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_葫芦岛市塔山烈士陵园(1 / 1)

葫芦岛市塔山烈士陵园

概况

塔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塔山村东山岗上(战时“塔山英雄团”前沿指挥所所在地),是为纪念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2001年被中宣部列入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初建于1953年,于1963年10月重建,园林面积22万平方米。陵园由牌楼、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公墓、将军墓等组成。

进入烈士陵园正门,透过郁郁葱葱的松林,一座高大的仿古牌楼就会映入眼帘。牌楼正上方镌刻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的“塔山革命烈士陵园”8个大字。烈士纪念碑位于山顶,塔身为高12.5米的正方形石柱,全部由花岗岩砌成,象征着人民军队如擎天柱一般拔地而起,刚硬不催,左右辅以连体副碑,象征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支援和扶持;塔顶雕有云环纹饰,象征烈士们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碑身正面是陈云题写的“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3个镏金大字;背面的碑文记述了塔山阻击战战役的经过和英雄事迹,供人们瞻仰和缅怀;碑座正面的大型浮雕是用大瓣玫瑰组成的花环,象征着光荣永远属于为中国解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纪念碑的前方是能够容纳万人的广场,广场右侧是由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题名的“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馆内主要陈列有塔山阻击战战役的纪实图片和遗物资料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面鲜红的战旗,分别是战后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授予纵队12师36团、34团、28团及纵队炮兵团为“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守备英雄团”、

“威震敌胆英雄团”的奖旗。陈列柜内还展示着奖给参加此次战役的战斗英雄的毛泽东奖章、朱德奖章,各种战史资料、将军遗物、支前模范用过的实物以及塔山阻击战态势图等革命文物,充分向世人展示了革命英雄浴血奋战、以少胜多的悲壮场面。

纪念碑后面的烈士公墓园是1998年修建的,占地400平方米。园中有5位亲自指挥过塔山阻击战的将军的墓碑,他们不约而同地留下遗嘱,死后要把骨灰葬在塔山,与当年牺牲的烈士们在一起,生为塔山之虎,死做塔山之松。墓园中部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英烈碑,正面是张万年将军题写的“塔山英烈,万古流芳”8个金色大字,碑后镌刻着747位烈士的英名。墓园最后面是一座合葬墓,安葬着战后散葬在高桥、老官堡等地的747具烈士的遗骨。

塔山阻击战

1948年9月,党中央决定在形势对解放军最为有利的东北战场同国民党发动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打响了。辽沈战役首先要夺取锦州,切断东北国民党军队从陆上撤向关内的道路。

9月底,当东北野战军主力对锦州国民党守军形成合围之际,蒋介石从关内急调第62军、第39军两个师,第92军一个师和独立第95师连同原驻锦西(今葫芦岛市)的第54军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并将沈阳主力编成“西进兵团”,企图东西并进,把解放军夹击消灭于锦州城下。而解放军则在围攻锦州的同时,一面以一部分兵力于黑山地区阻击钳制西进之敌,一面由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指挥第4、第11纵队及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师、第6师,在塔山地区占

领阵地,在打鱼山、塔山桥、塔山堡、白台山、北山一线构筑野战工事,组织阵地防御,阻击“东进兵团”,以保障野战军主力夺取锦州。

塔山地处锦州、锦西之间,东临渤海,西傍虹螺山,控制着“两锦”的铁路和公路。塔山一带为丘陵地带,距锦州仅30公里,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解放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塔山在谁手中,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否则就会陷入被动。但是敌强我弱,阻击任务艰巨,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指示阻援部队:“准备在此线死守不退”,“必须死打硬拼”。因此,塔山阻击战成为辽沈战役中的关键战役。

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在飞机、舰炮和地面炮火的配合下,先后采取全线攻击中间突破两翼牵制、以“敢死队”为前锋突进及偷袭等战法,实施轮番进攻。解放军第4纵队在第11纵队等部配合下,依托野战阵地,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顽强抗击,并结合小部队阵前反击及大部队阵前出击,进行坚守,将一度冲入塔山堡阵地的国民党军“敢死队”击溃,夺回了阵地。第11纵队攻取了国民党第54军的寺儿堡阵地。独立第4师、第6师向锦西、葫芦岛侧后活动,牵制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全部溃退。

塔山阻击战鏖战六昼夜,东北野战军阻援部队共歼国民党军6549人,守住了阵地,保障了主力部队的侧后安全和攻锦作战的胜利。

塔山阻击战使塔山闻名于世。塔山本来没有塔,阻击战后在这里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纪念塔,使塔山有了塔,烈士的鲜血使塔山永放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