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件事比伟大更加简单,事实上,简单就是快乐。
一个人未曾遭到日常琐事和焦虑的干扰,而简单地生活,这就是快乐。简单应该是每个人的目标,生活在简单中的人,就能够朝目标迈进,不至于误入歧途,而使我们丧失自我的伟大一面。当我们为拥有一幢豪华别墅、一辆漂亮小汽车而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每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疲惫地倒下;或者是为了一次小小的提升,而默默忍受上司苛刻的指责,并一年到头陪尽笑脸;为了无休无止的约会,精心装扮,强颜欢笑,到头来回家面对的只是一个孤独苍白的自己的时候,我们真该问问自己干嘛这样,它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在口头上,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简单并快乐着”的最佳状态,但是他们真能做到吗?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会被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头晕眼花。著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有一句名言:“承受生命之重”,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不堪承受生命之重,因为他们被占有物质财富——好房、名车、高收入、高开销等的欲望折磨得疲惫不堪。其实,物质财富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重要。记住梭罗的话:“我们的生活不应虚掷,而应该尽量简单,尽量快乐”。
一项统计显示,在美国社会中,一对夫妻一天当中只有12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周之内父母只有40分钟与子女相处;约有一半的人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时间的危机实际上是感情的危机。大家好像每天都在为一些大事疯狂地忙碌,然后疲惫不堪,没有时间顾及其他。大家都在劳动,都在创造,但是,生活真的变好了吗?
物质财富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并没有困为财富的增加而变得更快乐。物质财富的进步有时确实使人们作茧自缚,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许多工作不可缺少的帮手,不过,如果一项工作每天都面对源源不绝的电子信息,就很可能产生“信息疲乏并发症”。许多企业界的经理人和信息业的工作者抱怨,每天必须接听的电话和处理电子邮件造成精神上莫大的压力,“信息疲乏并发症”甚至会造成长期失眠,严重影响健康。至于伴随文明发展而来的噪音、污染等问题则更是尽人皆知的。
许多忙忙碌碌了一生的人,也许只有到临终的时候,才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一生,原来是这么的不快乐,所有的成就在生命终结时都变成那么微不足道。
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源于“简单生活”。物质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
有人问:“简单生活”是否意味着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靠微薄存款过活,并清心寡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鲁克斯说:“这是对‘简单生活’的误解。‘简单’意味着‘悠闲’,仅此而已。丰富的存款,如果你喜欢,那就不要失去,重要的是要做到收支平衡,不要让金钱给你带来焦虑。”
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收入微薄的退休工人,都可以生活得尽量悠闲、舒适,在过“简单生活”这一点上人人平等。
简单,是平息外部无休无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的惟一途径。不论你是如保看等简单,其本质都是摆脱过剩的特质。你依然可以追求最新烹饪之乐,但却不必订数种美食杂志;你依然可以追求最新的尚,但却不必同款鞋各买一色;你依然可以买下别墅,却不必依平日家居的方式来布置它。简单的好处还在于:也许你没有海滨前华丽的别墅,而只是租了一套干净漂亮的公寓,这样你就能节省一大笔钱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旅行或者是买上早就梦想已久的摄影机。你也再用不着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提升并不是惟一能证明自己的方式,很多人从事半日制工作或者是自由职业,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由自己支配。而且如果你不是那么忙,能推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你将可以和家人、朋友交谈,分享一个美妙的晚上。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在一天天枯萎。
按照最完善的成功学原理,一个人成功的最高标志是简单+快乐!欲成大事者做一个简单并快乐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