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
公元前208年6月,伴随着如同地震般的行军之声,章邯终于开始北上攻魏的计划。
他的全盘计划是这样的,先定魏国,之后以此为根据地攻赵、讨燕、伐齐、灭楚,进而令秦朝重新统一天下。
魏王咎闻听章邯大军来攻,急命周市为统帅,领魏国全部精锐在临济(河南陈留西北)以南御敌。
然而秦军精锐无比,章邯的统帅能力也是不俗,魏军根本不是对手,遂败退至临济城内,打算以坚壁清野的战术消耗秦军。
不过魏咎知道,光凭一座临济城根本就挡不住秦军的侵袭。所以,他派周市前往齐、楚寻求援军。
而田儋和项梁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乃出兵相救。
齐国方面可谓是精锐尽出,齐王田儋更是携其弟田荣亲率齐国主力部队日夜兼程赶往临济。
楚国方面,项梁则是派遣项陀领兵前往相救。
那章邯深知用兵之理,料定魏咎必求援于齐楚,所以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采用围城打援之法,命三军将士将临济围的铁通一般,之后便养精蓄锐,等待着齐楚之军驾临。
终于多日以后,齐国第一个赶到了临济郊外,见即将入夜,无法形成夹攻之势,便就地扎营,准备明日天亮和秦军决战。
可是章邯明显不会给田儋这个机会,通过计算天数,他料定田儋此次前来是以急行军的速度,部队必定人困马乏,遂决议以夜袭的战术击溃齐军。
而结果也正如章邯所料,齐军人马疲惫,入夜后睡得格外香甜,然突闻秦军突袭,一个个慌不择路,基本上是一触即溃。
这一战,齐军精锐尽失,三雄之一的田儋和魏相周市全部死于乱军之中,田儋的弟弟田荣则当机立断,直接收拾残余部队跑路东阿(山东阿城)。
而楚国方面的项陀一听齐军被灭,直接写信给项梁询问下一步作战计划。项梁害怕项陀部被全歼,遂命其迅速撤离,回归本部,等待三军集结以后与秦军决战。
如此,临济为孤城一座,魏军将士一听援军被击败的消息以后更是士气全无。
魏咎见现在已全无胜算,便写信给章邯请求投降。
可章邯并不吃他那一套,回信道:“你的人头我要定了,你不死这事儿是绝对完不了的。”
见此,魏咎无奈回信:“要我死可以,不过秦军一定要放过城中百姓与降卒的性命(秦军伐南方陈胜之时,只要攻下抵抗激烈的城邑则全屠降卒)。”
章邯的回答很简单:“可以。”
如此,魏咎自杀,才刚刚复国一年零十个月的魏国再次被灭。
平掉了魏国,章邯按理说应该按照原定计划攻击赵国才是正理,但他见田荣逃至东阿,打算继续追击,一举将这个“三雄”之二弄死再行北伐。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直到这时候,章邯才遇到了他真正的对手——项梁。
现正在亢父(沛县西北)的项梁闻听田荣被围于东阿,直接率楚国精锐之师北上御敌。
此次围困东阿,章邯也想像上次一样来一次围城打援。在他心中,这天下反贼没有一支队伍能和秦军的精锐抗衡。
然而,这一次他失算了。
项梁进入东阿境内以后毫不停歇,指令南方几千子弟精锐为先头部队突击秦军(先锋部队统帅为何人书未记载,不过此时项羽正在军中,所以这先头部队的统帅九成九应该就是他了),主力部队则于后跟进。
战阵已开,秦军根本就没想到楚军敢主动和自己开战,而这个先锋部队攻势又是极为凶猛,所以秦军侧翼很快就被打出一个豁口。后面跟进的主力部队一见传说中如同恶鬼的秦军也并不是三头六臂,便士气大增,进而勇猛杀敌。
章邯反应很是敏锐,他一开始对楚军严重轻敌,以至于侧翼出现漏洞,有溃散之险,便将四面围城之兵收拢于中,打算聚散为整出重拳攻击楚军。
但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个由几千精锐组成的前锋部队攻势极为凶猛,连破秦军层层防御,而他后面的主力部队也在前部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士气已经高的无以复加。
最要命的是此时东阿城上也开始躁动不安,如果在此等士气下形成被两面夹击之势,结果疏难预料,而用兵谨慎的章邯是绝对不会打这样不确定的战争的。
所以,他令士兵且战且退,终于在损失不大不小的情况下逃离了东阿。
然而就在项梁和田荣打算合兵一处追杀章邯之时,更东方的齐国却出事儿了,使得田荣不得不返回齐国。
原来,齐王田儋已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齐国。那些齐国的旧贵族们竟然直接立了战国末期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新任齐王。
听到这消息以后,田荣气得七窍生烟,直接找到了项梁。
“名公!田假那小儿趁我不在齐中而叛乱自立,是为大逆不道!我请求令本部兵马回齐中之地讨伐这厮,一旦成功平定内乱必领齐中精锐前来增员抗秦。”
项梁:“那你需要多长时间呢?”
田荣:“呵呵,区区孺子,何须挂齿,田某去去就回!”
项梁:“好!”
如此,田荣率领本部兵马迅速返回了齐国,并以雷霆之势直突临淄,简直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
那田假畏惧田荣如虎,遂逃往楚国,寻求楚怀王的庇护。齐相田角则逃往赵国,而田角的弟弟田间在此前曾经想出使赵国,一见田假派系被灭,便也直接留在了赵国。
如此,田荣没多久便平掉了整个齐国。
之后,他立了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己则和田横一起辅佐田市。
那么现在齐国已经被平定,田荣是不是就应该履行当初的承诺而前去支援项梁了呢?
我就呵呵了。
再看项梁方面,现在田荣虽然回齐,可项梁是绝不会就这样放弃已经得到的战果。
为此,他将部队分为两部,一部以自己为统帅的主力大军屯于东阿等待田荣的援军,另一路则由项羽领着刘邦所部追击章邯。
当然了,这两支部队的主要负责人一定是项羽。
通过章邯撤退的方向以及当时的地理形势(大河)推断,项羽料定他一定是西南走濮阳(河北濮阳东)方向。
所以为了能够更快的追击章邯,项羽领本部与刘邦直线向南推进,争取在章邯更向南走之前将其截击于此。
项羽,这个流动作战的神将,这个兵家四派中形势派的代表人物,他领军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项羽向南攻陷了城阳(山东濮县东南),并将此城的男女老少屠杀殆尽(为了以后攻城方便),然后于此地迅速向西突进,兵峰直指章邯。
然此时章邯所部刚刚到达濮阳(不是章邯慢,而是项羽太快),正是士气低落并疲惫至极之时,突闻项羽所部向自己奔来,以为是项梁主力大军前来,便有了退守城中的想法。
可一经打探,发现并不是项梁主力大军,而是项羽的军队,便仗着士兵众多的优势打算在濮阳以东全歼项羽,进而取其性命。
但项羽的攻击实在是太过凌厉,章邯的“残兵”与其交战没多久便被冲散,结果好几十万的大军被项羽逼入濮阳死守(项羽的作战方式就是攻击,这个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可他详细的攻击阵型以及攻击方式到现在已经没有了记载,这不得不说是华夏史学界与军学界的一大损失)。
看着濮阳城上黑压压的秦国士兵,项羽不敢强攻,便打算攻击其他的地方将其引出。
于是,项羽向东南侵袭,打算攻下定陶(山东定陶)以后继续扩散打击范围,直到将章邯引出来才算告终。
然而定陶自从春秋开始便已经是闻名天下的重镇,所以所布防的秦军也是各个地方最多和最精锐的,并兼此地城高强厚,所以想要将其攻破所付出的代价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到时候自己攻打此处打的人困马乏,章邯再在这时候从后背攻击,那项羽哪怕真的是天神转世都无可奈何了。
基于此,项羽再次改变战略方针,乃与刘邦向西略地。
首先,其与秦军战于雍丘(河南杞县)。
雍丘,属三川郡管辖范围,而三川郡的郡守正是之前抵挡吴广的李由。
李由听说项羽来攻,本想守城抗击,可当时赵高不停的派遣探子前来本地寻找他私通贼寇的证据,若此次再行守城,那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所以李由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率军正面迎击项羽。
而项羽的攻击能力举世无双,就是率领数十万大军的章邯在他面前都要抖三抖,就更别提李由了。可以这么说,项羽在当时的小、中、大(一万以内,五万左右,十万左右,十万以上为超大规模)规模野战水平绝对是天下无敌。
所以,李由悲剧了,最后于战阵中死于曹参刀下。
将李由弄死以后,项羽分兵两路出击三川郡全境,一路自己带领,另一路则是由刘邦率领。
如此,没过多久三川郡便被楚军彻底拿下。
而此时的章邯呢?他还是没动,而是让士兵在濮阳城养精蓄锐,并向中央请求援军。
现在秦朝一切都以章邯为重,所以增援部队一批接一批的赶往了濮阳,使得章邯声势复振。
看着之前被打败的章邯再次恢复士气,身在东阿的项梁急了,遂遣使者前往田荣处催促出兵。
可这田荣却食言寡信,大咧咧的回信道:“让我出兵?行!只要你们楚国杀死田假,他赵国弄死田角、田间,我齐国大兵立马开进攻秦。”
此信一出,项梁暴跳如雷,当初要不是因为田荣的缘故而贻误战机,现在指不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
所以,项梁顶住了积压在脑中那无尽的愤怒,而是将此信交给了楚怀王和赵王,让他们看着办吧。
可出乎项梁和田荣意料的是,这两个所谓的王竟然全都拒绝了项梁的要求。
首先看楚怀王,他表面上写信回复田荣是这么说的:“田假是我盟国的君王,无路可走才归附我大楚,所以将他杀掉是不合乎道义的。”
哈哈,简直是搞笑,现在是什么时候?还讲什么道义?我认为,楚怀王之所以这么说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不想让田荣与项梁合兵一处,因为现在项梁在楚中的势力已经太过庞大,那些楚国的将军与文臣大部分都惟项梁马首是瞻,如果此时再让项梁成功击退章邯,进而灭亡秦朝,那么他楚怀王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让项梁和中原的那些个诸侯王与秦朝拼个两败俱伤才是最好的选择。(注:此为《汉书.田儋列传》的说法,但《汉书.项藉列传》却说这话是出于项梁之口,而通过项梁和楚怀王的性格相对比较,遂采纳《田儋列传》所述)那赵国呢?他们又是怎么回事儿呢?难道他们不知道章邯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了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呵呵,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史书也没有记载,但一向睿智的张耳和陈余此时却好像变成了白痴一般,我估计是让赵国国内的内乱给干蒙了吧。
那好长时间没有提到赵国了,他们又怎么内乱了呢?
这个,我后面再说,还是继续说项梁吧。
就这样,在楚国和赵国都拒绝释放田假等人以后,田荣果然不肯出兵,这就使得项梁的部队成为了孤军。
如果从“稳”的角度出发,项梁现在也不应该出兵,等待时机才是良策,因为此时章邯的部队已经恢复了元气。
可经过连续的胜利,项梁已经开始轻视章邯,遂决议以孤军之势攻击章邯。
虽然对于此豪气的提议大多数将领都表示赞同,可也有些人表示质疑,项梁军中就有一个叫宋义的对项梁的决议很不感冒。
他对项梁道:“将军,现在我军连战连捷,全军将士不管从精气上还是心理上都非常轻视秦军,而秦军被将军和项羽、刘邦连续击败数次,士兵已成哀兵,兵法有‘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之言,所以将军不可贸然出击,只有原地驻军,静观其变才是道理。”
可项梁一直都对宋义很不感冒,哪怕他提的主意是对的。
所以,宋义说完这话以后项梁连搭理都没搭理一下,而是将宋义派往齐国为使者,具体干什么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应该是形式上的请求援军吧。
离开项梁,宋义无奈前往齐国,可正好在路上碰到了齐国使者高陵君,二人相互拜礼之后,宋义问道:“您是要前往面见武信君(项梁)吗?”
高陵君:“是的,你有什么要嘱托的吗?”
宋义:“嘱托倒是没有,不过我劝您还是不要去了,亦或是减慢自己的步伐,因为武信君(项梁)的军队最后一定会失败,如果您要是去的快了,估计也会死无葬身之地。”
结果,高陵君信了,也同时减缓了前去面见项梁的步伐,那么项梁真的会如同宋义所料吗?
我们再来看看项梁方面吧。
决定前往攻击章邯以后,项梁直接从东阿向南,直袭定陶,其意便是打算通过定陶将章邯给钓出来,之后也来一次围城打援。
然而呢,章邯出来了,但却不是被钓出来的,而是主动出击。
自从其军恢复实力以后,章邯便不停的派斥候队前往东阿方面探听项梁虚实,所以项梁那边一出兵章邯就已知晓。
通过项梁行军的方向,章邯认为他一定是想要攻击定陶,进而钓出自己。于是,他来了个将计就计,领十万锐士和胡骑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在项梁以前到达了定陶,并从进驻定陶以后便严令禁止百姓出行,为的就是怕消息泄露。
果然,项梁方面未知章邯主力精锐已经驾临定陶,所以进入定陶以后便将军队分散,成四面合围之势将定陶团团围住,只等章邯来救。
夜已深,疲惫的楚军开始呼呼大睡,可此时的定陶城中却有N多的士兵“人衔枚,马裹蹄”。
咔嚓咔嚓,定陶城边角的城墙被掏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洞,紧接着,一批又一批的秦国士兵从里面悄悄走出,当他们全部走出定陶以后便开始慢慢向项梁的中军缓行,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突然,咚咚咚的鼓声擂响,遍地火把在此时点燃,好像一片火海一般。之后,杀声震天,项梁大营乱作一团,那些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的士兵全都被冲进去的秦军锐士所斩杀。整个楚中军几乎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秦军全歼,项梁也稀里糊涂的死于乱军之中。
项梁死,整个楚军指挥系统瘫痪,导致楚军大败溃逃,章邯抓住此天赐良机,分秦军为多部,对四面逃亡的楚军展开了疯狂追击。
结果,项梁主力部队死者十之七八,使得楚国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而项梁战死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正在外黄的项羽军中。闻讯,项羽、刘邦大惧,乃弃之前所打下的土地前往攻击陈留,想要用陈留这个坚城来抵挡章邯的进攻。
可陈留军民听说章邯大胜,抗秦主力项梁已死,不敢将其激怒,便拼了老命的防守陈留,使得项羽、刘邦急切中难以攻下,还怕行动迅捷的章邯趁机抄了自己的后路,便只能向东面的彭城撤退了(沛县南)。
反观章邯方面,灭了项梁以后使其声威大震,便决定趁着这股劲儿直接将赵国也给灭了。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讲,现在正是项羽和刘邦最为虚弱之时,章邯应该赶紧灭了他俩再消灭楚国才是正理,为什么还要攻打赵国呢?
有这种想法不奇怪,因为咱们知道这段历史,全都是事后诸葛亮,可当时的章邯并不知道事后的发展。而从天下的角度来讲他攻击赵国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赵国地域从有晋开始便是名将的发源地,三家分晋以后赵国更是能人辈出。
因为地理和气候因素,那里的百姓也是人人尚武,所以战斗力极强,发展潜力也是各路反王中最高的,再加上现在赵国内乱,正是攻打的绝佳时机,所以章邯决议攻赵。至于刘邦和项羽,呵呵,要兵没兵,要地位没地位,两个小打而已,现在谁会在乎他们两个呢?
那么赵国是怎么内乱的呢?要说这件事,我们还要从陈胜被章邯干死以前说起……
2.11巨鹿胜,天下震!
陈胜未死以前,曾派武臣攻赵地,武臣得赵地以后被张耳和陈余忽悠自立为王,之后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和陈胜对抗,乃遣韩广攻燕地,李良攻常山,张黡攻上党,一副要统一北方的架势。
然世事无常,人心易变,韩广攻进燕地以后竟然被燕人拥立为燕王。遂直接占领燕地自立为王,竟与武臣形成了各据一方分庭抗争之势。
武臣因此大怒,遂领张耳、陈余亲率大军前往攻燕。
可极具戏剧性的是,正在两军对峙的时候,那武臣不知道抽的什么风,竟然只带几名亲随四处游走,结果,被韩广的巡逻兵生擒。
韩广大喜,遂以武臣为要挟,派使者前往赵军面见张耳、陈余,要求二人割地换人。
可割地换人这事儿根本行不通,张耳和陈余知道,如果有了第一次,那韩广将会无穷无尽的以武臣来勒索赵国,这戏码在春秋战国最少上演两次了(一次春秋的宋国与楚国,一次战国的楚国与秦国)。
所以,张耳和陈余没有答应韩广的要求,而是派遣使者前去和韩广协商,想要用财宝来代替土地。
可身处于乱世之中,最值钱的只有土地和粮食,所以没的商量,韩广不但拒绝了二人的请求,还将好几批前来协商的使者全部斩杀,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决心。
张耳、陈余因此愁眉不展。
这事儿在当时弄得沸沸扬扬,全军上下都知道,并成为当时赵军最八卦的新闻之一。
一日,赵军一个小小的营帐,一名伙夫很豪气的对自己的室友道:“我要去替二公(张耳、陈余)出使燕国,将燕王要回来!”
一听这话,伙夫的那些室友全都笑话他:“你真是想升官发财想疯了,之前二公派了那么多的饱学之士出使燕国都以失败告终,你一个伙夫有什么能耐?还是乖乖做你的菜吧!”
这伙夫没有理睬室友的冷嘲热讽,而是直步前往二公营帐,并说明了来意。
本来二公是不想让一个伙夫代表赵国的脸面出使燕国的,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敢出使燕国。所以,没办法,死马当做活马医吧。
于是,这名伙夫来到了燕国,可韩广并没有接见他(已经懒得亲自接见了),而是派了自己的一名将领来接见他,估计只要他敢说以钱换人就得立马被这个将领斩杀。
可这伙夫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非常风趣的道:“这位将军,您知道我是来干什么的吗?”
将领冷笑:“来干啥?自然是来寻回你们家赵王。”
“没错,那我请问问将军,您知道张耳和陈余都是什么样的人吗?”
将领寻思了一会儿,有些郑重的道:“贤者”。
“那您知道他们派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吗?”
“呵呵,当然是要回你们家赵王。”
“错!您并不知道二人真正的想法!想当初那武臣、张耳和陈余三人没怎么用兵就全下赵国几十座城邑,这事儿张耳和陈余是出了大力的,所以此二人也非常想坐上赵王的宝座,您也应该知道,君和臣的地位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然而因为当时赵国刚经战乱,百废待兴,且武臣为军队主帅,再加上他的年龄也大,所以就勉为其难的立他当了赵王。然而现在赵国已经安定,所以二公便已经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可因武臣总是坐镇邯郸,使得他们没有动手的机会。而现在您燕国囚禁了赵王,这也给了二人大好的机会,他俩表面上不断派人前来营救,可哪一次是答应了燕王的请求?”
“……,好像真没有,都是说要来给钱换人的。”
伙夫:“这就对了,二人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燕王赶紧杀了赵王,这样二人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赵王之位。将军您想想,到时候统帅赵国的不是张耳便是陈余,而这二人的实力更胜武臣百倍,贤者所率领的赵国虎狼,那结果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您自己想想吧。”
话毕,这将领沉思了好一会儿,然后对赵使深深一拜,“先生请先稍后片刻,我这就去禀报我家大王。”
最后,这名伙夫拉着武臣回到了邯郸。
而武臣和韩广好像也达成了某种协议,遂领兵回国,再也没向燕国出兵。
武臣安全的逃过了一劫,可这次他太丢人了,丢人到被将士看不起的程度,这也为接下来的内乱打了一个小小的基础。
再看攻击常山的李良。
他与东北线受挫的武臣不同,攻打常山的李良可谓是顺风顺水,没过多长时间便完成了任务。后武臣再给他指令,命其继续攻击太原一带,但前往太原的必经之路有秦国重兵把守,使得李良难以寸进,遂与秦军成对峙之势。
那秦军守将姓甚名谁不得而知,可却是一个人才,他见李良领军和自己展开对峙,料想久必生变,就想出了一条毒计。
他命人携带信件前往李良军,并假冒秦二世口谕,“李将军,您以前曾经跟随我大秦南征北战,我十分看重您,可最后为什么要反秦而归赵呢?我想一定是您受了奸臣的蛊惑。如今,我大秦正是用人之际,我想您回来继续帮助我大秦,只要您能回来,我必既往不咎,还会给您高官厚禄。”
其意便是离间李良和武臣之间的关系。
李良没有相信信的内容,可他非常惧怕,怕这是秦国的离间之计,不但给自己写了信,还给武臣也写了信。
那武臣能力平庸,并且经过之前的背叛,现在一定是疑心病最重的时候,就想亲自回去向武臣解释,顺便也再拉些援兵回来继续攻秦。
可让李良和武臣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都被一个老娘们给毁了。
话说李良的部队回到邯郸以后,途中却巧不巧的碰到了武臣的车队,李良还以为车里坐着的是武臣,便于道路两旁下跪拜礼。
可没想到这车里面坐着的并不是武臣,而是武臣的宝贝妹妹。最要命的是那天这老娘们喝多了,不知道跪在道路两旁的是位高权重的将军,就只让一个骑兵前去对李良解释,领车队离开了。
李良不知道具体情况,只知道自己在部下面前被一个娘们儿羞辱,这股气便充斥大脑无法压制,正巧这时候一名亲随还在一旁夹杠:“将军!现在天下人都反对秦国,谁有能力谁就能称王!那武臣算个什么东西?凭他也配与将军相提并论?如今他们家的女孩儿见了将军不但不下车行礼,还如此的羞辱我等,请让我带人将这不知死活的娘们儿杀了!咱直接反他娘的!”
李良现在本就是火冒三丈,又有人在一旁添油加醋,便直接命此人将武臣妹妹以及随行百人全部斩杀,之后带领军队直击邯郸王宫。
因为此时的邯郸全无防备,所以轻易告破,武臣也死于李良刀下,而张耳和陈余当时并没在王宫,再加上有人提前给其通风报信,便逃过了一劫。
张耳和陈余逃出邯郸以后四处收拢残兵,准备集中一处后与李良决战。
就在这时,一位宾客却奉劝二人:“你们两位都不是赵国本地人,所以想要赵人归附是非常困难的,不如立六国时赵王的后代为王,以辅助他的名义来完成大义,这样才能使得赵人归附。”
二人觉得有理,遂命士兵满赵国的寻找赵王后裔,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叫赵歇(赵国王室贵族)的立为赵王,并定都于信都(河北邯郸北)。
而事情也果如那门客所料,自从立赵歇为赵王以后,赵国国内四方归服,使得张耳和陈余的部队一下便增到近十万人。
李良大恐,遂全军攻打赵歇,势必要在其彻底形成气候以前将其击溃(其实已经形成气候了)。
可惜此时张耳、陈余羽翼已成,再加上陈余用兵也有些不俗,便于一次大会战中将李良打败,使其部十不存一。
经此大败以后,赵军虽然损失很大,但李良更是惨重,已经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便弃了赵地前去投靠现在风头正盛的章邯。
轰轰轰,就在李良和张耳、陈余互撕于野之时,伴随着轰鸣的行军声,章邯已带领秦军渡过了黄河,兵锋直指正在与李良激战的赵军背后。
所以就在李良刚刚大败没多久以后,凶猛的秦军便已经和赵军展开了战斗。
此时的赵军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秦趁灭楚之势一举而攻,所以赵军一触即溃,陈余也带领着部队仓皇而逃。
干掉陈余主力之后,章邯毫不停留,兵峰直指邯郸。
因邯郸从战国开始便是赵国的王都,城高粮足,是赵国人的精神支柱,所以章邯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此地。
盖因李良已经投降了章邯,邯郸也是无兵守护,章邯遂迁邯郸之民于河内,之后便将这百年王都毁于一旦,后领大军直袭信都。
而张耳和赵歇也知道信都不是久守之地,便紧急领全部残存士兵迁往巨鹿(河北平乡西南)以守秦军进攻,并令正在外收拢残兵的陈余驻守巨鹿以北,和巨鹿成两面夹击之势防御秦军,还四处派使者前往各国求援。
而现在正往信都的章邯听闻赵歇已迁往巨鹿,便改道而行之。
到了巨鹿以后,章邯命王离领数十万大军将巨鹿三面(北、西、南)团团围住,自己则领主力镇守后方,以防援军突袭,并在后军与围城秦军之间建设甬道用于运粮(甬道:在道路上方和左右全都建上墙壁、木板或者非常坚固的东西,以防止敌方偷袭运粮队伍)。
王离部得到了充足的粮食,进攻更是猛烈,巨鹿朝不保夕。
那么现在各路援军都在干什么呢?
两个字,观望。
首先,赵军陈余方面,赵军原本的计划则是在秦军攻城的时候陈余要在后方不停的骚扰秦军,使得对方攻城的节奏缓慢,可秦军声势实在是太过骇人(数十万),看着那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秦军,陈余除了绝望还是绝望,所以一直都没敢前去骚扰。
苦苦抵抗秦军的张耳因此大怒,派遣张黡、陈释前去责备陈余,“我与你是生死之交,自认为感情更胜亲兄弟,可现在,我与赵王的性命就在旦夕之间,可你拥兵数万,却不肯发兵来救,这究竟是为了什么?现在我请求你发兵来救,哪怕死于乱阵之中,这也算是有一线希望啊,如果你身死于乱军之中,我必引颈就戮,黄泉路上也不孤你一人!”
陈余哀叹一声回道:“我不去救援巨鹿并不是因为我怕死,而是因为我不想白白送死。试问,如果连我也死了,以后还有谁能替赵王和张耳报仇呢?”
张黡和陈释一看陈余还不打算出兵,便愤怒的道:“将军这话说的不对!现在的形势正是最紧急的时候,哪还能如此瞻前顾后?只能成全了自己的道义才是真正的好汉!”
陈余:“我真的不是怕死,可是白白去死又能有什么好处呢?行了行了,既然你俩不信我也不多说。现在我就给你俩五千士兵,你俩率兵试试看就知道有没有用了。”
张黡和陈释大怒,可陈余已经打算怂到底了,他俩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领五千士兵前往数十万秦军身后攻击。
结果,这五千士兵就好像一滴水滴被淹没在沧海之中,泛起一点涟漪便被淹没殆尽,起到的效果甚至连城头上的赵军都没有看到。
至此,陈余再也不肯出兵攻秦了。
而齐、燕的援军到是到了,并和陈余军队整合为一,可他们见秦军声势太盛也就和陈余一样一怂到底了。
如果照此局势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赵国必灭无疑,所以全天下都将目光盯上了正在路上的楚军,而楚军也在此时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内乱。
话说之前宋义曾和高陵君预言了项梁必败之事,使得高陵君对宋义的崇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他面见楚怀王之时便极为推荐宋义。
楚怀王因此召见宋义,并和他谈论时势与兵法。最后,宋义的言论为楚怀王所喜,便打算提拔宋义。
正巧此时,章邯大军在赵国境内连战连捷,逼迫赵王于巨鹿困守,那楚怀王也知唇亡齿寒之理,遂命宋义为楚军主帅,号卿子冠军(其意相当于汉朝的冠军侯,可和以后汉朝的那三个变态三冠相比,宋义只能算是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项羽(此时项羽已经被楚怀王任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十余万楚军支援赵国。其他将领,如英布、蒲将军、桓楚等辈此时亦全归宋义直辖。
这还不算,楚怀王还给刘邦一支不满万人的军队向西面进攻,意图牵制关内秦军,让其不得向北支援。并向众人宣布,只要谁能先一步入关灭亡秦国,便是新任秦王!
得此消息,项羽直接毛了,因为之前追杀章邯的时候项羽和刘邦配合的非常默契(一般人谁能配和项羽配合默契?以此来见,刘邦的统兵水平绝对非同一般),所以更愿意和刘邦一起向西攻击关内方向(其实是想当秦王)。
可楚怀王认为项羽为人彪悍,一旦让他成为秦王,便再也无法控制,遂拒绝了项羽的请求,让他继续归宋义管辖。
就这样,一方面刘邦领着那点儿可怜的部队向西进发,另一方面宋义则领十余万大军北上救赵。
按理说现在赵国已经是形势危急,大军应该赶紧北上才对,可是宋义却在到达安阳之时(山东曹县东)停歇不前。
项羽因此大急,前往面见宋义:“将军!现在秦军已经将巨鹿团团围困,我们应率领部队迅速渡过漳河,进而攻打他们的外围,一旦我军有所收获,赵国必于内响应,到时候两面夹击于秦,必将其大败!”
话毕,宋义哈哈大笑,那笑声中充满了对项羽“幼稚”想法的藐视,十余万军队就敢去硬撼几十万的大军,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于是,宋义鄙视的道:“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岂不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秦军正在猛攻赵国,可在赵王和张耳的拼命阻击下好几日都未能攻下,我料定,章邯即使能拿下巨鹿也必然是疲惫之军,而到那时候,我们便可趁机灭杀秦军,之后一举灭亡秦朝,天下便再也没有能与我大楚抗衡的势力了。呵呵,所以说项将军啊,论披甲持戟,在战阵中冲杀搏击,我肯定是不如你的,可论运筹帷幄,统帅全军大战,你和我可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了。”
项羽虽然对宋义的方法呲之以鼻,可碍于他是主帅,也不敢公然对抗,只能将此怒默默的记在心中。
那么宋义这话对吗?我不知道,也不想当事后诸葛亮,我只知道,如果我是当时军中将领的话,一定会听从宋义的安排,因为联军和楚军加在一起也就二十万,这么点儿部队拿什么和秦军死磕呢?
但宋义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世界存在一种人,这种人在某方面拥有超越人的天赋,也许几百年都不会出现一个,但在那个时代却出现了这么一个人,我们习惯称呼这种人为“妖孽”。
而他,就是项羽。
当时安阳附近天寒雨大,楚军的士兵们又冷又饿,而反观此时的宋义,竟然忙着大摆筵席招待齐国使者,为的就是派自己的儿子宋襄前往齐国辅佐齐王(狡兔三窟)。
因为这极大的反差,使得士卒对宋义寒心。而项羽便抓住了这个机会,趁着宋义送宋襄前往齐国的时机纠集心腹将领道:“现在章邯部队攻击巨鹿甚紧,正该合力攻打秦军,可他(宋义)却畏惧秦军如虎,久久不肯前进。如今南方饥荒,百姓贫苦,士兵更是以一半豆子一半蔬菜来充饥,可他呢?招待一个齐国猪狗竟然整日的大摆筵席,还说什么什么‘利用他们的疲惫’。我呸!凭秦国的强大,进攻新建的赵国必是摧枯立朽,而赵国一旦被覆灭,秦国将更加的强大,还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以利用?况且我国军队最近吃了败仗,大王坐立不安,将全国的精锐全都交给了宋义指挥。可他呢?不但不体恤士兵,反倒用自己的职权来钻营私利,这种人根本就不是我们楚国的大臣,更不可能是我项羽和各位在座的统帅!我意明日直取其首级,尔等管住自己的部队要让他们不要妄动,懂了吗?”
“遵命!”
就这样项羽在第二日一早进了中军大帐,手起刀落便将宋义斩杀。
干掉宋义以后,项羽向三军发布命令:“宋义与齐国阴谋反楚,楚王已经命我秘密杀死他。”
说实话,项羽这命令发的假的不能再假了(连点儿装饰用语都懒得说),可一因为宋义的做法大失人心,二因为楚军的那些高级将领大多都是当年跟随项梁南征北战的心腹,三是因为项羽的统兵作战能力也确实高超,所以大家都没有反抗项羽,任那宋义人头落地。
后,项羽又召集所有将领们开会,准备再选出一个新的主帅,那还能说什么,事儿是项羽搞起来的,其他人谁还敢选别人呢?所以理所应当的推荐项羽为新的主帅。
想当初刘邦当沛公的时候还知道虚伪的礼让两次,可项羽呢,他哪有那个闲心,直接便同意了将领们的“请求”,自立为楚军新帅。
之后,项羽一面派出使者前往楚怀王处通告消息,另一面派出部队追上了宋义的儿子宋襄,并当场击杀。而大后方的楚怀王虽然恼怒,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他还能怎么办,只能命项羽为上将军,统帅全军北上救赵。
项羽楚军行动异常迅速,很快便北上渡过河水驻扎于漳水之东,做出与其他诸侯一样壁上观的假象,然后遣英布和蒲将军每人率领一万士卒偷渡漳水,对秦国甬道反复破坏,并在其中不停焚烧楚军粮草。
王离和章邯亦派军队前往攻击英、蒲二众,可此二人大大的狡猾,兼其众勇猛绝伦,人派的少了便被二人击溃,人派的多了二人又四处打游击,可是把章邯弄得心烦意乱。
就这样,在英、蒲二人的不停骚扰下,秦军的粮食有一顿没一顿,以致士气渐落,无精打采。
项羽见时机已到,着令主力大军迅速渡过漳水,与英、蒲二军会师,并在全军渡水以后下令凿沉船只,砸毁锅灶,烧掉壁垒,只准携带三天的干粮,其意非常明确,那就是告诉全军必定在三日之内决出胜负,不是秦死就是我亡。
看着同样只带着三天干粮的项羽,楚军上下没有丁点儿绝望,反倒是彻底被激发了血性,他们在项羽的带领下直扑正在巨鹿以南的章邯精锐。
章邯也不含糊,迅速组织大军前往攻击项羽,且还是老三板斧,先令胡骑骑射楚军,之后再出动锐士给敌军致命一击。
可这次他遇到的不是周文,而是项羽!
项羽根本就不和你玩儿什么排兵布阵,他一马当先,带领着先头部队直接对章邯展开了生死冲锋,并在瞬时之间便冲入了章邯的大阵。
那些胡骑最大的优势便是游击骑射,可此时的楚军已经和章邯战作一团,所以他们的优势也得不到发挥,便只能于外围游走,以待时机。
因为见识过秦国锐士的胡骑确信,这世界上没有一支部队能打得过这些锐士,所以他们早晚会被秦军打得四散溃逃,那时候就是他们收割生命之时。
可这一次,他们错了,都说由狮子率领的绵羊能打败一支由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这话一点儿不错,那章邯虽然不是什么绵羊,可项羽可不仅仅是一个狮子,而是一个绝世凶神,并且他带领的部队也全都是江东精锐,根本就不是什么绵羊。
呯呯磅磅,伴随着无尽的兵器交接声,战场乱作一团,可谓是血雾弥漫,残肢乱飞。项羽带领的先头部队如同尖刀一般,直接将章邯的主力部队拦腰截断,双方大战一天一夜,连续交锋九次,从来以耐力而闻名的锐士都已经逐渐不支,可项羽所统帅的江东子弟却还是越杀越疯,这简直就是一群从地狱中爬出来的魔鬼。
后来,秦军再也撑不住了,章邯也被打怕了,便率领部队狼狈向西逃脱。
可项羽并没有对章邯展开追击,而是直接率领士兵突击北上,将王离军队团团围住。
朋友们,注意了!!十万军围困数十万的部队(此时项羽刚刚和章邯的精锐部队战完,所以军队绝对不到十万),以绝少而围绝多,这他x的是兵家大大忌!此种战例史书上没有,兵书上也没有,从前没有,以后也不可能再出现,项羽这是要干什么?要逆天呐?!
巨鹿城里的赵王和张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他们没敢出兵夹击。
北面的陈余和齐、燕联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他们没敢出兵夹击。
然而,项羽!这个疯子,他见诸侯军不出兵帮忙,竟然没有撤军,而是直接下令对秦军展开疯狂攻势。
项羽的想法简单粗暴,那就是用围住秦军的楚军分散秦军,然后自己率领主力部队狂攻王离本部,进而将秦军干瘫痪。
这些楚国疯子呜嗷喊叫的攻击秦军,他们的手被砍掉了就用脚踢,他们的脚被砍掉了就扭动着自己的身体去抓敌军士兵,只要抓住就是一顿狂啃,而项羽那个疯子所带领的亲卫部队更是所向无敌,其兵峰所指之处无人可挡,硬是将秦军的阵容搅了个稀巴烂。
看着如同地狱魔神一般的楚军,城上的赵军和北面壁垒上的联军全都颤栗惊恐。
就这样,数十万秦军被楚军打的节节败退,项羽的部队则如同雷霆一般直插秦军心腹,并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中军大帐将王离生擒活捉。真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
王离被活捉,秦军顿时崩溃投降,巨鹿之战则以楚军大胜而告终。
收拾完后续之事,项羽令士兵集结于中军大帐,并派遣使者前往各军统帅处让他们速度来见。
项羽此时已经成为这些“统帅”们心中的魔神,魔神有令哪敢不从,便一个个颠儿颠儿的前往面见项羽。
然一入辕门,他们远远的看到一身红甲(被鲜血染红)的项羽正用一种极度蔑视的眼神看着他们。
他们害怕了,双腿止不住的发抖乱颤。
噗通,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跪下了,其他诸侯也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恐惧,一个个也都噗通通的下跪。
然后,这些“统帅”跪着向项羽“走”去,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项羽的尊容。
最后,项羽被众多统帅立为诸侯上将军,统帅联军将士,无人敢有丝毫不满,都乖乖的将兵权交到了项羽手中。
搞定了众多统帅以后,项羽带领联军进入巨鹿,赵王歇则携张耳亲自出城劳军。
可当张耳见到陈余以后,本来满面阳光的脸突然晴转多云,指着陈余的鼻子就骂:“陈余(古人没有仇恨是不会直接说姓名的,而是称姓氏,后加字)!别的我也不和你多说,我就问你,张黡和陈释哪去了?!”
陈余自知理亏也没有生气,而是陪笑道:“兄弟这话从何说起?张黡和陈释之前要求我与秦军拼死,我给了他们五千士兵前去攻击,最后寡不敌众才死于军中的。”
张耳:“哈哈,哈哈哈,都到这种时候了你还在这和我扯谎!分明是你陈余畏惧秦军如虎,最后受不得二人责言而将二人斩杀,如此的你还有什么脸面返回赵国?!”
陈余一开始知道自己理亏,也不想和张耳闹得太僵,可张耳没完没了的责骂也给陈余整急眼了,他径直走到张耳的身前,将自己的帅印拿出交给张耳:“我真没想到你现在对我的怨恨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如果你真的认为我杀了二人,那这帅印你就拿走吧,我陈余从此不再领兵就是!”
说罢,将头一偏,只伸出了那只拿着帅印的手。
张耳见陈余将帅印递到自己面前,也感觉自己稍微有点儿过了,可心里还是怨恨当初陈余不肯援救自己,便扭过头去不肯接受。
见张耳最后还是给自己留了些面子,陈余的心中稍暖,可就在此时,也不知陈余是从哪来的一泡邪尿,便将帅印放在了桌子上急急如厕去了。
见陈余不在,张耳的一位门客突然窜上来对张耳道:“大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现在您与陈余已经闹掰了,以后也不可能会恢复到当初的友情,与其给自己立一个政敌,不如收了帅印让他滚蛋!”
张耳寻思一下感觉很有道理,便拿走了陈余的帅印,并收编了他的部下。
那倒霉催的陈余回来一见自己什么都没了,大脑一片空白,他愤愤的盯着张耳,死死的记住了这张脸,便率领仅有的百名心腹出走了,后至黄河沿岸暂时从事打鱼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而也从这时候开始,关系最好的两个人成为了不死不休的仇敌关系。
我们接下来再看项羽。
他打跑了章邯以后迅速收编各路联军,然后继续向西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