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战国时代很多存在于民间的典籍都失传了。而之后项羽一把大火烧了极尽奢华的阿房宫,捎带脚也将秦国官方存书大部焚毁,以至于汉朝的文化遭遇了毁灭性打击,使得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至今只有几家比较大的学派尚存而已。
所以说,那时候汉庭精通各项知识的博士也是很少的。
可有一次,汉文帝无意间听说齐国有一个叫伏生的先生特别精通《尚书》,而精通尚书的人才正是现在汉庭缺少的,便打算将伏生给召到长安来担任博士。
可经过打听才知道,这个伏生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根本受不了长途折腾了,如果将其强行召到长安,备不住路上就得颠嘚死,所以汉文帝下令有关单位选合适人选往伏生处学习《尚书》。
而这些人选来选去,觉得只有晁错最适合,便命其前往。
那么这个晁错又是谁呢?
晁错,颍川人,曾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学说,所以做事讲求时效性。可汉庭统一天下以后,晁错发现,如今的法家已经不吃香了,所以便转而学习其他学说,最后因为通晓各派典籍被任命为太常。也同样因为此种原因,晁错被选去学习《尚书》。
等晁错归来以后,汉文帝便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掌太子侍卫,兼太子秘书),并时常和晁错学习《尚书》。
晁错便趁机向汉文帝建议了一些为君之术,并表明这种为君之术太子也有一学的必要。
汉文帝听后大悦,乃升晁错为太子家令(太子东宫的大管家),所以从这以后,太子刘启便和晁错有了师徒之实,感情也迅速升温。
并且,由于晁错极善辩才,总会为刘启出一些主意,所以刘启在东宫时经常称呼晁错为“智囊”,由此可见刘启对晁错的稀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