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是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1 / 1)

福格行为模型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动机、能力和触发。

关于动机,我们已经从拖延的心理症结,采取或拒绝某一行为的动力与阻力,以及制定目标计划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但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动机,但因为要做的事情过于复杂和困难,我们无从下手,最终也会拖延。

实际上,这就涉及了福格行为模型的第二个因素——能力。

有关能力的部分,本书着重从两个方面去阐述,一是高效做事的方法,二是时间与精力管理。有了动机和目标,就如同有了做事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解决了“做正确的事”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正确地做事”的方法,并学会在做事的过程中高效地利用时间,减少精力耗损。当我们能够找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且不让自己陷入到身心俱疲的旋涡,拖延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毕竟,痛苦不袭来的时候,谁也不会想要逃避。

正确地做事,固然离不开行动,但更重要的是,行动之前的思考。

一个工人在伐木场找到了一份差事,他满怀热情地想把这份工作做好。

上班第一天,老板给了他一把斧子,让他到人工种植林里去砍树。他很卖力,一整天都挥舞着斧子,总共砍倒了19棵大树。老板很满意,夸他做得不错。工人大受鼓舞,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卖力地做事,不辜负老板的赏识。

第二天,工人依旧很拼命地做事,可身体却出现了不适,先是腿又酸又疼,而后胳膊也累得抬不起来。尽管已经很努力,却只砍了16棵树。他很失落,自己明明比前一天更认真、更卖力,劳动成果却不如意。工人觉得,一定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倘若一直这么下去,老板肯定会认为自己在偷懒。

第三天,工人投入了双倍的热情去砍树,直到把自己累得瘫倒在地上。让他失望的是,他这次只砍倒了12棵树。他是个诚实的人,内心觉得愧对老板开的高薪,就主动说明了情况,还检讨说自己太没用了。

老板没有指责他,只是问了一句:“你多久磨一次斧子?”

工人愣住了,说:“我每天都在忙着砍树,没有时间磨斧子。”

为什么已经很努力了,却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答案就在故事里。

踏实肯干的态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不意味着只要肯花时间、肯下工夫,就可以高效地完成任务。拖延不一定都是因为懒,还有一种原因是:盲目做事、不善思考,凡事只知靠手、不知用脑。犹太人的生存法则之一是保持勤勉的习惯,但他们也时刻牢记着《塔木德》中的教诲:“仅仅知道不停地干活显然是不够的”,思考力是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