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干一行,爱一行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雷锋日记》
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雷锋常以柳树和松树勉励自己。在雷锋的眼中,柳树和松树分别诠释了两种不同的精神:柳树插枝便可成荫,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能说明这一点。它的柔软、灵活和适应能力,到哪里都能生长、发芽。所以,人也要像柳树一样,无论到哪儿,都能为人民服务。松树不怕严寒酷暑,傲然耸立,它象征着坚强挺拔、顽强不屈的可贵精神。
雷锋把柳树的灵活和松树顽强不屈的适应能力结合在一起,他要做一个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拖拉机手
1958年的春天,雷锋已是一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建设新中国和为人民服务为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加以证明。同时,由于雷锋对工作从不挑剔,祖国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任劳任怨,工作和劳动都积极主动。由于表现得非常优秀,他被推荐到望城县委机关工作。同样,他在县里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踏实工作。
有一次,县里的领导得知雷锋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全部捐给农场买拖拉机的事情后,对他这种热爱社会主义建设的行为大加赞赏。于是县里的领导做出一个决定:让雷锋到农场去学开拖拉机,雷锋得到消息后欣喜万分。雷锋想起当年在小学毕业的典礼上,自己要做一个好农民,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式农民,现在就要如愿以偿了,能不高兴吗?
雷锋来到农场,坐进拖拉机的驾驶室里,看看这,摸摸那,感觉特别新鲜,心里充满好奇。要知道,拖拉机在当时还是很先进、时髦的。师傅看他一副马上就想开的样子,笑着说:“别着急,慢慢学,就会开了。”于是雷锋开始跟这位师傅学习驾驶拖拉机。
每天一大早,雷锋就来到拖拉机旁,认真仔细地检查一番,把驾驶室里擦洗得干干净净。在师傅来之前,雷锋就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妥当了,师傅开始驾驶时,他就坐在旁边,认真听师傅讲解,观察师傅如何操作,然后自己在私底下反复练习。到了晚上,他就看有关拖拉机方面的书。吃饭的时候,由于他只顾看书,饭都忘了吃了,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勤奋好学终于换来了成果,短短一周的时间,他已经能轻车熟路地驾驶拖拉机了。
这一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雷锋要独自试车了,大家都前来观看。拖拉机在雷锋的“指挥”下,非常听话。雷锋在田里干出了一番“成就”。观看的人都为雷锋拍手叫好,喝彩声一片。雷锋的试车很成功,从此,他当上了拖拉机手。
转眼夏天就要来临了,耕耘播种的日子也渐渐逼近,这意味着拖拉机手将越来越忙。雷锋与另一个拖拉机手轮流劳作,昼夜不停,总算把土地都翻了一遍。
湖南是一个多雨的地方,尤其是在夏天。这不,连续几场大雨,几乎把农场都给淹没了,拖拉机还在农场里呢。大家都很着急,他们帮忙。雷锋把拖拉机停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可是雨越下越大,积水越来越深,拖拉机周围全是水,人都没法儿靠近。雷锋苦思冥想,忽然眼前一亮,他通过打稻用的方形木桶,划到拖拉机旁,然后进入驾驶室,再次把拖拉机开到更高点儿的地方。就这样,雷锋一整晚都在驾驶室里,把拖拉机的位置移动了好几次。
第二天,雨停了,积水也往下退了不少,趴在方向盘上的雷锋睡着了。原来,半夜的时候,雷锋看雨停了下来,就把拖拉机停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自己趴在驾驶室里睡着了。
学开推土机
鞍山钢铁厂到望城县来招工人了,这个消息在县里传得沸沸扬扬,也传到了郊外的农场。同时,还有另外一家湘潭钢铁厂也在招工。农场的工人们都在议论纷纷。鞍山钢铁厂在东北,离湖南这个小县城很远,而且那里很冷,南方人去了也许会很不适应。这样一比较,湘潭钢铁厂就相当有优势了,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对象。当然,大多数并不是全部,也有少数例外,雷锋就是这少数之一。
雷锋在农场干得很出色,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但他不骄傲,不满足,仍然一如既往,虚心学习。他听到大家都在讨论去哪个钢铁厂的事情,多数不愿意去东北的鞍山钢铁厂。为此,他做出表率,站出来说道:“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我愿意听从党的安排,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我选,我就愿意去鞍山钢铁厂,冷不算什么。”说完这些,他又到农场的领导那里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示心甘情愿去鞍山钢铁厂。
领导听完后,觉得真是难得,尽管舍不得这样的人才,还是同意让他去了。
接下来,雷锋主动帮鞍山钢铁厂负责招工的工作人员,因为他自己做了表率,所以劝说别人的时候也更有说服力。他鼓励大家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对那些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同志,他耐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在雷锋的帮助下,鞍山钢铁厂的招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去鞍山之前,雷锋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参观。雷锋一直景仰毛主席,他和几个朋友一同到了韶山,瞻仰了毛主席故居,听人讲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心潮澎湃。
经过三天三夜的火车旅途,雷锋和其他的青年同志终于到达了鞍山。
1958年11月15日,雷锋正式成为鞍山钢铁厂的工人,并被分配到洗煤车间。煤场的车间主任了解到雷锋的资料后,得知他会开拖拉机,而且在工作中表现很出色,于是就安排李师傅教他学开推土机。
李师傅看到雷锋个子矮小,对他能否胜任开推土机的工作表示怀疑。雷锋回答道:“请师傅放心,我能行。”李师傅看他自信满满,便点头收下了这个徒弟。就这样,雷锋开始跟着李师傅学开推土机。
从第一天开始,雷锋每天都很早就到了,很晚才回去,非常认真。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冰天雪地,对驾驶员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稍有差错,就会发生意外。而在雷锋看来,有困难不怕,这一切都可以克服。他勤学苦练,向师傅虚心请教,没多久就能驾车了。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学习,他通过了考核,成为鞍山钢铁厂的正式工人。从此以后,煤场上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
平时,雷锋和其他同事在用推土
机运煤的过程中认真负责。用推土机推煤,有时会把地上的土带进煤堆里,这不算什么大问题,很多同事都忽视这一点。而雷锋却不这样认为,煤堆里掺进去泥土,炼成焦炭的质量会有所下降,那么冶炼钢铁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雷锋想通过改良推土机的技术来避免带进泥土的问题。
于是,雷锋认真研究推土机,力求不把泥土带进去。这种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了雷锋身边其他的工作伙伴。他们和雷锋一样,煤堆里偶尔带进一点儿泥土时,再把它拣出来,以确保炼钢的质量。
不仅如此,雷锋并没有白白浪费休息时间,他还参加了一个文化课补习班。
雷锋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同事间有人遇到困难,只要是能帮上忙的,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雷锋时常把自己的粮票等送给有困难的同志。
此时的雷锋还不到19岁,自他已经是鞍钢的先进工作者了。
抢救水泥
1959年,鞍钢新建了一个焦化厂,厂址在弓长岭矿山的一个山区里,地理位置很偏僻。因为正在建设过程中,急需一批人。鞍钢工作车间内的工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没什么热情,只有很少人愿意去,因为那里工作很辛苦,挑水和泥又脏又累,枯燥乏味,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到这里来。而雷锋主动请命,要求来这里工作。
当大家知道雷锋要求去焦化厂时,都感到很诧异。雷锋现在在鞍钢工作得非常好,是车间里大家学习的榜样,他怎么能走呢?可雷锋说:“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就是要到艰苦的地方去,没人去,我更得做出榜样,带头去。”在雷锋的一再坚持下,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
雷锋来到焦化厂,了解工作情况后,明白这里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不能出丝毫的差错,不然整个工程都受影响。于是他主动提出要承担起组长的重任,什么辛苦,什么累,他就干什么。冬天,这里的工作最苦,要和水泥,任务繁重,冬天这里的水冰凉冰凉的。雷锋和几个同事把这项工作包揽了下来。
一天晚上,雷锋在看书,听到外面下雨的声音,他忽然想到工地上有一堆水泥。水泥被雨水淋了,就不能用了。于是赶紧找东西把水泥盖住,但什么也没找到,最后索性就用自己的被子盖。最后被子全被雨水淋透了。
在雷锋看来,水泥比自己的被子重要多了,把水泥保护好就减少了国家的财产损失,保护了国家的利益。雷锋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在建设焦化厂当中,有住不好、吃不好和工作环境不好等情况,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
雷锋能不顾一切地挽救国家的财产。雷锋认为,这是一个工人应该做的。
工作计划提前做
1962年初,雷锋和全班同志,还有兄弟连的几个战友,接到一个新的任务,他们要到辽宁省铁岭石碑区进行国防工程运输。这里是山区,路况复杂、崎岖。为了一路行车安全,雷锋到了山区,对整条路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并在笔记本上画好了图,标上记号以及详细的路况说明。
雷锋当时是这样记录的:“发车下石碑山路,经过水沟一条,土包一个,直角弯一个,到上石碑山。经横道河,过水沟一条,……过桥,上大坡,到会源堡。拐直角弯一个,走山道(有急转弯二个),过木桥,……过铁道拐急弯,过交通警两个,经铁桥,走转盘,过交通警二个,……”
雷锋和其他的战友还制定了一个“四勤、三先、五不超、六不走、九慢”的安全措施计划:
四勤:1.勤检查,2.勤保养,3.勤督促,4.勤清洗;
三先:1.先慢,2.先让,3.先停;
五不超:1.不超速,2.不超载,3.不超高,4.不超长,5.不超宽;
六不走:1.行车文件不齐不走,2.车辆检查不好不走,3.油料不足不走,4.人员没坐好不走,5.操纵机械有故障不走,6.没有上级的指示不走;
九慢:1.转弯慢,2.交叉路口慢,3.坡道慢,4.人员多的地方慢,5.复杂气候慢,6.过铁道慢,7.道路不熟慢,8.桥梁渡口慢,9.错车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雷锋和战友的精心计划下,车队安全地度过了每段危险路程,行程2.6万多公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雷锋严谨的工作计划,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迎着困难前进
在部队两年多的时间内,依靠过硬的技术和驾驶本领,雷锋出车时没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雷锋心里有“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的信念。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都不抱怨,不屈服,总是迎着困难前进。他曾说:“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就是凭借着这股子干劲,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1961年冬天,运输连接到命令:全体汽车兵,开车到新宾县执行一项新任务。
经过事先的了解,运输连的战士们知道,这是一件苦差事。从部队到新宾县,要经过的地方,路况十分不好,而且可能面临危险。
雷锋想了想,主动提出,让他的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为后面的车队开辟道路。连长考虑到雷锋的车技好,经验比较丰富,就答应了。
那天清晨,天刚亮,运输连的车队就整装出发了。一直到中午吃饭时间,一路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危险或机器故障。
下午三点的时候,车队开到了一块险地前。雷锋嘱咐车上随行的两位战友,一定要慢些开。同时,他将前方的路况,传递给后面的车队,提醒驾驶员注意路面情况。
这是一道江汊子,基本上没有路,只有一堆乱石滩,两边是一人多深的杂草和树枝。这样的路,连牛车都无法通过,更别提汽车了。
该怎么办呢?
雷锋下车探了一下路况,鼓励着战友们:“困难就在眼前,我们不能就此放弃,任务必须按时完成。”随后,他找来当地的一位老乡在前面当向导,慢慢地引着汽车向前开去。
雷锋和战友们开着车,在乱石堆中颠簸着前行。道路两边的杂草和树枝时不时地剐蹭着汽车。最后,连车前灯和插在车上的旗子都剐掉了。好在有惊无险,一番周折之后,车队安全地度过了江汊子。可是,这一关刚过,车队又迎来另外一个难关,大有不让车队喘息的意思。
这回碰上的是陡坡。雷锋坐在驾驶室,加大油门,轰出大马力,可汽车就是上不来,轮子在
原地打转。他一边开车,一边让战友们找些干草或树枝,放在轮子下面,增加点摩擦力。这样反复试了七次,车子才开过了陡坡。
经过这两次的折腾,大家都已经非常疲惫。可是,困难才刚刚开始,前方还有无数困难等着雷锋和整个运输连的车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车队来到了一个90度大转弯的山路上。道路的左边和前方,都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右边则是又高又陡的山坡。如果稍不小心,车子就会冲下悬崖,落入万丈深渊。
雷锋对正在开车的战友提醒道:“一定要多加小心!”
开车的战友紧握着方向盘,慢慢地往前开着。雷锋在一旁,一手紧握着手刹,眼睛紧盯着前方,一点也不敢松懈。最后,他们终于顺利地通过了这段急转弯。
大概在黄昏时分,车队终于开到了目的地。由于雷锋所开的车在前面开路,为后面的车队减少了不少困难。
运输连在新宾县完成任务后,车队又上路,准备返回营地。由于来时已经熟悉路况,几个危险地带也已经被摸清,所以大家都以为返回时会比较轻松。可是,难题又出现了。
车队所剩的油不多了。
雷锋对随车的战友说:“先把咱们车上的油分点出去吧!”
战友们十分不解:“那咱们的车怎么办啊?”
“我们的车队走在后面,等其他的车先回去,自然会派人送来汽油的。别的战士们先回去,可以早些休息,也可以少些危险。”雷锋安慰道。
车队再次经过江汊子,结果前面的一辆车陷到了泥潭中,车子熄了火,连驾驶室都进了水。情况十分危急。走在后面的雷锋,听说了之后,和几名战士商量了一下,决定先用人力马力把车拉上来。雷锋调来两辆车,又和几名战士下水,费了一番大力气,终于将车子拉上了岸。
可惜天公不作美,寒风凛冽,又飘起了鹅毛大雪。
雷锋的车行驶到一个叫木旗的地方时,车上的油耗光了。雷锋和几名战士商量了一下,准备先在木旗住上一夜,等部队送来了油再走。正当雷锋等人准备休息的时候,油送到了。同时,他们得知,一辆车爬坡时,钢板断掉了,需要借用千斤顶。雷锋没有犹豫,拿起自己汽车上的千斤顶就跑过去。他冒着大雪,走在泥泞的路上,找到坏在路上的那辆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车修好。
第二天,雷锋等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安全地回到了驻地。
后来,战士们回忆起那场艰难的路程时,都对雷锋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纷纷说道:“那次的任务,路上多亏了雷锋啊!”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雷锋在日记中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忘记了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来锻炼自己。”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雷锋,使他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立志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的好榜样。
有一次,雷锋和战友开着汽车去拉粮食。
途中,有几只鸭子晃晃悠悠地过马路,阻碍了雷锋他们前行的道路。由于这项任务比较紧急,加上路途遥远,雷锋等人在路上是一刻也不敢耽误。战友驾着汽车,看着慢悠悠的鸭子,心里十分着急。为了不耽误时间,驾驶员按起了喇叭。这一按不要紧,把鸭子吓得到处乱窜。驾驶员看到这种情况,也慌了手脚,一不小心踩到了油门,轧死了一只鸭子。
雷锋见状,赶紧帮助驾驶员刹住了车。
“这下怎么办啊?把老乡的鸭子给轧死了。”驾驶员一脸的委屈。
雷锋安慰道:“咱们先去给老乡道歉吧,再把这鸭子的钱给赔上。”
“可是……可是,这下我们就会耽误时间,完不成任务,回去得受批评的。”驾驶员有些犹豫。
“我们做了错事,就应该承担起责任。不然,哪怕是完成了任务,还是弥补不了现在犯下的错误。”雷锋严厉地对战友说道。
于是,雷锋和战友提着那只鸭子,跑到附近的村子,挨家挨户地打听,直到找到养鸭的老乡。雷锋和战友向老乡到了歉,还赔付了鸭子的钱,这才安心地继续执行任务去了。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雷锋带着全班战士,到一个离部队驻地很远的山区执行任务。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乡亲们看见部队开着汽车缓缓而来,高兴极了。他们为战士们腾房间,准备吃的,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沸腾了,村里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喜庆的事情了。
雷锋对乡亲们热情的款待十分感激,不过他还是婉言谢绝了乡亲们的好意。他对战士们说,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很困难,咱们是来执行任务的,不能给当地的老百姓们添麻烦。随后,他们在村子后面的山脚下,找了一块空地,自己搭建了临时的驻地。然后,又把乡亲们送来的东西,一一退了回去。有些东西实在没法退掉的,就付了钱。
乡亲们对于雷锋等人的行为,十分感动,纷纷表示,这真是一支人民的队伍!
听到乡亲们的夸奖和赞扬,雷锋和战士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不过,别看雷锋一直是遵守纪律的好榜样。在他初到部队那会儿,对部队的纪律不熟,还是犯了一些错误的。通过那件事情后,雷锋才开始下定决心,一定要服从党的领导,服从部队的指挥,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战士。
刚刚成为新兵不久的雷锋,还不知道部队的规定。星期天的时候,他没有请假,直接就上街玩去了。后来,指导员知道了,找到雷锋,问道:“雷锋,今天外出请假了吗?”
“没有。”雷锋如实地回答道。
“你这样做可不好啊,部队有规定,外出必须要请假。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个人如果不严格遵守组织的纪律,就会毫无进步可言。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邱少云的故事?他是一名军人,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军人。当年,他在战场上,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他的衣服,为了不暴露目标,他没有移动一步,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雷锋听着听着,心里越来越难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指导员见雷锋哭了,接着安慰道:“雷锋,哭什么啊?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就行。哭哭啼啼可不是军人的作风。”
听了指导员的话,雷锋赶紧擦干了眼泪。他向指导员保证,今后一定要做个遵守组织纪律的好战士。
后来,雷锋时时刻刻以邱少云为榜样,争做遵守纪律的好战士。他不仅自己严格遵守,还带动身边的战友也一同遵守。遇到思想上有动摇的战友,雷锋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进步成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