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前往大月氏(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2057 字 1个月前

同年,皇宫之中,汉武帝批阅完奏折,还是如往常一样看着地图发呆。

突然,武帝好像是若有所思,然后对身边的宦官道:“去!把大行令(原典客)王恢给我叫过来。”

不一会儿,王恢走了进来就要参拜。

汉武帝:“行了行了!大行令免礼吧,朕有事情要问你。”

说罢,汉武帝指着大地图的西面道:“这个西边的势力怎么这样大?他是什么国家?”

王恢:“启禀陛下,这是大月氏国。”

汉武帝:“哦?我记得月氏国不是在祁连山一带吗?他们怎么跑到那里去了?还有,他们现在的实力怎么样?”

王恢:“启禀陛下,最早的月氏国确实是生活在祁连山一带,并且实力强大,曾将匈奴人打压的向南迁徙,但后来被冒顿击败,所以只能向西迁徙逃亡。到军臣单于继位以后,更加大力度打击月氏。据说,在一次大战中,月氏王被生擒,残忍的军臣单于将他的头颅砍掉,并用头骨做成了酒杯。这之后,月氏国再也不敢再靠近匈奴的势力范围行动了,而是向更西迁徙。最后,他们决定在陛下您看到的这块地方(阿富汗一带)定居,因为此地水草肥美。”

汉武帝:“那这么好的地方就没有其他势力吗?”

王恢:“当然有,这地方在当时是被一个叫大夏(巴克特里亚王国,为古希腊殖民者在此建立的政权)的国家所占据,但大夏并不是月氏的对手(注:据我个人了解,在当时世界上没有一只轻骑兵部队的战斗能力会高过华夏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最后被月氏征服,月氏从此便在此地定居了下来。当然了,也有小部分恋土的月氏人并没有前往此地,他们前往南山投靠了羌人,进而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政权。而这些月氏人所创建的国家便叫做小月氏国了,而那些灭掉了大夏的月氏人所建立的国家则叫大月氏国。”

汉武帝:“恩,小月氏你就不用再说了,就说说这个大月氏吧,我想问他现在的实力如何。”

王恢:“据臣下所知,虽然比不上匈奴,但也是极为强悍了!”

汉武帝兴奋的道:“怎么个强悍法?”

王恢:“大月氏灭掉大夏以后定都监氏城(阿富汗东北,距离长安一万一千六百多里),将本国分为五部分,分别由五翕侯管理,直到现在,大月氏已经发展到了户十万,人口四十万,军队十余万,这其中还都是骑兵为主,所以绝对是一个强大的势力。”

汉武帝:“好!你下去吧。”

话毕,王恢默默的退了出去,汉武帝则继续看着大月氏国发呆。

而第二日,汉武帝突然命人在皇宫之内张贴告示,要招纳敢于前往大月氏的勇士,因为想要到大月氏必途径匈奴,再加上路途遥远,还要穿越沙漠地区,所以连续两日都没人敢于应招。

可就在第三天,一个叫张骞的郎卫主动请缨出使大月氏,这让汉武帝非常欣慰,便派他带着使者团前往大月氏。

那么张骞这次不亚于西天取经的出使行动会成功吗?这是后话,以后再说吧。

1.11政治过渡(3)

张骞走了,带着无比的信心和汉武帝的期盼前往了大月氏。

而汉武帝这边呢?日子还要过,奏折还要批,我们的故事也要继续往下走。

公元前137年夏,汉朝局部地区刮起了令人恐怖的血红色大风,紧接着,各地区又接连发生了大型旱灾,汉武帝整个一年都忙着赈灾活动,无心顾及其他。

同年末,一颗彗星向东北方向而去。与此同时,南越最伟大的君王,熬死了汉朝六任皇帝,活了103岁的赵佗也被大白鹤接走了,其子赵眜(胡)继承了王位。

公元前136年春(建元5年),后宫一恶霸,窦老太太身体越来越不好,已经无暇顾忌朝政,基于此,汉武帝发起了“试探性进攻”,设置了五经博士(申培《鲁诗》、欧阳《尚书》、公羊《春秋》、后氏《礼》、杨氏《易》),意在为以后儒家独大的政治思想铺设一条通顺的大道。

而结果也果如汉武帝所料,老太太根本就没有阻止汉武帝的想法,大概她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吧。

同年五月,全国发生特大型蝗灾,蝗虫铺天盖地,使得本年收成极差。

八月,清河王刘乘皆去世,因为没有后代,所以封国被汉庭回收。

公元前135年2月,辽东高帝庙发生了自燃事件,汉武帝没觉得怎么地,便命当地太守修缮了事。

可时间没过两个月,高祖陵园又发生了自燃事件,这是什么意思?这明显是自己的太爷爷对自己不满了,再想想太爷爷的脾气,汉武帝赶紧换上了一身素服,向汉高祖刘邦请罪,直到五天过后才换上皇袍。

大概也是在本年左右(一说公元前86年),聪明的汉朝人发明了伟大的炒钢技术!整整比欧洲领先了一千九百年左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从今以后一千多年我华夏人在兵器和甲胄上都会遥遥领先于世界!

番外篇——兵器甲胄回顾(因为汉武帝即将对外疯狂扩张,所以此时汉朝的兵器甲胄发展水平大家必须多少知道一些)

(一)甲胄篇

在夏朝以前,中原并没有什么甲胄,直到夏朝第七任王姒杼讨伐九夷之时,碰到了战用弓箭,才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发明了皮甲。

而这个皮甲又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皮甲,其做工极其粗劣,哦不,应该说没有做工,因为就是将一个死去的动物扒皮,然后将整个皮都挂在身上,用绳子绑住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皮甲也逐渐改善,进而生出了更轻薄坚固的甲、胄、面具。

直到商代,华夏人民的青铜炼造技术已经登峰造极,但因为铜甲不管是制造还是使用都有诸多限制,远不如皮甲来得实惠,所以皮甲一直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直到春秋晚期,战国初期的时候,炼铁技术虽然被发明,但与此同时的,华夏的皮甲技术已经完全成熟,所以皮甲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当时的皮甲已经不再是最早的整片皮甲,而是用很多皮甲片编制而成(材料主要是牛皮)。甲片以模压法加工成形,再涂上髹漆保护,使之抗击打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

那为什么不用整片的皮甲,而要费二遍事弄成很多甲片呢?

那是因为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泄力效果。

据《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甲胄复原》所言,当时的皮甲已经发展到了平均一副皮甲181片甲片的程度。

直到战国晚期,随着炼铁技术的日益成熟,铁甲开始慢慢取代皮甲。

那时候华夏的铁甲已经发展到了平均一副铁甲有89块铁甲片编成的程度(甲片高5厘米、宽4厘米左右)。

直到汉武帝时期,聪明的华夏人发明了炒钢技术,使得华夏民族不管是武器还是甲胄都得到了飞跃式发展,使得钢铁兵器和钢铁质甲胄迅速占据了主导。不过大家不要误会,皮甲并没有从此消亡,只不过是下降到了辅助的层次而已(以后霍去病和卫青不止一次的千里奔袭,他们的士兵几乎都是用的皮甲)。

那么此时的汉朝铁甲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了呢?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各位,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

当时的高级将领基本都是穿戴着极精细鱼鳞铁甲(甲片2244-2859不等,平均长3厘米、宽2厘米),精锐正卒的铁甲也由650-1000片的铁甲片组成。

这样不但能有效的卸去敌人的打击力度,还能更方便劈砍行动。(注:以上甲胄篇主要参照《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甲胄复原》、《中国兵器史》)

(二)兵器篇

从有人的那一天开始便有了工具,而工具被做出的第一时间便有了武器。

石器时代,各种武器基本都是用石头和动物骨头制作而成,效果我就不说了,各位都懂。

但当时制作武器主要是为了杀死野兽,进而填饱肚子,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行了,所以那时候并没有太大规模的战争,人们也没有把脑筋转到兵器上面。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大地的N多部落逐渐形成了两个联盟,他们分别就是黄帝的华夏联盟与蚩尤的九夷联盟,而从此也就有了战争。然后人们开始不断的发展兵器,意图创造更有杀伤力的兵器。

结果,弓箭以及各种各样的近战石制武器都被创造了出来。

之后,大禹建夏,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诞生,那时候青铜炼制水平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各种青铜武器也应运而生,像青铜斧、青铜镢、青铜镰、青铜凿、青铜匕首、青铜矛、青铜镞等不一而足。

到了商代以后,我国的青铜技术更是发展到了最高峰,青铜战刀和青铜战戈也发展到了极致,各种形状的都有。直到春秋时期更是被频繁使用,使得这些青铜武器的种类再一次得到了发展。

等到战国晚期,随着炼铁技术的成熟,战国七匹狼开始大规模的将青铜武器改为铁质武器,甚至连箭矢的箭头都改为铁质,因为铁质武器更加的轻便、锋利。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发明了炒钢技术,此技术为先将矿石炼制成生铁,然后向熔化的生铁中鼓风,同时进行搅拌作业,促进生铁中的碳氧化。

用这种方式可以先将生铁练成熟铁,然后再经过渗碳,锻打成钢。

这还不算,在炒钢技术被发明没多长时间,是为其延伸的百炼钢技术便又被绝顶聪明的汉人所发明,此技术是用炒钢法反复加热叠打变形,细化晶粒和夹物而成,有时也可以用含碳量不同的钢材复合而组,让钢铁的精良程度更向上一层楼。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汉军的兵器大变革,不但所有武器都换成了钢铁制造,甚至有的主要兵器还因为钢铁的原因改变了形态,你就比如说下面这个。

最早,中原人在近战的情况下一向喜欢用剑,从夏、商、西周便是如此,以至于延伸到马上依然如故。

可是,不管是马下长剑还是马上短剑,他们的重量都要比胡人所用的弯刀笨重得多,所以在马上近战经常吃亏。

时至战国时期,经常和胡人打交道的赵国之主,雄才伟略的赵武灵王经过胡服骑射的大改革以后,将所有骑兵的武器统统换成胡刀。由此,才能在马上和胡人骑兵硬撼。

但秦国统一天下以后,之前各国的特种兵全都被‘强迫’复员,天下再无胡刀骑士,以至于中原骑兵再次改为短剑为武器。

但现在!我华夏有了非常精良的钢铁材料,曾经的战剑也被改成了另一种样子,我们习惯称之为首环刀。

这种刀异常锋利,且重量适中,极适合在马上挥舞。至于样子,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日本战刀,因为除了比日本战刀更直一些以外,其他的基本上差不了多少。

所以说,首环刀既结合了汉人用剑的习惯,还更加轻便、锋利,真乃杀人之不二利器,出门旅行自卫的必备神器。

可以这样说,当时汉朝的盔甲兵器科技绝对是世界第一!无人能出其右!如果是正面马下对抗的话,匈奴人一定会被汉朝人碾压的渣都不剩。

(注:兵器篇主要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中国兵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