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阻力武器2:不做无谓的利弊权衡(1 / 1)

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想用理智来解决,而不借助任何既定的信念或是消极的联想,那么我们经常会很不理智地推断出一个能让我们感到快乐,或是可以消除痛苦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将事情合理化”的过程,往往是通过权衡一个行动相对于另一个行动的利弊,最后在权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这样的结论靠谱吗?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思考会不自觉地遵从趋乐避苦的本能,让我们相信那些令人愉悦的活动同样也是有益的,令人不悦的活动则是无益的。但,客观的情况并非如此,这不过是我们的思维在欺骗自己。

Simon的上一个项目方案得到了老板与客户的一致好评。这次,老板把公司数额最大的项目交给了他,算是委以重任。Simon自然想把这个新项目做好,可他甩不掉拖拉的毛病,特别是在启动阶段,很难快速地进入状态。

从接到新项目开始,Simon已经“悠闲”地过了一个星期,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做。他心里很清楚,缓冲一两天调整状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今,已经快十天了,他还是迷迷瞪瞪、懒懒散散,打不起精神,这完全就是拖延了。

承认自己拖延,直面病态的悠闲,这太残忍,也太痛苦了。所以,Simon的内心开始了苦与乐的较量,并上演了一场自圆其说的戏码。

Simon先是安慰自己说:“做创意方案这种事急不来的,真正跃然纸上的时间很少,最耗费时间的就是前期的苦思冥想。现在,我只是看起来很悠闲,其实我是在寻找灵感,而灵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闪现的。”接着,他又搬来各种名人故事,进一步将自己的病态悠闲合理化:“牛顿在果园里发呆,无意间看到苹果落地,才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在教堂里坐着,无意间看到吊灯像钟摆一样地晃动,用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计算出了吊灯摆动的时间,制作出了“脉搏计”;瓦特无意间看到开水顶开了壶盖,想到了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想到这些时,Simon心满意足,他觉得自己的悠闲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面对一项令人快乐的活动(不工作的悠闲状态),Simon借助各种理由自圆其说,哪怕这在客观上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当我们被一个自知不正确且会为之后悔的活动吸引时,千万不要试图去重新评估它是否真的不正确,减少这种无谓的利弊权衡。因为我们往往会颠覆之前的判断,最终选择做这件事。面对类似的情况,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提前下结论,且坚定不移。要知道,这个结论可比一时冲动作出的任何推理都更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