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会忽然降临在你身边。成大事的人在平时能艰辛劳动,因此,更容易受机遇天使的偏爱。
在人类的科学史上,有许多偶然因素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由偶然性而导致的科学发明是不计其数的,它甚至成了从事发明创造的一种思维方法。
人们早已发现,大千世界尽管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又多么对称、和谐、系统,富于规律性。
大至整个宇宙,小至原子,以及复杂奥妙的生物界,无不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
而这些发现,雄辩地证明了一个真理:
世界可以认识,规律能够把握,即使机会和灵感、直觉现象也不例外。只要我们愿意去认识它,追踪它,就迟早会迫使它就范,让它在人们面前如实地吐露真情。
你肯定听说过这个故事: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恰好掉在了牛顿的头上,牛顿由于受此启发,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成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苦苦追求,苦思索,甚至,你处心积虑、心机用尽,你未见得就能取得成功;可就在你已经不抱什么希望,要失去信心时,成功却不期而至,让你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之感。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是有一次在稻田里,突然发现了一棵自然杂交的水稻,由此,他想到目前我们人类所认定的水稻不能杂交有可能是个错误的结论。于是,他成功了,成为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可能你会说,苹果树上的苹果都快将我的头砸烂了,我怎么没有发明什么定律;可能你也会说,我也整天泡在稻田里,怎么就没有发现一棵自然杂交的水稻。
如果牛顿、袁隆平就像你、我、他一样,在那次看似偶然的发现之前,对于物理、对于水稻一无所知,那么,苹果即使在牛顿的头上砸一百次,袁隆平在稻田里再碰到一千棵自然杂交的水稻,也于事无补,不会有什么大发明。
牛顿、袁隆平所以能在看似偶然的机会中有了创新发明,取得了人生的成功,原因不仅在于他们碰上了那次偶然,而在于他们平时付出了艰辛劳动有能力去抓住这种“偶然”。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电话的发明也在证明着这一点。
一次偶然的实验启发了贝尔。贝尔正研究一种为耳聋者用的“可视语言”。按照他的设想,是在纸上复制人语声波的振动,以使耳聋者能从波形曲线看出“话”来。由于曲线识别并不容易,这个设计最终没有实现。但贝尔在实验时,却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电流导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发送莫尔斯电码的“滴,嗒”声一样。
这个细节一般人是不会留意的,贝尔却是有心人。他重复几次,结果都一样。贝尔茅塞顿开,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中出现:“在讲话时,如果我能使电流强度的变化模拟声波的变化,那么用电传送语音不就能实现了吗?”这个思想后来成了贝尔设计电话的理论基础。贝尔的发现,看起来是偶然的巧遇,其实是长期酝酿的结果。
在求教约瑟夫·亨利——当时的一位大物理学家后,贝尔开始了新的实验。
当时的实验条件十分恶劣,贝尔就在他那拥挤潮湿的小屋里,同助手摆弄着简单精糙的工具。日复一日,两年过去了。究竟他试过多少方案,有过多少失败,已无从统计。最后制成两台粗糙的样机。直到他和他的助手沃特森嗓子都喊哑了,通话还是没有成功。
贝尔为此也有些沮丧了,这时忽听到沃特森在背后呼唤:“先生,您听!”贝尔转过头,困惑地望着助手。沃特森用手指着窗外,神色惊喜地重复道:“先生,您听!”
窗外,隐隐传来一阵“吉他”的曲调,那叮叮咚咚的音响,像山泉般在夜空里**漾。贝尔侧耳凝神,听着,听着,豁然醒悟。他跳起来朝青年技师猛击一拳:“有啦!有啦!沃特森,你真行呀!”
原来,他们的送受话器灵敏度太低,所以声音微弱,难以辨别。“吉他”的共鸣启发了聪明的年轻人。贝尔马上设计了一个助音箱的草图。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一时找不到材料,就把床板拆了下来。两人一齐动手,连夜赶制,待木箱做好,天已亮了。他们只吃了几片面包,又接着改装机器。两位发明家一连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到第三天傍晚,终于改装竣工。尽管贝尔和沃特森浑身汗水淋淋,脸上却显露着兴奋之色。两人心里都感觉到:成败在此一举。
他们架好了导线。贝尔在实验室里,将门紧闭。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端,把受话器紧贴耳际。准备就绪,贝尔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听见了吗?沃特森。”
沃特森屏声静息地听着,受话器里的声音,开始细如游蝗,旋即清晰嘹亮。沃特森喜不自禁,急呼贝尔的名字:“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这时,两人欣喜若狂,互相大喊起来。
人一生的机会,会以不同的方式不期而至。只有抓住这些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