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_“四保临江”烈士陵园(1 / 1)

“四保临江”烈士陵园

概况

“四保临江”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临江市猫耳山南坡,鸭绿江北岸,依山傍水,景色宜人。2001年,“四保临江”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列入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始建于1947年12月,占地3万多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等设施组成。地处陵园最高点的纪念碑主体高14.6米,是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陈云题写的“人民烈士浩气长存”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陵园内安息着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杜光华、温士友团长;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著名战斗英雄李安仁以及抗日战争、四保临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共695位。

“四保临江”烈士陵园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1992年投资50万元修建了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建筑面积412平方米。1994年以来又相继投资112万元,社会各界捐赠12万元,修建了通往墓区的长青门、石碑楼、凉亭、花墙和108级花岗岩踏步。108级踏步象征着艰苦卓绝的四保临江战役历时108天,四个缓步台象征着四保临江和四化建设,每个缓步台宽3米,象征着北满部队配合南满部队“三下江南”,又象征着临江市“开路、开边、开源”三开战略。2000年投资65万元重新修建了烈士纪念碑。

“四保临江”战役

1946年11月2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了通化,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抚松、靖宇4县,形势岌岌可危。

12月17日,国民党纠集了五个师的兵力,一犯临江。

南满军区司令员萧劲光为了减轻根据地的压力,命令四纵三个师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分三路杀向敌后。三纵加上四纵第十二师及军区地方部队则坚持内线作战。在历时19天的一保临江战役中,三纵打了大小战斗43次,战胜了优势之敌,取得了歼敌1700余名的战绩。

国民党第一次进犯临江被打退后,经过短暂喘息,又于1947年1月底,纠集了三个师的兵力向临江地区发动了第二次进犯。

萧劲光亲临三纵指挥作战,一举歼灭了号称“常胜军”的国民党52军第195师。在二保临江战役中,三纵连续作战九昼夜,在四纵的阻援配合下,歼灭了大量敌人。

1947年2月15日,国民党又纠集近四个师的兵力,分左、右、中三路向临江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进犯。三纵在外线部队四纵的密切配合下,歼敌近万人,并且收复了柳河、辉南等县城,扩大了南满根据地。

1947年三、四月间,大地回春,南满最艰苦的冬季终于过去了。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趁松花江即将解冻、民主联军北满部队被迫撤回之机,又拼凑了七个师的兵力,四犯临江。此次国民党出动兵力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陈云和萧劲光号召南满部队要不怕牺牲,敢啃硬骨头,彻底粉碎敌人对南满根据地的进攻,从根本上扭转战争形势。并且提出了争取主动、积极捕捉一切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同时决定由三纵司令员曾克林和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担任前线正副指挥,组织部队粉碎敌人的大规模进攻。在此次进攻中,国民党担当主攻的是装备精良、气焰嚣张的第89师。于是,萧劲光决定集中三纵第七、第八师和四纵第十师,首先吃掉该敌,振我士气,灭敌威风。部署三纵七师以一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三纵八师和七师主力以及四纵十师,三面围敌并担任主攻;三纵九师负责阻击国民党的增援,保证正面作战。4月3日凌晨,解放军各参战部队已全部悄悄占领预定位置,从三面包围敌人。6时,解放军开始发起进攻。震天动地的炮声此起彼伏,炮弹暴雨般地倾泻到敌群中,刚刚集合好队伍正准备出发的国民党队伍,立时被打得溃不成军。战斗一直进行到当日下午4时。解放军以极小伤亡代价,全歼国民党13军第89师与第54师第162团。

国民党军第89师全军覆没,极大地挫伤了敌人的士气,四犯临江之敌纷纷仓皇退去。四保临江取得了胜利,民主联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部队的进犯。

血洒临江——杜光华

“四保临江”烈士陵园里安葬着为东北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杜光华。

1915年,杜光华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凤仪乡杜家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困苦和社会的黑暗磨炼了杜光华的革命意志,1932年,杜光华参加了共产党在嘉陵江西南面组织的“升保农民武装暴动”,随后他又加入了红军主力部队——红四方面军,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

在红军队伍里,杜光华从一个普通的打旗兵、机抢射手被提拔为红一团的通讯班长、排长、连长,由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穷孩子,逐渐成长为富有军

事、政治才干的优秀红军指战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光华随所在的115师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9月,他随军参加了名扬中外的平型关大战和次年9月20日的山东梁山歼灭战。在这两次大的战斗中,他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带领连队英勇冲杀,曾荣获模范连长称号。1939年后,他很快被提任为营长、参谋长、副团长等职。

1944年,杜光华被提任为胶东军区14团团长。同年11月17日,他奉命开赴郭城一带打击与日寇配合进行“报复性扫荡”的国民党地方顽固势力赵保原。下午3时,部队进至长沙堡高家长沙南山一带,正准备进击芦头村赵保原部队时,突然发现日寇大岛部队与伪军共计1500余人(其中日军约一千人),扫荡后向长沙堡开来。此时,日寇距长沙堡只有五公里远,如果先进攻赵保原部队,很可能两面受敌包围。在严峻的形势下,杜光华当机立断,改变了作战计划,决定抢占长沙堡附近高地,迎击日寇。

下午5时,日伪军进入14团埋伏地带。1营在正面首先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各种火器一齐开火,日伪军顿时乱作一团,牲口、粮食、衣物丢得满山都是。日寇仓皇应战,利用武器优势向1营猛烈射击。后来日伪军又组织了几次冲锋,均被1营打退。此时,3营亦与扑过来的日寇激战,打退了日寇三次冲锋。

就在这时,大批敌军突然向指挥所附近的五连扑来。杜光华不顾自身的安危,下令五连上前迎敌,将敌军截住。此时,阵地前已经有50余名日军爬了上来,与八路军战士们展开白刃战。日寇已经冲到指挥部跟前来了,杜光华两眼喷火,带领团部的指战员投入到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端起大盖枪向日寇猛烈扫射,完全把自身安危抛诸脑后,在他的带领下,指挥部和五连官兵连续打退敌人四次冲锋,最后迫使日寇狼狈逃窜。

次日拂晓,遭受严重打击的大岛部队向莱阳方向逃去。杜光华随即指挥部队乘胜追击,狠狠地惩治了逃敌。在长沙堡战斗中,杜光华仅以一个团的兵力,把日伪军1500人打得溃不成军,击毙日寇120人,俘敌12人,伤敌数百人,缴获武器一大批。这是日寇入侵胶东以来遭受的一次最惨重的损失,也是八路军在反“扫荡”斗争中罕见的大胜仗。

在八年抗战中,杜光华指挥部队冲锋陷阵,参加了许多著名战斗。凭借着优秀的军事才干和机智顽强的战斗作风,他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敌军闻风丧胆。

1947年2月15,在三保临江战斗中,担任东北民主联军4纵队10师师长的杜光华在指挥战斗中不幸牺牲,他是四保临江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首长。

白山抗日纪念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那尔轰会师遗址、城墙砬子会议旧址等)

概况

1946年2月,吉林省蒙江县更名为靖宇县,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成为了白山抗日纪念地,这里有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那尔轰会师遗址、城墙砬子会议旧址等多处抗联遗址遗迹,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斗争时间最长、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最多、影响最广的一处纪念地,也是东北抗联精神文化研究中心。2005年,该纪念地被中宣部列入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靖宇县县城西南6公里,靖白公路沿线的三道崴子。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这里抒写了荡气回肠的抗日诗篇。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人们把将军殉国地建设成了园林式的公园,占地面积150亩,分为前导区、中心区和旅游区,以牌楼、塑像、正气亭、台阶、拱桥、纪念碑、纪念塔成一条纵轴线,将三个区连在一起。

那尔轰会师遗址位于靖宇县西南岔镇光明村于家沟里。1935年8月底,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率第二团两个连150人与第一军第二师部队在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靖宇县那尔轰胜利会师,史称“那尔轰会师”。这次会师,商讨了筹备满洲人民代表大会、筹建满洲临时人民革命政府和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等重大事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组成和东北南满省委的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次会师还使隔绝已久的东、南满游击区和根据地连成一片,扩大了抗联队伍的活动空间,打通了向东发展的通道。因此,“那尔轰会师”是东北抗日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转折点,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城墙砬子会议旧址位于靖宇县花园口镇新华村城墙砬子。1932年2月21日至26日,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联合南满的16支抗日武装,在白浆河东20里处城墙砬子召开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成立大会,杨靖宇当选为总指挥。这次会议史称“城墙砬子会议”。

那尔轰会师

1934年3月,中共东满特委遵照满洲省委的指示,召开了特委与游击队负责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第1独立师,任命朱镇为师长,王德泰为政委。

独立师成立后的一年里,受到过“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更正及时,也有很大发展,并通过战斗向伪统治薄弱的汪清、宁安、安图、额穆一带转移,开辟了新游击区。第1团的人数增长了一倍,第2团和第4团增长50%,而第3团增长一倍半。全师由成立时的640人增至千余人。

1935年5月30日,中共东满特委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师部,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的指示发表宣言,宣布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正式成立。第2军政治部还发表了《告民众书》、《告各反日部队书》。军部下设4个团,一个游击大队,一个直属警卫连和一个机枪连,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全军1200余人,各种枪械980余支。

随着2军的诞生,东满抗日形势迅即发生了变化。1、2团于1935年4月向西部敦(化)额(穆)地区挺进。1团在团长安凤学、政委周树东率领下,准备与赵尚志领导的哈东支队打通联系,开辟新的游击区。途中,他们在哈巴尔岭颠覆日军一列火车,甩掉尾追之敌,后又在长图铁路南沟至亮兵台之间,接连颠覆敌火车4列,获大批战利品,沿途与日伪军交战数次,均获全胜。后因西行受阻,未能与赵尚志部会师。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提出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八一宣言》给东北抗日军民以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东北人民革命军积极联合和组织队伍,着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各抗日游击区不断扩大,并努力打通相互间的联系。

在《八一宣言》的鼓舞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由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率2团的2、3连150余人,于8月间组成西征队,由安图车厂子游击根据地出发,经抚松向漾江地区西征,力争与杨靖宇领导的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取得联系,将东满和南满游击区连成一片,实现联合作战,建立吉辽两省边区根据地;商讨筹备东北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人民政府和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等重大事宜。

西征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8月底到达了第一军活动的抚松、桦甸、濛江三县交界处,与一军一师一部胜利会师,西征队受到一军和游击根据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9月3日,濛江县那儿轰反日会举行盛大的军民联合欢迎大会。参加欢迎会的军民达2000余人。17日,根据地同心乡民众自动捐款制作锦旗两面,上书“欢迎西征”、“敬祝胜利”八个大字分别赠与二军西征队和一军。18日,东北反日南满总会通电,热烈欢迎二军西征队。

10月4日,在漾江县的那儿轰老龙岗西坡黑瞎子望于家沟召开了一、二军会晤式和军民联欢大会。杨靖宇军长出席了大会。会上,先由李学忠报告了东满形势和二军发展情况。随后由杨靖宇讲话,他指出,东满、南满游击区连一片后,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各军与各抗日军将共同组织东北抗日联军,集中力量统一领导,更有力地打击敌人。

联欢会开得十分热烈。一、二军分别演出了文艺节目。一军战士演出了杨靖宇亲自编写的歌唱表演,二军西征队表演了苏联红军舞。两军战士还举行了投弹、打靶军事比赛和军事演习。两军订立了为期一年的杀敌竞赛条约,主要内容是:1.为全部换成敌人的“三八式”步枪而斗争;2.把两军完全变成能征战必取胜的铁军;3.互相提供作战经验。

一、二军的会师,打破了日伪军对东满抗日游击区的分割包围,实现了两军的联系,为后来的协同作战,把东满与南满两大游击区连成一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城墙砬子的故事

所谓砬子,就是高耸的悬崖峭壁。抬眼望去,城墙砬子绵延150余米,山脊层峦叠嶂,最高处300余米。砬壁上的岩石状如砖形,山体犹如一块一块砖瓦堆砌成的古代城墙,直立山间,气势恢弘。山下小溪潺潺,犹如古时的护城河一般,守卫着山体。溪边树木茂密,簇拥着城墙,使人感到安静祥和之气。山峰上几株盛开的映山红绚丽夺目,砬子顶上绿树连绵,犹如守城的士兵,站于山脊之上,不愧为松涛林海中的一大景观。

城墙砬子的故事和抗联有关。1932年2月,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抗联一军的前身)独立师和其他16支抗日武装在城墙砬子召开了各部领导人会议,史称“城墙砬子会议”,会上成立了东北第一个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发布了《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布告》。

这次会议把南满地区抗日义勇军等众多抗日武装力量都团结在人民革命第一军独立师的周围,把抗日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城墙砬子会议”是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武装抗日斗争进入新**的标志,是东北抗日战争向纵深发展的转折点。城墙砬子也因此成为红色旅游的一处著名景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