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P思维=心理比对+执行意图(1 / 1)

6岁半的女儿在读了“青蛙和蟾蜍”系列中的一个有关“工作表”的故事后,也开始对列清单产生兴趣。那个周末的早上,她效仿“蟾蜍”给自己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个“工作表”,为此还精心准备了漂亮的纸,贴上喜欢的装饰画,一条一条认真地写……折腾了1个小时后,总算是把工作表完成了。然后,女儿伸伸懒腰说:“做完了,我要休息会儿。”

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的我,哭笑不得。细琢磨,这不只是小孩子的行径,很多时候我们想做一件事情时,也会制订相应的计划,当计划做完后长舒一口气,自我感觉好了很多。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那件真正要做的事,仍然被束之高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没有去做那些该做的、想做的事情时,会萌生出一种内疚感。这种内疚感会促使我们产生一个行动的张力,比如:下决心减肥、制订减肥计划、办健身卡、买运动装备等。这些步骤的存在,让行动的张力得到了释放。

然而,我们的大脑分不清楚什么是决心计划,什么是真正的行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下了决心、做了计划,大脑却误以为我们已经做过了,结果就出现了“买了书不读、办了卡不去、列了清单不执行”的情景。

正因为上述的情景时常发生,心理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指出,积极思维在某些时候的确有助于激发我们的行动,但它并不总是有效的。在与以往经历脱离的情况下,乐观的幻想、梦想、希望,可能会成为行动的阻力。因为当我们在进行乐观幻想时,大脑有时会误以为梦想已经成真,享受愉悦的体验,并让我们感到放松。同时,它还会扭曲我们对客观信息的搜集,让我们找不到真正能够被实现的梦想。

简单来说,如果脱离现实,对未来盲目乐观,不仅无法帮助我们实现梦想,反倒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厄廷根教授以二十多年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工具——WOOP思维。

WOOP思维是两种心理学思维组合而成的,即:“心理比对”+“执行意图”。

·心理比对:在幻想未来的同时,充分考虑现实障碍

当我们把梦想和障碍联系在一起后,就会客观地思考梦想的合理性,并改变对障碍的看法。倘若梦想有可能实现,我们会更有动力去执行;如果梦想不切实际,我们可以趁早放弃,寻找可以实现的新目标;期间遇到批评或反对的声音,可以更好地面对。

心理比对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选择靠谱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去克服障碍。

·执行意图:围绕实现愿望这一目的,打造明确的意图

为什么很多计划无法突显效用?原因就是,只停留在笼统的概念层面,大脑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该做些什么?为此,我们就要在大脑里预埋行动线索:如果……我就……!把实现愿望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衡量各种可能性并确定目标,第二阶段为了实现目标制订行动计划。

执行意图的价值,是在情况和行动之间建立条件反射,避免意识层面的纠结拖延,可以更有效地克服行动障碍,并能长期地坚持下去。

心理比对和执行意图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心理比对是在人的头脑中,把愿望和障碍联系起来,从而在认知层面上让人做好实现愿望的准备。当障碍出现时,人就可以明确地投入精力,用预先制订好的方案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