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革命烈士陵园
概况
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延吉市烟集街8号,人民公园北侧。陵园建于1992年,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65平方米。2001年6月,陵园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
园内主要包括牌楼、烈士纪念碑、纪念堂、骨灰堂、烈士墓等纪念性建筑,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规模宏大,既庄严肃穆,又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烈士陵园始终以“纪念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在加强服务质量上下工夫,采取座谈、放映录像、流动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质,使烈士形象深入人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组织活动方面举办了“全州烈士事迹展”,纪念“勿忘九·一八”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烈士事迹展”等多次大型展览,成为延边地区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延边革命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作为陵园的主体建筑,一直作为参观重点受到游客的游览。烈士纪念碑由踏步碑径、花环浮雕、五星碑身、四面红旗及碑文题字组成。四级台阶构成20米见方的花岗石铺面,象征着延边各族人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花环浮雕
刻有9朵金达莱花,它象征着延边是“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9朵金达莱代表了军队加上延吉8个县市,军民共建边陲的意义。五星碑身俯视纪念碑主体,红五星形状象征着革命烈士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纪念碑高27.28米,底座高8米,碑身高19.28米,象征延边各族人民从1928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新的革命征途。四面红旗面宽16.30米,象征着是延边16300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面红旗,也展示着延边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无私奉献的光荣历史。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于1992年4月4日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的碑文为:
一百多年来,延边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有一万六千余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的光辉业绩和不朽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延边各族人民的心中。
革命烈士之乡
延边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简称,位于吉林省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延边先后三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30个自
治州中唯一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2008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7万人,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延边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曾经是抗日战争的东满根据地,解放战争的可靠后方,抗美援朝的前沿阵地。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有成千上万的各族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创建了不朽的功勋。著名诗人贺敬之来延边视察时写下的“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这一著名诗句(延边现有523个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延边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
在革命战争年代,延边人民特别是延边朝鲜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建国初期,延边朝鲜族人口只有50多万,其中革命烈士就有14512名。抗日战争时期有3026名烈士,解放战争时期有3713名烈士,抗美援朝时期有7773名烈士。
延边朝鲜族平均每17人中就有1人参军。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上前线的事迹比比皆是,也有三兄弟并肩上前线的感动实例。
在众多的延边战士中,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赵南起上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空军副司令李永泰中将等朝鲜族名将。
(本章完)