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_陈毅故居(1 / 1)

陈毅故居

概况

陈毅故居位于四川乐至县薛苞镇(现名劳动镇)正沟湾,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是一座具有浓厚的川中民居特色的四合院木质结构瓦房。1901年8月26日,陈毅就诞生在这里。2001年6月,陈毅故居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故居大门悬挂着“陈毅故居”金漆大字匾额,两侧是一副楹联:“直声满天下,功勋炳世间”,为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撰写。

从故居大门前行200米左右,就到了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陈列馆建于1986年,是中国古典式庭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大门的门楣上挂着“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的匾额。

陈列馆大门正前方,一尊高2.6米的陈毅铜像屹立在院中,雕像栩栩如生,右手扶杖,左手挽衣,两眼凝视前方。院内培植多种名贵花木,假山造型十分秀美。五个展厅分别展示了陈毅元帅青少年时期和生平革命活动的照片,还保存大量的珍贵文物史料,陈列着全国各地的名人题词、书画等。

小“神童”

陈毅自幼酷爱读书,家中同胞兄弟姐妹5人,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二。陈毅3岁开始跟着两个哥哥背诵《三字经》,5岁开始由父亲课读《千字文》。之后,他被送入私塾,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他看起书来,有时废寝忘食,达到入神的程度。

一次,陈毅到一位亲戚家过中秋节。进门后,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本文学名著,于是便不顾几十里跋涉的疲劳,在一间空屋子里兴致勃勃地读起来,一边读还一边用毛笔做笔记。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本。后来,亲戚只好把蒸好的糍粑和糖给他端到了书桌上。糍粑本该蘸着糖吃,谁知陈毅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书上去了,竟然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来看他,发现他满嘴都是墨,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这下,把外屋的人全引进来了,大家一看陈毅的样子,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之后,笑着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呢!”

还有一次,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从锅里冒出了糊味儿。妈妈刚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糊了,生气得要打陈毅。

“不要打孩子!”老师连忙劝

阻,“饭烧糊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专心用功,十分难得。”说完,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留心!”陈毅点点头。老师从陈毅手里拿过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没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

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黑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课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画出来。听课时,他格外留心,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仗义折腿

陈毅7岁那年,外祖父黄福钦捐200两银子得了个湖北省利川县建南司“巡检”的小官。黄福钦要女婿去帮办文书,并希望把一个外孙带去。于是,陈毅随父亲到了外祖父的任上。

当时的官场十分黑暗,像巡检这样的小官只得受制于当地有权势的豪绅,听命于腐败的上司。所以,巡检司专司“捕盗贼,诘奸宄”的职责,衙门里三天两头残酷地拷打“犯人”。后来,陈毅才得知那些被衙门拷打的“犯人”多半是交不起租谷的穷苦农民,有的还是劫富济贫的人物。

1942年3月8日,陈毅在给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信中,曾这样回忆这段生活:“我在那里过着衙门生活。那时候留下一个至今难忘的印象,就是见衙门里经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边看了非常难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在那里过了两年多时间,……官府中腐败黑暗的情况,引起我极端的厌恶……”

随外公到任上的一段时间里,年幼的陈毅十分同情穷人的疾苦,总想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一天,陈毅正在窗下写作文,忽然听到衙门口隐约传来一阵阵凄凉的哭泣声,还夹杂着衙役粗野的叫骂声。陈毅不由自主地急步跑出院去,想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

来到衙门口,只见一个60来岁的老头,满脸血迹,衣服撕破了好几处,他两只手有气无力地捶打着胸口,嘴里一声接一声地呼叫:“大老爷救命啊,大老爷救命啊!”在老头的身边,是一个鬓发斑白的女人,她垂着头,泣不

成声,怀里还抱着一个泪痕满面的小女孩。衙役一面凶恶地挥着手,驱赶看热闹的人群,一面对告状的老头大声斥责:“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老爷今天有紧急公事,不在家,还不快走!”

老人苦苦哀求,引得过路的百姓都围过来看,有人问老人为什么非要见巡检老爷。老人边哭边说,他姓贺,家离镇子不远,是一个老实的农民。他家有个媳妇,模样长得很俊,不料却被当地一个地主看中了。今天,地主趁他的儿子不在家,带了几个帮凶,闯进他家,硬把他的儿媳抢去抵债。他和老伴阻拦,遭到一顿毒打,没有办法,老两口带着孙女就直奔衙门告状来了,希望能救救他们一家。

陈毅听着老人悲惨的叙述,不由得把拳头握得紧紧的,牙齿咬得格格响。他走到老人面前,气愤地说:“我外公在看戏,走,我引你去!”

大庭广众之下,突然冒出这样一个见义勇为的小孩子,大家都非常惊奇。衙役上前和蔼地对陈毅说:“小少爷,不要理他,今天老爷早有吩咐,不办公事的。”陈毅不理那个衙役,只顾拉着老人就走。

陈毅一气跑到唱戏的地方直往里闯,可是里面看戏的人太多,拥挤得水泄不通,无法进去。他想到可以去台口叫出外公,就绕到了台后。台后靠墙壁处有一架楼梯,陈毅心急如火,一个劲往上爬。谁知楼梯在离台口缺了一根横档,加之光线暗淡,陈毅没有看清,只听“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看戏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时乱了起来。当陈毅的外公和父亲闻讯赶到的时候,陈毅忍住疼痛,急促地说:“衙门口有人喊冤,外公,你快回去审案。”

外公十分疼爱陈毅,当发现陈毅的右腿受伤时,急得大汗直冒,要立即亲自送他到一位医生家去治疗。陈毅见外公迟迟不走,着急地哭着说:“我是来喊你才摔倒的,你不回去办案,我也不去医治。”

外公见陈毅这样认真,只好嘱咐了几句,赶快回衙门去了。后来,陈毅从爸爸那里知道那桩案子了结的情况:外公回到衙门,下令把那个财主抓了起来,告状的老人的冤情得到了申诉,儿媳得救回家了。陈毅听完,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1910年春夏间,9岁的陈毅由父亲带回四川,经乐至老家到了成都。早在1909年,陈家已将40亩田产抵押后,由乡下迁到省城,居住在成都东门外的上河心。随外公在任上的日子里,突显出少年陈毅疾恶如仇、刚直不阿的鲜明个性,这与他成人后的性格是一脉相承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