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工作的内容,同样是一种休息(1 / 1)

农业上有一个术语叫间作套种,这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种田的方法。

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得出经验:间作套种可以合理配置作物群体,让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效地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交错利用土壤肥力,实现养地增产的目的。

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一样,如果长期持续从事同一项工作,就会产生疲劳,让大脑活动能力降低,精力涣散,产生拖延。此时,如果能够适当地改变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兴奋点,而原来的兴奋点会受到抑制,让脑力和体力得到调剂与放松。

芮先生正处于年假中,可他却觉得,越休息越累,想看看书、学习一会儿,可刚坐下来就感觉浑身都软绵绵的,还不停地犯困。然而,前一天晚上,他并没有熬夜,完全睡足了8小时。想做点简单的工作,不用费太多的脑力,却始终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觉得累。他想借助小憩一会儿来缓解,没想到,睡了一觉之后,疲惫还是如影随形。

很多人都碰到过跟芮先生一样的情形:越休息越觉得累,越休息压力越大,总是不自觉地焦虑和担忧,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原因就在于,用错了休息方法。

英文《新约·圣经》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据他的一位朋友讲,他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一张摆放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一张摆放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还有一张桌子摆放着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然而,莫法特却从未觉得精力不够,或是疲惫憔悴,因为他就是靠从一张书桌挪到另一张书桌来休息的。

多数时候,疲劳都是厌倦的结果。此时,我们是应该停下工作休息,但休息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只躺在**睡觉。把工作的性质变化一下,疲劳一样可以得到缓解。比如,写作累了的时候,找本喜欢的书看看,或是到户外运动一下,都是不错的选择。

哲学家卢梭曾说,他只要工作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觉得身心俱疲,且只要超过半小时专注地处理一个问题,就会感到累。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让自己不断地处理不同的问题,累了就换一个问题继续思考,始终让大脑保持着轻松愉快的状态,而他的研究的工作也没有间断。

为了防止工作中出现的疲劳感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我们做事的情绪,我们要经常地变换工作方式、工作地点,或是几种工作互相交叉同时进行,让大脑一直处在新鲜的信息刺激下。这就是莫法特休息法的核心。事实上,它包含以下五种类型的“工作—休息”模式:

·抽象与形象交替

研究理论问题可以跟学习形象的、具体的问题交替进行,比如,在研究哲学、美学、历史、心理等问题感觉疲惫时,可以去看看小说、散文或图片,这样的话,大脑左半球会得到休息,同时大脑右半球得到充分利用。之后,再去研究理论问题,就能够恢复充沛的精力。

·转换问题的切入点

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如果切入点不同,大脑的兴奋点就会不一样,这时也能够达到休息和提高效率的目的。比如,阅读一部理论专著,在从前往后的研读中,觉得很枯燥,身心有疲惫感。那么,不妨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去读,逐渐扩展,就能让自己兴趣盎然,集中精力。

·体力与脑力交替

这种方式很常见,也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进行一段时间的脑力劳动,略感疲惫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出去运动一下,如散步、慢跑一会儿,就会感到精神焕发。

·动与静交替

长时间用一个姿势学习、写作或阅读,很容易感到疲劳,适当地改变一下姿势,或是变换一个地点,都可以兴奋神经,消除疲倦。比如,坐着工作一小时后,感到有些累,不妨站起来工作。

·工作与休闲交替

工作是必需的,娱乐也不可少,和谐的生活需要有张有弛,方能长久。突击式的工作只适合一时,时间久了,必然会引发危害。在紧张工作的间隙,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爬爬山,体会一下休闲生活的乐趣,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愉悦身心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创造力,甚至获得某些灵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