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谈,氛围很重要。良好的氛围容易让人放松,交谈自然能够更加坦诚。如果氛围紧张,人人不得轻松,交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3 与人聊天,自我轻松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要尽量轻松一些,不要过于严肃,过于严肃容易让人过于紧张。当然一些有特殊目的的谈话除外。要想交谈轻松,就应该注意语言的选择。总体来说,通俗化的语言比书面化的语言要轻松许多,容易让人接受。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多使用谚语往往使谈话更加通俗易懂。谚语经历了千百年长期传诵,千锤百炼,凝结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精炼、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谚语和俗语一样,也可以为语言增色。
1985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到苏联访问,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欢迎仪式上,苏联领导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再补充一条,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忙催生。”里根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里根政府不急于和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两国领导人经过紧张磋商,在某些问题上减小了分歧,都表示要继续对话。戈尔巴乔夫担心美国言而无信,于是在说话中用谚语提醒:“言必信,行必果。”里根也送给戈尔巴乔夫一句谚语:“三圣齐努力,森林就茂密。”
两国领导人都是说话高手,巧妙地运用谚语进行磋商,收到了其他语言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与人聊天的时候,要想达到轻松的地步,除了使用通俗的语言外,还要学会放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平等地对待别人。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过程中,避免过于严肃,场面过于僵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关键看个人如何选择。不要总是提及一些过于严肃的话题,也不要总是用些过于书面的话语,当然更不要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位置。要学会在平等的地位,通俗的语言中达到自我放松,让周围的人也随之放松起来。
44 话中不时添加幽默
成大事者认为,没有谁会对一成不变、呆板、枯燥的发言保持浓厚的兴趣,在当众讲话过程中,要注意遣词灵活、生动形象,不断给听众以新颖刺激,通过运用幽默来达到说话的目的。
有一次,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弟子为其举行饯行酒宴,社会各界名流均应邀出席。大千先生为人一向孤傲。大家入席坐定,不免有点拘谨,宴会开始后只见大千先生举杯来到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面前:“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众宾客听罢一惊,梅先生也不解其意:“此话怎讲?”只见大千先生笑答:“您唱戏,动口,您是君子;我画画,动手,我是小人嘛!”于是满堂宾客大笑不止,梅先生也乐不可支,举杯一饮而尽,宴会气氛十分热烈。大千先生一扫平日之孤傲,以幽默的话语风格达到了当众讲话的目的——巧调氛围,显出大师技高一筹的说话水平。
要想达到说话幽默的目的,就要学会用多变的视角。所谓视角,是指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其感官认知的结果便不相同。话语的表达视角,在言语交际中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无非“情”“意”二字,一篇言辞,一番话语,表情达意,其表达的视角也应当随意而转,随情而变。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善于利用多角度表情达意,甚至应付责难。在一次酒会上答记者问时,他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记者通过新闻媒介把此话捅了出去。华盛顿议员们大为愤怒。纷纷要求马克·吐温道歉并予以澄清,否则就将以法律手段控告他。过了几天,《纽约时报》上果然刊登了马克·吐温致联邦议员们的道歉启事:“我考虑再三,觉得此话不恰当,而且也不符合事实,故特此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马克·吐温巧用肯定与否定的不同视点,将同一思维形式以不同句式表达,貌似不同,实则仍旧表达自己的轻蔑和鄙视。
说话幽默本身不是目的,不过幽默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魅力。在说话的时候,运用一些多变的句型也能够彰显一个人说话的魅力。
人类语言丰富多彩,要生动运用丰富多变的口语句型,直接表达讲话目的。这一特点,人们在日常言语、社交谈话、会议报告、节目主持,以及一些论辩、促销、导游等多种口才表现形式中可见一斑。具体说来,句型多变主要表现在不仅有常见的主谓句,还有很多非主谓句,如名句、动句、形句,主谓倒装,定状异位等。
当年日本侵略者将天津“南开”炸得一塌糊涂,不少人哀叹:“南开成了难开!”当时的南京大学校长张伯苓听了,说:“难开?那要加一个标点:‘难,开!’”这里张校长巧用标点,将“难开”这一偏正短语变为转折关系的复句,便将那知难而进,遇挫愈坚的意与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事后有人为此专门撰文《一个标点显人格》,可见句型多变的艺术魅力。
成大事者认为,如何说话是有大学问的,在话语中不时加入幽默的成分,巧妙地回避别人的锋芒,是大学问中的最高境界。我们要想通过说话来取得优势,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善于在说话中寻找自己能够运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善于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口才。说话幽默不代表说话可以漫无节制,不代表自己可以随意开玩笑,说话幽默也需要根据特定的场合来,不要在任何场合都表现自己幽默的一面。
45 适当自嘲活跃气氛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时,要想达到很好的交谈效果,就必须活跃气氛。活跃气氛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实现,其中自嘲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到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美国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并给予物质援助。丘吉尔受到热情接待,被安排住进白宫。一天早晨,丘吉尔正躺在浴盆里抽着他最爱抽的特大号雪茄。突然,美国总统罗斯福推门进来,丘吉尔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面,这两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在此刻会面,确实非常尴尬。丘吉尔扔掉烟头,利用这种特殊的情境以幽默的口吻说:“总统先生,我这个英国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没有一点隐瞒。”说完,两人哈哈大笑。丘吉尔正是用言此意彼的手法,既解除了当时的窘态,又借此向罗斯福**联合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诚意,增进了会谈时双方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了这次谈判的成功。
当遇到尴尬局面的时候,一个人的自嘲往往能够化解这种尴尬。自嘲并不是自我贬低,相反,善于运用自嘲的人往往会被别人认为大度。比如,在某餐厅一起用餐,大家叫了服务员,但是服务员始终不搭理,场面有些尴尬,甚至有人有些怨气。如果怨气发泄出来,必然会破坏用餐的气氛。这个时候,有人如果站起来说:“哎,都怪我,如果我长得再帅那么一点点,也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大家很可能就在哄然一笑之中化解了紧张。
在遇到尴尬局面的时候,有人喜欢拿别人开玩笑来化解尴尬。事实上,这是最要不得的。拿别人开玩笑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反感。如果别人大度一点,当时不会发作。但是很可能不迎合你,这样场面就更加尴尬了。如果别人小气一点,当场发作,认为你没事找事,场面会一发不可收拾。
为此,成大事者认为,不要随意去开别人的玩笑,要开玩笑就拿自己开玩笑。正是这种考虑,人才要学会自嘲。
自嘲和自恋刚好相反,很多人都喜欢自恋,自恋只会让自己形象贬损,而不会让自己光辉起来,毕竟自己夸自己的话,不论夸的内容是否正面,都说明自己不是那么自信。这样自然容易被别人看不起。在有些场合,我们容易把自嘲和自恋分不清楚。有的人想通过自恋来活跃一下气氛,比如“哎,人长得帅,真是没办法”。这种属于有点自嘲精神的自恋,容易得到别人的一笑。但是这有前提,那就是别人充分了解你。如果别人不了解你,一定会认为你在自恋,在夸耀自己。事实上,你只不过想通过这种方式引来大家一阵哄笑。
人有自嘲精神,是一种大度的表现。善于把自己的缺点说出来,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至诚之心,而且还表现了一个人的大度为怀。生活中很多人对待缺点是遮蔽不及的,希望没有人知道他的缺点。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缺点拿出来说事的。
人们往往有一双看着别人的眼睛,但是很少用眼睛来证实自己。满眼看的都是别人的缺点和不是。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是却一个都没有发现。感觉自己就是个完人。让一个人承认自己有什么缺点,那比登天还难,因为那样很丢面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少见人愿意揪出自己的缺点。
其实,人们是可以巧妙地承认自己有缺点,这就是通过自嘲。通过自我嘲笑,把自己的缺点表现出来,不仅可以降低个人的道德风险,而且还可以增进别人对自己的亲和。事实上,很少有人愿意跟完人在一起交往的,原因在于跟完人一起交往,自己就显得很不完美,人是会受挫的。为此,我们表现出自己的缺点,同时不以一种十分正式的方式,不但不会失去朋友,反而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自嘲是活跃气氛最好的方式之一。当你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靶子让人说的时候,所有的人自然会觉得你坦诚,而坦诚是增强谈话效果最有效的因素。当然,自嘲不等于自我贬损,人在自嘲的时候不要对自己的人格进行非议和侮辱,这样也会降低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自嘲不等于自我检讨和自我承认错误,自嘲只不过是为了活跃气氛,而并非为了深深自省。当大家在一起活动的时候,你的自我检讨和自我承认错误,很有可能破坏活动的氛围。
在运用自嘲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要用那种容易被人认为是指桑骂槐的故事。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分夸大自己肢体上的缺陷或者特征。比如说自己是个小矮子之类的,因为和你同行的人,或许有比你更矮的。人在自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度,这种度在于不伤害到自己,不伤害到别人,不让别人觉得难堪,也不让别人觉得自己在自省,在这种度的前提下,再来活跃气氛。其实可以借用很多电影剧本的台词来自嘲,这种自嘲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46 遇到窘境要大度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遇到窘境的时候一定要大度。千万不要因为窘境而争执不下,到最后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林肯总统告诫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说:“任何决心想有所作为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在跟别人正误参半的问题上,你要多让一点步。如果你确实是对的,就少让一点。总之,不能失去自制。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卡耐基曾说:“避免与人争执的办法就是不争执。”
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争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夫妻间、朋友间、上下级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都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这当然是令人不愉快的,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冲突。然而如果能妥当地处理,也会化干戈为玉帛,避免可能的损失。
明朝年间,在江苏常州,有一位姓尤的老翁开了个当铺,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错,某年年关将近,有一天尤翁忽然听见铺堂上人声嘈杂,走出来一看,原来是站柜台的伙计同一个邻居吵了起来。伙计连忙上前对尤翁说:“这人前些时典当了些东西,今天空手来取典当之物,不给就破口大骂,一点道理都不讲。”
那人见了尤翁,仍然骂骂咧咧,不讲情面。尤翁却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街坊邻居,区区小事,还用得着争吵吗?”于是叫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棉袄、长袍先拿回去穿吧!”
那人拿了两件衣服,一声不响地走了。当天夜里,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里。为此,死者的亲属同那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别人花了不少冤枉钱。
原来这个邻人欠了人家很多债,无法偿还,走投无路,事先已经服毒,知道尤家殷实,想用死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只得了两件衣服。他只好到另一家去扯皮,那家人不肯相让,结果就死在那里了。
后来有人问尤翁说:“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向这种人低头呢?”
尤翁回答说:“凡是蛮横无理来挑衅的人,他一定是有所恃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争强斗胜,那么灾祸就可能接踵而至。”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尤翁的聪明。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能会遇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比如在公交车上,人家不小心碰了一下,他或她就骂骂咧咧,不依不侥;平时一句话不妥,一件小事不顺心,他或她就吵吵闹闹,小题大做。我们应该想到,这种人并非天性如此,也许是生活中遭遇了不顺心的事,忍不住想发泄,就像故事中那个无礼挑衅的人一样。那么,我们何不学学尤翁,退让一步?这样不仅有益于人,也省了自己多少麻烦。
当争吵可以避免时,就没有必要争执不休。假如遇到无可退之事,必须争论清楚,也需尽量缓冲,使双方冷静下来,再来探讨解决的办法。如果矛盾闹得太大,彼此都无回旋余地,那就不好了。
其实只要不把争辩看作谁胜利谁失败的问题,而是一个谁多让一点步谁少让一点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营造出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两败俱伤。
面临窘境显示大度,需要学会把人往好的地方想。也许他说的话是无心的,即使是有心的,但是绝对不是针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解决自我宽慰的问题,而我们所提的想法是让自己更加宽容和豁达起来。
并没有人一定会让自己难堪,在公交车上也没有人故意跟你挤上一辆车和你吵架,事实上,很多事情都是由于误会而产生,这种误会本身是可以解释清楚的。但是由于双方互不相让,反而让这种误会不断扩大,即使到最后误会能够解释清楚,他们也不愿意去听解释,而愿意继续无意义地争吵下去,甚至大打出手。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人没有争吵的心,只要这个人让了步,这架肯定打不起来,也不会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面对窘境,人要有长远眼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窘境就是一座危墙。如果我们不顾一切地去攀爬,甚至是为了赌这口气,到最后受伤的只可能是自己。
成大事者面对窘境从来是一笑了之,确实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况且这些事情是大家都不想发生的。
47 严肃脸孔,让人紧张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不要有过于严肃的脸孔,这样容易让人莫名紧张起来。尤其是别人做错了事的时候,要学会面部表情柔和,这是一种宽容。
某年,秦国大旱,秦穆公亲自出行视察旱情。刚走到歧山,他的马车坏了,左边驾辕的马趁机脱缰逃跑了。不得已,秦穆公只好亲自带人去找马。筋疲力尽之际,终于在岐山北面将马找到了,可找是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正被一群农夫架在火上烤着吃。秦穆公的侍从十分生气,纷纷建议将食马肉的人抓起来重重处罚,农夫们很紧张,然而穆公拦住了侍从。
他跑到农夫中间,语气很柔和地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没有丝毫的责备。农夫见穆公如此坦诚,便不再紧张,告诉了穆公原因。原来由于旱情严重,致使农田颗粒无收,这些农夫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了。
秦穆公看着这些面有菜色的人,一种怜悯之心顿起,很关切地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喝酒,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身体。”于是又让侍从送了一些酒给他们。
一年以后,秦国与晋国在韩原交战。开战后不久,由于晋军攻势凶猛,秦军势孤难支,情况陷入险境,就连秦穆公的兵车都被晋军团团围住了。晋国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秦穆公车子左边的马,在晋惠公车上的有路石举着长矛刺中了穆公的铠甲,穆公的七层铠甲已经击穿了六层。秦穆公仰天长叹道:“我命休矣!”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晋军后面突然杀出来一群兵马,顿时令晋军的阵脚大乱。秦穆公放眼望去,只见几百个手持各色农具的农夫,正奋不顾身地击杀晋军。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已将秦穆公救离险境。
秦穆公脱险后,秦军的士气大振,结果反败为胜,全歼晋军,而且俘虏了晋惠公。
战斗结束后,秦穆公要重赏那些在战斗中立下功劳的农夫们。谁知农夫们一起跪拜道:“我们只是为了报答国君去年不杀并赐酒之恩,并不是为了封赏而来。”
原来这些人就是一年前在岐山分食马肉的农夫。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胸怀,有魄力,豁达而不拘小节,做事从大处着眼。他们从不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所以他们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只有宽宏大量,不要过于严肃,人们才会乐于同你交往,朋友才会越来越多,社交的成功伴随着事业的成功,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更何况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又何必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讯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郭进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他国入侵,郭进很柔和地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举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彼此忍耐,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只有这样,才会左右逢源,诸事遂愿,有许多的朋友围在你身边,可是较真的人就是不能理解也无法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通常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一丝一毫的错误。长此以往,周围的人都躲得远远的,没有办法,只有关起门来“称孤道寡”一条路可走。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要表现出自己的坦诚和度量,而柔和的表情,毫无疑问是最好的表达。不难发现,如果我们以一种微笑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会还给我们更柔和的微笑。当我们用严肃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会比我们更严肃。道理就在这里,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柔和,别人自然对我们柔和;我们严肃,别人自然对我们严肃。
成大事者认为放弃严肃面孔,就要学会将很多事情看淡,就像郭进对待被诬告一样,如果郭进把诬告看得很严重,他自然不会放过那个诬告他的人。正是因为他看淡了这件事情,所以他能够善待诬告他的这个人。
48 平等轻松,融洽关系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平等轻松,这样才能融洽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能保持平等轻松,就在于我们做不到谦逊。
孔子说:“高的能够低一点,满的能够空一点,富有的能够俭朴一点,尊贵的能够卑贱一点,聪明的能够愚笨一点,勇敢的能够怯懦一点,善辩的能够沉默一点,渊博的能够肤浅一点,精明的能够糊涂一点。”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人不妨低调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满招损,谦受益。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之王,是因它们甘于低下。所以圣人想站在上面统治人民,必须言语谦逊;想站在前面领导人民,必须享乐在后。圣人站在上面,却没有给百姓造成压力;处在前面,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妨害。所以天下人乐意拥护他而不厌恨他。因为他不跟别人争荣耀,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比他享受更多荣耀。”
天下事就是如此,你越是推崇自己,别人反而越是厌弃你;你越是保持低调,别人越是抬举你。一个人怎么能与大家的趋势相抗衡呢?受到大家厌弃,就难有翻身之日;受到大家抬举,必然名利双收。所以,明智的人,总是在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保持低调。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祟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可以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如此推崇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古人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没有一个人愿意永处甘于贫贱。大凡一个人技不如人,或财势不如人,或名声不如人,心里必然憋着一股劲。如果你谦逊地对待他,欣赏他的长处,他这股劲就有可能变成你的助力;反之,你若轻视他,作践他,他这股劲就可能变成怨气,变成一种伤害你的武器。
与人交谈的时候,保持轻松是相当重要的。把谈话弄得很紧张的人,往往不会谈出什么效果。我们如果能够举重若轻,面对很严重的事情也能镇定自如,不但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且也会增强别人的信心。
保持平等轻松,就要保持自己的年轻心态。不要凭借自己的老资历,就随意指责别人,就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只有别人认同自己的时候,别人才是对的,但别人所认识的不过是在拾自己的牙慧。这种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习惯倚老卖老,于是将本来应该很轻松的话题弄得很复杂。
保持平等轻松是融洽关系的根本,如果我们想要和别人有比较融洽的关系,就不能过于紧张,过于疏远。不要随意和别人开玩笑,但是通过自嘲的方式来开开玩笑,很多时候是交谈的润滑剂。
与人交谈的时候,用词是很考究的,这主要视你和对方的交情来定。如果交情较深,用词可以随意一点,如果交情比较浅,用词应该严谨一点。在尽量保持平等轻松的同时,千万不要给对方造成轻佻的印象。很多人就是没有把握住平等轻松的度,所以给人的印象十分轻佻,不屑于和这种人交谈。
成大事者认为,平等轻松的谈话状态是最好的,只有在平等轻松的状态下,人才会坦诚,否则人们都要细细计算自己的每一句话是否该说,是否不该说,这种谈话注定会很压抑。每一人的本性都是倾向于平等轻松,都是倾向于开心快乐,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置身于严肃的氛围之中。但是事实上,很多人都有意或者无意将谈话的氛围变得很压抑,或许是因为他们心中紧张。其实谈话就是谈话,没有什么紧张不紧张的。
49 切中话题,提高效率
成大事者认为说话一定要切中话题,提高效率。不能切中话题,总是绕弯子的人,永远达不到说话的效果。说话无法切中话题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优柔寡断的表现,这种优柔寡断会让很多机会丧失。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有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不知迷死了多少女人。
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条列下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尔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不犹豫”和“不后悔”,看起来是矛盾的:决策太快,就可能做出后悔之事,为了将来不后悔,就需要小心谨慎。这种心态,使很多人变得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会让你丧失很多机会,有时可能给一个机构甚至一个国家带来灾难。而与优柔寡断相反的就是果断。果敢决断是领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之一,决断力是领导和统驭的根基,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正确的决断能使社会各类资源达到最佳组合,从而产生绝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什么有些人当断不断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事情比较棘手,他们想拖一拖,等方便时再着手处理。殊不知,当办而难办之事,并不会因时间推移而降低难度,反而会因错过办事时机而变得更难办。其二是,利弊得失不是很明朗,他们想看得更清楚一些再着手处理。殊不知,世事如同博弈,你看不清时,对方也同样看不清。等到你看清了,对方也同样看清了,事情的难度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连赌一把的机会都失去了。所以,聪明人对当办之事,总是当机立断,决不会犹豫不决。
与人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要优柔寡断,很多话说出来比不说要好。有些人有请求,但是生怕别人拒绝,于是话始终都没有说出口。这种人是自卑的表现。在他们看来,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拒绝别人。事实上,其实说出来,别人不一定会拒绝你。即使被拒绝了,也只是暂时的,长远来看还是有希望的。
成大事者认为,有些时候,话说到一定份上就应该开诚布公,应该坦诚相待,而不应该有所隐晦。很多时候,人只有一次说话的机会,别人也只给自己听的机会。错过了这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尤其是在感情方面,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感情遗憾,其实最大的感情遗憾莫过于你和对方都相互喜欢,但是谁也没有表达。
50 表扬自己的话要别人说
成大事者认为,人不要自我表扬,自我表扬意味着骄傲。表扬自己的话要让别人说。
历史上的鸿门宴,刘邦得以安全脱身,和樊哙对他的当面表扬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没有樊哙有点莽撞的表扬,项羽也不会完全丧失戒心。
公元前206年12月,驻新丰鸿门的项羽军和驻灞上的刘邦军相互对峙,战争呈一触即发之势。此时,被项羽表面强大吓得心惊肉跳的左司马曹无伤为了求得个人安危,背叛刘邦,派人偷偷地向项羽告密:“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叫子婴做丞相,所有的珍宝都被他占有了。”曹无伤的密报使项羽怒发冲冠,立即传令三军,厉兵袜马,准备向刘邦军发起攻击。这时,项羽属下最有政治眼光和军事韬略的范增也对项羽说:“沛公住在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现在入关了,不取一点财物,不宠幸女色,其志向远大。身上发出五彩的龙虎之气,这是天子之象,不要错失良机,赶快去打击。”
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交往十分密切,得知这一情况后,便连夜轻骑径直奔往沛公大营,私下见张良,要他赶快逃走。张良说:“沛公现在有了危难,偷偷逃走是不义之举。”于是急忙去通报刘邦。刘邦自知不能被项羽放过,十分害怕。就去召见项伯,并尊项伯为兄长,还约为儿女亲家。然后委婉陈辞说自己入关,秋毫无犯,将官吏百姓登记造册,查封府库钱粮,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大将守住关口,谨防强盗出入以备不测。朝思暮想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造反?并希望项伯回去向项羽说明原委,我刘邦不敢忘恩背德。项伯缺乏政治头脑,三句好话就叫他大发慈悲,所以他连夜赶回项羽军中后,立即详详细细地转告了沛公的话,并要求项羽善待沛公,项羽答应了。项伯回军营后,刘邦、张良对亲赴鸿门进行了精心策划,决心深入龙潭虎穴,去经历一场斗智斗勇的盛会。
第二天清晨,阴云密布,刘邦只带随从骑士百余人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与将军致力攻打秦国,将军战河北,我战河南,然而我自己也没想到我能先入关破秦,又在这里见到将军。是小人在我和将军之间制造矛盾。”这些听起来入情入理的话,使项羽句句入耳。他一下子就露出了自己的老底,脱口答道:“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对我讲的,要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第一个回合就以项羽因无应变之才理屈词穷而收场。
项羽自感理亏,不得不以酒肉款待,以挽回面子。在饮酒过程中,谋臣范增屡次使眼色示意刺杀沛公,又三次举所佩带的玉块,作杀状以示意项羽当机立断,杀不宜迟。项羽默然,没有反应。范增见情形不对,召勇士项庄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亲自下手。你进帐去向沛公敬酒,敬酒完了,就请求在座前舞剑。乘舞剑之机,杀掉沛公。”项庄入帐后,按照范增的吩咐去做。在舞剑之中,项伯看出欲杀沛公的蛛丝马迹,于是拔剑对舞,并时时以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张良见势如燃眉,急忙去召骁将樊哙,指出“项庆舞剑,意在沛公”,命他速去护驾。樊哙持盾遮身,撂倒卫兵,直入帐中。他注视项羽,怒发上指,目皆尽裂,一夫拼命、万夫难当。项羽对这个虎虎生威的猛将,不禁骇然,慌忙以斗酒相慰,樊哙立而饮之。项羽问他是否还能再饮,他乘机借题发挥,数落道:“我死尚且不躲避,喝酒难道还要推让吗?当年秦王有虎狼之心,肆意刑杀吏民,致使天下都背叛他。怀王与诸将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如今沛公先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取,封闭宫室,还军灞上、等待大王。所以遣将守关,只是戒备不测。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反听信流言,欲诛有功之人,这是步亡秦的后尘。我大不以为然。”樊哙以一个武将的身份,在席间义正严辞,指责项羽,其语意与刘邦所云“不谋而合”,使项羽信以为真,更加消释了戒心。项羽再次无言以对,只是连声请樊哙就座。第二个回合,以项羽优柔寡断,丧失杀沛公良机而结束。
刘邦渐渐消除项羽的戒心之后,伺机逃脱。他以最常见的借口——入厕随即走出帐外,并暗中召唤樊哙,张良一同出帐。在生死存亡关头,樊哙护驾,刘邦不辞而别,逃出龙潭虎穴。
沛公走后,张良估计沛公已先到军中,便进帐向项羽告罪。张良说:“沛公不胜酒力,酒醉不能支持,所以不能进帐向大王告辞。谨使张良奉白壁一双,拜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敬献给将军。”项羽接了礼物,木然无所反应,范增看到诛杀刘邦的计谋未能得逞,十分懊恼,便将玉斗丢在地上,猛地用剑击碎。
在楚汉矛盾渐趋炽热,汉军即将面临楚四十万大军围攻的关键时刻,刘邦沉着、冷静,与谋臣张良积极筹划应对之策。他们分析了项羽残暴与嗜杀成性给他们带来威胁的一面,又
分析了项羽优柔寡断和具妇人之仁可为他们利用的一面,于是决定深入龙潭虎穴,亲赴
鸿门,与项羽斗智斗勇,以取得项羽的谅解,消释项羽的戒心,进而麻痹项羽,以争取时间,发展势力,图谋天下。鸿门之会,文臣武将与刘邦配合默契,一直占据上风。项羽无隙可乘,最终错失良机,瓮中之鳖逃之夭夭。难怪项羽的谋臣范增又怨又恨地叹息道:“唉,这些年青无识之辈,不足以同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必为沛公,我们必将成为他的阶下囚。”刘邦亲赴鸿门,并安全脱身,显示了非同寻常的胆识与谋略。
成大事者认为,表扬自己的话,一定要让别人说,要善于引导别人的话。此外,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要想获得别人的表扬,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表扬别人。
51 说话要给别人留个缺口
成大事者认为,说话要给别人留下缺口,让别人感觉到自己并非可有可无,并非始终只是个听众。要想说话达到好的效果,就要让对方有说话的余地,关心对方、欣赏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他的重要性。
“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这种人。”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或者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很重要。如果对方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他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没有人会讨厌一个喜欢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有些人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只有使别人产生重要的感觉,你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如何使对方产生重要的感觉呢?礼貌上的尊重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你要把他放在心上,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让人产生好感的方法:
关心对方关心的事。他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人。你只要对他的利益、他的健康、他的家人等表现出足够的关心,他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欣赏对方欣赏的事。他欣赏自己的成就,欣赏自己的能力,欣赏自己的风度。你只要对他的成就、他的能力、他的风度等表现你真诚的欣赏,他一定会欣赏你,把你当成难得的知音。
请教对方擅长的事。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事情,不妨向对方求教,既可增长见识,又能得到对方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这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
你轻视一个人,你就不会把他放在心上,对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你重视一个人,你就会关心他的感受,关心他所处的状况。当他感受到你的轻视或重视后,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当你想改善和巩固跟某个人的关系时,把他放在心上,无疑是一条捷径。
说话给别人留下个缺口,就在于自己不要把意思说得太满。尤其是在会议讨论的时候,如果你什么都说明白了、什么意思都说清楚了,别人也就无法再发表意见。即使别人发表意见,你也很可能会很不客气地指出这些都是刚才自己说过的。
事实上,真正高明的领导者,每次与人谈话的时候,很少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善于引导别人的谈话。对于工作中制定目标,也是如此,高明的领导者很少为员工制定目标,而是引导员工为自己制定目标。在与员工交谈的时候,他们善于运用问话,而不是运用结论或者是批评或命令。
因此,我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对方多说话,对方说的话越多,自己接触的东西也就越多,自己对事情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当别人跟你说了很多话的时候,自然就当你是他的朋友,进而也愿意倾听你的说法。事实上,你要想多交一些朋友,就要善于去做认真的听众,善于听完整别人的意思。
然而,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在等着说,而不愿意去认真倾听。当我们等着说的时候,我们就是把说话当成了说话,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事实上,这种高明和优越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而已。在别人心目中,不过是些陈词滥调或者是毫无意义的自圆其说,原因在于,你不愿意倾听他的话,他自然有理由拒绝你的话。
在我们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好的谈话效果并不难,只要懂得去倾听,懂得在说话的时候给别人留下缺口就行了。
在谈话中,我们要善于征求别人的意见、了解别人的想法,这样会让我们更加详尽地了解情况。事实上,当你听完了很多人的意见,了解了很多想法后,你完全可以对所有意见和想法做一个总结和归纳,而这种总结和归纳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很多人的很多谈话,到最后不过是无谓地浪费时间而已。
在谈话中,给别人留下缺口,还要求我们善于提问题,善于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虑,寻求别人的帮助。当我们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实际上是告诉别人:没有你,我什么也做不了。这种体会对别人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他会感觉到,对于你来说,他很重要。与其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好为人师,不如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起来。
52 简单说话,别让意思太复杂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学会简单说话。把意思说得太复杂,说话肯定没有效果。这一点在演讲的时候尤其突出,谁愿意去听那些饶舌的演讲呢?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冗留清瘦。”当今语言大师们则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当众说话水平的最高境界。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一种“水平”,而善于概括,辞约旨丰,一语中的,同样是一种“水平”,而且更为难得。耶稣讲的伟大的“登山宝训”,在5分钟内可以诵毕。林肯的葛底斯堡讲话,是美国历史上被誉为最优美的一篇不朽的演说词,只有10句话,271个字,仅用2分钟,却成为林肯一生不朽的纪念!而那位议员艾弗瑞特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但他讲了些什么,人们早已忘记了。
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大都在3000字左右,少的只有几百字,好多成为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诵。要做到简洁明快,就要做到长话短说。
所谓长话短说,即以简驭繁。老舍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的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现在也有许多领导人善于长话短说。例如:
1981年世界杯女排赛最后一场中日之战,由于中国队已实际取得冠军,姑娘们兴奋不已,在先赢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四局打得毫无章法,输得稀里糊涂,袁伟民一再暂停,面授机宜,却不见成效。怎样才能使女排姑娘们镇定下来,获得全胜的真正冠军,不失中华民族之志呢?在第五局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主教练袁伟民说了几句话:“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姑娘们在这语重心长的话语下,胜了第五局,赢得了全场比赛。在简短的几句话、几十个字中,流淌出含义广阔、内容丰富的带血之言:中国人的风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尊严,祖国人民的期待,以及这场球的关键意义,姑娘们自身利害得失等,袁伟民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成效立竿见影,可见长话短说的神奇力量。
讲话简洁还必须做到中肯实在,当众讲话不在乎长短,关键要中肯实在,字字珠玑,说到听众的心坎里去。听众最喜欢的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听,甚至觉得是一种精神折磨,是浪费时间。
有人问马克·吐温,演讲词是长篇大论好,还是短小精悍好,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
了一个故事:有个礼拜天,我到礼拜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苦难的生活。当他说了5分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他接着讲了10分钟后,我就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当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后,我又在心里减到5元;最后,当他讲了一个小时,拿起钵子向听众哀求捐助并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2元钱。
这个幽默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还是短一点、实在一点好,长篇大论、泛泛而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讲短语是一种水平,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比讲长话要难,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成大事者认为,越是说来话长的时候,越是要长话短说。说来话长只不过是个借口。很多意思往往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说明白透彻了。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如果我们做不到长话短说,就说明我们自己对意思还没有完全领会。一个对意思领会的人,往往会用最简洁的话来说完全意思。
53 言语中要透露真诚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说话,言语中必须透露真诚,尤其是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如果没有真诚,这种批评很可能被认为是一种针对。
别人也许真的错了,但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他虽然明知错了,也希望得到足够的尊重。所以,别去指责他们,因为那是愚人的做法。尝试着去理解他们,只有真正智慧、宽容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在说话的时候,以一种鼓励的方式去开展,这就是最真诚的表现。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是在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想犯错误。宣传教育对于想犯错误的人基本无效。防止犯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人不敢犯错,另一种是让人不想犯错。前者是强制手段,见效快而难服人心;后者是沟通艺术,见效较慢而作用力持久。要想让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依赖于他的自尊和良知的觉醒。那么,首先要设法帮他保住面子,以免他自暴自弃。
有一种人,脾气粗野狂暴,能把不管什么事都搞得像滔天大罪那样不可饶恕。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狂怒,而是源于他们自己的禀性。他们谴责每一个人,要么为这个人做过的某件事,要么为他将做的某件事。这暴露出一种比残忍还要可恶的性情,这种性情才真是糟糕透顶。他们是如此夸张地非难别人以致于他们能把别人原本是芝麻大小的一个问题渲染得像西瓜那样大,并借此将其全盘否定。他们是不通人情的工头,能把天堂糟践成牢房。盛怒之下,他们把一切都推到极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别人丢了面子,而他得到了怨恨。
有智慧的人绝不如此处理问题,他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设法将事情导向好的方面。
一天中午,一位老板到工厂例行检查时,看到一些员工在挂着“禁止吸烟”的标牌下面吸烟。没有比明知故犯更可恶的事情了,这是多数人的看法。这位老板却没有多数人这么敏感。他走到这些工人们身边,递给每个人一支烟,说:“小伙子们,如果你们能在外面抽烟的话,我就真要感谢你们了。”
小伙子自然知道自己违反了厂里的规定。但老板不仅没有指责他们,反而送给每人一件礼物。他们的自尊得到了保护,他们被人当人看,当然要表现得像个人。所以,公然在厂内吸烟的人再也没有了。
当一个人犯了错误时,往往能找到上百个理由为自己辩护,其中一个最常用的理由是:“换了是你,不见得比我做得更好。”当一个心里有了这种想法,你说得再多,他也不会心悦诚服。这时候,最有效的说服是言传身教,把你要求他做好的事做给他看。
日本大企业家、三洋公司创始人井植薰,喜欢遵守规则又敬业的员工。而他本人也绝对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勤奋敬业,决不因为自己是老板而打半分折扣。比如,他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达公司,准确率比闹钟还高,而且几十年如一日,若非出差,绝无误差。他本人如此律己,所以他公司几乎没有一个不勤奋敬业而遵守规章的员工。
比尔·盖茨欣赏聪明而干劲十足的员工,但他没有每天安逸地躺在**,逼员工加班加点干活。在创业的最初十几年,他跟普通员工一样,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累了就往地板上一躺,睡上一觉,睡醒了爬起来接着干。
一个人能做到他提倡的事,比他唠唠叨叨说一万遍更有说服力。
说话中的真诚在于真心诚意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不仅为对方保全面子,而且为对方提供建设性意见。千万不要在人格上侮辱对方,这样做只会把谈话进行得很糟糕,而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机会用言语去伤害别人,但是到最后发现,伤害的人居然是自己。为此,当我们用一种真诚的话语去对待别人的时候,我们收获的也将是真诚。
我们谈话中,并不需要有太多高明的技巧,也不需要有太多装饰,你言语中有真诚,让别人感受到了,这就是最高明的技巧,最好的装饰。成大事者始终认为,人不应该表现出精明,当你表现出精明的时候,人们就会认为你不真诚了。而缺少了真诚的谈话,显然是毫无效果的。
54 有些话要先说明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往中,有些话先说明比较好,否则到最后可能惹出麻烦来。
像吕不韦帮助子楚就是这种类型。吕不韦事先声明了帮助子楚的条件,而子楚也愿意和他共同分享秦国,这样吕不韦才能安心地为他打理前程。
吕不韦性情豪放,知书达理,谈吐不凡。虽说是个生意人,但看上去既像个彬彬儒者,又像个达官贵人。他常常想从商界步入政界,因此,也就特别留意这种机遇。当他在赵国的邯郸做生意时,见到秦国派到赵国为人质的公子异人,认为是“奇货可居”,于是问他的父亲:“种地赢利几倍?”他父亲回答说:“十倍”,吕不韦又问:“买卖珠玉赢利几倍?”他父亲回答说:“百倍。”“拥立一个国君,赢利几倍?”“那就不可数了。”吕不韦直言不讳地说:“现今努力种地,艰苦耕作,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如果帮助国君继位,恩泽可以留给后代,我愿意做这件事。”
吕不韦平时注意了解秦国政局及内幕动态,他打听到秦昭襄王由于原太子早死,选中次子安国君为王储,而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子嗣。吕不韦料定秦昭襄王年老,在位将会不长,安国君定能继位为王。但华阳夫人无子,担心下届王位被他人夺去,定会考虑寻找子嗣以自保。吕不韦的政治谋略活动由此入手。他在从事这一政治投机活动前,必须取得异人的信任,以免白费心机,于是他对异人说:“现在你托身于一个祸福难料的国家,一旦撕毁盟约,你就成为一堆粪土了。如果你听我的谋划,想法要求回国,就可以得到秦国的君位。”处境艰难的异人,听到吕不韦这番打算,喜出望外,当场保证,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就与他共同分享秦国。
吕不韦辞别了异人,来到秦国进行活动。他对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说:“现在君王的年纪很大了,一旦逝世,太子执政,你就危如累卵,如同鲜花一样短命。我有个权宜之计,能使你永久富贵,不会有危亡的担忧。”吕不韦的话开始吸引住了阳泉君。见此,吕不韦继续说道:“秦王年纪很大了,华阳夫人又没有儿子,子傒有承继君位的资格,士仓又辅助他。秦王一旦逝世,太子继位,士仓执政,华阳夫人的门前一定会冷落得长起蓬蒿来了。公子异人是个有才德的人,目前他被遗弃在赵国,没有母亲在国内帮助他。他整天翘首西盼,巴不得立刻回国。华阳夫人如果肯请求秦王立他为太子,那么,不能继承君位的异人也能继承君位了,没有儿子的华阳夫人也能有了儿子。”阳泉君听了吕不韦的这番话,认为这是保障他及华阳夫人高官厚禄的绝妙计策,于是劝说华阳夫人认了异人这个非亲生的儿子,并把他迎回秦国。
虽然华阳夫人同意并请求赵国把异人送回秦国,但赵国却不同意,吕不韦只好日夜兼程地赶到赵国做工作,他劝赵王说:“异人是秦国宠爱的公子,他的生母虽不在宫内,华阳夫人却想要回他来做自己的儿子,假使秦国要攻灭赵国,就不会顾怜一个质子而推迟计划,这样赵国分明是抓着一个不起作用的人质。如果让异人回国立为太子,赵国好好地欢送他回国,他是不会忘恩负义的,他一定会想着你们的恩德而同赵国和好。现在,秦王已经老了,一旦逝世,虽然您手里有异入这个人质,但还是不足以和秦国结交。”赵王觉得吕不韦的话言之有理,就把异人放回秦国。
秦昭襄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但他继位后的第三天也去世了。这样,异人便继位为秦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太后,同时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候,赐予他河南洛阳十万户的食邑。
“奇货可居”是吕不韦盗窃秦国的通天大阴谋。吕不韦曾在邯郸娶了一位既漂亮又善舞的赵姬怀有身孕,异人同吕不韦饮酒时,见到此女,十分喜欢,请求吕不韦忍疼割爱。吕不韦虽然很生气,但想钓到“奇货”,于是就把赵姬献给了他,但隐瞒她有身孕的事,赵姬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政。吕不韦为了教育其子吕政以后能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占备,外连横以斗诸侯”,更让他知道“不受珍器重宝及肥美之地,而能以振兴策去鞭笞天下,统一中国”。于是仿效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之所为,礼聘各地知名之士三千余人作为门客,使他们各施其所长,以收集古今学说,编辑成一部所谓“一字千金”的综合性巨著,即《吕氏春秋》。这本书成为太子吕政的必读之书,吕政当了秦王,就是具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
其实很多事情,先说明比含混着要好,先说明就能避免混乱。
雍正即位后,开始为立储的问题而大伤脑筋。他认真回顾了大清以来各朝立储的情景。看到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为立储之事多动干戈,令人惊心动魄,他更知道,自己就是在与众兄弟的明争暗斗中夺取帝位的。为了使他夺位的秘密不被揭露,他以杀人灭口为目的,诛除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以消除后患,对凡了解他即位秘密的诸兄弟,统统杀掉。对造成的这一切,他认为都是由于公开立储所造成的。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出现诸子争位互相残杀的局面,于1723年8月的一天,雍正帝命人传旨,召集总理事务大臣、满汉文武百官,齐集于乾清官正大光明殿,说是有要事相商。
群臣来到大殿后,雍正说道:“我自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唯有一事使我老是放心不下,这就是立储之事。每到立储之时,不仅兄弟相争,而且还致使朝廷朋党林立,祸端不止。今日立储,就是要避以往教训再发生,不知诸位大臣有何妙计?”众大臣都默不作声。雍正帝接着说:“我思虑再三,认为立储之事,直接关系到社稷安危,举足轻重。于是我想了个办法,觉得比较完善。这就是:将我所要立的太子的名字,连同诏书一起写好,密封起来,再将它藏在匣内,放在这块正大光明殿的匾额后面,到需要的时候,取出来宣读。不知诸位以为此法如何?”诸位大臣正思无计可施,听雍正帝这么一说,便立即免冠叩首大声说道:“皇上此法甚妙,臣下决无异议,唯当谨遵圣命。”雍正帝见文武百官齐声赞同,很是欢喜,当即将秘密写好的储君名字,封于匣内。令侍卫爬上梯字将匣子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雍正死后,皇后当即召诸王、内大臣至雍正帝灵柩前,命总管太监去正大光明匾后取来
锦匣,由宠臣张廷玉当众打开宣读:“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朕百年之后,继朕即皇帝位。”随后,众大臣拜请皇四子弘历受命。
由弘历开始,嘉庆、道光、咸丰诸帝,均是沿用此法密储嗣位的。秘密立储,成为雍正首创。这方法,在当时的确收到了立国本以固人心的传统政治效果,避免了以往明立东宫,父子兄弟暗中争位夺权的弊病,有利于政局稳定。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先说明就是“丑话说在前头”,在前面说清楚了,就为整个谈话定音定调,别人也很难跳出这个框框。
55 不要恣意打断别人的说话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的时候不要恣意打断别人的说话。汉高祖刘邦有个叫陈平的手下。由于陈平行为不检点,刘邦对陈平一向有些轻视。但是有一次,刘邦却认真地听陈平说了很多话,没有出于厌恶而打断他,而正是这段话帮助刘邦转败为胜。
公元前204年春,楚汉战争达到了最为激烈的阶段。楚军加紧对汉的进攻,汉一时处于劣势。尤其是项羽采取断绝外援和粮草通道的策略,把汉军死死地围困在荥阳城,刘邦处境岌岌可危。汉王刘邦被困一年之久,又兵少将弱,远不是项羽的对手,所以无法突围。
正当他心急如焚,想割让荥阳以西之地求和不成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情绪低沉地对陈平说:“天下纷乱,何时才能平定呢?”陈平见刘邦身处危难之地仍思安定天下,志向坚定不移,就毫不隐晦地说:“项王为人,恭敬有礼而仁爱,一些守节之士、好礼之徒多追随他左右,然而他对于爵位和封邑却看得太重,有点舍不得,天下有才之士也因此不愿归附他。现在大王傲慢而无礼节,品行清廉之士不愿屈节归附,不过大王能慷慨厚赐功臣,使得一些贪利无耻,品行不正,没有节气的人也多归顺汉王。果如能各自除去其缺点,兼袭两者的优点,就可以指挥平定天下了。”陈平直言陈述了刘项二王各自的优劣,并指出只有集二者优长于一身才能一统天下,这给绝望中唉声叹气、精神萎靡的刘邦以一线希望,仿佛于一片黑暗的苍穹下看到了指示前进的一盏耀眼明灯。陈平没有止言于上述分析,反而更尖刻地刺激刘邦说:“大王您爱侮辱人,故不能得到廉洁有节操的人士。”此话刚出,刘邦已面红耳赤。为了“定天下,成一统”,刘邦对这样尖锐刺耳的话仍能接受。所以陈平得以继续地往下献计说:“我想现在有几个可以乱楚的人,那就是项王的正直臣子范增、钟离昧、且龙、周殷等。项王为人善猜忌而且相信谗言,大王假如能拿出数万黄金,进行离间之计,来离间他们君臣,使他们彼此起疑心,这样一定造成他们内部自相残杀。然后汉军借机起兵进攻,如此必定能够破楚。”
陈平的话跌宕起伏,既有入木三分的分析,又有忠言逆耳的指责,刘邦纵然受到刺激,但觉得他的话切实可行,给他能破楚的新策略,所以欣然接受了陈平所言,慷慨拿出四万金,交与陈平,随便他去运用处理,不过问黄金的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