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
概况
黑山阻击战是为辽沈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一次战役。为缅怀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后,当地政府和参战部队于1949年修建了“黑山战役烈士之墓”,并经过多次扩建,于辽沈战役35周年之际建成了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位于辽宁省黑山县城(黑山镇)北的一座山岗上,陵园总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2001年,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列入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由纪念馆、墓群、纪念塔、花坛等几部分组成,正门门柱上刻有“功昭日月、气壮山河”的对联,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
纪念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容分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解放军的英勇作战、黑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人民的积极支援、烈士的丰功伟绩等部分,现保存烈士遗物20多件,图片200多幅,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战争的壮烈场面,纪念馆前还设立了国防教育专栏。
墓群包括一个公墓和六个单墓,共安葬着751具革命烈士忠骨,其中包括当年指挥黑山阻击战的原东野十纵二十八师师长、后任沈阳军区顾问的贺庆积的遗骨也于1999年7月安葬在这里。墓群前是一座13.5米高的白色烈士纪念塔和四座白色大理石纪念碑,碑上铭刻着在黑山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名录及对烈士沉重哀思的悼词。塔上刻有罗荣桓的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多年来,陵园以普及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为己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长年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年清明节、“五四
”、“七一”、“八一”以及全民国防教育日等节日和纪念日,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到此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活动。在清明节期间,陵园积极创造条件,为来此祭奠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服务。在每年征兵期间,会同县征兵办公室组织适龄青年到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参军报国热情,并在新兵入伍前在此举行新兵入伍仪式,激励他们为国防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黑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打响后,蒋介石为巩固其在锦州、沈阳、营口三角地带的交通要道,借以保住东北,于1948年10月18日,命廖耀湘兵团速向黑山附近的大虎山、沟帮子前进。同时,令锦西守军一部固守锦西、葫芦岛,主力驰援锦州,以求南北两路迅速会合于锦州击败东北野战军。
10月19日,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应坚决阻止国民党入关,在运动中歼灭南下的廖耀湘集团。东北野战军根据军委指示,决定采取“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的作战方针,准备于新立屯、黑山、大虎山地区围歼廖耀湘兵团。守卫黑山、大虎山的是东野第十纵队,他们积极加强防御工事,准备拦头痛击。但是他们面对的敌人有5个军12个师10多万人,而且是有大量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的全幅美式机械化部队,防御的难度可想而知。
10月23日,国民党先头部队在黑山、大虎山以东与解放军警戒部队发生战斗。24日清晨,国民党集中5个师的兵力,在重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向黑山、大虎山发动了进攻。解放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在黑山城东的“一○一”高地,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人民解放军战士舍生忘死昼夜奋战,多次打退国民党军的疯狂
进攻。为防止敌人因进攻受挫而撤退,在战斗中,解放军命左翼的第五、第六纵队以急行军南下,切断了敌人的后路,右路的第八纵队主力迅速转入敌人侧后方,截断敌人南逃营口、东返沈阳的退路,进而为全歼廖耀湘兵团做好准备。
廖耀湘兵团遭到解放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失去了信心,便放弃了沿北宁路南下、收复锦州的计划,而改向东南,企图经台安、大连撤退到营口。见退往营口之路已被解放军切断,只得又改变计划,向沈阳撤退。然而,撤退沈阳之路也被切断。至26日,廖耀湘所部10万人陷入绝境。
当解放军两翼大军对敌人完成包围后,即在黑山以东、半拉门以西、无梁殿以南、朱家窝铺以北地区,向敌人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为冲出解放军的合围,敌人于26日拂晓向第六纵队进行了疯狂的反扑,从东西两面夹击,战斗异常激烈。解放军十纵在黑山东面“一○一”高地打退敌人最后一次进攻后立即转入了反攻。在胡家铺捣毁了瘳耀湘兵团司令部,打乱了国民党军指挥系统。惊慌失措的敌人四下逃窜,乱作一团。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解放军遂以第二梯队的第二纵队一部兵力投入战斗,以猛打、**、猛追的战术,痛击敌人。10月的辽西平原上,到处都响起了追击的号角声。国民党军遗弃的汽车、大炮、枪支、辎重随处可见,成群的国民党士兵见到解放军战士纷纷交出武器投降。到28日拂晓,全歼敌军,活捉了东北“剿匪”副总司令廖耀湘。
黑山阻击战不仅决定了辽沈战役的进程,也是解放东北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次阻击围歼战,共歼敌10万,其中俘获敌军、师级将领28名,使蒋介石在东北的主力丧失殆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