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_抚顺雷锋纪念馆(1 / 1)

抚顺雷锋纪念馆

概况

抚顺雷锋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路东段61号,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世界上唯一为一名普通士兵建造的大型纪念馆。1997年雷锋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馆占地面积99900平方米。自1964年建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宾客4000多万人次,并先后在全国50多个城市举办了《雷锋精神永恒》大型展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1990年10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临雷锋纪念馆视察,并亲题馆名。

纪念馆由雷锋纪念碑、雷锋墓、雷锋塑像和雷锋事迹陈列馆4组纪念性建筑物组成。雷锋纪念碑竖立在纪念馆的主轴线上,全部由花岗岩构筑,主体高13.4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大字,碑体下部嵌刻一组以雷锋模范事迹为主题内容的汉白玉浮雕。雷锋墓由苍松翠柏环绕,1964年至今,雷锋的遗体静静地长眠于占地400平方米的墓区内。墓后有一座灰褐色花岗岩卧碑,正面刻有“雷锋同志之墓”的金色大字,背面刻着介绍雷锋生平事迹的碑文。墓前广场上耸立着高5米的雷锋全身塑像。

雷锋事迹陈列馆展厅按成长历程把雷锋22年的短暂人生真实呈现在世人面前,有雷锋蜡像、大型《青山魂》浮雕、复制《雷锋童年的茅草屋》场景、油画、多媒体景箱、题词碑等十一处亮点和400多件文物资料,140多幅照片,生动而翔实地再现了雷锋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纪念馆已成为弘扬雷锋精神、研究雷锋事迹的重要阵地。

永远的雷锋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位亲人相继含恨而死,小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

1949年,雷锋家乡解放了。雷锋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1955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在县委当公务员。1957年,他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并加入共青团。在参

加根治沩水河的工程中,被评为工地模范。1958年,他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十八次被评为标兵。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武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技术经验,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

1960年,雷锋入伍后,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表现突出,沈阳军区《前线报》开辟了“向雷锋学习”的专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1961年,雷锋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柱,这根木柱打到了雷锋的右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和来自沈阳的医疗专家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雷锋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一生。他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实践,因而具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由于他热心辅导少年先锋队,1963年3月23日,共青团中央特决定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好事做了一火车

有一次,雷锋出差去安东,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

从抚顺一上火车,雷锋看到乘列员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就动手参与了进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念报,宣传党的政策。一直到沈阳他也没停下来歇歇。

到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他看到

检票口熙熙攘攘围了一群人,走近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没有车票,非要上车。

雷锋见状,上前拉过那位大嫂说:“你没有票,怎么硬要上车呢?”

那大嫂急得满头大汗地解释说:“同志,我不是没车票,我是从山东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时候,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觉得这位大嫂说的是实话,于是就说:“别着急,跟我来。”

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那大嫂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去。”雷锋笑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那位大嫂走上车厢还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锋从安东回来,又在沈阳转车。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挪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呀!”

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手扶着老人说:“大娘,咱们顺路,我领您去!”

老人高兴地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这亲热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

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孩子,俺不饿,你吃吧!”雷锋把面包再次送到大娘手中,说道:“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肚子,离抚顺还挺远呢。”

雷锋怕老人坐车辛苦,就和老人唠开了家常。雷锋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的儿子外出做工好几年了。老人这是第一次来,并不清楚儿子的住址。老人还掏出一封儿子的来信,雷锋也不知道上面写的地址在哪里,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助您找到他。”

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这些事后来被战友们知道了。有人说:“嘿,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