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前138)七月,梁王刘武之子,济川王刘明因为自己的老师(太傅)和国中中尉总是限制自己的行为,便将二人全部暗杀,汉武帝听闻后大怒,便除其封国,划为汉朝一郡,并贬刘明为平民迁往茂陵。
同月,有彗星从东南向西北飞去,紧接着,闽越便和东瓯掐起来了。
东瓯和闽越实际上都是同一个种族的人,东瓯的开国君王摇(西汉时期),和闽越的开国君王无诸(西汉时期)全都是春秋时勾践的后代,直到战国时期,越国被楚怀王所灭,便有一些王室成员向南逃往现今的福建最南一代生活。
再后来,秦国统一了天下,将这些之前粤王室成员生活的地方变成了秦朝的一个郡(闽中郡)。
再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无诸和摇便领导着本地的农民军投奔了吴芮,和他一起反抗秦朝。
之后,暴秦被诛,项羽分封天下,像无诸和摇这样的蛮子根本入不了项羽的法眼(楚国人看不起吴国人和越国人,其中越国人为甚),所以也没给二人封王,二人便在心中暗恨项羽。
后来刘邦和项羽全面开战,天下进入了楚汉相争的时期,无诸和摇便率领本地的民众支援刘邦,抗击项羽。
最后项羽被诛,刘邦一统天下,便立无诸为闽越王,管辖原来的闽中郡。
而到了公元前192年之时,吕后又封摇为东瓯王。
时间匆匆而走,无诸和摇也都相继离开了人世,但两国的关系一直都不错,直到汉景帝七国之乱末期,吴王刘濞逃亡东瓯,被东瓯王所杀,但刘濞的儿子刘驹不知怎地逃过一劫,往闽越而去,并凭着自己的才能很快在闽越做了大官。
因为痛恨东瓯王背信弃义将自己的父亲杀死,刘驹立志报仇,便整日的忽悠闽越王攻击东瓯。
当时的闽越王因为“山高皇帝远”的缘故,早就在闽越“自成一国”,除了每年象征性的往长安上交一点儿贡品以外,根本不服汉庭管制,再加上闽越王也想扩张领土,便从了刘驹的提议,发兵攻击东瓯。
因为东瓯的地盘没有闽越的大,人口也没有闽越的多,所以国力和军事实力也相差很多,结果就是东瓯根本挡不住闽越的进攻。
所以,东瓯王急派使者前往长安,寻求汉庭的援助。
汉武帝对此极为重视,将满朝文武召集在一起展开廷议,讨论到底如何救援东瓯。
太尉田蚡对汉武帝建议道:“陛下,臣不建议出兵援救东瓯,因为东瓯处于极东南之地,援军前往势必耗费大量的钱财,况且那些粤人相互攻击本来就是平常之事,今天打完了明天也就走了,何必为他们耗费那么多的钱粮呢?”
(注:田蚡何时被汉武帝复用为太尉史料并没有说明,但从当初窦老太太新任命官员的名单中太尉一职空着就能看出,老太太还是给汉武帝留了一些台阶的,所以本人猜测,那边汉武帝一服软,老太太就答应重新启用田蚡了)
可田蚡话音刚落,一个叫严助的便站出来道:“太尉此言不可取!陛下,东瓯为什么会遭到闽越的攻击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当初斩杀了刘濞的缘故,而东瓯王又为什么会斩杀刘濞呢?那是因为服从我们汉朝的命令。如今,东瓯因为服从我们汉朝的命令而遭到了闽越的军事打击,我们不救的话,那天下诸侯国会怎么看待我们,我们汉朝以后又凭什么让万国前来朝拜呢?再说,一个小小的闽越根本就不值得从长安调兵援救,只要派一使者前往会稽郡搬兵便足以打败闽越。”
话毕,汉武帝点头赞同,对严助道:“你的提议很好,那就由你亲自持节去一趟会稽郡吧。”
严助:“臣领旨,但臣恐怕手中没有虎符难以调动郡中兵马。”
汉武帝:“呵呵,虎符,那是国家有大战事才会出示的信物,而调动一个郡的兵力还轮不到动用虎符,你就持我的节去!难道会稽郡太守还敢不听我命令不成?”
严助:“陛下英明。”
然后,汉武帝鄙视的看了一眼田蚡:“太尉呀太尉,看来你真不是一个能和我谋划大事的人啊。”
之后,严助持节到了会稽郡,而会稽郡太守不想调兵,便让一司马往严助处,以没看到虎符不能出兵为由拒绝援救东瓯。
严助一听这话大怒,当场抽出手中宝剑刺死了这个司马,然后旁若无人的持节直奔太守府,指着太守质问是不是想抗旨。
会稽太守没想到严助这么彪,将“抗旨”这么大的S盆子一下扣到了自己头上,哪里还敢继续抗命?只能积极组织士兵配合严助。
而会稽郡集结士兵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闽越王耳中,你让他欺负一下东瓯还行,让他和汉朝这种庞然大物对抗你就给他十个胆子他也是不敢,所以在汉庭援军未到之前便仓促撤退了。
本次事件,汉武帝兵不血刃便解决了问题,使得他在朝中威信得到相当的提高,而窦老太太一听汉武帝未动用虎符就解决了这场纷争以后更是高兴,认为自己的这个孙子真的长大了,成熟了。
所以,从这以后老太太更是不参与政事,大事小情基本都让汉武帝自己决断了。
可这次的侵略事件使得东瓯王认清了本国与闽越的差距,害怕以后闽越再来进攻自己,便上书汉武帝,请求将其国迁往内地。
汉武帝认为东瓯王此言很是有理,再加上如果东瓯所有的人民全都到内地以后会给内地带来很可观的生产力,便批准了东瓯王的奏请,并将东瓯王和他的人民安置在了江淮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