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场会议会址
概况
猴场会议会址位于瓮安县草塘镇猴场村,距县城17公里,于2004年按原样修复并对外开放。2009年5月,猴场会议被中宣部评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会址主体建筑原为猴场商人宋泽生的私人宅院。因宋泽生曾到四川西康藏族地区经商并定居过很多年,晚年返回原籍瓮安猴场村定居时,吸收了藏式民居建筑和瓮安民居建筑的特点与优点,建成了这座私人宅院,俗称“一颗印房子”,其特点是内建四合院木房,外围四周围墙,正面围墙高大雄伟,正中设大门,其余三面围墙略低,侧面开一小门连通碉堡,屋后有花园。
1934年12月31日下午,中国工农红军军委纵队长征到达猴场,在这所宅子里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猴场会议。
1997年,黔南州和瓮安县决定重建“猴场会议”会址,并于2004年2月完工。修复后的猴场会议会址,占地面积比原来约大一倍,外围又增加一道围墙,正面修建了雄伟的门楼,内有老红军题字碑廊和若干展览室。会址雄伟壮观,基本上按当年召开猴场会议时的原貌进行了恢复。“猴场会议”纪念馆馆名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
主体建筑物为“一颗印房子”,由相连的门厅、正房和厢房共四栋两层木结构房屋组成。一层正房共三间,中间为堂屋,是当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地方,现陈列有会议桌椅等实物和会议场景大幅油画,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博古、李德、李富春等人开会时的群像。
堂屋两侧及两边厢房一层为红军长征历程图片展和实物陈列,全面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和红军在瓮安的活动历史遗迹。二层为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成员周
恩来、朱德等同志住室,陈列有实物和领导人相片。由于毛泽东当时担任的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没有住在这里,而是住在离此处一华里远的下司村傅家祠堂,傅家祠堂已于2006年修复,现在命名为“毛泽东行居”。
猴场会议
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进抵贵州瓮安县乌江南岸。12月31日下午,军委纵队到达瓮安猴场。
猴场,又称草塘,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为播州安抚司辖下的一个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改为草塘安抚司,民国时期为瓮安县的一个镇,是贵州著名的八大镇之一。
关于为什么叫“猴场”,《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解释是:“猴场”就是从前有很多猴子的地方。这种解释,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误解。猴场和猪场(珠藏)一样,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常见的以十二生肖作为地名的地方。原意是这里逢猴日赶场,是天干地支的形象化记忆,与猴子并没有关系。
猴场在当时算是个繁华的地方。陈昌奉是毛泽东在长征时期的警卫员,他在回忆录中说:“猴场是我们从江西瑞金出发以来见过的最大的集镇,市场繁荣,商业兴旺。来到猴场正值过年,红军每人发两块大洋做饷,有的战士甚至想留在猴场不走了,我把一些战士的想法告诉毛主席,毛主席笑着对战士们说:‘中国这样的地方多的是,我们要渡江到遵义去过大年。’”
而此时的蒋介石得知红军向乌江南岸前进,急忙改变部署,重兵围堵,企图将红军消灭在乌江南岸。掌握着红军领导权和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置黎平会议的决议于不顾,顽固地认为红军应“东进”、再入湘西。他们要求在瓮安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重新讨论红军长征的战略方向。为此,在红军到达猴场的当天下午5点左右到
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镇西一公里的宋家湾召开了进军贵州后的第二次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陈云、刘少奇、李富春、邓发、凯丰、秦邦宪、李德和翻译人员伍修权。
在会议上,博古提出要红军“不过乌江”,留在乌江南岸打游击,“回头再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于是,会议就红军“北渡”还是“东进”展开激烈的争论。毛泽东作了发言,反驳博古的错误主张。毛泽东认为:如果仍然坚持东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势必再次进入蒋介石布下的口袋;而贵州国民党势力相对薄弱,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黔军是有名的“双枪兵”——鸦片烟枪不离手,根本没有战斗力;蒋介石嫡系部队中央军与黔军,以及川军、滇军又矛盾重重,钩心斗角,有利于红军的行军作战,所以应当坚持执行 “北渡乌江,在黔北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
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错误指挥,早已引起红军广大指战员的不满,参加猴场会议的大多数中央领导再次否定博古、李德等人回头“东进”的错误主张,重申了“黎平会议”的战略路线,在“猴场会议”上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命令红军立即渡江。
猴场会议为不久后召开的遵义会议明确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领导权和指挥权、确立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在此之前的湖南“通道会议”使毛泽东重新获得红军军事发言权,“黎平会议”使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和思想进入红军领导指挥中枢,而 “猴场会议”则强化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指挥权,并在事实上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领导指挥权力,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