仙轻,国家重!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得汉武帝暂时打消了修仙的念头,一门心思的将精力投到了匈奴身上。
时间:公元前133年。
地点:长安皇宫偏殿。
此刻,王恢正滔滔不绝的向武帝诉说着什么,武帝听完以后竟径直站了起来,并在侧殿之内来回踱步思考,脸上甚至因为极度的兴奋而开始涨红。
又过了一会儿,汉武帝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对王恢道:“好!这事儿就这么办了!明日朕会召开廷议,你就在廷议上铆足了劲儿说,你放心,有朕在后头给你撑腰,这事儿便八九不离十了,不过你今天也要好好在家给我想想怎么应付御史大夫,如果还让他说的哑口无言,就算是我也帮不了你了。”
王恢:“是!”
第二日,汉武帝召三公九卿等朝中大员往皇宫召开廷议。
因为最近天下太平,匈奴也没有犯边,武帝一天到晚脑子里想的都是修仙,所以大家也没将这次廷议当回事儿,还以为像以往一样的常例呢。
可到了皇宫之中,这些大员们才知道,今天是有大事儿啊!因为平时廷议,不但有三公九卿,还有N多的文武百官,可今日廷议,除了三公九卿以外,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将军而已。再加上这些大员刚刚进入大殿,宫中的郎卫们便将大殿之门扣的严严实实,所有的太监和宫女全都被快速清理出场,场中除了这些大员们只剩下汉武帝平时最信任的郎卫。
见此,一众大员全都懵了,一个个相互交谈不知所以,只有大行令王恢淡定从容,脸上一副大杀四方的表情。
御史大夫韩安国一见王恢的德行心中就是一个突突,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可很明显的,武帝是不会再给韩安国措辞的机会了,因为就在大臣们站定以后,以往都迟迟出场的汉武帝此次却出现的异常快速,这就更让韩安国暗叫不好了。
“陛下万岁!”
随着跪拜礼的结束,汉武帝命大臣们赶紧站起,然后便直入主题:“各位王宫大臣,你们都是我大汉的栋梁,而朕今天要和你们说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我希望你们都能严守秘密,不要泄露半个字。”
齐声:“谨遵圣命!”
汉武帝:“你们谁知道聂壹(以后三国时期名将张辽的祖先)这个人?”
在场官员全都是当朝最有权势的大臣,谁会认识这种无名小卒呢?所以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做声。
汉武帝笑笑道:“不认识没关系,我来告诉你们。这聂壹是雁门马邑的一个豪杰(黑社会),前段时间他给朕写了一封秘信,表示现在我大汉与匈奴刚刚和亲,匈奴对我大汉全无防备,他聂壹说有路子能联络到匈奴单于,并有信心将单于的主力部队全都引到马邑来。”
话毕,汉武帝一挥手,立马上来两个郎卫,捧着一个超大的地图布置于殿下正中央。
汉武帝也走了下来,意气风发的指着北方马邑一带道:“众位请看!马邑四周多为山地,是埋伏歼敌的绝佳场所。而马邑为我大汉边关之重地,守卫森严。所以,哪怕是有聂壹作为内应,他军臣单于也必定会出王庭全部兵力来夺取此地的财富。而这时候,我埋伏于四周的大军团便可以突然出击,进而全歼匈奴主力部队!他们匈奴的人少,所以一旦被歼,王庭内部必然空虚!我方便可马不停蹄直奔王庭,将那些可恶的匈奴人赶尽杀绝!并将他们的牛羊牲畜全部抢光!让整个中央王庭瘫痪!这样的话,由多个游牧民族组成的匈奴必定分裂!之后我们再一个个的收拾,势必会让匈奴灭亡!众位觉得朕的提议如何啊?”
汉武帝话音一落,韩安国就要出面阻拦,可王恢抢在他之前力挺道:“陛下真千古之君!英明无比!想当初战国时期和前朝时期,不管是东胡还是匈奴都不敢对我华夏之地进行寇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廉颇、李牧和蒙恬将他们打怕了,所以躲都来不及,怎么会主动找打呢?可如今,我汉朝连年送给匈奴女人和大量的钱粮,他们依然对我边境寇掠不止,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大汉从未敢主动出击匈奴,臣敢保证,这一次陛下设计的伏击战定能极大的打击匈奴,使匈奴从此对我大汉俯首称臣!”
这家伙,汉武帝和王恢两人一唱一和的好不嗨皮,忍了半天的韩安国见王恢终于说完了,便抢着站出来道:“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陛下!您觉得自己和高祖可能相比?”
汉武帝:“当然比不了。”
韩安国:“当初高祖在白登被围七日,差一点儿就饿死在那。高祖是什么脾气大家都知道,可等高祖后来回到长安后根本没有再往北伐的心思,反而与匈奴和亲,这说明了什么?这正说明了匈奴的强大和我汉朝本身就不便与匈奴开战!再后来文帝之时,曾想在一次匈奴入侵中和其拼命,可结果呢?毫无建树,反倒是被匈奴人抢夺了无尽的财货。之后,文帝还不是要和匈奴和亲吗。所以综合以上,只有和亲才是最好的办法,主动出击绝不是可行之法!”
韩安国的口才是很厉害的,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战胜”拙笨的王恢,让他还像上一次一样灰头土脸,可他这一次失算了,那王恢非但没有“哑火”,反倒是一脸的“意料之中”,像一杆“重机枪”一样开始对韩安国疯狂突突:
“御史大夫所言差矣!五帝的礼仪不相同,三王的礼乐不重复,这并不是因为后代的人有意违反祖先的礼仪制度,而是因时而异而已,当初高祖确实没有继续回军报复,可难道这就证明了高祖畏惧匈奴吗?哈!笑话,高祖这辈子怕过谁?他之所以没去是因为当时天下刚刚一统,百废待兴,老百姓需要休息,仅此而已。可如今,我汉朝历经文景两代先皇的励精图治,早已国富民强,不是高祖时代可比。另外,高祖时代的百姓经过多年战乱,早已对战争感到厌倦。可如今则不同,经历了多年匈奴寇掠,我朝民众没有一个不对匈奴人恨得咬牙切齿。综合以上,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汉朝,有什么不能战的?”
韩安国:“简直不知所谓!那我问你,就像上一次我所说的,如果我汉军深入敌后,不明地形,敌人和我打游击,进而围歼我军该如何是好?”
王恢:“哈哈哈!我看不知所谓的是御史大夫您吧?刚才陛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本次作战是以伏击战为主,当匈奴主力被全歼以后,匈奴王庭方面必定空虚,到时候便可集全军成多点开花之势扫**王庭,将整个匈奴中部废掉!我想,等左右贤王赶来的时候我大军早就撤退了!退一步说,就算那时候我们没撤退又能怎么样?我大汉的强攻劲弩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强于匈奴。所以,只要他们敢来,我们便能一边从容撤退,一边射杀这群饿狼,这有什么好畏惧的?”韩安国:“这~”。
见韩安国的底气已经不足,王恢立马缓和了口气,他对着韩安国深深一拜,然后道:“韩大人,我知道您是为了汉朝的根本着想,可是自从上一次高祖被围白登一直到现下,已经过去整整六十八年了,在这六十八年中,匈奴无数次的寇掠我大汉边境,不但让我国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还让无数边郡百姓付出了生命。韩大人,那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啊。这么多年来,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他们哪一个不想狠狠的打击匈奴?但最后都含恨而去。如今,我大汉国富民强,军容鼎盛,难道还要忍气吞声,往匈奴送女人,往匈奴送金钱以换取苟活之命吗!”
话毕,汉武帝的双手狠狠地握成拳头,下面本来主和的大臣们也惭愧的低下了头,韩安国叹息一声,慢慢退回了本来的位置。
这宣告什么?宣告着,本次诱击战略彻底成立!
这一年春天,轰隆隆的马蹄声震慑大地,无数的士兵、战马、战车,全部往长安方向集结,一个月以后,共有三十余万大汉雄兵集结在长安霸上,其中精锐轻骑便有二十余万!这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汉武帝将其分为五部,所有战略都是他一手策划,其部署如下:
一路军为御史大夫韩安国,领骑兵七万,兼护军将军,总统整个战局,埋伏于马邑东南句注山,只要匈奴进入包围圈,便突击匈奴左翼,将此段匈奴骑兵拦腰截断。
二路军为现汉朝最会领骑兵作战的飞将军李广,武帝任命其为骁骑将军,领骑兵六万埋伏于句注山东北,只要战局一开会突袭匈奴右翼,将此段匈奴部队拦腰截断。
第三陆军为太仆公孙贺,武帝命其为轻车将军,领四万骑兵和数千战车隐藏于句注山中部,只要战局一开,便领本部兵马硬撼匈奴正面。
第四路大军为大行令王恢,其任务最为重要,武帝命其为将屯将军,领三万骑兵埋伏于最北部(距离匈奴最近),只要战事一开,便领本部兵马向西横叉过去,将匈奴后部的辎重部队赶尽杀绝,进而断了匈奴人的退路,与前三路合击匈奴。
第五路大军为太中大夫李息,武帝命其为材官将军,领十万步兵同王恢埋伏于同一地点,只等王恢出击便紧随其后,任务和王恢一样,力图不给匈奴半点儿撤退的空间,将其全歼。
以上便是本次诱击战的全部部署。
哈哈,这大口袋!我估计就是天王老子钻进来都跑不了了,但前提是你要钻进来才行!而这一切都要看那个聂壹到底能不能成事了。
此时,匈奴王庭。
军臣单于对着下面一个一脸献媚的男子道:“哈哈,聂壹,你个奸商,这次又走私什么好东西给本单于了?”
聂壹:“启禀伟大的单于,本人这次并没有带太多的货物献给单于,但是却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告知。”
军臣单于疑惑的道:“哦?你个低贱的奸商能有什么好计谋?说出来听听。”
聂壹:“启禀单于,最近汉朝打算严查边关百姓走私一事,我已探明,此事千真万确,而一旦开始彻查,小人必定首当其中,到时候一家老小不会有一个幸免,所以我打算投靠匈奴,并将马邑献上。”
军臣单于:“哈哈哈哈!这是本单于听过最有趣的笑话,那马邑乃是汉庭防我匈奴之门户,守备森严,而你一个奸商!拿什么献给我?”
聂壹自信的道:“单于您太小看我了,小人别看只是一名商人,但在马邑的势力绝对超乎单于您的想象,只要有小人作为内应,马邑到时必定破亡,那无尽的奴隶、财物和战马到时候可都是您的了,而小人不求其他,只有安稳富贵的过一生而已。”
军臣单于犹豫片刻,然后对聂壹道:“你小子倒是说的有理有据的,可想要全掠马邑我就必须带大批部队过去,我可不敢听信你一个奸商的一面之词。这样吧,我这就动员大军集结起来,做好万全准备,你小子要是能把马邑令弄死我便出征攻击马邑,事成之后定让你有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话毕,聂壹心中冷笑,表面却是一副汉奸的模样,对军臣单于深深一拜,便同几名匈奴人驾车回归了。
回到马邑之后,聂壹对几名匈奴人道:“你们就在城楼等待即可,某不日便将马邑令的人头悬于城门。”
之后,聂壹斩杀了一个长相酷似马邑令的死囚,并将他的人头挂在墙上。
几个匈奴人一看这人头确实是“马邑令”,便策马返回王庭,并让军臣单于赶紧出击。
这回军臣单于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便领大军直奔马邑。
可因为最近汉军在马邑附近的句注山频频调动,惧怕本地百姓将军情泄露,便封锁了马邑,严禁任何人出去,可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什么现象呢?在马邑以北一直到武州塞(山西左云至大同西一带)有一片极其肥美的草场,平时总会有汉人在此放牧,而汉军封锁了马邑城,那就使得本地变成了一片空****的草场,聂壹为怕匈奴人怀疑,便和马邑令策划,放了很多的牛羊出去吃草,以绝匈奴之疑,可这个马邑令与聂壹白痴到爆,竟然光放畜生不放人,简直是画蛇添足之极致。
那匈奴人是什么?那是纯纯的游牧民族,就是以放牧为生的,怎么可能看不出此中蹊跷?
果然,当军臣单于亲领十万(几乎是中央王庭全部的家当了)匈奴骑兵到此以后,见满草原乱跑的肥羊却没有一人看守,便起了疑心,遂命一部斥候前往探查。
而这些斥候在发现一个汉军哨所以后便展开了绝猛的攻击,意图生擒几个汉军问出实情。
巧不巧的是这时候正好有一个雁门尉史在此地巡逻,见有一些匈奴骑兵正在攻击哨所便前往支援。
本来以为匈奴人少可以轻松打败,岂料越打匈奴人来的越多,等到这尉史想要逃走的时候已经被匈奴人所包围。
没死的那些汉军不想被匈奴人折磨,便抹了脖子自杀,只剩这个尉史没舍得自杀,最后被匈奴人生擒。
匈奴人将此尉史拉进了军臣单于的大帐,而军臣单于呢,抽出了他那把寒光闪闪的胡刀,阴狠狠的道:“说!你边塞最近有什么动静!”
那尉史怕死至极,竟将汉朝在句注山的布置一五一十的全都道了出来,军臣单于听了以后整个脸都绿了,这冷汗唰唰的往下流,愣愣的道:“好~大~的~阵~仗!”
可过了一会儿却猖狂大笑:“哈哈哈哈!这真是天意啊,来人!”
“在!”
军臣单于指着正在下跪的尉史道:“这小子是老天赐给我的,现在我就赐他为‘天王’,等回到匈奴以后供着他,让他一辈子衣食无忧。”
“是!”
“还有,即刻传令全军,马上调转马头,与我返回王庭!”
“是!”
就这样,十万匈奴骑兵转头而走。
此时,距离匈奴最近的句注山以北。
“报~~~,报告,前方匈奴军队不知何故,竟然转头北去,看情形似要撤退,请问将军如何处置!”
话毕,王恢整个人都坏了,然后自言自语道:“撤退?不能啊~,他们怎么会撤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哪里出了篓子?”
王恢还在那自言自语,他的副将实在看不过去了,赶紧对王恢道:“将军!现在不是思考的时候了,一旦敌军撤退,我们这次将没有半点儿建树,现在敌军虽然没有进入包围圈,但也离的不远了!末将建议,现在!马上出动全部军队和匈奴人拼命!只要我军一动,李息将军的十万部众定会相助!只要李息一动,其他军团必会前来相助。所以,只要我军能够拖住匈奴,那本次计划就成功一半儿了!”
此副将说的**澎湃,满满的道理,可是有些人一辈子只能当个书生,永远做不成将领,其中便有王恢一个。
他再三犹豫后拒绝了副将的提议,具体原因可写成一副对联。
上联:匈奴十万我军三,无法拖延。
下联:匈奴全骑,疾行如风,定追不上。
横批:我怂了。
所以,本次耗费N多钱粮的马邑诱击战便如此草草了结。
“丢了钱没什么,我汉朝有的是。同归于尽也没什么,起码证明我大汉有种和匈奴硬杠!可你他X不能连战都不敢战就把匈奴人放回去啊!你这不是啪啪啪的往我脸山扇大嘴巴子吗?最要命的是以后我再想出征匈奴会有更多的人以此为借口阻止!”
我估计这就是当时汉武帝心中的想法吧。
所以,汉武帝怒了,真的怒了,在大军返回长安的第一时间,汉武帝就将大行令王恢招至宫中。
此时,长安皇宫。
韩安国、李广、公孙贺、李息、王恢这五名在出征时威风八面的将军此时全都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跪在满脸杀气的汉武帝面前。
已经处于暴怒状态的汉武帝没有说什么,而是放了除王恢以外的四位将军离开,毕竟这次的“失败”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可等四人走后,汉武帝用阴狠至极的语气问王恢:“说~~~~~~~!为什么没出击拖住匈奴!”
听这语气,王恢整个人都不好了,哆哆嗦嗦的道:“启,启禀陛下,按,按照原定方针,我部是要在匈奴人攻击马邑的时,时候攻击他们的辎重的,可,可是他们撤退了,臣就三万人,臣怕……”
“放你X的屁!”
未等王恢说完,汉武帝直接拿起手中的竹简扔了出去,继而暴吼道:“我要的是那三万人吗?啊!!?我要的是我大汉和匈奴硬撼的勇气!志气!我要的是和匈奴人血拼一场!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汉军和我刘彻是有胆子和那群野狼硬拼的!可你,你,你!三万人!那可是三万人啊!你的三万人难道不能拖延敌军片刻吗?你王恢难道就这么废物?这么完蛋?!”
王恢:“不是,陛下我……”
刘彻暴吼:“你什么?!!你还要怎样?让我再给你配一百万人,让你去逃,让你去输?!来人~!”
“在!”
“给我把这个废物扔到廷尉署去!让廷尉治罪!再给我好好提点一下廷尉,让他给我‘好~~好~~’的定罪,不然让他也去死吧!”
于是,王恢被扔到了廷尉署定罪,廷尉则不出意外的判王恢斩立决。
直到进了监狱,王恢才知道即将面临的到底是什么?直到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当初在战场上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
但他甘心就这样死吗?
他当然不甘心。
所以,王恢想要求活。
那现在朝廷上下还有谁能救他呢?只有田蚡,这个从汉武帝还没当太子的时候便是他幕后推手的舅舅,现在则是大汉丞相,汉武帝身边的第一红人,王太后那边的香饽饽。
也只有这个贪财好色的贪官才能收自己的钱,在现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出面营救自己。
于是,王恢在一次家人来探访的过程中叮嘱自己的家人,让他们将家里所有的财富都交给田蚡,自己不求别的,只求汉武帝能饶自己一命。
难!太难!汉武帝现在雄心勃勃的打击匈奴,第一次主动出击就被王恢搅了个一塌糊涂,在这种时候让汉武帝放弃杀王恢的念头简直难比登天。可所有的事儿在田蚡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有钱,他就敢办任何事。
收了钱以后的田蚡没有直接去向汉武帝求情,因为他知道汉武帝此时正在气头上,杀王恢之意已决,就是自己去劝也不会有什么用。
于是,田蚡将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姐姐王太后身上。
王太后对自己这个弟弟又是宠爱又是感激,这么一点儿小事儿怎么可能不答应呢?于是便按照田蚡的“吩咐”,将汉武帝召到自己的居所,语重心长的对汉武帝道:“彘儿,娘有几句话憋在心里难受的很,不知当讲不当讲。”
汉武帝:“母亲这是什么话,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讲的吗?您只管说就好。”
王太后:“好,那娘就说了。娘知道你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打击匈奴,可朝中主战的大臣并不是很多,大行令还是主战派的领军人物,如果你把他杀了,那这以后还有谁敢支持你打击匈奴呢?还有,我听先帝说过,我汉朝最缺的就是能独当一面的将领,王恢虽然算不上什么名将,但也是一个有经验的将军啊,如果你把他杀了,我汉朝不是又少了一名优秀的将领吗?我看不如放了他,削他为民就好,这样以后需要用他的时候还能再次启用,你觉得娘说的对不对?”
话毕,汉武帝沉思片刻,然后果断的道:“母亲说的固然有些道理,但岂不知行军打仗军规为先?往小了说,一支队伍没有规矩就打不赢仗,往大了说,一个国家没有规矩就不会强盛。当初,就是王恢提出的策略,我才集结几十万大军前往诱击匈奴,可王恢呢?他竟然任凭匈奴人逃走而不去追击。是,我承认,哪怕是追他也不一定能追上匈奴的主力部队,可匈奴的辎重部队他总能追得上吧?而我要的是什么呢?哪怕是小胜!哪怕只抢夺匈奴人的一点点物资,这样我也能向天下人交代了。可王恢呢?非但因为他的失误使整个大战略失败,还没有抢到一点儿匈奴人的物资,这让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杀他!是要让朝中的将军们看看我刘彻的决心!看他们以后谁对匈奴作战还敢给我怂。不杀他,难道还要让这种事情以后再重演吗?”
听罢,王太后默默的点了点头,不再劝汉武帝放过王恢了。而王恢的丧钟也在汉武帝话音落下的时候敲响了。
事后,田蚡派人将此事告知了王恢的家里人(钱还没还就不得而知了),王恢的家人也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转告给了王恢。
之后,王恢万念俱灰,在懊悔与绝望中羞愤自杀。
这以后,汉庭与匈奴彻底决裂,军臣单于在回到中央王庭之后便对全匈奴发布命令,宣布从今以后断绝与汉庭的联姻政策,并命左右贤王只要有机会就寇掠汉庭的边境。
而汉庭方向呢?汉武帝并没有向君臣单于那样反应激烈,除了向边境增加戍卒以外,汉庭对匈奴依然如故,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仍然开放,这种姿态看上去非常像汉武帝害怕了,然后极力挽救双方关系一般,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呵呵,这只不过是汉武帝更大图谋的一个铺垫而已。
可以这样说,汉匈百年大战从这时候才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