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纪念馆
概况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厦门市鼓浪屿永春路73号,是1962年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而建。纪念馆面积为13000平方米,除序厅外,有《郑成功青少年时代》、《报国救民-举义抗清》、《中国宝岛-台湾》、《跨海东征-驱荷复台》、《毕路蓝缕-开发台湾》、《大义彪炳-流芳百世》、《民族精神,激励后人》七个陈列室,展出各种文物、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雕塑、模型等800余件。1997年7月,该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收复台湾,驱逐荷虏
郑成功是中国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公元1624年生于日本平户海滨,七岁回国,年少好学,胸有大志。公元1645年,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即位,见郑森年轻有为,少年英俊,气宇轩昂,忠心不二,封忠孝伯,授招讨大将军,赐他姓朱,改名成功,因此民间尊称他为“国姓爷”。1653年南明永历皇帝又封他为“延平王”。
郑成功一生效忠君王,保卫祖国,乃效忠之典范。他亲自率兵收复台湾,结束祖国的分裂局面,维护祖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也在这一年出生。多年后,已是明末大将的郑成功,决心赶走侵略者,收复台湾。他认为“附近无可措足,惟台湾一地离此不远,暂取之,并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此事不容踌躇。于是,郑成功做出“亲征”台湾的决策。这是郑成功在战略上的一次根本性转变,也是一个十
分英明而大胆的决策。
郑成功在酝酿收复台湾计划的过程中,储备粮饷,练兵造船,侦察敌情,在物资上、精神上做了周密且充分的准备。其作战方针是:先收复澎湖,作为前进基地,然后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港,于台江实施登陆作战,并切断台湾城与赤嵌城两地荷军的联系,分别予以围歼,再收复台湾全岛。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3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乘风破浪,越过台湾海峡,到达澎湖进行休整。
此时,荷兰侵略军得到了郑成功要进攻台湾的消息,立即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用沉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陆。
荷兰侵略军的这些举措,最终还是没能阻止经验丰富的郑成功率军登陆。郑成功先是换乘小船,由鹿耳门登上北线尾,查看地形,并派出技术过硬的潜水员进入台江内海,侦察荷兰侵略军情况。他根据每月初一、十六日海水涨潮的规律,果断决定起碇开船,带领船队逆风而行,驶向鹿耳门港外,为的是赶在海水大涨之时驶入鹿耳门内海。
果不其然,海水涨潮时,水位比平时高出了五六尺,大船小船均能轻松借力驶入。而后,郑成功所带部队的主力快速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其与台湾城的联系。收复台湾的战斗正式打响。
战斗中,荷兰侵略军派出“赫克托”号战舰进行攻击。郑成功锁定“赫克托”,以其为主要攻击目标,下令船队将其团团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赫克托”号瞬间变成了海上的残片,并迅速下沉。
荷兰侵略军在海上损失惨重
,从台湾城赶来的援军也被郑成功的船队打得落花流水。驻守在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侵略者在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成功投降。而盘踞在台湾城的侵略军尚有870人,他们企图躲在坚固的城堡之内,负隅顽抗。
台湾城是荷兰侵略军在台湾的统治中心,防御设施完整,城堡分3层,下层深入地下,可谓“城垣用糖水调灰垒砖,坚于石”。不仅如此,城堡四隅向外突出,设有火炮数十尊。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当即下令在台湾城周围修筑土台,对敌军进行严密围困。
在双方对峙的几个月内,荷兰侵略军曾分水、陆两路向郑成功的军队发起进攻。海上,荷兰侵略军的军舰企图迂回到郑成功军队的侧后方,焚烧船只,却反被包围。原来,郑成功早有预料,他派水军隐蔽岸边,当敌舰闯入埋伏圈后,立即将其包围,万炮齐发。
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郑成功的船队击毁敌人军舰两艘,俘获小艇三艘。荷兰侵略军前来支援的部队同样损失惨重,人员伤亡达百余人。陆上,荷兰侵略军早已军心涣散,且战且退。此后,荷兰侵略军再也不敢轻易与郑成功的军队交战了。
台湾城被围困9个月后,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同意由评议会出面同郑成功谈判。经过会谈,揆一最终“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1662年2月6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南明永历十五年),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荷兰侵略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
至此,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郑成功一举收复台湾,使其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