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1 / 1)

秋瑾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他日得于书记中留一名,则平生愿足矣。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1896年,嫁湘潭富绅。1904年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6年返回上海,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鼓吹民主革命。后回到绍兴,在大通学堂女学任教,组织光复军,积极准备举事。1907年,与徐锡麟相约于浙、皖同时起义。事泄,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未遂,被捕就义。清政府因她与徐锡麟有联系,发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于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书信内容

大哥大人手足:

前在杭州发一函,未知收到否?江亢虎如有可为力处,虚与周旋可也,如无可注意者,慢慢与之绝交可也。陶大均允为谋事,近有消息否?

二妹常有信来否?讨取百金,不妨决裂,因彼无礼实甚,天良丧尽,其居心直欲置妹于死地也。目我秋家以为无人,妹已唧之刺骨,当以仇敌相见,吾哥亦有以教我耶否?呜乎!妹如得佳偶,互相切磋(此亦古今红颜薄命之遗憾,至情所共叹),此七八年岂不能精进学业?名誉当不致如今日,必当出人头地,以为我宗父母兄弟光;奈何遇此比,匪无受益,而反以终日之气恼伤此脑筋。今日虽稍负时誉,能不问心自愧耶?父母既误妹,我兄嫂切不可再误侄女。读书之人,虽无十分才干者,当亦无此十分不良也。母亲以妹孑身漂泊为念,妹强慰解之,抚心自问,妹亦非下愚者,岂甘与世浮沉,碌碌而终者?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他日得于书记中留一名,则平生愿足矣。无使此无天良之人,再出现于妹之名姓间方快,如后有人问及妹之夫婿,但答之“死”可也。吾哥虽未目见身受妹之魔境,但怨毒中人,当亦不以妹为过甚,况二十世纪之人,当亦不甘受此荼毒也。吾哥闻之,责我耶?忧我耶?笑我耶?教我耶?可明以示妹也。

岁月逼人,奈何?奈何?妹在绍前月二十六动身,在申半月,十五日上船,二十一到东。

偶感采薪,草草书达,即请暑安,伏乞珍摄。

妹瑾

点评

这封信选自《秋瑾史迹》。信是秋瑾写给大哥秋誉章的,写于1905年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体现了她对封建婚姻的反抗精神和不甘“与世浮沉,碌碌而终”的宏图大志。

秋瑾对自己的婚姻自始至终都是不满意的。婚姻对秋瑾来说,就像一座围城,一直到牺牲时都没有摆脱。

1894年,秋瑾20岁时,由父母安排,嫁给湘潭富绅之子王子芳。王子芳虽然也曾读过书,但胸无大志,只知道吃喝玩乐,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而她的婆婆也思想顽固,性情暴躁,对秋瑾要求非常苛刻。结婚以后,秋瑾每天都要早晚两次去向婆婆请安,一举一动都要严守家规,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指责。秋瑾天性豪爽不拘、刚烈奔放,在婆家严苛的环境中,自然心怀抑郁。

1899年戊戌政变后,王子芳花了上万两银子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京官。全家搬到了北京。王子芳整天忙着迎官拜客,夫妻感情越发疏远冷淡。

到北京后,秋瑾结识了几位进步女性,思想境界大为开阔。她还结识了一位日本妇女——京师大学堂日本教习服部博士的妻子服部繁子。秋瑾从她那里了解了许多有关日本的情况。秋瑾决定到日本去留学,探索人生之路,探索报国之策。为表示决心,她还毅然脱掉了女儿装,坚立男儿志。

1904年3月,秋瑾与服部繁子毅然登上了东渡轮船。秋瑾在封建樊篱中苦苦挣扎了8年后,终于彻底走上了反清爱国的革命之路,成为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